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持续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_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学习中,只有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发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兴趣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一环。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作为重要任务。
  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点燃其智慧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开始讲有理数这一章时候,先给学生一个悬念:1减2等于多少?这时学生嘀咕开了,1减2,1怎么能减2呢?应该是不够减呀,纷纷表现出好奇和猜测,有的忍不住问:"老师,等于多少啊",在这制造一个悬念,这自然会引起学生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这一问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热情。这时可以就势引导:在中学我们将学习很多我们小学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让我们一起出发,学习新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吧。从而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倾刻间又变成学习的"发动机"。
  2、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趣味性浓是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之一,但往往激发容易维持下去却很难。这就需要数学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进行培养。教师在课堂上激发起学生强烈兴趣的同时,还要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悬念,激发学生在课外去完成。如我在教《正方体》一课时,在课内引导学生实验认识了正方体的基本性质,在即将下课时我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把一正方体用一平面去截,那么截面可以是什么形状,最多可以是几边形。让学生先讨论再回家用模型验证。这样有目的地设置一些悬念,不仅使学生保持了持久的学习兴趣,而且节省了课内教学时间。教师对学生当堂不能得出的结论,不要轻易告诉学生,要激发学生课后亲自实践解决。如我在《随机事件》一课时,我出了这样一道讨论题:“同时掷四颗骰子,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各种结果各占百分之几?”这时同学们各说不一,争论不休,有的同学希望我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我却说,这个问题还是留给同学们课外通过实验去解决吧。这样不仅把学生课内的兴趣持续到了课外,而且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的知识要比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记得牢。
  3、利用学生好动的天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亲自动动脑、动动手、动动口,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讲《勾股定理》这节课时,我先让同学亲自在操作纸上动手操作,然后让大家推举几位同学在教室里演示给大家看。学生急需解决这个问题时,兴趣就高涨了。再比如《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由于学生好动,我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折纸让学生拿出预先剪好的等腰三角形纸片,沿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再把它展平,你发现什么?通过操作基本上每位同学都能从中得出结论,那么下面结论的证明学生就有兴趣了,
  4、正确对待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成功是发展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要多鼓励,少批评。这样学生的兴趣维持的就更长。如果学生在自己动手克服了较大困难而同学们克服了较大获得成功,那他们以后的学习兴趣就更加浓厚。在教学中我对学生的亲身创作的成败从不轻易评判正确与否。如在做正方體投影出现六边形时,由于天气太阳时隐时现,有的同学没有做成功,我就鼓励他们反复地做,尤其对做了多遍才成功的同学进行了表扬,并号召学习他们刻苦实践的精神,使其他失败了的同学充满了信心,最后把实验做成功了。成功使学生产生了兴趣,失败后经过努力而成功,学生兴趣更加浓厚。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多种途径用科学的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逐步使学生原有相对浅显的、短暂的间接兴趣发展为比较稳定的科学志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5、重视师生之间的感情建立,带动学生的兴趣
  感情对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对老师的好恶表现得比较明显。他们喜欢哪个老师,往往就对那门学科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首先,我在上课时,努力做到耐心、细心,态度和蔼,使学生在心理上先喜欢上我。然后,我对学生的错误从不随意批评,不讽刺挖苦学生,以防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在生活中我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并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不了的也尽量开导他们。还和他们一起完成课外作业。在课外,我和学生一起打羽毛球,我教他们正确的握拍姿势,教他们动作要领。这样我和学生的感情很融洽。正是由于师生感情融洽,不仅使原来学习兴趣浓的学生能持续下来,而且也带动了原来学习兴趣不够浓的一些同学。因此可以说,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就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持久兴趣。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作法和体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去探讨。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兴趣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兴趣决定态度,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那么他就会积极地探究所学内容,其学习效果就会大幅度地提高。培养民族地区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是民族地区数学教师教学中的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认为,从以
进入高中后,面对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不少同学甚至个别初中时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感到很不适应,听不懂,学不会,成绩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没有根据高中学习的特点而学习。那么,高中学习有些什么特点呢?我们该怎样学习才能圆满完成高中学业呢?    一、高中学习的特点    1 高中教材的特点  (1)知识量增大  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如高中力学知识点比初中物理力
数学课改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探索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为学生自我发展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已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6-0097-01  摘要:高中数学应用题对培养学习阅读理解,对获取信息再加工,抽象概括,判断决策的能力,以及分析推理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高中数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提高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应用题   近年来高考数学应用题具有选拔的功能,并且命题也充满了生活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信息
在高一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进入高中后,成绩波动很大,笔者从教与学商方面来考察成绩波动的原因,结果发现:①由于初高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存在差异,部分学生产生不适应感,从而影响英语学习。②部分学生未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以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应在初高中衔接的英语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使他们用良好的学习策略来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能够真正独立学习、进行终生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日益增大,各种身心疾病层出不穷,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武术的瑰宝,太极拳可以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强身健体。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不但可提高心肺功能,减少心管和呼吸系统的疾病,而且可减少骨矿物质的自然丢失,使骨的密度稳定,并能有效调节血钙之间的动态平衡。而且有助于完善个性品质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太极拳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抗衰老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广泛地应用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它有利于创设有效的英语交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优化教学过程及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本文就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英语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创设情境一明确学习任务一小组分工一合作交流一互动评价一总结评价的课堂英语写作模式进行有效探索,以期优化写作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摘要】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享受实验成功的喜悦。发挥教师情感教育和人格魅力的威力。  【关键词】情景创设:试验成功:情感纽带    教育学家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促使学生产生猎奇心理,创设情境,设置悬念(为教学重点内容精心设疑),鼓励、引发学生问题的产生,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好方法。我认为,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关键是“情景与气氛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努力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 和谐课堂 学生地位 课堂环境    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表明:课程的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精心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