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老师,他们说你喝茶用雍正珐琅彩,焚香冬天是琴书侣私款的宣德压经铜炉,夏天则是德化白瓷筒炉。无论四季,出门都是掖一柄雅扇,扇面或吴湖帆青绿山水,或金冬心画蔬果,扇骨不是金西崖刻留青,就是杨聋石的浅刻……你好雅的嘛!
他们是谁?田东飞问。
还不是江湖上流传的说法,郑薇说,不是这样吗?
田东飞的牙齿又白又齐,郑薇觉得他的笑容那么好看。玩古的人她见得多了,所谓收藏家、开古玩店的、拍卖公司的、文物商店的,还有博物馆的,以及那些踩地皮串货的,甚至挖坟盗墓的,这些人,无论专家还是玩家,郑薇觉得,绝大多数所谓的圈里人,身上都有一股俗气。这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他们每个人都仿佛是江湖油子,自我感觉良好,待人接物、说话,很夸张,彼此称兄道弟,很讲义气的样子,但往往很虚。谦恭有礼的后面,隐藏着志得意满和对别人的轻视,以及六亲不认的攫取。郑薇很不喜欢这种气味。但是,她自己又常在这种圈子里混的。我身上也有这样的气息吗?她也会自问。
书香门第出身,父亲是苏州大学名教授、博士生导师,母亲在文物商店工作——她自认为是不俗气的。从婷婷少女开始,耳朵边就一直有人夸她气质好、大家闺秀、优雅、娴静,等等。也有夸她漂亮的,因为她长得确实很漂亮。但是,更多的人并不直接夸她容貌美,可能是她的气质更非同寻常吧。
对于古董,她有着与众不同的审美眼光,她的眼光是很高的。比如竹刻,她就不喜欢留青,觉得总是脱不了一股匠气。她喜欢明清时期浙派金石家刻的扇骨,这些人的作品不是商品,只是清雅玩物,有很高的書法篆刻意趣在里面。紫砂壶里,她就爱
造型简单线条流畅的光货素器,顾景舟确实堪称一代大师,蒋蓉那类花货,她怎么也喜欢不起来。宫廷景泰蓝也是特别恶俗的东西。
她经常挂在颈项里的,是一件红山玉璧。她认为红山、良渚的玉器,每一件都是国宝。田东飞却更爱买一些春秋战国时期和汉代的玉。他看重雕工,他知道雕工精美绝伦的古物总是会有很多的人追捧,价格空间也就更大。顾珏刻的一个竹笔筒,在香港苏富比拍出两千多万港币的价格,就是很好的例子。论竹刻,顾珏当然不是最好的,吴鲁珍才是大艺术家。
父亲的学生,追她的有好几个。只有一个,长相、学问和家庭背景,是她以及她父母都接受的,但是他居然有一天说中国的古建筑是垃圾,说中国的古董都有一股封建士大夫的腐朽气息。这样的言论,郑薇的父亲还可以勉强容忍,郑薇母女,是反感到了极点。简直就是欺师灭祖!“对的,就是不肖子孙,你这个老师,在他眼里,也一定是腐朽的!”母亲一向都是温文尔雅的,这次却真生了气,她一辈子的工作,都是和“腐朽”的东西打交道,她也是腐朽的。培养这样的青年学者,中国的宝贵传统就要毁在他们手里哼!
母亲轻易不发火的。上一次是因为读了贾平凹的小说,那本《废都》,她气得差点儿骂人,说,怎么有这样的作家,还灵魂工程师呢,简直就是流氓!写得太脏了,他的脑子里怎么那么脏啊,真受不了!
郑薇买的第一件东西,是一只明代的袖炉。它看上去和普通的铜手炉差不多,但是东西的级别是有天壤之别的。这只袖炉,精铜制成,小巧玲珑,高抛的盖子手工镂刻编织纹。它的美,不是一般的眼睛能够看到的。那时候“张鸣岐”这个名字知道的人也不多。虽然店主要价很高,她还是把它买下来了。她看得懂它,知道它的价值。后来这种张鸣岐的炉子,被一路炒高,竟然有过百万的。郑薇把它给了田东飞,他很激动,他一方面也是有眼光的,另一方面这时候这样的袖炉再不是几千元的东西,至少也是小几十万。他拿在手上,仔细地看,反复抚摸,爱到极点的样子。如果这时候把它夺过来,他也许会发疯吧!多少钱?他问郑薇。郑薇说,你说呢?田东飞又是一阵抚摸,说,东西是你的,当然你出价。
田老师你一个大雅之人,怎么总是钱啊钱的呢?
田东飞说,钱当然是太重要了!没有钱,怎么玩?你跑到拍卖会上去,资金不足,人家抬两棒,你就哑了!再硬着头皮叫一口,人家马上跳价,你就只能假装要上厕所溜出去。不是胆小,就是因为钱少,硬不起来!
那就少买点嘛!郑薇说。
这事有瘾,你也知道。欲望呗,欲望是无止境的,有了一件想两件,有了好的想更好的。也只有这样才有意思嘛!如果东西越买越差,那就是没出息。所以得讲钱,得有钱!
可是有钱没钱也是相对的呀!
对对对,田东飞说,这你说得对,拍场上谁也别称大爷,十个八个亿也买不了几件东西。
收藏圈里都知道那个编织纹张鸣岐袖炉是郑薇的,后来到了田东飞手上。田东飞送去吴门秋拍,六十六万落槌。买家是一位纺织品公司老总,斋名“逸考堂”,加上佣金,他付了七十几万。不是赚不赚钱的问题,郑薇当初给他,没要一分钱,白送的。大家都说,姓田的何德何能,竟得郑薇这样的白富美亲睐,几十万的东西,眼睛都不眨白送了。
关键是在他手上玩了一年多,就出了,等于白拿了郑薇六十六万块钱。这个人真牛逼!愿意白给郑薇六十六万的,不是没有啊!但是人家郑薇不要,愿意倒贴。
虽然不是什么信物,但是把袖炉卖掉,郑薇总归不开心的。田东飞说他看上了一张黄花梨琴桌,可能达明,打底清早期。他看好明代家具,肯定一路涨,现在出一百多万,五年后加个零没问题。
郑薇说,你是不是真喜欢?真心喜欢的话就不要卖掉。你怎么舍得卖掉的呢?
田东飞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都是浮云。
郑薇说,那你还占有欲这么强!
只有卖,不断卖,才能买,才能不断买进。只买不卖,很快就难以为继了。
那让你把东西都卖光,你会不会心疼?
田东飞想了想,说,只要价钱好,不心疼!
那你还是喜欢钱!
有不喜欢钱的人吗?田东飞的嘴角那坏坏的笑容,最吸引她。郑薇看着他,心想,他要多少钱才会心满意足呢?
田东飞的叔父在阿根廷当厨师。他一手苏州菜做得牛逼,大使馆搞活动常把他请去。他做的酱方,取大块五花猪肉,先油爆,加酱料、香料收干,然后上笼蒸三四个小时,肉不变形,内里却已酥烂若豆腐。端上桌,香飘四座,色艳、形美,只有四角微微下塌,透露出酥烂的消息,必定是入口即化的。他回国省亲,说起布宜诺斯艾利斯很多古董店、很多象牙雕刻,据说都是中国过去的东西。田东飞跟叔父飞去地球另一端,飞机上兴奋得一刻不能睡,吃了两颗安定片,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晕晕乎乎的,像喝多了啤酒。果然牙雕不少,大多晚清民国时期雕刻的观音、布袋和尚等。田东飞眼光高,看上的都是清中期以上的,皮壳漂亮,牙裂自然。一组“四爱”,亦即羲之爱鹅、陶潜爱菊之类,牙质细腻、雕工高级。田东飞眼光独到,看到了咱们建国以来出口创汇的那些“红色题材”诸如“为革命养猪”、“草原英雄小姐妹”、“战天斗地”、“红梅赞”等作品的价值,它们都是由学院雕塑系师生参与,工艺厂一流老师傅亲自雕刻,代表了中国民间工艺的最高成就,其价值完全没有被认识,或者是被完全忽略了。就像 他又说,要不,这方砚台也给你吧!
郑薇感到悲哀。他们之间,竟然是这样的。难道说,这个人,和任何人的关系,都是买卖吗?他做每一件事,和每一个人打交道,都是在计算着价格,都是只剩下吃亏和便宜吗?既然这样,她想起了她的张鸣岐铜炉,当初是送给他的,他后来卖了六十六万,也没给她一分钱。难道他完全忘记这回事了吗?现在给她一串珠子,竟要她拿剔红盒子来换!他一定是对这个盒子觊觎已久,所以拿一串珠子来骗取。
她收下了手串,也把剔红给了他。她这样做,估计不会有多少人理解她。但是如果你正堕入情网,没道理地爱得深沉,乃至彻底迷失了自己,那么也许你是能够理解她为什么会这么做。她也知道她已经不是从前的她了,她变得很傻、很懦弱,而且往日的那种雍容矜持也正在失去,她就是很怕失去他。如果他们较长时间不见面,发他短信没有及时回复,她就会紧张,甚至恐惧,然后胡思乱想。但是每次她都克制着自己,不给他打电话。那样多俗气啊!质问他为什么不及时回短信吗?说自己有多担心和慌张吗?那是一些小女人才会这么做的呀!
