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免疫病理学研究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ny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从免疫组织化学角度研究破碎型和完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机制和病理过程,比较其差异,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病理学分型.方法 选取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间盘手术标本,依术中所见分为两组:(1)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组(切开突出病变部浅层后纵韧带及纤维环可见破碎椎间盘组织与椎间盘母体分离,突出病变质软,自行溢出或较易钳出).(2)完整型腰椎间盘突出组(切开突出病变部浅层后纵韧带及纤维环无破碎椎间盘组织溢出,突出病变质硬,必须以器械切除).所获得的椎间盘标本均行常规HE染色;以鼠抗人CD45RO、CD20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双盲法半定量计数阳性细胞,Ridit等级分析;以FITC标记的兔抗人IgM、IgG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双盲法半定量计数荧光量,Ridit等级分析.结果 两组形态学有显著差异:(1)HE染色可见破碎组标本边缘灶性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化;完整组髓核面积减少,纤维环增厚,软骨基质增生;(2)破碎组标本CD45RO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与完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破碎组标本IgG和IgM免疫荧光阳性反应与完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破碎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标本中有T淋巴细胞浸润和免疫球蛋白IgG、IgM沉积,因而其病理机制可能是在损伤基础上的自免疫炎症反应过程.(2)完整型腰椎间盘突出以髓核退变、软骨基质及纤维环增生为主要表现。

其他文献
菌体细胞的分离技术是制备双歧杆菌冻干制剂重要的中间工艺环节.本文建立了研究离心过程中活菌收得率与损失率、存活率相关性试验方法.选择改良MRS培养基为离心基质,研究了离
以中电投阜新电发电有限责任公司5号筒仓工程为例,介绍了一种新型适应高空悬托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支撑系统的搭设技术,该技术采用钢管与普通扣件搭设悬挑支撑架,解决了
报道了用微生物酶法制备低聚果糖的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酶促反应的最适底物浓度为700g/1.最适时间为1h.酶浓度为5%(v/v).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50~55℃,最适pH值为5.0.低聚果糖
利用湛江地区的气候资源优势,冬季增种一季水稻,可实施水稻一年三作;用较为耐寒的水稻材料,2005和2006年度通过大田秋播和进行人工气候箱定温试验相结合,筛选出了云科-11号和
对木瓜果脯加工中的浓糖液澄清进行了研究,由于糖煮汁含大量果胶等物质,糖度大,如仅用明胶作澄清剂,不仅澄清需时间长,且澄清效果差,该糖液用于制作澄清果汁饮料,不可避免的
本研究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观察了力泉粉对小鼠体重增长、负重游泳时间、常压耐缺氧作用、水迷宫试验的影响及对小鼠血红蛋白、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力、血清总蛋白、血糖、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的分期、中期疗效与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间经病理证实为MALT淋巴瘤的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61.7岁)。患者在化疗、放疗前行PET/CT,分析检查的灵敏度。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胃MALT淋巴瘤和非胃MALT淋巴瘤的PET/CT分期结果。17
研究了大曲生产中其微生物环境的变化,探讨了用活性干酵母等改变其状态及应用情况.
为进一步探讨慈菇的抗氧化及延缓衰老的保健功效,以120只昆明种小鼠为对象,给予喂饲慈菇汁,测定观察SOD活性、MDA和脂褐质含量,并采用3H-TdR掺入法观察DNA修复能力。结果表明,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