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化学课改中的运用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mt127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与基本依据
  
  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学组织者以课内外一切教育实践的场所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的媒体为道具,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造出值得学生回忆、让学生有所感、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体验式教学法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提供信息、资料、工具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具体来说,体验式教学来自于以下教育教学理论的启示:(1)主体性教学:强调师生双方都应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2)情境教学:强调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3)目标教学:强调教学结果与目标一致。(4)活动教学:强调课堂教学的动态化,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习。(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要素,注重对学习的外在研究。(6)课程教学理论:强调课程与教学相结合,即教学是课程开发过程,课程则是师生共同参与设计的一系列教学事件。
  
  二、体验式教学在化学课改中的运用
  
  1.设计有针对性的体验活动
  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是重视实验探究,提倡通过实际操作体验知识的产生、规律的形成过程,并注重发现实验过程中的生成问题。诱发和唤醒体验者(学生)学习的内在能力,让体验者(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和自然世界之中,对他们的学习、交往、生活方式做出具体引导,体验者(学生)感受到一种在书本上很难感受到的鲜活的生命乐趣,感受到生命境界的实体性提升。同时,新的教学情景又会促进教师本人交流思想的灵活性、专业发展的开放性和教学研究的实践性提升,不断地完善自我,走向成熟,走向自我,走向成功。
  例如,在学习物质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测:火柴点燃后是否一定能燃尽?进行实验:把火柴点燃后,摆放成各种姿势(竖直、斜放、平放等)进行燃烧实验。提出问题:火柴点燃后竖直向上,火柴不能燃尽。验证解释:如把火柴烘干后点燃,都能烧尽。得出结论:物质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且要有充足的氧气。在感知的基础上,再提出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学习活动。
  2.设疑探究体验式提问
  学习情景通常以问题形式体现,好问题的要求是:问题有价值,对达成目标有贡献,教学中千万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问题具有挑战性,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设计知识陷阱、设置知识墙等;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桃子”,满足学生的成功感;问题要套问题,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并恰当地运用实验与现代技术等手段。强调让学生通过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耳听讲、动口表述、动笔练习、动手实验操作等途径来学习化学,注重发展学生的化学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Cu和浓H2S04反应制SO2的实验中,学生往往只观察到有黑色固体生成,教师可以马上追问:“黑色固体是怎么产生的呢?”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学生们各抒己见,查资料、上网、做实验,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大加强。
  3.升华体验建立评价体系
  体验式学习的关键是学生通过教师指导下的自觉反思,把体验过程中零散的、初步的认识加以整理和升华,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实现同化或顺应。体验式教学法注意学法指导,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体验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创设情境,提供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探索实践,使“学会”变“会学”,并加以整理升华。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反思,才能深刻领会所学知识的内涵,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才得以升华。
  如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时,首先播放一段节日燃放焰火、工业废气排放、酸雨的危害和二氧化硫漂白食品的影片,然后向学生提问:二氧化硫属于什么类别的物质?可以推测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师生通过实验对此加以归纳。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化学能力,通过分析、归纳、整理,演变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体验,学生明白了考题考什么,要用到什么知识,怎样去运用知识解决理论或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作为一种尚不成熟的教学构想,体验式教学的实践和完善还需要大量的工作,操作者不仅要严格遵守教育教学的规律,还应深入研究学生的思想状态,学校应支持教师做出大胆的尝试,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和设施。◆(作者单位:江西省进贤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其他文献
文学是人学,文学是人的情感学,是独特个性的人的情感学。语文教育可以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那颗沉睡的“诗心”,让他们的人生细腻、浪漫,富有情调,富有精神品位,使他们深情、厚重、达观、洒脱。作文正是他们心灵激情和文采的抒发。  宋代大诗人陆游说得好:“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也绝不是单纯“练”的结果,写作功夫实际上蕴含在读、品、悟三者中。  读。读书如吃饭,当然越丰富越复杂越好。
目的:  ①了解毒品依赖者在躯体脱毒后对毒品的慢性渴求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②初步评价快速动眼脱敏疗法对甲基苯丙胺患者吸毒相关线索敏感和渴求的改善效果;  ③开发吸
<正>用"凤头、猪肚、豹尾"来比喻课堂教学可以说再恰当不过了。它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传授丰富多彩的知识,而且要重视开头和结尾,要使开头像凤头一样美丽动人,使
前几年,某杂志曾刊登一位学生来信,说“高考语文我赢了,我不会去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我要感谢的是《平凡的世界》《读者》《收获》等优秀图书和杂志”。并认为,按老师的方法去学语文,高中毕业生的语文水平与初中毕业生的语文水平是没有区别的。这些话虽然有点“赢家通吃”、咄咄逼人的气势,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该反思一下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了。  阅读过程有个繁简的问题,以数量来说,课本篇目少,不一定要讲得繁,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给初中语文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然而,面对改革,一些教师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走入了误区,主要表现在:    误区一:为了合作而合作    新课程改革要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尽管很多教师都认识到合作的重要,但在课堂设计时却走进了误区,认为合作就是讨论。于是全班讨论、大组讨论、小组讨论等等方式一齐上阵,好像一堂课没有几次讨论就不是新课标下的课,就体现不
职业伤害系指工人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然性意外损伤.多年来,中国钢铁行业的伤亡事故发生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迄今中国对该行业职业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初中习作训练的“序”究竟是什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语文教师,就有一千个习作训练的“序”。在教学中,采用“三部曲”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理念,也体现了新课标、新教材的精神和要求。    一、起步训练仿写“三部曲“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最难过渡的就是习作。如何帮助他们突破这个难点,方法很重要,叶
该研究调查了社区医院医务人员和门诊病人的吸烟现状、医务人员对门诊病人进行戒烟劝导的现状,并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社区医院控烟策略.研究目的:1.分析社区医院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