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的兴趣培养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y_18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过多,又涉及到了比较枯燥难懂的哲学,因此令许多学生嗤之以鼻。很多学生看到思想政治就头疼,对于文科类的东西,只知道死记硬背而不理解,导致越背越不懂,成绩也越来越差。但我认为,想要学好这门科目,是建立在浓厚兴趣的基础上的。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学生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5.051
  我们都知道,没有兴趣为依托的学习是不会长久的,也不可能优秀。现在的高中生对于文科科目的理解只有一个,那就是背高分。在他们的眼中,只要背了就能拿到高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一门科目,尤其是文科科目,如果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仅会很难记住,而且就算是记住了,也会遗忘得特别快。所以在科学的角度上来说,学生的背高分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但是我相信这种认识一定是基于老师的误导。现在很多教师对学生灌输的思想就是任何一个知识点一定要背熟,这样考试的时候才能拿高分,禁锢了学生求知的思想,许多学生对于学习的热爱就是这样死在襁褓中的。我不知道这样的教育是对是错,但我绝不敢苟同,我认为分数不是背出来的,而是学生们通过理解这个知识点,从而在心里根深蒂固的就知道答案的。能做到這点不容易,当大家都在背书的时候,很少有人会想到先冷静下来去理解知识点。这是需要浓厚的兴趣才可以做到的,对一门学科的深厚的热爱。所以我认为,要想取得好成绩,首先要让学生们对这门科目产生兴趣,从而能够去深刻的理解。但是学生如何才能对这门枯燥的学科产生兴趣呢?
  一、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魅力
  对一事物的兴趣是建立在对这个事物的赞赏的基础上的,如果这件事物看起来毫不起眼,对你来说丝毫没有吸引力,那你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对它产生兴趣的;相反,如果你发现这件事物非常的有价值,有着你在别的地方学不到的东西,能满足你极大的好奇心,那你一定就会有极大的求知欲望,想要好好的探寻一番。这就是事物的吸引能力,每件事本身都有其价值和魅力,但是并不是谁都能看出它的与众不同的,这就好比思想政治这门科目,光是谈到它的名字,在谈里面的内容,什么经济,哲学,文化,价值观这类东西,听着就觉得很是枯燥,如果作为教师不能让学生们了解这门科目与众不同的地方,学生们怎么能对此产生兴趣呢?下面我就我自己的经验谈谈老师如何让学生发现思想政治这门学科的魅力。
  二、让学生了解思想政治这门科目的优点
  思想政治这门科目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经济学、思想政治学、还有哲学,这些东西是这个世界很大的一个精神组成部门。思想政治它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特别重视人,学了思想政治,学生可以了解到很多他们之前所不知道的东西。
  首先,他们会了解到很多基本的政策法规。比如为什么我们国家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他们会知道我们国家领导队伍的结构和模式,他们也会知道自己有那些权利,学了思想政治后,他们会对我们的国家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也会对他们自己的权益有更深刻的认识,这是他们打开走向社会之门的第一步,他们的视野不仅仅局限于周遭的小圈子,而是这个国家。
  其次,学生们能在经济学中学到很多东西。市场的规律,商品二因素,社会的主要矛盾,剩余价值的创造,正确的消费观,公司的制度和模式,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的弊端。这类东西看似现在对学生没有用,但是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却是无论如何也抹不掉的。教师应该让他们明白这类东西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学了思想政治,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可以让他们清楚地知道雇佣关系之间的问题和公司的运作经营。最基础的,还可以教他们如何更便宜的去买到东西。这都是思想政治独有的魅力。
  最后,哲学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最枯燥也最难理解的。但是哲学看似深奥,实则最接近我们的生活,因此老师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看到其中的乐趣。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让学生们知道意识是不可能凭空产生的,一定有某种存在作为依托。从矛盾中让学生们学会用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从联系中告诉学生们凡事不能独立地看待。从量变到质变教会学生凡事不能一蹴而就。从规律让学生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的走向并不是偶然,而是有规律可循的。总之,思想政治作为一门科目,有很多学生所不了解的地方,当学生过分重视成绩而未能看清它的魅力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循循善诱。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这门科目,一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生们好的学习方法
  既然“背多分”这样的学习方法不适宜学生提高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那教师就要采取一些措施,教学生一些更好的方法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记忆思想政治。
  (一)归纳总结法
  我个人认为最笨的记忆方法就是拿着一本书,从头到尾一字一句的背,这样的背法,既没有效率,又没有质量,到头来只是浪费了时间。因此我每次课堂上都会给学生勾画重点,学了一单元后给学生总结一次重点,学了一章后再给学生总结一次重点。一般都是画一张结构图,把重点填出来,让学生自己去补充分支。这样一来,背的东西不仅少了很多,而且特别清晰,一目了然。对于记忆来说是个很好的方法。
  (二)难题笔记法
  除了背诵,还有的东西是需要计算的,比如在商品那一章就经常需要计算,而且要计算的也比较难,学生常常会出错,即使是同类型的题,也有很多学生依旧没有做对。这就是因为对概念理解不清导致的结果。因此,有一个错题本很重要,除了计算题以外,也有些经常作为考点出现的大题,都是可以写在上面的,这样就会一目了然。