他好像从来就不担心她会离开。他是胜券在握呢,还是根本不在乎?他的心思,他的乐趣,他的精力,都投放到了古董上,他除了古董,就不会再爱其他事,是吗?那他为什么还要和她幽会,为什么还要睡她?
哦,不要去责怪他吧,还不是自己送上去的?他也没有来追你,人家是有家室的,是你去插了一杠子,你是可耻的,你有什么资格抱怨?你走呀,估计他也不会拉着你。那么,你该怪谁呢?玩古的人都知道,一件东西,是真是假,值不值得,全凭你自己看,自己判斷,谁说了都不算,谁也帮不了你。如果买下之后,发现了问题,后悔药是没有的,不可以退,也不能说,说出来大家知道了,非但不会同情你,反而只会嘲笑。
他就是喜欢钱,他从来都不掩饰。他也从来不说好话给她听。他就是一副不要白不要的腔调。他卖东西给别人也是这样的,开出的价格,从来没有还价的余地,比老外做古董生意还牛气。大家都知道老外实在,不开虚价,所以他们也不喜欢你砍价,如果像国内一样杀半价,他们就会很生气,不跟你做买卖了。但是你如果小刀,砍掉个零头,或者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那还是可以的。田东飞却牛气得一分钱不让,爱要不要!他是有资格牛啊,因为他货好啊!对于郑薇,他的底气同样超级足。
他从来都没有情意绵绵的话,即使在床上,也是这样。他会不会睡她的时候也想着怎样把某件东西搞到手呢?
而他的儿子田崇,却一点都不像他,他的嘴巴,就像抹了蜜。他过来和她搭话,总是那么缠绵,好像他才是她的情人。她觉得不好意思,对他说,不要这么说啦,被人家看到了难为情的!他于是不再在论坛里公开跟她说话,连评论都少了。但是,私信还是常常发过来,有时候说话,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她不喜欢他这样。但是,她好像也并不那么反感。许多时候,因为对田东飞的怨怼,因为她并不想向谁去抱怨诉说,只是压在心上让自己郁闷,所以田崇的出现,倒也不失为一件愉快的事。她可以居高临下地跟他调侃说笑几句,心里竟然轻松了很多。
有时候她会提起他父亲,她是希望聊一些与田东飞有关的内容。但是显然他并不愿意。每次她提起话头,田崇都以沉默相对。你会留在日本吗?还是毕业后回国?她把话题扯开。“我没有想过,”他说,“要是姐姐在日本,我就不想回去了!”这分明是赤裸裸的挑逗嘛,这个孩子!郑薇决定要教训他一下,她说,我是你爸的朋友,你不可以叫我姐姐的!
田崇说,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什么?
反正我不知道!
郑薇说,你没大没小的,你不该这样跟我说话!你说了很多不应该说的话,以后不要再说。如果你再说,我就告诉你爸!
你不会告诉他的!田崇回复得很快。
那么你妈呢?郑薇突然这么问,连她自己都觉得吃惊。为什么要这么问?想问什么?
那头就此没有回复了。人呢?她问。还在吗?也没有反应。他不见了,下线了。她有了被抛弃的感觉。她呆坐在电脑前,似乎要等他回来。但是夜越发深了,后来是黎明,他没有回来。
田东飞要给自己办一个展览,展出他收藏的明清文房精品,有数方名砚,有朱三松透雕竹笔筒,有宋代太湖赏石,有王世襄旧藏宣德桥耳炉,有玉雕子冈牌,有宋哥釉笔洗,有良渚玉琮,有来自郑薇的元剔红香盒,有汉代玉印,有一张唐琴,等等。同时还要出一本画册。他请郑薇给画册写文字。你的文笔好,他说。
郑薇知道他的想法,这一场展览,他是要把这批东西都卖掉。不仅卖掉,还要卖个好价钱。他的东西虽然贵,但就是有人接。古玩行就是这样,看重流传有序的东西。因为造假厉害,东西来路不明的话,人不敢要。但是它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前边是谁谁谁的旧藏,当然这谁谁谁不会是等闲之辈,须是名人、权威、大佬,这东西来路好,价值自然就高。王世襄先生的旧藏,美国安思远的东西,甚至是像台湾作家董桥收藏过的,就是非同寻常,特别的抢手。这比有专业证书,比什么专家鉴定还要靠谱。田东飞的眼光,他在收藏界的名声,都决定了他手里出来的藏品有很高的附加值,人家就是愿意从他手上拿东西,靠谱、放心,也容易出手。特别是展出过的东西,还收入图册,这是最好的身份证。
郑薇的文字确实好,精准、清晰,不像各拍卖公司图录上的文字那么普遍流俗、空洞。那些文字,好像都是同一个文案写的,没有个性就不去苛求了,陈词滥调实在让人受不了,什么“相得益彰”,什么“宝光莹润”,说了等于白说。郑薇对每一件古物的描述,尽量直白,但是准确描述的同时,必有一句独到的点评。所有的文字因此就有了深度和温度,也有了趣味和灵魂。
展览在工艺美术博物馆举办。开幕那天,虽然天不作美,下起了小雨,但仍然高朋云集,祝贺的花篮一直摆放到大街上。再加上来苏州旅游看大名鼎鼎的苏州博物馆顺便过来看热闹的吃瓜群众,一时间场面火爆,城管出动了好几个,过来维持秩序。报社、电视台、网站,都有记者前来采访。一些自媒体也不会放过机会,蹭点消息以博转发量。据说当前中国,继大宋和民国后,又一次步入了收藏盛世,乱世黄金盛世收藏,看来所言不虚,你看看田东飞文房精品展这场面,就会相信诚哉斯言! 郑薇终于想要离开田东飞。这是他们认识以来,她第一次当真这么想。离开他吧,会怎么样?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当初她是这么想的,长期以来她都这么想,但是现在,她真的认真考虑,要离开他!离开这个满脑子是钱的有妇之夫,离开他也就意味着终结了迷失的日子,离开他就是离开了痛苦迷茫,就是与耻辱分开,与那些污浊的闲言碎语分开。还能回到清清白白的过去吗?还能像父母所希望的那样嫁个博士安安心心地过日子吗?内心的伤,能够如沉香一样结痂,变为芳香的回忆吗?一切都仿佛一场春梦,醒了,咂巴咂巴嘴,开始一天的生活。一天天都是这样,平静而充实。日子就是博物馆,到处都是珍宝,虽然一件都不属于你,但又似乎件件触手可及,这样多好,是吗?
她绝对不是特意去找田崇的。父亲应邀去日本讲学,可以带一位家属,郑薇说,带我去吧!
父亲在东京大学讲课,她就去了奈良,去了东大寺,去了大名鼎鼎的正仓院。紫檀螺钿琵琶、金银平脱八角镜、漆金绘盘,这些著名的文物,她确实早就耳熟能详,闭上眼睛就能浮现出来。现在面对实物,她还是感到惊讶。倒不是说她觉得这些东西在审美上有多高的境界,或者说工艺高超到什么样的程度,她只是为这些唐代文物表现出来的“新”而惊叹!是的,它们就像刚刚做出来一样,如果不是确凿无疑的记载,真不敢相信眼前的居然是唐代旧物!一千多年,时光令春秋如转轮,让一代代人出生又死去,让大地沧桑,而这些精美的器物,却安然不动,静若处子!这种奇妙的感受,常常就是在面对美物的时候才能得到,才能获得心灵广阔而深幽的体验。通常年代如此久远的东西,都会有入土、出土的经历,因为长埋地下,才會完好如初。但是像正仓院的文物,由遣唐使从中国带至日本,未经使用,一直摆放在此,千年一瞬,看到它们的人,已然隔世,隔了多少世,而它们还是完好如新!这在世界上不说绝无仅有,也实在是太稀罕太稀罕了呀!
她发了微博,发了微信朋友圈,贴了照片,又有三言两语,说心中感受,自然引来无数评论和点赞。田崇看到,给她发来私信,说他简直不敢相信,姐姐竟然与他近在咫尺。我就在奈良呀!姐姐,你住哪里?姐姐你等着,我过去接你!
