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实情况告诉我们,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不但存在,而且严重。究其原因,除了部分学生特殊的心理原因外,大多数犯罪与这些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有密切关系。因此,预防大学生犯罪应该是全方面考量,并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努力的一项系统性工程。
关键词:大学生违法;心理健康;法制
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般人认为,大学生是社会认可的“天之骄子”,很难与不懂法、违法犯罪等联系起来,但现实告诉人们,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不但存在,而且严重。在大学生的犯罪类型中,盗窃最多,打架斗殴、杀人伤害等各类人身伤害犯罪次之,因违法受到治安处罚的更不在少数。究其原因,除了部分学生特殊的心理原因外,大多数犯罪与这些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有密切关系。
一、大学生违法行为现状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从而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产生,其中之一就是大学生犯罪比率呈日益上升趋势,且来自重点大学名牌院校的犯罪大学生逐年增多,甚至包括一些硕士和博士。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普及,大学生犯罪也日益呈现“高智能化”特点。大学生犯罪主要有以下类型:一是侵犯人身权利型,如故意伤害、故意杀人、强奸等;二是侵犯公私财产型,如盗窃、抢劫、诈骗等;三是妨害社会管理型,如侵害计算机网络,编制、传播计算机病毒等。
二、大学生违法行为案例分析
(一)大学生法盲
案例:偷书1500本,不知道是犯罪。
重庆某大学生刘某,在校3年偷书1500多本,价值3万多元,被法院以盗窃罪判处3年有期徒刑。在法院审判时,他却说,只知道偷书是不良行为,不知到这是犯罪。
(二)不健康心理
案例:马加爵杀人案。
2004年2月,云南大学大二学生马加爵,仅因为四位同学怀疑其打牌作弊,说其性格古怪,便在寝室分别将四位同学杀死,并把尸体藏匿在柜子里,然后逃逸至三亚被通缉抓获。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
(三)冲动是魔鬼
案例:北影学生因停车问题打死清洁工。
2011年12月5日,北京电影学院一男生宫某将自驾奥迪车停在学校消防通道上,因清洁工上前阻拦,双方发生冲突并互殴,致清洁工倒地,在送往医院抢救途中死亡。宫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已被刑事拘留。
(四)酗酒害人
案例:某学院学生刺死同学案。
2003年10月,某学院学生谢某与几个老乡同学喝酒,因一点小事与其中一人发生推搡。谢某借着酒劲,掏出钥匙串上的水果刀刺向同学,刚好刺中心脏部位,受害人送到医院时已经死亡。谢某被以故意伤害罪判刑8年。
(五)讲义气,上贼船
案例:帮助同学,聚众斗殴。
某大学学生胡某因与另一学院学生张某发生矛盾,便找来两个同学打了张某一顿。张某同学徐某得知后,叫上十几个同学去替张某出气。带着木棒等工具冲进胡某宿舍,殴打胡某及其同学。打斗中,徐某持木棒打击胡某头部,致胡某颅脑损伤成植物人。徐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六)过失犯罪
案例:上海商学院女生宿舍失火,四名女生跳楼身亡。
2008年,上海商学院一女生在宿舍违章使用“热得快”引发火灾,导致四名女生先后从阳台跳下,当场死亡。
三、高校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法律知识是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和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大学生应当学会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目前,高校的法制教育活动普遍偏少、且渠道单一。传统的说教方式也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法律知识,没有将法律规范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法律品质、行为动机和行为习惯。有些人在实施盗窃时竟不知自己是在犯罪。对此,高校除了要加强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外,还应在课堂之外通过加强法律实务对学生施加正面引导,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二)加强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贝卡利亚曾就“如何预防犯罪”告诫过人们,预防犯罪的最可靠措施就是完善教育,防止学生误入歧途。就“盗窃”这一高校内最普遍的违法行为而言,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盗窃犯罪约占大学生犯罪总数的50%左右,这些行为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追求享乐的心理有关。大学生思想上所缺乏的不只是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更缺的是最起码的道德原则。在大学阶段,应有效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而不是在生活上互相攀比。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犯罪与其存在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有关。通过心理咨询师的耐心引导,大学生的部分心理问题是可以被解决的。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其根本所在就是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从大学生入校心理测试开始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尽早发现有心理隐患的学生,并及时跟踪,开展有针对性地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障碍。
2.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高校要组建心理咨询中心,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电话等免费提供咨询服务,对来询者施加心理影响,引导他们开发潜能、完善人格,全面发展自己。此外,通过定期、不定期聘请专家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讲座活动,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大学生掌握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全面认识自我,正确对待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克服冲动心理,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四)改善校园内外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为此,高校应做好以下几点:
