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拾微(三则)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崇尚文化见高标
  在中国的传统美德中,尊重读书人也就是尊重文化,历来得到大力倡导与弘扬。“天地君亲师”中的“师”,既是对“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的格外青睐,也是对德行高洁、学养渊深的知识分子的推崇。特别是身居显位的官员,他们对文化的敬畏与崇仰,往往会对社会风气的纯正、各种人才的脱颖而出,产生良好的影响。
  唐代王勃在 《滕王阁序》 中写道:“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陈蕃礼贤下士徐孺子的事略,见于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中:
  陈仲举 (陈蕃)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陈蕃是个有远见卓识的人,一到南昌上任,还未进官衙,就要去拜访名士徐孺子。主簿认为不必这样谦抑,陈蕃称:“周武王为了向老子的老师商容表示敬意,来不及坐暖席子,我礼敬贤人有什么不可以呢?”此后,两人订交,陈蕃专为来访的徐孺子准备一榻,徐一走他便把榻挂起来,表示对徐的格外尊敬。
  殷浩字渊源,年轻时就名声很大,有学识、善清谈;官至扬州刺史、中军将军。谢镇西 (谢尚)少时,闻殷浩能清言,故往造 (访) 之。殷未过有所通,为谢标榜诸义,作数百语。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甚足以动心骇听。谢注神倾意,不觉流汗交面。殷徐语左右:“取手巾与谢郎拭面。”(《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谢尚去向殷浩请教清谈之学, 殷浩扼要地阐发各种观点的大旨,既有精妙的内容,又有华美的文采,让谢尚听得心旌摇动,不觉汗流满面。殷浩交代左右的人:“拿手巾来给谢郎擦擦脸。”这个细节,体现了殷浩对后学的关心和爱护,很感人。
  王安期 (王承) 作东海郡,吏录一犯夜人来。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受书还,不觉日晚。”王曰:“鞭打宁越以立威名,恐非治理之本。”使吏送令归家。(《世说新语·政事第三》)
  王承任东海郡太守,部下抓捕了一个违反宵禁的人,按理说应施以鞭刑。但一问,这个人是因在老師家中学习而耽误了时间,故而违禁,王承马上放了他。宁越曾是个出身贫寒却刻苦向学的底层人,《吕氏春秋》 对他有赞誉的记载。王承认为违反宵禁的这个人,是和宁越同样可敬的读书人,如果靠鞭打这种人来建立威信,恐怕不是治理政务的根本办法。
  回想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大批知识分子受到打击和迫害,造成了社会秩序紊乱、经济停滞不前、国计民生日艰的局面,教训惨痛。粉碎“四人帮”后,知识分子得到真正的关爱和重用,使他们心情愉快地为祖国效力输诚,取得骄人的成绩。
  郗超每闻欲高尚隐退者,辄为办百万资,并为建立居宇。在剡为戴公 (戴逵) 起宅,甚精整。戴始往旧居,与所亲书曰:“近至剡,如官舍。”郗为傅约 (傅瑗) 亦办百万资,傅隐事差互,故不果遗。(《世说新语·栖逸第十八》)
  郗超虽是政要,却很珍重有德行有学问的读书人。他只要听说有人要志操高远地隐退,就会为之筹办百万资费, 并为之建造房屋。在剡县他为戴逵所建的房子和官舍一样宽敞。他听说傅瑗要隐退,亦备好百万资费,只是因傅退隐未成,这笔钱才没有给。
  礼贤下士最闻名的故事是“周公吐哺”。“周公”即西周政治家姬旦,他吃饭时也接待贤士,并吐出了口中咀嚼的食物,表示他的求贤心切及对来访者的礼貌。曹操的 《短歌行》 赞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中还有一则,说到李膺 (字元礼),《后汉书》 称他抗志清妙,有文武俊才,曾任司隶校尉。他特别爱奖掖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文人相轻与相亲
  “文人相轻”在通常情况下含有贬义,意指有文才、学养的人,多有自矜自傲之态,互相轻视,看不起对方。但对于品行不端、在学问上不懂装懂的人,于以轻看,却是合情合理的举止。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写到当时为 《庄子》作注的有数十家,各有所长,此中的向秀别开门径,“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 《至乐》 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郭象者,为人薄行,有俊才。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 《秋水》 《至乐》二篇,又易 《马蹄》 一篇。其余眾篇,或定点文句而已。”这个郭象有才华,但品德差劣,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以充自用,故为世人所鄙夷。
  殷中军 (殷浩)尝至刘尹 (刘惔)所清言。良久,殷理小屈(观点站不住脚),游辞 (东拉西扯)不已,刘亦不复答。殷去后,乃云:“田舍儿 (乡巴佬),强学人作尔馨语。”(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殷浩于清谈上一知半解,就去与清谈大家刘惔论辩,故招人讥讽。
  还有一位出家人支遁,字道林,学养渊深,亦善清谈。另一位亦有名声的文人王蒙,“往与支语,不大当对。王叙致作数百语,自谓是名理奇藻。支徐徐谓曰:‘身与君别多年,君义言了不长进。’王大惭而退。”(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王蒙自以为有新观点好辞语,不想支遁说他别后多年,学问上并无进步。