他们去了唐招提寺,瞻仰了鉴真和尚坐像。又去了法华寺,拜了十一面观音像。郑薇说,十一面观音,是我的保护神呢!又去法隆寺看世上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最后来到若草山顶,整个奈良尽收眼底。秋风萧瑟,寒意侵衿,田崇拉起郑薇的手,指给她看他居住的地方。她将手抽走,对他说,天凉似水,暮色已降,这里荒山野岭,赶紧回去吧!
回到城里,去“和やまむら”吃了日料。这是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厅,东西做得十分地道。菊正宗大吟酿清淡而有兰香,容易上口,味道也是郑薇喜欢的。加上受了微寒,她喝了不少,渐渐有了醉意。买单的时候,郑薇说,你是小孩子,不要你买单!田崇说,我二十岁了,怎么还是小孩子?郑薇说,这么多钱,不把你吃穷啊!
田崇说,我有钱的!
郑薇说,你还是学生,哪来的钱?还不是你家里给的!
田崇说,是我自己赚的钱。
他告诉她,他在日本淘东西,有好几个买家呢!国内什么破东西都贵到了天上去,而在日本,还是能淘到性价比高的货。虽说日本的东西这几年也被中国人炒高了,来日本收货的人越来越多,有些夫妻老婆店,男人住在日本负责淘货,女的就在国内看店卖东西。但是毕竟和国内不同,东西还是有。
没想到你生意这么好,郑薇说,你好能干哦!
她夸了他,他很高兴,他说,他爸爸也问他要货呢!郑薇说,你还赚你老爸钱啊?
田崇不好意思地笑了。他缠着她,一定要她去他住处看看。我有几件东西要请姐姐看看,姐姐的眼力好,必须帮我掌掌眼。
他住的房子不大,却异常整洁,就像一个姑娘的住处。其实现在很多女孩子,走出来漂漂亮亮,住的地方脏乱不堪,就是郑薇自己,闺房也大不如田崇这个小伙子。他每样东西都安放整齐,艺术品多得有点拥挤,却并不凌乱,错落有致,非常得体。
她忽然有点自惭形秽,觉得眼前的少年风雅高洁,而自己已经青春不再似的,身体和心灵,也没有了往日值得傲娇的资本。奈良的深秋,俳句一样安静忧伤。清酒微醉,心里的伤感没来由,不知道春花秋月因何而来去!她觉得再也不能在这里坐下去,马上就要告辞去下榻的酒店。
但是田崇不让她走。他取出一个漆盘给她看,说这件东西如果开门,价值应该不菲。郑薇接过来,手头重重的,就知道东西肯定是不对了。拿近看了便说,这不是剔红,这是日本的镰仓雕啊!
他也是知道镰仓雕的,那就是先在木胎上刻了花纹图案,再刷几遍红漆。而剔红,则是在胎骨上一遍遍上漆,趁着大漆尚未干透,用刀仔细剔雕。两者之间,相差何止于千里啊!
他又拿出一个锡罐,她看出来这件倒是中国的东西。虽然象牙盖子是日本人后配的,但是罐身是中国货无疑。锡器放茶叶最好,日本人从中国带回很多美物,虽然他们大量仿制、复制,也出现了很多制器高手,但是日本东西在她看来,格调境界上还是要矮一截。
一件件看了好多东西,不知不觉夜已深沉。田崇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本册页,说是中国明代仇英的真迹。册页画得极其精美,但这是一本春宫册页啊!男女交媾,画得那么逼真,纤毫毕现。郑薇不是没有见过春宫,绝对不至于少见多怪,但是异国深夜,孤男寡女共读春宫,这未免太荒诞了吧!何况他还是她情人的儿子!
田崇拉住了她的手,她感觉到他的手心里都是汗。她抽回了手,说,我走了!但是他猛地把她抱住了。
事后她回忆,她就是酒喝多了。第二天她什么地方也没去,就是在酒店里睡觉。昏昏沉沉的,做着凌乱的梦,支离破碎的梦境,和昨晚真实发生的,纠缠在一起,真耶?梦耶?
酒店房间的墙上,竟然挂着日本浮世绘。画上的两个女子,很暧昧地拥抱在一起。这是什么时期的作品呢?她把灯光调亮,把所有的灯都打开了,坐起来看画。她看出来这是一幅肉笔画,当然也是印刷品。她更喜欢木板刻印的浮世绘,有一种粗粝的民间气息。浮世绘也有很多春宫内容的,比起中国的春宫画,则要粗放很多,相比之下,仇十洲他们的作品,要细腻精致得多。但是她还是更喜欢浮世绘一些,尤其是木板浮世绘,它的艺术性更强,难怪影响了很多西方艺术家的创作。 手机上田崇发来无数条微信。他像一个堕入情网的少年,向她说着绵绵情话。她一条条读,心里有一点点的甜蜜,但更多的是后悔。如果她是另外一个人,她会对她说,你真的不应该,你做出这样的事,确实是不知羞耻!她不知道应该如何摆脱他,更不知道怎样从混乱的情绪中走出来。她没有回复他,她决定不回复他,今天不,永远不。
从奈良返回东京,她就病了,发很厉害的高烧。晚上父亲睡到了她的房间里,为的是照顾她,半夜起来给她烧开水。她听到黑暗中烧水壶呜呜呜的声响中,夹杂着父亲的叹息。他为什么要叹息?
早上起来,她似乎是突然发现,父亲的头发怎么变白了,已经是白的多黑的少。闭起眼睛想想,他应该是一头黑发。是一夜白了的吗?还是她忽视他太久了?在她心目中,他一直是年轻的,至多是个中年人吧,他是什么时候变老的?人生真是易老吗?自己竟然也已经三十了,不再是青涩的少女。而自己的内心,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年华易逝,青春很短很短。父亲的叹息,难道是为了她?他这样的大知识分子,也会为儿女的婚嫁忧心忡忡吗?他是感到无奈吗?他的话语,从来都只是知识学问,很少家长里短,他的心里,除了学问和学生,还有什么?她可是从来都没有想过,她的生活,是不是也牵动着他的心肠?那么,如果他知道她和田东飞的事,知道了她和田崇的事,他又会作何感想?
你醒了吗?好点了吗?父亲又摸了摸她的额头说,高烧早上就退了。
她对他说,自己完全好了,没问题了。主要是去若草山受了风寒,加上喝多了清酒,所以发烧了。睡了长长的一个晚上,现在好了,一点事都没有了!
你喝酒了?而且喝醉了?父亲惊愕的表情,让她有些害怕。是谁?和谁一起喝酒了?他问。
一个朋友嘛!
他看着她,好像在问:什么朋友?男的女的?但他没问。他从来都是这样的,说起学问来滔滔不绝,而生活琐事,常常都是惜字如金的。
我们去浅草寺玩吧!她提议。
他说,身体吃得消吗?
没问题啦老爸,我已经完全好了!她做出轻快的样子,简直是在撒娇。
她挽着父亲的胳膊,父女俩好像从来都没有这么亲密过。从小到大,他都是正统的、严肃的。虽然她从来都是受到父亲赞赏的,无论是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以及她在文物古董方面的天赋和造诣,但她依然是敬畏父亲的,他在她心目中,就是一个脱离了人间世俗的神。她和所有他的学生,还有社会上的一些人,觉得他就是被用来敬重的,而不适合亲昵。现在她挽着他的手臂,就像是他甜蜜的小情人。走过雷门,看到许多情侣在那里拍照,她恍然间觉得,她和父亲也是一对呢!可是他依然是端着的,不,也不是端着,而是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他就是这样的人。
在五重塔那里,她让父亲为她照相。她把手机递给父亲,他却看到了手机上的微信。是谁呢,跟你说这样的话?你在谈恋爱?
她心儿突突突跳,抢过手机,对父亲说,是一个无聊的人!
田崇锲而不舍地给她发微信,他一声声姐姐,叫得她心慌意乱。她是多么后悔,竟然和他颠鸾倒凤了一夜。是一时糊涂呢,还是自己根本就是个荡妇?她居然做出了这样的荒唐事!要是身边的父亲知道了,他不知会怎样诧异。她自己都不敢相信,这些事,竟是她做下的。她觉得对不起父亲,她似乎感觉到了他的感觉,他一定是猜到了一些什么,他是个纯粹的学者,但他不傻。他变得更沉默了,在浅草寺转了一个多小时,他几乎不再说话。
回国两天后,田崇就不再发微信过来。他火热而缠绵的话语,戛然而止。清净了一天,郑薇居然感到了寂寞,若有所失。她翻看他的微信,字数多得够一部中篇小说了吧。一条条,那么直率,纯真又文艺。看起来他還有创作歌词的天分呢,他的话,有许多稍加整理,就是很不错的歌词。她一条条回看,时而微笑,时而又忍不住心头微微一颤。她看了整整一个晚上,一直看到凌晨三点多。她睡下不久,就听到手机叮咚响了,以为是田崇发来的。打开一看,却是田东飞的。
她在浅草寺的一家古董店里买了一个茶勺送给田东飞。竹制的茶勺虽然简朴,却是大正时期旧物,而且是名匠所制。田东飞从竹筒里取出茶勺,左端右详,连声称好。茶勺的大小比例、角度线条,有难言其妙的流畅匀称,不是对器物有超高审美的觉醒,是绝对不可能做出来的。竹器之妙,不仅是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而且是必得深谙竹性的。成器之时,行云流水天衣无缝,成器之后,仿佛还在暗暗生长,和岁月一起日渐成熟,不惊不喜不恼不怨,好像它天生就是这样,并非人力为之。柳宗悦在他《日本的手工艺》一书中说:“制作精美的日用手工艺品,才是手工艺的最高境界。”用这柄茶勺来印证他的观点,是再合适不过了。
你应该送我一把伞的,而不是茶勺!田东飞说:伞,散,意思多好!
