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作为高考得分的主要科目,愈来愈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怎么学好物理课当然也就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作者根据国家的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融合了杨思、杜郎口的教学模式,迎风斩浪、激流勇进,致力于教育、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育改革;自学
物理这门课很不容易学好,难度大、深度广、精度高、要求严,尤其是高中物理更是令人生畏,这是每届高中生最为头疼的问题。我经过多年的探究和摸索,总结出了几点经验:第一,就是让学生自学、自讲、自练;让学生学会总结、概括、升华;让学生亲自动手、实枪实弹、亲自操作、置身其中。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悟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和环节,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品尝求知过程中的辛酸和幸福。第二,教师要做的就是课前辅导学生备课,课堂欣赏学生展示,课后评价学生成果,课下弥补学生不足。下面,就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学习模式的建立
(1)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六人,组里设组长、副组长各一名,每三人一排,两两对脸而坐。学习时可以相互研究、监督,还可以相互批改作业。不仅如此,而且组长还可以像老师一样给大家讲解题例、评价对错、收缴作业、检查默写、布置任务等等,非常方便。
(2)全班前后左右都是黑板,每小组一块。在课堂上,让学生自我展示时使用,课下也可以使用,还可以在上面讨论、演题,也可以在上面默写、记录,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3)竞争机制。每月一考,每次都要算出各组的总分、平均分,进行评比。看那一组考得好,要及时奖励;看那一组考得差,要及时辅导。不仅要奖励小组,同时还要奖励个人,看谁能榜上有名,这叫做“金榜题名”。
二、具体的教学模式
(1)形式。每课时都有两种教案:一种是学生学案,一种是教师教案。学生学案是电子版的,共分为五个模块。第一模块是课前预习,第二模块是课堂展示,第三模块是课堂作业,第四模块是拔高训練,第五模块是教师教案。教师教案供学生预习时可以参考老师的教学思路,还能提前弄明白该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教案也是电子版的,教案的内容和学案的内容总是相辅相成的;教案上的例题和习题,就对应着学案上的课堂展示和课堂训练,教学内容吻合得很好。
(2)过程。①准备。前一天,就把学案发下去。让学生先看课本,再看教师教案,弄明白该节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再去做第一模块的课前预习。做完课前预习题后,紧接着就去做第二模块的课堂展示。②检查。学生来校以后,将学案交给组长,组长再参考答案实施批改。然后各组组长将收缴好的学案上交到物理老师处,经物理老师检查、记录后再返还给学生。③实施。由于前一天学生准备充分,第二天上课时,我就采取启发探究式教学法,将重点、难点一一讲解。此过程约20分钟。接着,就让各组的主讲同学在本组讲授课堂展示上面的题例。此过程大约10分钟左右。④反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其实质就是课堂训练。课堂训练难度不大、数量不多,一般以五个小题为好,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教师可在班里巡视,只批改前五名同学的作业,当场打分,当场给学生讲解错题。把这作为一种荣誉告知给大家。⑤评价。让学生互相打分,形式多种多样。⑥拔高。第四模块的拔高训练就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防止这部分人吃不饱。其他同学也可试着做一做,一般不作过多要求。如果有必要的话,再找时间统一讲解。⑦最后一击。千锤万锤就差最后一锤,千练百练不如最后一练。教师在课堂上评讲学生所存在的共性以后,看学生到底掌握了没有,掌握了多少。再把那些典型题作为作业,让学生再做一遍,写到作业本上交给老师,待老师检查后再发下去。这样的话,有些题学生就过了三遍了,知识掌握得就应该较为牢靠了。
(3)课后学习组织的建立。①补充。为了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班里还设置了“小博士团”,由五名各科成绩均衡的同学担任。各个学习小组如有疑难,又经过本组讨论后仍不能解答的,就可求教于“小博士团”共同会诊,如果还不行的话就可向任课老师求教,任课老师有义务、有责任在24小时之内以书面形式作答。②档案。让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档案。将每科的典型题、易错题、易混题、高难题统统收集起来,另立成册,以便平时、考前翻阅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改的思想内涵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真正做自己的主人,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找出问题、去解决问题。因此,新课改重新定义了“教师”的含义,给“教师”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如果我们大家都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教育,都能以天下教育为己任,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教育理论中汲取营养,从教育名家里学习智慧,那么我们也一定能在教育的浪潮中弄一叶扁舟,也一定能在教育的方舟里据一席之地,也一定能成为教育名家、名人。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2]李忠.物理学概念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焦作市山阳区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育改革;自学
