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国IV

来源 :汽车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q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2012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状况通告显示:2011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607.9万吨,比2010年增加3.5%,汽车是污染物总量的主要“贡献”者,而全国柴油车排放的NOx接近汽车排放总量的70%,PM超过90%。可见柴油车排放污染治理迫在眉睫。
  虽然蓝天警报频频,但商用车国IV标准迟迟难以实施,这将会给一直徘徊在标准缺失环境下的商用车企带了巨大的影响。
  推三阻“四”
  2012年底到2013年初北京等地遭遇严重的雾霾天气,再加上当时国IV排放已经推迟两次,面对中央对于治理环境污染的决心,公众普遍猜测柴油机的国IV排放不会再推迟。然而,这已经是第三次推迟柴油机国IV排放实施时间了。早在2010年12月21日,环保部就第一次推迟了柴油车国IV标准的实施。环保部当时表示,对于车用压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暂定推迟一年实施国IV标准,将原定于2011年1月1日的国IV排放推迟到2012年1月1日实施。其后,2011年底前,相关部委又宣布柴油机国IV再次推迟一年半,从2013年7月1日开始实施。
  2013年7月1日是原先预定的柴油车国IV标准排放的实施日期。不过,打开环保部网站,头条是《环境保护部直属机关第九届乒乓球团体对抗赛在京举行》。用“国IV排放”、“柴油车”等词在环保部官网上进行检索,包括检索最近的新闻,均未发现关于柴油车国IV排放何时实施的公告或者新闻。
  其实早在2013年7月1日前,部分整车企业就已经接到通知,国家相关部委将会从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国IV阶段的柴油机排放。同时,从今年7月1日开始,国III排放的车型将不再允许上工信部公告。
  “在城市雾霾污染这么厉害的情况下,柴油车国IV标准还两度推迟全国实施,这是不可思议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车用燃料排放实验室主任岳欣说,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其中,柴油车的氮氧化物、细颗粒物(包括PM 2.5)等污染物排放量比汽油车(如乘用车)更大。
  如此严重的问题有关部门并非不了解,但是推进国IV项目却阻力频频,到底症结何在?
  症结之一:油品质量问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告诉《汽车观察》目前国内的油品,是一塌糊涂。如果用现有的油品来推行国IV,会出现两种状况:一,排放仍然不能达标。推行国IV排放标准的本身目的是,降低车辆的排放污染物。但受不合格油品影响,是不能真正达到国IV排放标准的,也就是无法降低排放污染物。反过来说,既然不能降低污染,实施国IV与否毫无意义可言;二,车辆发动机会出现积碳多、车转轴系统损害、堵塞等一系列的问题。以上两种可能性都对消费者不负责的做法。
  面对如此之大的压力,“病原体”“两桶油”始终表示,无法按时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国IV排放的柴油。对于提升油品质量,技术很明显不是问题,但设备改造的成本投入才是“两桶油”最心疼的。以济南最早投产的济南炼油厂为例,2013年4月底生产出国Ⅲ柴油,投入的柴油加氢装置及其他配套的调试维护费用近 10亿元。据有关机构测算,假如“两桶油”将汽柴油全部由国Ⅲ标准升级为国Ⅳ,可能要增加500亿元以上的投入。当提升油品质量与高昂的成本挂钩时,“两桶油”显然就没有那么听话了。
  当然,消化改造成本一般有两个途径,或国家补贴,或分摊到消费者身上,每年给“两桶油”不菲的补贴已经让广大网友盯上了这两家能源大佬,显然这条路暂时不通,而假如这一成本完全向终端销售环节转移,每升油价可能上涨0.5元以上。这就给本来就成本高昂的运输业带来一阵血雨腥风。公路运输的从业者也将面临一轮新的洗牌。
  油品问题的皮球最后还是被踢给终端的消费者。
  症结之二:车用尿素问题
  戴姆勒卡客车(中国)有限公司梅赛德斯-奔驰卡车销售副总裁张武彬告诉《汽车观察》除了油品外,阻碍国IV顺利实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尿素供应问题。目前,国内供应尿素添加的基础设施还未着手建立,解决尿素添加问题还需要厂商自己想办法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国IV的实施增加了难度。
  由于缺乏供应尿素添加的基础设施,致使尿素的价格居高不下,这也会影响到国IV的实施效果。