他不无得意地告诉她,沉香笔筒他已经到手,只要肯花钱,就没有办不到的事!他天然散人果然不是柳下惠哈哈哈哈……
意思很明白了,他是找了别的女人去帮他做成了这桩买卖。那是谁呢?会是一个妓女吗?那样的女人能为他完成这样的任务吗?郑薇心里酸酸的,对自己说:别以为你有什么了不起啊,你能做的,别的女人也能做:别人做到的事,你却未必能呢,你在他看来,也许并不比一个妓女更高明。是啊,对他来说,你就是个女人,功能和妓女一样。你的优势,可能是不要花钱,甚至还能赚钱,不是吗?六十六万的袖炉,就是他赚到的。而你不愿意做的事,别人却帮他做到了,她或许是一个妓女,他只需花很少的钱雇她,就让天然散人将沉香笔筒拱手相让。
她觉得自己可笑,她不是决定了吗,就是要来跟他说,结束吧,他们的关系,到此为止。指的当然是男女关系。或许他们还是朋友,还会探讨一些关于文物的问题,或许还会见面,但是,肯定不会再上床。她不应该只是玩物,不应该只是他的战利品。告别这种不明不白的关系,正是她深思熟虑后要对他说的,为什么还要吃醋呢?难道依然对他有着很深的依恋吗?
是不是另外有人了?他漫不经心地问。 不,没有!她否定得很快很干脆。为什么要这样?是怕他觉得她不忠吗?
他做出一副情场老手的样子,说:别紧张嘛,没必要骗人嘛,有就是有,那又有什么关系!你是自由的,想跟谁就跟谁,谁也不能阻止你。再说,你是我什么人?是我女儿吗?不是!是我老婆吗?不是!要是回到从前,允许三妻四妾的话,我就娶你做小老婆哈哈哈!
他这是在侮辱她吗?也许他知道了一点她和田崇的事。她的心不安地狂跳起来,她希望他不要知道,她害怕他知道。
要不你就做我儿媳妇吧怎么样?崇儿这小子不懂事,你大他好多,正好管着他,多教教他。
他又说:在你们结婚前发生的事,不能算扒灰吧?
郑薇已经没有丝毫的留恋。这样的男人,还依恋的话,自己都要瞧不起自己!轻轻松松地离开吧,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就当一切都只是梦!但是她轻松不起来,他知道她和田崇的事了?这块石头压在她心上,重得任何力量都搬不开。
可是一旦决定分手,很坚决明白地提出来之后,田东飞的态度完全改变了。他并不像之前那样潇洒,前所未有地给她发很多微信,问她为什么突然提出分手,问她到底是他做错了什么,还说她如果指出来,他一定会加以改正。
他甚至说,如果她是因为觉得委屈,他是可以考虑为她离婚,然后明媒正娶的。虽然知道他只是说说而已,但她多少感到了安慰,有点高兴。他可从来没有对她说过这些话。她检讨自己,是不是太迁就他了,所以他才不把她当回事。她现在才明白,女人是不能太温顺的,她这才理解为什么天下女人都喜欢作,又为什么会作的女人能够得到男人的宠爱。她太淑女了,从来不会无理取闹,从不胡搅蛮缠让他发誓,一定要他说爱不爱这种话,她从不给他添麻烦,都是反过来宠他,让他觉得她是不能没有他的,离开了他她就活不下去。责任也许更多的在她,她不会做女人,更不会做情人,她的好,不是曲径通幽,而是一马平川,让他一览无遗,他当然就轻视了,不晓得珍惜了!
她果真要离开他,他这才着急了。他稳操胜券的风度到哪里去了?他不是一直扬言不缺女人吗?他的自负哪里去了?他不断地发微信给她,请她不要离开,几乎是哀求她,说什么她是他此生遇到的最好的女人,没有之一,她是他生命中最好的一件珍宝,最值钱,价值连城,不,无价之宝!
他这样的表现,让她意外。这不是他的风格呀,只有他儿子田崇才是这个德性。看来他们父子就是一样的,只不过之前没有暴露出来罢了。她没有回复,坚持着一条也不回。她感到了报复的快感。她可是从来都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她喜欢的男人,一直漫不经心高高在上,现在却低声下气跟她说话,得不到任何回复还在喋喋不休苦苦哀求。
他还发来图片,原图、各种清晰的局部图,那是一串古代琉璃珠,其中有三颗品相极好的蜻蜓眼。不熟悉古珠的人可能会觉得琉璃珠不就是玻璃珠吗,那有什么稀罕的!是的,玻璃在今天确实不稀罕,但是在古代,战国、汉代,它的珍贵程度是丝毫不亚于宝石的,只有等级极高的王侯将相才能拥有。而蜻蜓眼,则是最高等级的琉璃珠,它就是传说中的随侯珠,是价值连城的旷世奇珍!他说,这是他用一件清宫料碗换来的。玻璃到了明清时期,被称为“料”,宫廷造办处以琢玉的方式制作的料器,在许多拍卖会上动辄以几百万成交。他认为这串琉璃珠很适合她的气质,他要送给她,希望她喜欢。
她就这样被轻易征服。她退让了,坚持不住了,她接受了他的邀请,去希尔顿见了他。他们一起吃饭、喝红酒,说笑。她感觉不是回到了从前,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她不是重新得到了他,而是获得了一个更好的他。他们像初欢的恋人,享受着水仙花吐露芬芳的夜,享受着已经走到边缘的青春,享受着上天入地的生命之欢愉。
现在她最为担心的是田崇,她怕他出现,更怕被田东飞知道。他已经有好几天不发微信给她了,她以为他已经绝望,不再牵挂她這个不该牵挂的人。那绝对是一个错误,是酒后失态,是在非清醒不理智的状态下发生的一个意外。他应该在清醒过来后明白,他们是不可能的,连私情都不可能。他那么小,关键是她情人的儿子呀,怎么能够有第二次呢!一次都是嫌多的!他应该有他的女人,应该是一个比他还小的小姑娘,喜欢他、崇拜他,甚至可以是一个娇小性感的日本女孩子,而绝对不可以是她!虽然他几天没有联系她,他就像是消失了一样,但她还是担心他会来找她。他那个缠人的劲头,她是领教过的。她不相信他会就此罢休。他也许是在生她的气,为他发了那么多微信给她却得不到一条回复而委屈。但愿他很快想通,不再生气,而是欢欢喜喜地去淘宝,或者遇见一个女孩儿欢欢喜喜地相爱。
可他终于还是又出现了!他在微信里说,他很快就毕业了,他本来还想留在日本读研,但是因为姐姐,他要回国。回国后,就能经常见到姐姐了!他说,姐姐你不理我,我很伤心,我没有办法,只能回来找姐姐。
她赶紧对他说,你听话,我就理你,好吗?
他很乖地说,好的!
她说,你应该在日本继续深造,现在国内的收藏界,普遍缺乏文化,就是资本收藏,许多有钱人大老板小老板,是他们在主导市场。像你这样的学术性、研究性的人才,对未来的收藏健康发展很重要,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你要学更多东西再回来啊,不要轻易放弃啊!
姐姐你还是不要我回去,可是我想你啊,想得自己都不想再活下去了!
郑薇心里一紧,很严重不是吗!
你要问问你父母,他们怎么说呢?
我讨厌我爸!他说。
她想不出更好的话来安抚他。她只能不理他。她甚至想拉黑他,这样他不就不能来纠缠了吗?但是,她生怕他被拉黑之后,会做出极端的事情来。他的那股劲头,真是让她害怕。她除了后悔,就是害怕。
没想到他组了个群,把她和田东飞都拉了进去。她不好退出,怕田东飞察觉到什么。田崇在群里说话,有时候还@她,她就不能装聋作哑。他发上来图片,说他收了好几把银壶和铁壶。壶都很漂亮,她点赞。他说一把南部铁壶年份非常好,是龟纹堂的极品。田东飞说,现在国内铁壶银壶价已经高得疯了,你凑什么热闹!田崇说,我不是跟风,我是用自己的审美来买东西。田东飞说,审美个屁,前瞻性和性价比才是王道!买来东西不赚钱,在最高位买进,不是神经病啊!