  文人相轻除正当理由之外,也有其自身性格的弱点,会莫名其妙地轻视别人。但真正操守纯正、学养丰盈的人,一旦遇到品优质佳的人,立即会反思自己的言行,从心中萌生相亲相敬之意。王羲之就是这样的人。他刚到会稽内史任上,当时支遁亦在此地,孙绰对他说:“支遁标新立异,胸怀、学问极好,你想见他吗?”王羲之很自负,觉得支遁没什么了不起。“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 (处),王都领域 (自顾干自己的事),不与交言。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因论 《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原本王羲之对于支遁来访,态度极为轻慢。而支遁也是个有趣的人,当王要坐车出门了,他才谈论 《庄子·逍遥游》,一口气作数千言,令王羲之大为倾服,乃宽衣解带,与支遁热烈讨论起来,由相轻演变为相亲相敬。
  还有谢安对待戴逵,也是这种情状。“戴公(戴逵) 从东出,谢太傅 (谢安) 往看之。谢本轻戴,见但与论琴书。戴既无吝色,而谈琴书愈妙。谢悠然知其量。”(《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魏晋时的许多文人,大多胸怀宽阔,气量雅宏,对相识或不相识的同道,只要对方有长处,往往会由衷地予以称誉和荐介,反过来又能自省,坦诚自己的不足。
  《雅量》 一辑中,就有多则文字可证:
  谢幼舆 (谢琨) 曰:“友人王眉子 (王玄) 清通简畅,嵇延祖 (嵇绍) 弘雅劭长,董仲道 (董养)卓荦有致度。”
  “清通简畅”,即清廉通达而简洁;“弘雅邵长”,即广博文雅而自强;“卓荦有致度”,即卓绝出众而有志趣。
  谢车骑 (谢玄) 初见王文度 (王坦之) 曰:“见文度虽萧洒相遇,其复愔愔竟夕。”
  其意为,王坦之虽洒脱任率,我见了他后,一晚上都安静平和。
  俗语说,无知无畏,是指越是学识浅薄的人,越是无所畏惧;反之,越是研读精深的人,更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而惭愧自己学养的不足。
  何晏注 《老子》 未毕,见王弼自说注 《老子》旨。何意多所短,不复得作声,但应诺诺,遂不复注,因作 《道德论》。(《世说新语·文学第四》)
  郑玄欲注 《春秋传》,尚未成时,行与服子慎(服虔) 宿客舍。先未相识,服在外车上与人说已注 《传》 意。玄听之良久,多与已同。玄就車上与语曰:“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遂为服氏注。(同上)
  郑玄的胸襟、雅量令人佩服。他與服虔不过初识,闻其也在为 《春秋左氏传》 作注,且见解多与自己相同,便慨然放弃,还将自己的成果相让,于是,服虔的 《春秋注》 流传于世。
  吉人辞寡与躁人辞多
  《世说新语·品藻第九》 中,有一则说到王羲之的三个儿子结伴去拜访谢安,王徽之、王操之话语不但多,而且说的皆是俗事,而最小的王献之只是礼貌性地寒暄了几句,便不再说话。当三兄弟告辞而去,“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意?’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 ’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谢安通过他们说话的多少和内容, 推断出最小的王献之心性祥和,能守静,将来会有大出息。王徽之、王操之话多话俗而见浮躁,不会有大作为。他的观察果然不错,后来王献之在书法上与其父同样佳妙,称之为“二王”。
  我们常听到“沉默是金”一语,意指秉性高洁、甘于淡泊的人,谦和、低调,不张扬,不夸夸其谈,更不谈庸俗的话题。
  孔子说的“讷于言而敏于行”,很为人欣赏。一个人的少言寡语,有的是天性使然。
  “王右军少时甚涩讷。”(《世说新语·轻诋第二十六》) 王羲之年轻时腼腆无话,后来才有所改变。
  不屑于自吹自擂,有真才实学,却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物,魏晋时誉之为“不鸣不跃”。
  张华见褚陶,语陆平原 (陆机)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 先(顾荣) 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陆曰:“公未睹不鸣不跃者耳。”(《世说新语·赏誉第八》)
  褚陶字季雅,为吴郡钱塘人,聪慧绝伦,三十岁就有《鸥鸟》 《木硙》二赋名世。典籍中称他“清谈闲默”,好读书,因而得到张华激赏。“龙跃云津”,意为龙跃起于天河;“凤鸣朝阳”,意为凤迎着初升的朝阳长鸣,均比喻人才遇时而起。谢安所说的话,可理解为:关键是如何去发现“不鸣不跃”但才德兼备的人物。
  还有一位褚裒,字季野,也是个不爱说话的人。“谢太傅 (谢安) 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齐备。’”(《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褚裒少有简贵、冲默之称,累迁江兖二州刺史,赠侍中、太傅。所谓“四时之气齐备”,指春、夏、秋、冬四时气象都具备,常用来形容人的气度弘远。
  人的沉默,有时并非性格所致,而是处在特殊的情境,面对特殊的对象,不能言,不愿言,只好无言以对。
  殷荆州 (殷仲堪) 有所识 (有位熟人),作赋,是束晰慢戏 (滑稽游戏) 之流。殷甚以为有才,语王恭:“适见新文,甚可观。”便于手巾函 (包)中出之。王读。殷笑之不自胜。王看竟,既不笑,亦不言好恶,但以如意贴 (压) 之而已。殷怅然自失。(《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王恭为名人,面对一篇写得并不好的赋,既不能夸奖也不能贬抑,只能保持沉默,因为作者是殷仲堪的熟人,而殷仲堪又不谙诗赋的好恶,还一味地称赞。如贬抑则伤了友情,若昧心赞扬则有伤文德,于是“既不笑,亦不言好恶”。
  正如另一则所写:“刘尹 (刘惔) 道江道群(江灌):‘不能言而能不言。’”(《世说新语·赏鉴第八》) 刘惔评价江灌,可以在不能说、不好说的时候,做到不说。
  (选自《文学自由谈》2017年第2期)
其他文献
【摘要】 初中数学的学科难度较小学阶段而言提升幅度较大,许多学生在进入初中阶段后都出现了“学不好数学”的情况。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计划的优化,利用教学效率的提升来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进步。在众多新兴的教学技巧当中,思维导图这一注重培养学生数学体系构建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模式体现出了别具一格的优势。本文将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展开探讨。