1.强化学生管理。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充满着激情,做事情容易冲动,对事物的判断往往过于偏激,在特定环境的刺激下就容易头脑发热,做出违法乱纪的事。高校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尤其是学生管理制度和安全保卫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
2.突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具有很强的感染和渗透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形成一个学风良好、和谐文明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潜移默化中把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民族文化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品行。
3.重视校园环境的综合整治。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校园安保队伍,健全学校保卫机构的设置与组织领导机制。同时,学校与有关的政府职能部门要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要密切配合驻校民警的工作,共同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的高度分化,高等学校的职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育领域,犯罪预防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学校一定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优化校园环境,加强教育引导,让大学生们远离犯罪。
参考文献:
[1]颜小冬.当代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2]曹亚茹.大学生暴力犯罪的特点及防治对策[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2).
[3]冯树梁.中外预防犯罪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4]陈晓明.学校与青少年犯罪防范:以社会控制理论为基础[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04).
[5]柯进、许永俊.这些大学生缘何“小事”失足[N].中国教育报,2007-06-24(4).
[6]张民.从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现状谈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0(01).
[7]徐南.大学生违法犯罪原因及遏制對策探析[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4,(04).
[8]陈巧丽.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学校预防——以社会学为视角[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1,(06).
关键词:大学生违法;心理健康;法制
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般人认为,大学生是社会认可的“天之骄子”,很难与不懂法、违法犯罪等联系起来,但现实告诉人们,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不但存在,而且严重。在大学生的犯罪类型中,盗窃最多,打架斗殴、杀人伤害等各类人身伤害犯罪次之,因违法受到治安处罚的更不在少数。究其原因,除了部分学生特殊的心理原因外,大多数犯罪与这些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有密切关系。
一、大学生违法行为现状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从而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产生,其中之一就是大学生犯罪比率呈日益上升趋势,且来自重点大学名牌院校的犯罪大学生逐年增多,甚至包括一些硕士和博士。
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普及,大学生犯罪也日益呈现“高智能化”特点。大学生犯罪主要有以下类型:一是侵犯人身权利型,如故意伤害、故意杀人、强奸等;二是侵犯公私财产型,如盗窃、抢劫、诈骗等;三是妨害社会管理型,如侵害计算机网络,编制、传播计算机病毒等。
二、大学生违法行为案例分析
(一)大学生法盲
案例:偷书1500本,不知道是犯罪。
重庆某大学生刘某,在校3年偷书1500多本,价值3万多元,被法院以盗窃罪判处3年有期徒刑。在法院审判时,他却说,只知道偷书是不良行为,不知到这是犯罪。
(二)不健康心理
案例:马加爵杀人案。
2004年2月,云南大学大二学生马加爵,仅因为四位同学怀疑其打牌作弊,说其性格古怪,便在寝室分别将四位同学杀死,并把尸体藏匿在柜子里,然后逃逸至三亚被通缉抓获。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
(三)冲动是魔鬼
案例:北影学生因停车问题打死清洁工。
2011年12月5日,北京电影学院一男生宫某将自驾奥迪车停在学校消防通道上,因清洁工上前阻拦,双方发生冲突并互殴,致清洁工倒地,在送往医院抢救途中死亡。宫某因涉嫌故意伤害罪已被刑事拘留。
(四)酗酒害人
案例:某学院学生刺死同学案。
2003年10月,某学院学生谢某与几个老乡同学喝酒,因一点小事与其中一人发生推搡。谢某借着酒劲,掏出钥匙串上的水果刀刺向同学,刚好刺中心脏部位,受害人送到医院时已经死亡。谢某被以故意伤害罪判刑8年。
(五)讲义气,上贼船
案例:帮助同学,聚众斗殴。
某大学学生胡某因与另一学院学生张某发生矛盾,便找来两个同学打了张某一顿。张某同学徐某得知后,叫上十几个同学去替张某出气。带着木棒等工具冲进胡某宿舍,殴打胡某及其同学。打斗中,徐某持木棒打击胡某头部,致胡某颅脑损伤成植物人。徐某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六)过失犯罪
案例:上海商学院女生宿舍失火,四名女生跳楼身亡。
2008年,上海商学院一女生在宿舍违章使用“热得快”引发火灾,导致四名女生先后从阳台跳下,当场死亡。