  目前我国由于对于尿素的需求量少,因此尿素的销售网络还不是很健全。目前仅北京、上海等早期实施国IV的地方有加注站布局,并且以城市客车加注为主。而对于卡车行驶路线,在高速公路以及服务站,尿素的加注点还没有布局。
  横向对比欧洲在2005年就已经实施了欧IV四排放标准,并且也是用的SCR路线,也需要加尿素。据说早期欧洲车用尿素的布局发展也很缓慢,到2007年,欧洲尿素销售网络已经布局很密集。现在欧洲尿素的加注方式以尿素泵站加注为主。当然还有一些大型车队选用自建补给站来降低成本,也有司机携带散装尿素以备不时之需。
  所以建站是个漫长的计划,需要有关机构大力配合,那让我们关注加注尿素的成本问题。车用尿素溶液的消耗量是柴油的3%-5%,即100L柴油需要使用3-5L车用尿素溶液。车用尿素的价格,从进口厂商了解到他们那边10L装的价格是850元,即8.5元/L。简单核算,尿素溶液的消耗量我们取柴油的5%,价格以8.5元/L为例。那么消耗100L柴油需要8.5x5=42.5元的尿素溶液。假设标载55吨半挂车油耗38L,则行驶100公里需要花16.2元左右的钱来购买车用尿素。假设一台重型车一年行驶10万公里,那么就需要花费大约16200元购买车用尿素溶液,“在国外,车主差不多每半个月就要到加油站添加一次尿素。国内且不说没有供应点,就是有了,如果这笔费用由车主自己负担,就很可能缺乏持续添加的动力。”中国重汽集团宣传部长孔迎春说,这都将影响到重卡国Ⅳ标准实施的效果。   面对高昂的成本,那么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车用尿素和普通尿素能否通用?车用尿素和普通尿素有什么区别?(见配图)参照车用尿素和工业尿素的指标作的一个比较。工业尿素几乎所有的成分指标都高于车用尿素—尤其是缩二脲、不溶物;另外车用尿素不准含有硫化物和氯化物,工业尿素则相对宽松。因此普通尿素是不能用来替代车用尿素的。生产不达标的车用尿素,不仅不能达到降低排放污染的目的,同时还可能损坏车辆的SCR系统。
  症结之三:脱离现实问题
  我们不能否认推行国IV无论是对行业还是对环境都是有好处的,但是实际问题的接踵而至让《汽车观察》为后续的执行环节捏了一把汗。
  “我们也在揣摩政策怎么执行,一旦执行国IV标准,采用共轨技术的车辆后面要加SCR(选择性催化还原),现在共轨技术和SCR大多掌握在国外厂商手里,一下都要上共轨和SCR,没有办法满足国内车企的要求。”国内某重卡车企技术负责人说。
  国IV车价格比国III高多少目前还不是很清楚。《汽车观察》咨询了几位不同厂家的经销商。根据厂家的资料国IV重卡比国III重卡贵4-5万、轻卡大致在2万。据其中一位经销商透露,这个价格只是厂商前期给的指导价,最终大批量上市的时候价格肯定会下降,预计重卡贵2-3万、轻卡贵1万左右。
  我们也可以先估算一下,由于采用SCR技术路线的车辆其它方面的变化较小,增加的成本主要是一套SCR后处理系统。这里可以单算一下SCR系统的价格。目前整套SCR进口系统价格在3万-4万/套,其中计量泵价格在1万左右,排气处理器价格在2万-3万左右。国产的威孚力达产品价格在1万-1.5万/套。结合经销商的说法以及SCR系统的价格,最终购车成本的增加可能真如某位经销商透露的那样,重卡预计贵2-3万,轻卡贵1万左右。
  对于卡车的定位是赚钱的机器,但前期高成本的投入以及后续油品的加价,车用尿素使用成本的增加都让运输业者难以接受。
  打开各大卡车知名网站,国III促销的信息比比皆是,尽管不少经销商打起政策“擦边球”,对于大限之前的国III车提前开票,然后继续在下半年抛售。但作为用户,不能从短期“可否上牌”来考虑。“两难”困局中,用户购车一定要慎之再慎,一旦做出错误的抉择,只恐日后受尽车难年审、难出手、难过户等等诸多“排放超标”之苦。
  在治污减霾的重压下,有不少城市的PM2.5值甚至与政绩挂钩,因此,各个城市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未来势必都会被列为治污重点,国IV车、甚至国V车的强制推广都会成为各地地方政府的首要工作。
  环保部、工信部等排放升级的一声令下,众企业立刻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大量资源投向研发,众多人力着手设计、研发、试验等。大量金钱投入下去,无数技术人员夜以继日,企业老总全力以赴。然而,每当全副武装,整装待发时,却一次又一次被告知:“推迟了”、“又推迟了”、“还得推迟”。
  由于国IV排放时间屡次改变,因此,众多发动机及整车企业为此耗费了大量资源,进行国IV发动机与整车匹配以及上公告。无论推迟排放的责任在哪里,屡次宣布实施时间,又屡次在实施前宣布推迟,都已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
  顽症不除国IV不立。
其他文献
“F”与中国市场  字母“F”在雷克萨斯的车系中所代表的含义,就像奔驰的AMG、宝马的M以及奥迪的S和RS一样,当然这只是泛泛的解释罢了。不过对于中国大多数汽车消费者而言,如果选择中大型轿车的话,那么首先考虑的一定会是来自德国的三驾马车,先不论那三位豪强是否真的值得购买,单说品牌在中国市场中的“有面儿”定义,就已经不是同样来华几十年的雷克萨斯可比拟,但GS却依然顽强的活下来了,同时还是以更加出色的