他们是谁?田东飞问。
还不是江湖上流传的说法,郑薇说,不是这样吗?
田东飞的牙齿又白又齐,郑薇觉得他的笑容那么好看。玩古的人她见得多了,所谓收藏家、开古玩店的、拍卖公司的、文物商店的,还有博物馆的,以及那些踩地皮串货的,甚至挖坟盗墓的,这些人,无论专家还是玩家,郑薇觉得,绝大多数所谓的圈里人,身上都有一股俗气。这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他们每个人都仿佛是江湖油子,自我感觉良好,待人接物、说话,很夸张,彼此称兄道弟,很讲义气的样子,但往往很虚。谦恭有礼的后面,隐藏着志得意满和对别人的轻视,以及六亲不认的攫取。郑薇很不喜欢这种气味。但是,她自己又常在这种圈子里混的。我身上也有这样的气息吗?她也会自问。
书香门第出身,父亲是苏州大学名教授、博士生导师,母亲在文物商店工作——她自认为是不俗气的。从婷婷少女开始,耳朵边就一直有人夸她气质好、大家闺秀、优雅、娴静,等等。也有夸她漂亮的,因为她长得确实很漂亮。但是,更多的人并不直接夸她容貌美,可能是她的气质更非同寻常吧。
对于古董,她有着与众不同的审美眼光,她的眼光是很高的。比如竹刻,她就不喜欢留青,觉得总是脱不了一股匠气。她喜欢明清时期浙派金石家刻的扇骨,这些人的作品不是商品,只是清雅玩物,有很高的書法篆刻意趣在里面。紫砂壶里,她就爱
造型简单线条流畅的光货素器,顾景舟确实堪称一代大师,蒋蓉那类花货,她怎么也喜欢不起来。宫廷景泰蓝也是特别恶俗的东西。
她经常挂在颈项里的,是一件红山玉璧。她认为红山、良渚的玉器,每一件都是国宝。田东飞却更爱买一些春秋战国时期和汉代的玉。他看重雕工,他知道雕工精美绝伦的古物总是会有很多的人追捧,价格空间也就更大。顾珏刻的一个竹笔筒,在香港苏富比拍出两千多万港币的价格,就是很好的例子。论竹刻,顾珏当然不是最好的,吴鲁珍才是大艺术家。
父亲的学生,追她的有好几个。只有一个,长相、学问和家庭背景,是她以及她父母都接受的,但是他居然有一天说中国的古建筑是垃圾,说中国的古董都有一股封建士大夫的腐朽气息。这样的言论,郑薇的父亲还可以勉强容忍,郑薇母女,是反感到了极点。简直就是欺师灭祖!“对的,就是不肖子孙,你这个老师,在他眼里,也一定是腐朽的!”母亲一向都是温文尔雅的,这次却真生了气,她一辈子的工作,都是和“腐朽”的东西打交道,她也是腐朽的。培养这样的青年学者,中国的宝贵传统就要毁在他们手里哼!
母亲轻易不发火的。上一次是因为读了贾平凹的小说,那本《废都》,她气得差点儿骂人,说,怎么有这样的作家,还灵魂工程师呢,简直就是流氓!写得太脏了,他的脑子里怎么那么脏啊,真受不了!
郑薇买的第一件东西,是一只明代的袖炉。它看上去和普通的铜手炉差不多,但是东西的级别是有天壤之别的。这只袖炉,精铜制成,小巧玲珑,高抛的盖子手工镂刻编织纹。它的美,不是一般的眼睛能够看到的。那时候“张鸣岐”这个名字知道的人也不多。虽然店主要价很高,她还是把它买下来了。她看得懂它,知道它的价值。后来这种张鸣岐的炉子,被一路炒高,竟然有过百万的。郑薇把它给了田东飞,他很激动,他一方面也是有眼光的,另一方面这时候这样的袖炉再不是几千元的东西,至少也是小几十万。他拿在手上,仔细地看,反复抚摸,爱到极点的样子。如果这时候把它夺过来,他也许会发疯吧!多少钱?他问郑薇。郑薇说,你说呢?田东飞又是一阵抚摸,说,东西是你的,当然你出价。
田老师你一个大雅之人,怎么总是钱啊钱的呢?
田东飞说,钱当然是太重要了!没有钱,怎么玩?你跑到拍卖会上去,资金不足,人家抬两棒,你就哑了!再硬着头皮叫一口,人家马上跳价,你就只能假装要上厕所溜出去。不是胆小,就是因为钱少,硬不起来!
那就少买点嘛!郑薇说。
这事有瘾,你也知道。欲望呗,欲望是无止境的,有了一件想两件,有了好的想更好的。也只有这样才有意思嘛!如果东西越买越差,那就是没出息。所以得讲钱,得有钱!
可是有钱没钱也是相对的呀!
对对对,田东飞说,这你说得对,拍场上谁也别称大爷,十个八个亿也买不了几件东西。
收藏圈里都知道那个编织纹张鸣岐袖炉是郑薇的,后来到了田东飞手上。田东飞送去吴门秋拍,六十六万落槌。买家是一位纺织品公司老总,斋名“逸考堂”,加上佣金,他付了七十几万。不是赚不赚钱的问题,郑薇当初给他,没要一分钱,白送的。大家都说,姓田的何德何能,竟得郑薇这样的白富美亲睐,几十万的东西,眼睛都不眨白送了。
关键是在他手上玩了一年多,就出了,等于白拿了郑薇六十六万块钱。这个人真牛逼!愿意白给郑薇六十六万的,不是没有啊!但是人家郑薇不要,愿意倒贴。
虽然不是什么信物,但是把袖炉卖掉,郑薇总归不开心的。田东飞说他看上了一张黄花梨琴桌,可能达明,打底清早期。他看好明代家具,肯定一路涨,现在出一百多万,五年后加个零没问题。
郑薇说,你是不是真喜欢?真心喜欢的话就不要卖掉。你怎么舍得卖掉的呢?
田东飞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都是浮云。
郑薇说,那你还占有欲这么强!
只有卖,不断卖,才能买,才能不断买进。只买不卖,很快就难以为继了。
那让你把东西都卖光,你会不会心疼?
田东飞想了想,说,只要价钱好,不心疼!
那你还是喜欢钱!
有不喜欢钱的人吗?田东飞的嘴角那坏坏的笑容,最吸引她。郑薇看着他,心想,他要多少钱才会心满意足呢?
田东飞的叔父在阿根廷当厨师。他一手苏州菜做得牛逼,大使馆搞活动常把他请去。他做的酱方,取大块五花猪肉,先油爆,加酱料、香料收干,然后上笼蒸三四个小时,肉不变形,内里却已酥烂若豆腐。端上桌,香飘四座,色艳、形美,只有四角微微下塌,透露出酥烂的消息,必定是入口即化的。他回国省亲,说起布宜诺斯艾利斯很多古董店、很多象牙雕刻,据说都是中国过去的东西。田东飞跟叔父飞去地球另一端,飞机上兴奋得一刻不能睡,吃了两颗安定片,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晕晕乎乎的,像喝多了啤酒。果然牙雕不少,大多晚清民国时期雕刻的观音、布袋和尚等。田东飞眼光高,看上的都是清中期以上的,皮壳漂亮,牙裂自然。一组“四爱”,亦即羲之爱鹅、陶潜爱菊之类,牙质细腻、雕工高级。田东飞眼光独到,看到了咱们建国以来出口创汇的那些“红色题材”诸如“为革命养猪”、“草原英雄小姐妹”、“战天斗地”、“红梅赞”等作品的价值,它们都是由学院雕塑系师生参与,工艺厂一流老师傅亲自雕刻,代表了中国民间工艺的最高成就,其价值完全没有被认识,或者是被完全忽略了。就像 他又说,要不,这方砚台也给你吧!
郑薇感到悲哀。他们之间,竟然是这样的。难道说,这个人,和任何人的关系,都是买卖吗?他做每一件事,和每一个人打交道,都是在计算着价格,都是只剩下吃亏和便宜吗?既然这样,她想起了她的张鸣岐铜炉,当初是送给他的,他后来卖了六十六万,也没给她一分钱。难道他完全忘记这回事了吗?现在给她一串珠子,竟要她拿剔红盒子来换!他一定是对这个盒子觊觎已久,所以拿一串珠子来骗取。
她收下了手串,也把剔红给了他。她这样做,估计不会有多少人理解她。但是如果你正堕入情网,没道理地爱得深沉,乃至彻底迷失了自己,那么也许你是能够理解她为什么会这么做。她也知道她已经不是从前的她了,她变得很傻、很懦弱,而且往日的那种雍容矜持也正在失去,她就是很怕失去他。如果他们较长时间不见面,发他短信没有及时回复,她就会紧张,甚至恐惧,然后胡思乱想。但是每次她都克制着自己,不给他打电话。那样多俗气啊!质问他为什么不及时回短信吗?说自己有多担心和慌张吗?那是一些小女人才会这么做的呀!
