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祖昌、龚全珍: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楷模

来源 :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u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将军,戎马一生,却放弃理应享受的待遇回乡务农,带领乡亲们向贫困宣战。一位教师,毅然跟随将军丈夫扎根贫苦山区,投身教育事业。他们就是被称为“将军农民”的甘祖昌和他的夫人龚全珍。
  甘祖昌,江西莲花县人,1905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从井冈山起步,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革命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等。
  龚全珍,山东烟台人,1923年12月生,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跟随丈夫来到沿背村,从此扎根基层,在乡村教师的平凡岗位上奉献数十年,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1957年,甘祖昌因公受伤,伤愈后他谢绝组织安排,与龚全珍一起携全家老少回到家乡江西省莲花县沿背村务农。他对妻子龚全珍说:“比起那些为革命牺牲的老战友,我的贡献太少了,组织上给我的荣誉和地位太高了!”从将军变为农民,甘祖昌始终满怀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的拳拳之心,不辞辛苦地带领群众开荒山、種果树、修水库、引水灌田,建电站、架桥梁、改造田地,积极改变家乡的面貌。
  甘祖昌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却把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扶贫济困。他参与建起了3座水库、4座水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一首赞颂甘将军的歌谣在莲花县传开:“一身补丁打赤脚,一根烟斗没有嘴,白罗布手巾肩上搭,走路笔挺快如风。”
  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回到莲花县头几年没有做过一件新衣服。她先是被分配在九都中学,后又到南陂小学、甘家小学当校长。无论在哪任教,她都是吃住在学校,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她经常拿出自己的工资和粮票,资助家境贫困的学生和老师,时常帮助贫困学生垫付学费、购买学习用品及衣物。
  1986年,甘祖昌因病去世。龚全珍坚持传承甘祖昌的精神,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2013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曾动情地说,甘祖昌是我们共和国的开国将军,江西籍的老红军。新中国成立后,他当了将军,但是他坚持回家当农民。我当小学生时就有这篇课文,内容就是将军当农民,我们深受影响。至今半个世纪过去,看到龚老现在仍然弘扬着这种精神,今天看到她又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出席我们今天的会议,我感到很欣慰。我们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甘祖昌和龚全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永葆本色、一心为民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学习!●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责任编辑:陈蓉)
其他文献
1937年2月,一位高鼻梁的美国人在陕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位名叫马海德的外籍友人,成了第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  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1910年9月26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市的一个阿拉伯移民家庭。1933年11月,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乔治听说在上海一带流行着一种东方热带病,行医济世的思想促使他下决心越过重洋,到中国为苦难的人民解除病痛。在上海,他结识了宋庆龄、史沫特莱等进步人
期刊
泸州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泸顺起义、四渡赤水、“鸡鸣三省”会议等重大党史事件都与泸州紧密相连。泸州是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主战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央红军转战泸州,在古蔺县、叙永县、合江县留下光辉足迹。当前,泸州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昂扬的斗志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创
期刊
洛克还未从权利层面来认识宗教,而停留于宗教宽容的道德呼吁.洛克认为宗教是救赎的义务,无法谈权利;救赎真理是不可知的,宽容才有宗教和平.洛克思想之局限源于他将宗教宽容的基础建基于基督教的救赎价值.从洛克到现代思想家,宗教自由实现了从道德呼吁到法律权利的质变,价值基础从宗教的重要性转移到人的尊严和道德自主,权利的外延也随之扩展到个人的良心信仰.洛克的思想仍对当代国家宗教自由有着重要影响,认识其局限性,是照镜正衣冠,对制度建设有着积极的价值.
《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建议我提交一篇侧重于研究方法的文章,对曾经做过的有关宗教美术的项目进行回顾,兼及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对我也是一个挑战.原因在于虽然佛教、道教、祖先崇拜等宗教传统与中国古代美术及视觉文化的关系是我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个持续关注点,但就此进行的探讨以个案为主,尚未上升到“宗教美术”这一宏观层次加以讨论.但《世界宗教研究》的邀请提供了一个与宗教学和宗教史界进行学术交流的难得机会,因此也就勉为其难,争取总结出一些想法,与大家交流切磋.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文中谈到的一些研究
期刊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展厅内陈列着一份珍贵的党员登记表,它填写于1938年,其主人就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贺龙。在这份表上,登记了贺龙的个人详细信息,包括姓名、籍贯、婚姻状况、家庭关系、革命斗争小史等。在“个人信息”一栏,可以看到贺龙曾用名为贺镇南,籍贯为桑植,职业为军人。在“职业”一栏,贺龙写担任过:营长、团长、旅长、镇守使、师长、军长等职。在“参加革命小史”一栏,贺龙写道:参加同盟会、参加1926
期刊
“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决不给我们党丢脸,决不给中华民族丢脸!”这句话,出自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连部通信员的火线入党申请书。这个英雄连队的82名官兵,在1943年的淮北刘老庄战斗中全部壮烈殉国。战后,第7旅重新组建第4连,并命名该连为“刘老庄连”。  刘老庄连是一支战功卓著的老红军连队:北伐战争时期,该连是叶挺独立团的一部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该连成为
期刊
瑞金叶坪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红军烈士纪念塔。塔身造型为一枚射向敌方阵地的炮弹,象征着红军烈士们冲锋陷阵、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这座纪念塔的设计者,是我们党一位重要的情报工作人员——钱壮飞。  钱壮飞,1896年生,浙江湖州人。1919年从北京医科专门学校毕业后,他留在北京行医,并在美术学校兼课。他妻子张振华的弟弟张暹中是中共早期党员,在他的影响下,张振华、钱壮飞先后于1925年、1926年加入
期刊
2020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的签署对于世界的发展格局具有重要影响.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能有效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实施,有助于夯实区域自贸体的发展基石.但与此同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东盟各国政治宗教化、宗教政治化特征明显.东盟各国内部以及东盟各国之间的政治与宗教之关系始终呈现为均衡与博弈的格局.宗教作为一个变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东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因此,加强东盟各国的宗教变量作用研究,对于推动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