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认为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过来,小学——中学——大学,然后就走向工作岗位。这一切都是这么的自然而然和合情合理,读了朱德庸先生的《关于上班这件事》后才发现,原来自已虽然已经上班很久了,却并没有明白上班究竟是怎样一回事。
朱德庸,1960年生于台北,4岁开始纸上涂鸦。1987年出版《双响炮1》,获台湾国立编译馆优良漫画奖。1989年出版《双响炮2》,从此每年出书1至2本,连续7年有多本漫画蝉联金石堂年度TOP畅销排行榜。1990年发表《醋溜族》于中国时报,成为新新人类最喜爱的四格漫画。1993年发表《涩女郎》漫画。很多人是从电视剧《粉红女郎》认识朱德庸并喜欢上朱德庸的。他对问题的看法总是很独特,但不是通过讲道理、长篇大论,而是通过一种很简单的方法——漫画,去将很多人一辈子都搞不清楚的问题刻画得入木三分,如果要是让朱先生去讲一些晦涩的诸如数学课肯定大受欢迎。
29岁那年朱德庸毅然脱离上班族,但他却足足用了7年的时间观察、绘画他最深恶痛绝的上班族。为什么对上班族这么放不下?朱德庸回答得很幽默:为了追寻文明的意义!朱德庸说“男人、女人之外,上班族是人类的第三大族群!”。于是在以“涩女郎”、“双响炮”轰炸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婚姻问题后,朱德庸的画笔瞄准“上班族员工老板大斗法”,朱德庸认为上班族的金科玉律是“混水摸鱼”。“满足于当下”是包括人在内的动物本能,“一天工作8小时”则是人类追求文明所付出的代价;因此流浪汉、乞丐最符合“人性”。但现代人类已经无法倒退回蛮荒时代,所以朱德庸只能疾呼“打混有益身体健康”,《关于上班这件事》里,员工个个“有头有脸”,老板的脸却总是蒙上一顶帽子。朱德庸的解释是,对于老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他让老板有张“看不到的脸”,让读者自己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来给自己的老板定位。
全书看下来总让人觉得啼笑皆非,原来自己每天认真对待的事情竟然是一件“违反天性”的事情。不过还是想奉劝看过或者正在看着此书的朋友,作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一笑而过就可以了,别真的认为“摸鱼打浑比分秒必争的工作更接近人的天性。”工作还是要好好干,朱先生自己不也仍是个上班族吗,只不过他的老板是自己。
朱德庸,1960年生于台北,4岁开始纸上涂鸦。1987年出版《双响炮1》,获台湾国立编译馆优良漫画奖。1989年出版《双响炮2》,从此每年出书1至2本,连续7年有多本漫画蝉联金石堂年度TOP畅销排行榜。1990年发表《醋溜族》于中国时报,成为新新人类最喜爱的四格漫画。1993年发表《涩女郎》漫画。很多人是从电视剧《粉红女郎》认识朱德庸并喜欢上朱德庸的。他对问题的看法总是很独特,但不是通过讲道理、长篇大论,而是通过一种很简单的方法——漫画,去将很多人一辈子都搞不清楚的问题刻画得入木三分,如果要是让朱先生去讲一些晦涩的诸如数学课肯定大受欢迎。
29岁那年朱德庸毅然脱离上班族,但他却足足用了7年的时间观察、绘画他最深恶痛绝的上班族。为什么对上班族这么放不下?朱德庸回答得很幽默:为了追寻文明的意义!朱德庸说“男人、女人之外,上班族是人类的第三大族群!”。于是在以“涩女郎”、“双响炮”轰炸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婚姻问题后,朱德庸的画笔瞄准“上班族员工老板大斗法”,朱德庸认为上班族的金科玉律是“混水摸鱼”。“满足于当下”是包括人在内的动物本能,“一天工作8小时”则是人类追求文明所付出的代价;因此流浪汉、乞丐最符合“人性”。但现代人类已经无法倒退回蛮荒时代,所以朱德庸只能疾呼“打混有益身体健康”,《关于上班这件事》里,员工个个“有头有脸”,老板的脸却总是蒙上一顶帽子。朱德庸的解释是,对于老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他让老板有张“看不到的脸”,让读者自己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来给自己的老板定位。
全书看下来总让人觉得啼笑皆非,原来自己每天认真对待的事情竟然是一件“违反天性”的事情。不过还是想奉劝看过或者正在看着此书的朋友,作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一笑而过就可以了,别真的认为“摸鱼打浑比分秒必争的工作更接近人的天性。”工作还是要好好干,朱先生自己不也仍是个上班族吗,只不过他的老板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