他好像从来就不担心她会离开。他是胜券在握呢,还是根本不在乎?他的心思,他的乐趣,他的精力,都投放到了古董上,他除了古董,就不会再爱其他事,是吗?那他为什么还要和她幽会,为什么还要睡她?
哦,不要去责怪他吧,还不是自己送上去的?他也没有来追你,人家是有家室的,是你去插了一杠子,你是可耻的,你有什么资格抱怨?你走呀,估计他也不会拉着你。那么,你该怪谁呢?玩古的人都知道,一件东西,是真是假,值不值得,全凭你自己看,自己判斷,谁说了都不算,谁也帮不了你。如果买下之后,发现了问题,后悔药是没有的,不可以退,也不能说,说出来大家知道了,非但不会同情你,反而只会嘲笑。
他就是喜欢钱,他从来都不掩饰。他也从来不说好话给她听。他就是一副不要白不要的腔调。他卖东西给别人也是这样的,开出的价格,从来没有还价的余地,比老外做古董生意还牛气。大家都知道老外实在,不开虚价,所以他们也不喜欢你砍价,如果像国内一样杀半价,他们就会很生气,不跟你做买卖了。但是你如果小刀,砍掉个零头,或者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那还是可以的。田东飞却牛气得一分钱不让,爱要不要!他是有资格牛啊,因为他货好啊!对于郑薇,他的底气同样超级足。
他从来都没有情意绵绵的话,即使在床上,也是这样。他会不会睡她的时候也想着怎样把某件东西搞到手呢?
而他的儿子田崇,却一点都不像他,他的嘴巴,就像抹了蜜。他过来和她搭话,总是那么缠绵,好像他才是她的情人。她觉得不好意思,对他说,不要这么说啦,被人家看到了难为情的!他于是不再在论坛里公开跟她说话,连评论都少了。但是,私信还是常常发过来,有时候说话,就更加肆无忌惮了。
她不喜欢他这样。但是,她好像也并不那么反感。许多时候,因为对田东飞的怨怼,因为她并不想向谁去抱怨诉说,只是压在心上让自己郁闷,所以田崇的出现,倒也不失为一件愉快的事。她可以居高临下地跟他调侃说笑几句,心里竟然轻松了很多。
有时候她会提起他父亲,她是希望聊一些与田东飞有关的内容。但是显然他并不愿意。每次她提起话头,田崇都以沉默相对。你会留在日本吗?还是毕业后回国?她把话题扯开。“我没有想过,”他说,“要是姐姐在日本,我就不想回去了!”这分明是赤裸裸的挑逗嘛,这个孩子!郑薇决定要教训他一下,她说,我是你爸的朋友,你不可以叫我姐姐的!
田崇说,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什么?
反正我不知道!
郑薇说,你没大没小的,你不该这样跟我说话!你说了很多不应该说的话,以后不要再说。如果你再说,我就告诉你爸!
你不会告诉他的!田崇回复得很快。
那么你妈呢?郑薇突然这么问,连她自己都觉得吃惊。为什么要这么问?想问什么?
那头就此没有回复了。人呢?她问。还在吗?也没有反应。他不见了,下线了。她有了被抛弃的感觉。她呆坐在电脑前,似乎要等他回来。但是夜越发深了,后来是黎明,他没有回来。
田东飞要给自己办一个展览,展出他收藏的明清文房精品,有数方名砚,有朱三松透雕竹笔筒,有宋代太湖赏石,有王世襄旧藏宣德桥耳炉,有玉雕子冈牌,有宋哥釉笔洗,有良渚玉琮,有来自郑薇的元剔红香盒,有汉代玉印,有一张唐琴,等等。同时还要出一本画册。他请郑薇给画册写文字。你的文笔好,他说。
郑薇知道他的想法,这一场展览,他是要把这批东西都卖掉。不仅卖掉,还要卖个好价钱。他的东西虽然贵,但就是有人接。古玩行就是这样,看重流传有序的东西。因为造假厉害,东西来路不明的话,人不敢要。但是它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前边是谁谁谁的旧藏,当然这谁谁谁不会是等闲之辈,须是名人、权威、大佬,这东西来路好,价值自然就高。王世襄先生的旧藏,美国安思远的东西,甚至是像台湾作家董桥收藏过的,就是非同寻常,特别的抢手。这比有专业证书,比什么专家鉴定还要靠谱。田东飞的眼光,他在收藏界的名声,都决定了他手里出来的藏品有很高的附加值,人家就是愿意从他手上拿东西,靠谱、放心,也容易出手。特别是展出过的东西,还收入图册,这是最好的身份证。
郑薇的文字确实好,精准、清晰,不像各拍卖公司图录上的文字那么普遍流俗、空洞。那些文字,好像都是同一个文案写的,没有个性就不去苛求了,陈词滥调实在让人受不了,什么“相得益彰”,什么“宝光莹润”,说了等于白说。郑薇对每一件古物的描述,尽量直白,但是准确描述的同时,必有一句独到的点评。所有的文字因此就有了深度和温度,也有了趣味和灵魂。
展览在工艺美术博物馆举办。开幕那天,虽然天不作美,下起了小雨,但仍然高朋云集,祝贺的花篮一直摆放到大街上。再加上来苏州旅游看大名鼎鼎的苏州博物馆顺便过来看热闹的吃瓜群众,一时间场面火爆,城管出动了好几个,过来维持秩序。报社、电视台、网站,都有记者前来采访。一些自媒体也不会放过机会,蹭点消息以博转发量。据说当前中国,继大宋和民国后,又一次步入了收藏盛世,乱世黄金盛世收藏,看来所言不虚,你看看田东飞文房精品展这场面,就会相信诚哉斯言! 郑薇终于想要离开田东飞。这是他们认识以来,她第一次当真这么想。离开他吧,会怎么样?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当初她是这么想的,长期以来她都这么想,但是现在,她真的认真考虑,要离开他!离开这个满脑子是钱的有妇之夫,离开他也就意味着终结了迷失的日子,离开他就是离开了痛苦迷茫,就是与耻辱分开,与那些污浊的闲言碎语分开。还能回到清清白白的过去吗?还能像父母所希望的那样嫁个博士安安心心地过日子吗?内心的伤,能够如沉香一样结痂,变为芳香的回忆吗?一切都仿佛一场春梦,醒了,咂巴咂巴嘴,开始一天的生活。一天天都是这样,平静而充实。日子就是博物馆,到处都是珍宝,虽然一件都不属于你,但又似乎件件触手可及,这样多好,是吗?
她绝对不是特意去找田崇的。父亲应邀去日本讲学,可以带一位家属,郑薇说,带我去吧!
父亲在东京大学讲课,她就去了奈良,去了东大寺,去了大名鼎鼎的正仓院。紫檀螺钿琵琶、金银平脱八角镜、漆金绘盘,这些著名的文物,她确实早就耳熟能详,闭上眼睛就能浮现出来。现在面对实物,她还是感到惊讶。倒不是说她觉得这些东西在审美上有多高的境界,或者说工艺高超到什么样的程度,她只是为这些唐代文物表现出来的“新”而惊叹!是的,它们就像刚刚做出来一样,如果不是确凿无疑的记载,真不敢相信眼前的居然是唐代旧物!一千多年,时光令春秋如转轮,让一代代人出生又死去,让大地沧桑,而这些精美的器物,却安然不动,静若处子!这种奇妙的感受,常常就是在面对美物的时候才能得到,才能获得心灵广阔而深幽的体验。通常年代如此久远的东西,都会有入土、出土的经历,因为长埋地下,才會完好如初。但是像正仓院的文物,由遣唐使从中国带至日本,未经使用,一直摆放在此,千年一瞬,看到它们的人,已然隔世,隔了多少世,而它们还是完好如新!这在世界上不说绝无仅有,也实在是太稀罕太稀罕了呀!
她发了微博,发了微信朋友圈,贴了照片,又有三言两语,说心中感受,自然引来无数评论和点赞。田崇看到,给她发来私信,说他简直不敢相信,姐姐竟然与他近在咫尺。我就在奈良呀!姐姐,你住哪里?姐姐你等着,我过去接你!
他们去了唐招提寺,瞻仰了鉴真和尚坐像。又去了法华寺,拜了十一面观音像。郑薇说,十一面观音,是我的保护神呢!又去法隆寺看世上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最后来到若草山顶,整个奈良尽收眼底。秋风萧瑟,寒意侵衿,田崇拉起郑薇的手,指给她看他居住的地方。她将手抽走,对他说,天凉似水,暮色已降,这里荒山野岭,赶紧回去吧!