  (三)广泛涉猎法
  教师都知道,思想政治是与国家的一些政策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尤其是到了考试的时候,高考的时候,很多的材料分析题或者是选择题上的题目都是当今的时事热点。因此老师一定要让学生们多多的去了解思想政治,养成看新闻的好习惯。磨刀不误砍柴工,但有的老师就是舍不得花3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看一下新闻。学生平时课业就挺重,看一下新闻不仅有利于他们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了解当今时事热点,也能让他们得到短暂的放松。
  四、结束语
  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学,要摆脱“背多分”的理念,就要靠所有老师的共同努力了。让学生们理解这门课程真正的魅力,这门科目的重要性,以及它在我们生活中的众多好处。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理念影响的逐步深入,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理念和价值观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重新建构课堂教学行为已成为趋势。重新建构生物课堂教学行为是指课堂教学理念从以知识掌握为本位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转变,是课堂教学价值观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一、重新建构课堂教学行为目标    (一)强化教学行为目标的整体性  改变目前
【摘 要】在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都关注健康。为了使新一代具有终身体育意识,本文结合我的教学经验,简述了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如何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了终生体育的意识呢?  【关键词】高中体育 终身体育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9.046  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身体健康也就越
“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每次作文后,语文教师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精批细改,但学生似乎并不“领情”,拿到作文本后大多只是看个分数,然后往书包里一塞了事,很少会有学生去“拜读”教师的评语。究其原因大致有二:其一,在传统的作文评改中,学生只是被评价的对象,对于评价结果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地被调动;其二,对于教师的评改,学生看过也好,没看也罢,全凭学生的自觉性,教师不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知识体系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叙述条理清晰,文字简洁、流畅,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等.就教学活动中如何贯彻高中数学新课标要求进行如下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  学生从初中步入高中,思维更加成熟,其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更具主动性.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方面涉及德育的阐述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
教学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探究、发现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这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但是,在当前很多教师的教学仍然存在着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把握不够科学、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学方式没有优化运用、课堂评价不够灵活等问题,这些都与教学的“着力点”把握不准有直接的关系。笔者从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多年,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下面笔者就思想政治课教学“着力点”把握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教材内容
数学交流,即学习者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彼此交流,充分研讨,在此过程中进行数学情感的“传达”与“沟通”,从而获取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技能,实现掌握学习数学方法与技巧并提高其能力的过程.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进行数学交流,既包括对数学语言表达方式的选择,又包含着对头脑中思维进一步澄清组织、巩固等一系列再加工的过程,它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具有不可忽视的认知功能.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数学交流习惯
这里要讨论的对话,并非作为言语交际学的一个概念,而是现代教育倡导的教学理论,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的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激荡起的心灵
【摘要】 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动力,是灵动的课堂精彩所在.  【关键词】 课堂教学;冲突;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设置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在学生的脑海中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提高学习效率.  1. 找“结合点”,激发认知冲突  研究表明:在“新旧知识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