化学新课程实验功能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ok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组建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在新的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了化学实验的功能,这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好事也是挑战,我们要重新认识化学实验和改进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素质;化学实验功能;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我们知道,应试教育造成学生高分低能,严重脱离实践,缺乏创造性。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阶段,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应试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为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打基础,为国家培养创造性人才。中学化学实验因为其功能,正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在新的课程改革中,特别把实验方面的内容单列出来,以示重视。我作为一线的教师,主要结合我们的实际,论述化学新课程实验功能与教学模式。
  一、化学实验功能
  我们知道,未来的社会,将是创新的社会,在化学中能体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面不多,但是化学实验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二、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1.加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对于中学生而言,化学实验对于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学生必做实验前提下,大力加强学生选做实验的容量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在讲钠的化学性质时,可增加一个实验:取一小块钠投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或硫酸铁溶液的小试管中,会有沉淀生产,这种现象必然很快引起学生的好奇,思维开始活跃,产生积极的探究欲望。
  2.教法改革—重在指导,让学生放手去做。学生实验操作前,教师的“导”要从实验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启发讲授模式,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并启迪学生遵守一定的要求,把握实验的操作要领等,以消除学生实验中的知识、思路、方法、操作等方面的障碍。
  教师的具体操作是:
  (1)阐明实验目的,导入学生实验。在学生动手前,要引导学生弄清实验的目的与要求,明确实验的关键和注意事项,从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沿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进行。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想问题,自主地揭示实验中心内容,并找到最佳的方案及实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例如: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可让学生先通过预习、查找资料,然后设计实验自己观察对比:块状大理石、碳酸钠粉末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现象;块状大理石与同浓度稀硫酸反应情况,以此找到理想的反应药品;给学生锥形瓶、平底烧瓶、广口瓶、大试管、长颈漏斗、分液漏斗、导管、集气瓶、水槽等仪器,由学生自己组装实验,再分析讨论,找到制气装置的选择原则,并学会仪器装配的关键点,这将有助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最后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碱面和食醋制取二氧化碳、推测鸡蛋壳或水壶中水垢的成分等。
  (2)演示操作,引路示范。实验中如果有实验仪器和操作属于学生首次接触或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教师要为学生作出操作示范,并结合操作点明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学生操作结束后,要在实验思维方面加强指导,及时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实验总结中来。具体内容有三个方面:
  a.根据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处理,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b.根据实验操作的体会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推理演绎、获取规律性知识。c.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验的改革与创新。
  如在完成《濃硫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实验后,启发学生思考:①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浓硫酸具有哪些特性?在实验中是如何体现的?②如何进行SO42-的检验?试归纳出检验的一般操作规程。③在取用浓硫酸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④许多实验中常常产生有害气体,试举出防止尾气污染空气的方法等等。同时还要对学生实验过程作出评价性指导,即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对全体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或带有倾向性问题以及对发展学生智能和实验水平有关的问题进行讲评,促使学生认识水平产生新的飞跃。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有很多长处,但也有局限性。而多媒体教育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个别学习环境,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运动化,以便于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例如: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等概念很抽象,中学化学实验室一般没有这样的仪器,教师用语言、挂图均不易表达清楚,采用多媒体仿真技术模拟这些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感觉到这些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新课程改革的实质——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裴新宁主编.《化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3]吴星等.《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4]郑长龙等,《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
  [5]梁慧珠,郑长龙.《化学实验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
  [6]郑小军,王屹,王组浩.《化学新课程与信息资源——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育》.
其他文献
检验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收获。对于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我们来说,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构建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就变得尤为重要。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就构建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學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的手段。在教学中,采用兴趣激励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推动
目的评价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或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三联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11眼)青光眼并发白内障及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引起的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3.7月,视力达0.1-0.4者占63.64%,≥0.5者占36.36%,10眼术后眼压正常.结论青光眼白内障患者三联手术的远期疗效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