回到城里,去“和やまむら”吃了日料。这是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厅,东西做得十分地道。菊正宗大吟酿清淡而有兰香,容易上口,味道也是郑薇喜欢的。加上受了微寒,她喝了不少,渐渐有了醉意。买单的时候,郑薇说,你是小孩子,不要你买单!田崇说,我二十岁了,怎么还是小孩子?郑薇说,这么多钱,不把你吃穷啊!
田崇说,我有钱的!
郑薇说,你还是学生,哪来的钱?还不是你家里给的!
田崇说,是我自己赚的钱。
他告诉她,他在日本淘东西,有好几个买家呢!国内什么破东西都贵到了天上去,而在日本,还是能淘到性价比高的货。虽说日本的东西这几年也被中国人炒高了,来日本收货的人越来越多,有些夫妻老婆店,男人住在日本负责淘货,女的就在国内看店卖东西。但是毕竟和国内不同,东西还是有。
没想到你生意这么好,郑薇说,你好能干哦!
她夸了他,他很高兴,他说,他爸爸也问他要货呢!郑薇说,你还赚你老爸钱啊?
田崇不好意思地笑了。他缠着她,一定要她去他住处看看。我有几件东西要请姐姐看看,姐姐的眼力好,必须帮我掌掌眼。
他住的房子不大,却异常整洁,就像一个姑娘的住处。其实现在很多女孩子,走出来漂漂亮亮,住的地方脏乱不堪,就是郑薇自己,闺房也大不如田崇这个小伙子。他每样东西都安放整齐,艺术品多得有点拥挤,却并不凌乱,错落有致,非常得体。
她忽然有点自惭形秽,觉得眼前的少年风雅高洁,而自己已经青春不再似的,身体和心灵,也没有了往日值得傲娇的资本。奈良的深秋,俳句一样安静忧伤。清酒微醉,心里的伤感没来由,不知道春花秋月因何而来去!她觉得再也不能在这里坐下去,马上就要告辞去下榻的酒店。
但是田崇不让她走。他取出一个漆盘给她看,说这件东西如果开门,价值应该不菲。郑薇接过来,手头重重的,就知道东西肯定是不对了。拿近看了便说,这不是剔红,这是日本的镰仓雕啊!
他也是知道镰仓雕的,那就是先在木胎上刻了花纹图案,再刷几遍红漆。而剔红,则是在胎骨上一遍遍上漆,趁着大漆尚未干透,用刀仔细剔雕。两者之间,相差何止于千里啊!
他又拿出一个锡罐,她看出来这件倒是中国的东西。虽然象牙盖子是日本人后配的,但是罐身是中国货无疑。锡器放茶叶最好,日本人从中国带回很多美物,虽然他们大量仿制、复制,也出现了很多制器高手,但是日本东西在她看来,格调境界上还是要矮一截。
一件件看了好多东西,不知不觉夜已深沉。田崇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本册页,说是中国明代仇英的真迹。册页画得极其精美,但这是一本春宫册页啊!男女交媾,画得那么逼真,纤毫毕现。郑薇不是没有见过春宫,绝对不至于少见多怪,但是异国深夜,孤男寡女共读春宫,这未免太荒诞了吧!何况他还是她情人的儿子!
田崇拉住了她的手,她感觉到他的手心里都是汗。她抽回了手,说,我走了!但是他猛地把她抱住了。
事后她回忆,她就是酒喝多了。第二天她什么地方也没去,就是在酒店里睡觉。昏昏沉沉的,做着凌乱的梦,支离破碎的梦境,和昨晚真实发生的,纠缠在一起,真耶?梦耶?
酒店房间的墙上,竟然挂着日本浮世绘。画上的两个女子,很暧昧地拥抱在一起。这是什么时期的作品呢?她把灯光调亮,把所有的灯都打开了,坐起来看画。她看出来这是一幅肉笔画,当然也是印刷品。她更喜欢木板刻印的浮世绘,有一种粗粝的民间气息。浮世绘也有很多春宫内容的,比起中国的春宫画,则要粗放很多,相比之下,仇十洲他们的作品,要细腻精致得多。但是她还是更喜欢浮世绘一些,尤其是木板浮世绘,它的艺术性更强,难怪影响了很多西方艺术家的创作。 手机上田崇发来无数条微信。他像一个堕入情网的少年,向她说着绵绵情话。她一条条读,心里有一点点的甜蜜,但更多的是后悔。如果她是另外一个人,她会对她说,你真的不应该,你做出这样的事,确实是不知羞耻!她不知道应该如何摆脱他,更不知道怎样从混乱的情绪中走出来。她没有回复他,她决定不回复他,今天不,永远不。
从奈良返回东京,她就病了,发很厉害的高烧。晚上父亲睡到了她的房间里,为的是照顾她,半夜起来给她烧开水。她听到黑暗中烧水壶呜呜呜的声响中,夹杂着父亲的叹息。他为什么要叹息?
早上起来,她似乎是突然发现,父亲的头发怎么变白了,已经是白的多黑的少。闭起眼睛想想,他应该是一头黑发。是一夜白了的吗?还是她忽视他太久了?在她心目中,他一直是年轻的,至多是个中年人吧,他是什么时候变老的?人生真是易老吗?自己竟然也已经三十了,不再是青涩的少女。而自己的内心,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年华易逝,青春很短很短。父亲的叹息,难道是为了她?他这样的大知识分子,也会为儿女的婚嫁忧心忡忡吗?他是感到无奈吗?他的话语,从来都只是知识学问,很少家长里短,他的心里,除了学问和学生,还有什么?她可是从来都没有想过,她的生活,是不是也牵动着他的心肠?那么,如果他知道她和田东飞的事,知道了她和田崇的事,他又会作何感想?
你醒了吗?好点了吗?父亲又摸了摸她的额头说,高烧早上就退了。
她对他说,自己完全好了,没问题了。主要是去若草山受了风寒,加上喝多了清酒,所以发烧了。睡了长长的一个晚上,现在好了,一点事都没有了!
你喝酒了?而且喝醉了?父亲惊愕的表情,让她有些害怕。是谁?和谁一起喝酒了?他问。
一个朋友嘛!
他看着她,好像在问:什么朋友?男的女的?但他没问。他从来都是这样的,说起学问来滔滔不绝,而生活琐事,常常都是惜字如金的。
我们去浅草寺玩吧!她提议。
他说,身体吃得消吗?
没问题啦老爸,我已经完全好了!她做出轻快的样子,简直是在撒娇。
她挽着父亲的胳膊,父女俩好像从来都没有这么亲密过。从小到大,他都是正统的、严肃的。虽然她从来都是受到父亲赞赏的,无论是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以及她在文物古董方面的天赋和造诣,但她依然是敬畏父亲的,他在她心目中,就是一个脱离了人间世俗的神。她和所有他的学生,还有社会上的一些人,觉得他就是被用来敬重的,而不适合亲昵。现在她挽着他的手臂,就像是他甜蜜的小情人。走过雷门,看到许多情侣在那里拍照,她恍然间觉得,她和父亲也是一对呢!可是他依然是端着的,不,也不是端着,而是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他就是这样的人。
在五重塔那里,她让父亲为她照相。她把手机递给父亲,他却看到了手机上的微信。是谁呢,跟你说这样的话?你在谈恋爱?
她心儿突突突跳,抢过手机,对父亲说,是一个无聊的人!
田崇锲而不舍地给她发微信,他一声声姐姐,叫得她心慌意乱。她是多么后悔,竟然和他颠鸾倒凤了一夜。是一时糊涂呢,还是自己根本就是个荡妇?她居然做出了这样的荒唐事!要是身边的父亲知道了,他不知会怎样诧异。她自己都不敢相信,这些事,竟是她做下的。她觉得对不起父亲,她似乎感觉到了他的感觉,他一定是猜到了一些什么,他是个纯粹的学者,但他不傻。他变得更沉默了,在浅草寺转了一个多小时,他几乎不再说话。
回国两天后,田崇就不再发微信过来。他火热而缠绵的话语,戛然而止。清净了一天,郑薇居然感到了寂寞,若有所失。她翻看他的微信,字数多得够一部中篇小说了吧。一条条,那么直率,纯真又文艺。看起来他還有创作歌词的天分呢,他的话,有许多稍加整理,就是很不错的歌词。她一条条回看,时而微笑,时而又忍不住心头微微一颤。她看了整整一个晚上,一直看到凌晨三点多。她睡下不久,就听到手机叮咚响了,以为是田崇发来的。打开一看,却是田东飞的。
她在浅草寺的一家古董店里买了一个茶勺送给田东飞。竹制的茶勺虽然简朴,却是大正时期旧物,而且是名匠所制。田东飞从竹筒里取出茶勺,左端右详,连声称好。茶勺的大小比例、角度线条,有难言其妙的流畅匀称,不是对器物有超高审美的觉醒,是绝对不可能做出来的。竹器之妙,不仅是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而且是必得深谙竹性的。成器之时,行云流水天衣无缝,成器之后,仿佛还在暗暗生长,和岁月一起日渐成熟,不惊不喜不恼不怨,好像它天生就是这样,并非人力为之。柳宗悦在他《日本的手工艺》一书中说:“制作精美的日用手工艺品,才是手工艺的最高境界。”用这柄茶勺来印证他的观点,是再合适不过了。
你应该送我一把伞的,而不是茶勺!田东飞说:伞,散,意思多好!