三、高校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法律知识是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和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大学生应当学会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目前,高校的法制教育活动普遍偏少、且渠道单一。传统的说教方式也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法律知识,没有将法律规范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法律品质、行为动机和行为习惯。有些人在实施盗窃时竟不知自己是在犯罪。对此,高校除了要加强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外,还应在课堂之外通过加强法律实务对学生施加正面引导,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二)加强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贝卡利亚曾就“如何预防犯罪”告诫过人们,预防犯罪的最可靠措施就是完善教育,防止学生误入歧途。就“盗窃”这一高校内最普遍的违法行为而言,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盗窃犯罪约占大学生犯罪总数的50%左右,这些行为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追求享乐的心理有关。大学生思想上所缺乏的不只是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更缺的是最起码的道德原则。在大学阶段,应有效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而不是在生活上互相攀比。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犯罪与其存在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有关。通过心理咨询师的耐心引导,大学生的部分心理问题是可以被解决的。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其根本所在就是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从大学生入校心理测试开始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尽早发现有心理隐患的学生,并及时跟踪,开展有针对性地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障碍。
2.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高校要组建心理咨询中心,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电话等免费提供咨询服务,对来询者施加心理影响,引导他们开发潜能、完善人格,全面发展自己。此外,通过定期、不定期聘请专家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讲座活动,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大学生掌握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的基本知识,全面认识自我,正确对待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克服冲动心理,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四)改善校园内外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为此,高校应做好以下几点:
1.强化学生管理。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充满着激情,做事情容易冲动,对事物的判断往往过于偏激,在特定环境的刺激下就容易头脑发热,做出违法乱纪的事。高校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尤其是学生管理制度和安全保卫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
2.突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具有很强的感染和渗透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形成一个学风良好、和谐文明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潜移默化中把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民族文化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品行。
3.重视校园环境的综合整治。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校园安保队伍,健全学校保卫机构的设置与组织领导机制。同时,学校与有关的政府职能部门要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要密切配合驻校民警的工作,共同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的高度分化,高等学校的职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育领域,犯罪预防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学校一定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优化校园环境,加强教育引导,让大学生们远离犯罪。
参考文献:
[1]颜小冬.当代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2]曹亚茹.大学生暴力犯罪的特点及防治对策[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2).
[3]冯树梁.中外预防犯罪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4]陈晓明.学校与青少年犯罪防范:以社会控制理论为基础[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4,(04).
[5]柯进、许永俊.这些大学生缘何“小事”失足[N].中国教育报,2007-06-24(4).
[6]张民.从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现状谈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0(01).
[7]徐南.大学生违法犯罪原因及遏制對策探析[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4,(04).
[8]陈巧丽.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学校预防——以社会学为视角[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