对于有着近百年历史传承的德国“三驾马车”来说,家族设计基因早已根深蒂固,但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近几年他们的设计语言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家族汽车设计元素,通俗的讲就是有着非常明确并不断传承的设计基因,它几乎体现在该品牌的不同年代不同级别的产品上。对于消费者而言,成功的家族元素设计可以让消费者即使抹去车标也能够一眼认出其所属车型品牌。  传承与创新的界线  在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今天,突破、创新、前
从2006年“爱我中国车”到2015年的“中国车年度大选”,由《汽车观察》杂志主办的针对中国品牌汽车的测评活动已走过了十个年头。  在这十年里,每年基本上都有10位左右全国各知名汽车院校院长和行业权威专家担当评委,由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客观物理测试。而且评委们的专业构成涵盖了汽车工业设计、汽车动力总成、汽车碰撞安全、汽车节能与排放、汽车电子与智能控制等多个领域与学科。阵容强大,
作为吉利汽车新时代的开山之作,吉利博瑞这款在2015年4月份上市的车型,转眼走过了两个年头。这款车,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可谓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近年来首款在销量上获得了认可,品质上又能够比肩合资品牌的自主品牌B级轿车。也由于其出色的设计,被冠以“最美中国车”。  如今,在吉利博瑞上市两年多后迎来了它的中期改款,这次新款博瑞在诸多方面进行了优化升级,尤其注重提升行驶的质感。  现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疑问
6月1日,《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这是中国汽车流通行业的第一个国家标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沈荣表示,这一规范最大的意义,是让消费者树立二手车消费信心,并将信心转化为行动。目前我国二手车市的情况是,车辆鉴定评估存在标准空白、评估价与成交价脱节、鉴定报告造假等问题,制约了二手车市场健康发展。对此,《规范》明确规定车辆在哪里检测、如何检测、车况检测的流程步骤和方式方
在中国,当自己的车型需要更新换代时,一般轿车家庭会选SUV,一般拥有SUV的,会选更大型的SUV,那么中型级别以上的SUV便他们的选择。这类车型或是更显品味,或是更具面子,抑或是比之前的车更具实用性,反正是消费者有更高需求的体现。下面我们就推荐几款这类车型。  官方指导价:23.98万元-42.28万元  01 广汽丰田新汉兰达  广汽丰田全新一代汉兰达整体造型更加年轻时尚,新车前脸运用了丰田最新
在本届“爱我中国车”年度车型评选实地测评中,“院长评审团”对来自广汽乘用车公司选送的传祺GS5 1.8T评价颇高。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系汽车电子与智能控制实验室教授王国业认为,在众多参评车型中,广汽传祺GS5 1.8T操控性、安全性较高,整体表现突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助理杨士敏则认为广汽传祺能够开发跨界车型GS5富有创新精神;德尔福动力总成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测
抢注商标案例主要有三类:申请者欲借用该商标的影响力为自己的商业活动服务;申请者以向原商标拥有者索取转让费为目的;竞争对手为限制原商标拥有者进入新的市场而抢先注册。    2009年8月中下旬,佳茂知识产权代理(北京)有限公司法律部主任方修胜当为客户进行中国商标海外市场监测时,发现2009年8月14日,一家名为Best Union Pte ltd(以下称“最佳联合公司”)的新加坡公司在当地申请注册“
东风日产第800万辆整车已经下线。自2003年创立以来,东风日产的发展可以说一直是业内的经典案例,尤其是在2015年开创了“YOUNG NISSAN”战略,并一直执行至今。  而今,在日产体系内更善于品牌营销的埃尔顿·谷硕来到中国,执掌东风日产,在目前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的大趋势下,在“YOUNG NISSAN”的战略升级,针对相关领域提前布局下,埃尔顿·谷硕如何让日产品牌更年轻呢?下面听一听他
春风与寒意的角斗催来了又一个3·15。对于每家汽车生态链上的企业,3·15可谓是个“年关”,尤其在车市并不景气的今天,企业的心态似乎更加如履薄冰。  回顾过去的一年,伴随着竞争正酣的车市与层出不穷、变化多样的产品与服务,汽车市场上的谎言和欺骗,霸道和无理也越来越多样化,部分新生的领域甚至还缺少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  在这样的形势下,消费者投诉问题的方向有哪些变化?在产品质量与服务问题上又有哪些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