他不无得意地告诉她,沉香笔筒他已经到手,只要肯花钱,就没有办不到的事!他天然散人果然不是柳下惠哈哈哈哈……
意思很明白了,他是找了别的女人去帮他做成了这桩买卖。那是谁呢?会是一个妓女吗?那样的女人能为他完成这样的任务吗?郑薇心里酸酸的,对自己说:别以为你有什么了不起啊,你能做的,别的女人也能做:别人做到的事,你却未必能呢,你在他看来,也许并不比一个妓女更高明。是啊,对他来说,你就是个女人,功能和妓女一样。你的优势,可能是不要花钱,甚至还能赚钱,不是吗?六十六万的袖炉,就是他赚到的。而你不愿意做的事,别人却帮他做到了,她或许是一个妓女,他只需花很少的钱雇她,就让天然散人将沉香笔筒拱手相让。
她觉得自己可笑,她不是决定了吗,就是要来跟他说,结束吧,他们的关系,到此为止。指的当然是男女关系。或许他们还是朋友,还会探讨一些关于文物的问题,或许还会见面,但是,肯定不会再上床。她不应该只是玩物,不应该只是他的战利品。告别这种不明不白的关系,正是她深思熟虑后要对他说的,为什么还要吃醋呢?难道依然对他有着很深的依恋吗?
是不是另外有人了?他漫不经心地问。 不,没有!她否定得很快很干脆。为什么要这样?是怕他觉得她不忠吗?
他做出一副情场老手的样子,说:别紧张嘛,没必要骗人嘛,有就是有,那又有什么关系!你是自由的,想跟谁就跟谁,谁也不能阻止你。再说,你是我什么人?是我女儿吗?不是!是我老婆吗?不是!要是回到从前,允许三妻四妾的话,我就娶你做小老婆哈哈哈!
他这是在侮辱她吗?也许他知道了一点她和田崇的事。她的心不安地狂跳起来,她希望他不要知道,她害怕他知道。
要不你就做我儿媳妇吧怎么样?崇儿这小子不懂事,你大他好多,正好管着他,多教教他。
他又说:在你们结婚前发生的事,不能算扒灰吧?
郑薇已经没有丝毫的留恋。这样的男人,还依恋的话,自己都要瞧不起自己!轻轻松松地离开吧,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就当一切都只是梦!但是她轻松不起来,他知道她和田崇的事了?这块石头压在她心上,重得任何力量都搬不开。
可是一旦决定分手,很坚决明白地提出来之后,田东飞的态度完全改变了。他并不像之前那样潇洒,前所未有地给她发很多微信,问她为什么突然提出分手,问她到底是他做错了什么,还说她如果指出来,他一定会加以改正。
他甚至说,如果她是因为觉得委屈,他是可以考虑为她离婚,然后明媒正娶的。虽然知道他只是说说而已,但她多少感到了安慰,有点高兴。他可从来没有对她说过这些话。她检讨自己,是不是太迁就他了,所以他才不把她当回事。她现在才明白,女人是不能太温顺的,她这才理解为什么天下女人都喜欢作,又为什么会作的女人能够得到男人的宠爱。她太淑女了,从来不会无理取闹,从不胡搅蛮缠让他发誓,一定要他说爱不爱这种话,她从不给他添麻烦,都是反过来宠他,让他觉得她是不能没有他的,离开了他她就活不下去。责任也许更多的在她,她不会做女人,更不会做情人,她的好,不是曲径通幽,而是一马平川,让他一览无遗,他当然就轻视了,不晓得珍惜了!
她果真要离开他,他这才着急了。他稳操胜券的风度到哪里去了?他不是一直扬言不缺女人吗?他的自负哪里去了?他不断地发微信给她,请她不要离开,几乎是哀求她,说什么她是他此生遇到的最好的女人,没有之一,她是他生命中最好的一件珍宝,最值钱,价值连城,不,无价之宝!
他这样的表现,让她意外。这不是他的风格呀,只有他儿子田崇才是这个德性。看来他们父子就是一样的,只不过之前没有暴露出来罢了。她没有回复,坚持着一条也不回。她感到了报复的快感。她可是从来都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她喜欢的男人,一直漫不经心高高在上,现在却低声下气跟她说话,得不到任何回复还在喋喋不休苦苦哀求。
他还发来图片,原图、各种清晰的局部图,那是一串古代琉璃珠,其中有三颗品相极好的蜻蜓眼。不熟悉古珠的人可能会觉得琉璃珠不就是玻璃珠吗,那有什么稀罕的!是的,玻璃在今天确实不稀罕,但是在古代,战国、汉代,它的珍贵程度是丝毫不亚于宝石的,只有等级极高的王侯将相才能拥有。而蜻蜓眼,则是最高等级的琉璃珠,它就是传说中的随侯珠,是价值连城的旷世奇珍!他说,这是他用一件清宫料碗换来的。玻璃到了明清时期,被称为“料”,宫廷造办处以琢玉的方式制作的料器,在许多拍卖会上动辄以几百万成交。他认为这串琉璃珠很适合她的气质,他要送给她,希望她喜欢。
她就这样被轻易征服。她退让了,坚持不住了,她接受了他的邀请,去希尔顿见了他。他们一起吃饭、喝红酒,说笑。她感觉不是回到了从前,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她不是重新得到了他,而是获得了一个更好的他。他们像初欢的恋人,享受着水仙花吐露芬芳的夜,享受着已经走到边缘的青春,享受着上天入地的生命之欢愉。
现在她最为担心的是田崇,她怕他出现,更怕被田东飞知道。他已经有好几天不发微信给她了,她以为他已经绝望,不再牵挂她這个不该牵挂的人。那绝对是一个错误,是酒后失态,是在非清醒不理智的状态下发生的一个意外。他应该在清醒过来后明白,他们是不可能的,连私情都不可能。他那么小,关键是她情人的儿子呀,怎么能够有第二次呢!一次都是嫌多的!他应该有他的女人,应该是一个比他还小的小姑娘,喜欢他、崇拜他,甚至可以是一个娇小性感的日本女孩子,而绝对不可以是她!虽然他几天没有联系她,他就像是消失了一样,但她还是担心他会来找她。他那个缠人的劲头,她是领教过的。她不相信他会就此罢休。他也许是在生她的气,为他发了那么多微信给她却得不到一条回复而委屈。但愿他很快想通,不再生气,而是欢欢喜喜地去淘宝,或者遇见一个女孩儿欢欢喜喜地相爱。
可他终于还是又出现了!他在微信里说,他很快就毕业了,他本来还想留在日本读研,但是因为姐姐,他要回国。回国后,就能经常见到姐姐了!他说,姐姐你不理我,我很伤心,我没有办法,只能回来找姐姐。
她赶紧对他说,你听话,我就理你,好吗?
他很乖地说,好的!
她说,你应该在日本继续深造,现在国内的收藏界,普遍缺乏文化,就是资本收藏,许多有钱人大老板小老板,是他们在主导市场。像你这样的学术性、研究性的人才,对未来的收藏健康发展很重要,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你要学更多东西再回来啊,不要轻易放弃啊!
姐姐你还是不要我回去,可是我想你啊,想得自己都不想再活下去了!
郑薇心里一紧,很严重不是吗!
你要问问你父母,他们怎么说呢?
我讨厌我爸!他说。
她想不出更好的话来安抚他。她只能不理他。她甚至想拉黑他,这样他不就不能来纠缠了吗?但是,她生怕他被拉黑之后,会做出极端的事情来。他的那股劲头,真是让她害怕。她除了后悔,就是害怕。
没想到他组了个群,把她和田东飞都拉了进去。她不好退出,怕田东飞察觉到什么。田崇在群里说话,有时候还@她,她就不能装聋作哑。他发上来图片,说他收了好几把银壶和铁壶。壶都很漂亮,她点赞。他说一把南部铁壶年份非常好,是龟纹堂的极品。田东飞说,现在国内铁壶银壶价已经高得疯了,你凑什么热闹!田崇说,我不是跟风,我是用自己的审美来买东西。田东飞说,审美个屁,前瞻性和性价比才是王道!买来东西不赚钱,在最高位买进,不是神经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