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本教育理念 促进探究能力提升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rd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课程标准》把“科學探究”列为内容标准的第一个主题,明确提出要“通过积极主动的科學探究过程學习初中生物學”。其目的在于改变學生的學习方式,引导學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學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學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在探究活动教學中运用生本教育理念,使學生的潜能和天性在生物课堂中得到发展,进而促进其探究能力的提升。
  第一,“提出问题”的引导与策略。问题是探究的动力之源,是进行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提出问题”的引导,需要教师在教學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學生产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在探究“光对鼠妇的生活有何影响”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學生亲自捕捉鼠妇形成问题情景。學生在实践中通过观察,发现在花盆、石块下等处容易找到鼠妇,而把花盆、石块移开,鼠妇马上逃跑了。于是就会产生疑问“这是为什么呢?”但是,學生虽然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却不一定知道如何提出问题,即如何把问题具体化。教师可在此时对學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學生对问题进行正确的表述。在學生叙述了他们观察的现象后,教师可追问“发现鼠妇的地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来提示學生思考鼠妇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进而提出“光对鼠妇生活有什么影响”这一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學,學生就可以知道以下两点:一是提出问题正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并由此可知认真观察的习惯对于发现问题有多么重要;二是从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需要把问题具体化,只有包含具体变量的问题才是容易探究的。
  第二,“制订计划”的引导与策略。“制订计划”的引导,在于体现出“制订计划”是一种创新活动。教师要尽量让學生自己制订计划。學生的思路一旦被打开,思维活跃起来,就可能会生成一些预设之外的奇思妙想。在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包容學生的各种错误。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教师事先可不让學生预习教材,而是先引导學生分析:本探究活动应采用什么实验方法?应该把什么作为本探究活动的变量?当學生明确“植物量”应作为变量时,设计探究方案的基础就有了。随后,學生小组通过讨论制定出本组实验方案,发挥出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如有的小组选择灌木丛、草地和裸地进行对照;有的小组只选择灌木丛和裸地对照;还有的小组选择了两个房间,一个放植物,一个不放植物,将两种情况进行对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做适当的点拨,引导學生逐步完善实验计划。
  第三,“表达和交流”的引导与策略。表达和交流是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它能引导學生的思维走向深处。教师在引导學生进行表达和交流活动时,要关注學生在表达交流中的思维发展过程,而不是简单地“对答案”。教师要引导學生學会倾听,學会质疑。學生交流中出现的分歧是很好的“意外”。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意外”,启发引导學生深入思考、探究,拓宽學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形成思辨的课堂。如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这一内容时,學生小组介绍了各自的实验计划、预测现象及结论。其间,每个小组都产生了一些表述上的错误和步骤上的疏漏之处。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些“素材”,引发學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而使思维走向问题的深处,使表达走向严谨。
  作者单位 山东省荣成市蜊江中學
  (责任编辑 陆燕)
其他文献
数学作业既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既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一种方式。可见为了让学生学好数学,作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如何布置数学作业应该引起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笔者从传统作业形式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探讨如何创新作业形式,提升学习效果。  一、传统作业形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数学作业形式或者是教师从课
结合CCD相机系统的电子学设计,主要从冗余备份、软件陷阱和看门狗技术三个方面,介绍了单片机电路的可靠性设计要点。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有效、实用。
小学生的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教师要从学生的错误出发,直面学生的错误,读懂学生的错误,利用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悟错长智、辩错明理、纠错探因、将错就错,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引领学生深入探究。  一、走进学生错误的视界  认知心理学派认为,错误是学习的必然产物,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表达形式往往和成人截然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