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现实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息影像技术的高速发展,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已应用于医学教育与医疗活动中,但由于存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排斥性以及缺乏交互性,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广泛运用。而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混合现实技术凭借虚拟与现实结合、实时交互和精确匹配的特点,使其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涌现。本文将围绕该技术近几年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从医学研究、医学教学、临床应用几个方面,对混合现实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作一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高铁培养环境下小鼠成肌细胞C2C12生物学活性指标的变化,探讨高铁应激对骨骼肌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成肌细胞C2C12,在马血清诱导作用下分化为骨骼肌细胞,以不同浓度(50、100、200 μmol/L)枸橼酸铁铵(FAC)干预,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线粒体荧光探针标记线
目的探讨三结构域蛋白14(TRIM1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测定TRIM14在32例胰腺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RIM14在8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RIM14和胰腺癌生物学特性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TRIM14在胰腺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上调(t=19.520,P<0.05),TRIM14在胰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
目的观察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抑制剂牛细小病毒bpV(pic)对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取胚胎16 d SD大鼠的大脑皮层,制成干细胞悬液,细胞分组为:A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实验组):bpV处理组(培养液中含bpV)。于第5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两组干细胞球的数量,行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试验检测NSCs增殖,免疫荧光染色
目的制备磷酸镁(MP)/聚多巴胺(PDA)涂层3D打印多孔钛材料并探讨其体内成骨效应。方法利用多巴胺自聚合反应及溶胶-凝胶技术在多孔钛(pTi)材料表面制备MP/PDA复合涂层,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表面形貌。30只新西兰兔建立双侧股骨外侧髁骨缺损模型,根据植入材料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n=10):A组植入MP/PDA-pTi复合材料,B组植入单纯pTi材料,C组未植入材料。分别于术后1 d,术后4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PC1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H2O2组(200 μmol/L H2O2),依托咪酯低、中、高浓度组,并分别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凋亡、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Caspase-9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B淋巴细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对破骨细胞生成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取C57BL/6小鼠原代骨髓单核细胞(BMM),使用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RANKL)及单核细胞经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诱导BMM向破骨细胞方向分化,在诱导过程中分为两组:对照组和30 ng/ml SDF-1α的干预组。然后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骨板吸收实验以及实时定量聚合
目的将雪旺细胞(SCs)移植到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多通道支架材料中,观察SCs在支架中的黏附、增殖和迁移,探讨细胞和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SCs种植在PLGA多通道支架中,继续培养7 d和14 d,利用钙黄绿素-AM(Calcein-AM)4 μl和胡米胺二聚体(EthD-Ⅲ)试剂盒检测细胞在支架中的活性,活细胞被Calcein-AM染成绿色,死细胞被EthD-Ⅲ染成红色。细胞死亡率由计算
目的构建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的兔原位膀胱癌模型,探讨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对膀胱癌模型进行无创诊断的价值。方法取27只新西兰白兔(雄性,体重2.5 kg),实验组18只,对照组9只。实验组兔定期膀胱灌注MNU,每次10 mg,2周1次,共4次。对照组兔同时膀胱灌注生理盐水,每次5 ml。分别于第8、10、12周末进行MRI扫描检测,检测后取膀胱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实验组死亡1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