【摘要】 在高考的声乐辅导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使学生能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演唱技巧、换气方法等,改变不良的习惯。本文从多个方面入手,认真分析如何提高声乐辅导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考 声乐教学辅导 常见问题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
1919年12月28日晚11时,一位老人在北京帽儿胡同病逝,享年61岁。两天前,他自知大限将至,召集亲朋到病榻前,口授遗命,并给当时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打去最后一封通电:“和平统一,身未及见,死有遗憾,希望总统一力主持,早日完成。”  这位老人叫冯国璋,一年多以前还是代总统之身,在人生的最后两年,他因秉持“和平统一”之理念,与多年的同僚段祺瑞分道扬镳,一度势同水火。卸任前他还表示,自己移居私宅后要与
【摘要】 绘本是小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文本,从其出生、幼儿园学习,基本每天都要接触到绘本。小学阶段是学生智力开发、逻辑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将绘本融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可以契合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感受快乐的基础上获得写作素材,拓宽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写作热情。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绘本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都在积极地探索着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导学案,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安排学习任务,并且及时地给学生恰当地评价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新课改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不同的学科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地理对如今学生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学科,部分学生也是改变了以往的偏见,对地理也逐渐重视了起来,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较广泛,图像教学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也应该提高教学质量,将理论和图像结合起来。还要提高对地图册的使用,读懂地图册就等于掌握了地理,所以应该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  【关键词
【摘要】 自从1977年高考恢复后,大学生的数量逐年递增,与此同时,每年参加高考大军的人数也居高不下。高中作为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思维眼界逐渐开拓,自我意识增强,不再甘于灌输式学习方式,表达欲望增强。而数学作为一门包含难重点密集、需要思维难度大、综合性能力要求高的学科,一直是高中教育的重点,所以在这一时期夯实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
【摘要】 科技与网络的发展使信息化融入教育领域,并成为教育的主要辅助手段。在基础教育阶段,德育一直是重点内容,在“互联网 教育”理念下,基础德育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在分析中小学德育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在“互联网 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具体应对对策,以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 教育 中小学德育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1 【文献标识码】
【摘要】 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只有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考试方向,把握命题特点,采取灵活的复课策略,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解题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学生在复课中的主体作用,才能提升复课效益。   【关键词】 明确方向 把握规律 关注热点 方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23-14
【摘要】 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活动大范围推进,对于初中物理教师来说,应通过第二课堂构建来顺应素质教育改革趋势,这既能满足初中生在物理知识学习、实践技能锻炼等方面的需要,又能提高物理教学效率。本文在内容简介的基础上,分析物理第二课堂构建的现实意义,最后提出物理第二课堂构建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 物理 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