物理这门课很不容易学好,难度大、深度广、精度高、要求严,尤其是高中物理更是令人生畏,这是每届高中生最为头疼的问题。我经过多年的探究和摸索,总结出了几点经验:第一,就是让学生自学、自讲、自练;让学生学会总结、概括、升华;让学生亲自动手、实枪实弹、亲自操作、置身其中。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悟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和环节,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品尝求知过程中的辛酸和幸福。第二,教师要做的就是课前辅导学生备课,课堂欣赏学生展示,课后评价学生成果,课下弥补学生不足。下面,就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学习模式的建立
(1)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六人,组里设组长、副组长各一名,每三人一排,两两对脸而坐。学习时可以相互研究、监督,还可以相互批改作业。不仅如此,而且组长还可以像老师一样给大家讲解题例、评价对错、收缴作业、检查默写、布置任务等等,非常方便。
(2)全班前后左右都是黑板,每小组一块。在课堂上,让学生自我展示时使用,课下也可以使用,还可以在上面讨论、演题,也可以在上面默写、记录,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3)竞争机制。每月一考,每次都要算出各组的总分、平均分,进行评比。看那一组考得好,要及时奖励;看那一组考得差,要及时辅导。不仅要奖励小组,同时还要奖励个人,看谁能榜上有名,这叫做“金榜题名”。
二、具体的教学模式
(1)形式。每课时都有两种教案:一种是学生学案,一种是教师教案。学生学案是电子版的,共分为五个模块。第一模块是课前预习,第二模块是课堂展示,第三模块是课堂作业,第四模块是拔高训練,第五模块是教师教案。教师教案供学生预习时可以参考老师的教学思路,还能提前弄明白该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教案也是电子版的,教案的内容和学案的内容总是相辅相成的;教案上的例题和习题,就对应着学案上的课堂展示和课堂训练,教学内容吻合得很好。
(2)过程。①准备。前一天,就把学案发下去。让学生先看课本,再看教师教案,弄明白该节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再去做第一模块的课前预习。做完课前预习题后,紧接着就去做第二模块的课堂展示。②检查。学生来校以后,将学案交给组长,组长再参考答案实施批改。然后各组组长将收缴好的学案上交到物理老师处,经物理老师检查、记录后再返还给学生。③实施。由于前一天学生准备充分,第二天上课时,我就采取启发探究式教学法,将重点、难点一一讲解。此过程约20分钟。接着,就让各组的主讲同学在本组讲授课堂展示上面的题例。此过程大约10分钟左右。④反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其实质就是课堂训练。课堂训练难度不大、数量不多,一般以五个小题为好,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教师可在班里巡视,只批改前五名同学的作业,当场打分,当场给学生讲解错题。把这作为一种荣誉告知给大家。⑤评价。让学生互相打分,形式多种多样。⑥拔高。第四模块的拔高训练就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防止这部分人吃不饱。其他同学也可试着做一做,一般不作过多要求。如果有必要的话,再找时间统一讲解。⑦最后一击。千锤万锤就差最后一锤,千练百练不如最后一练。教师在课堂上评讲学生所存在的共性以后,看学生到底掌握了没有,掌握了多少。再把那些典型题作为作业,让学生再做一遍,写到作业本上交给老师,待老师检查后再发下去。这样的话,有些题学生就过了三遍了,知识掌握得就应该较为牢靠了。
(3)课后学习组织的建立。①补充。为了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班里还设置了“小博士团”,由五名各科成绩均衡的同学担任。各个学习小组如有疑难,又经过本组讨论后仍不能解答的,就可求教于“小博士团”共同会诊,如果还不行的话就可向任课老师求教,任课老师有义务、有责任在24小时之内以书面形式作答。②档案。让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档案。将每科的典型题、易错题、易混题、高难题统统收集起来,另立成册,以便平时、考前翻阅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改的思想内涵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真正做自己的主人,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找出问题、去解决问题。因此,新课改重新定义了“教师”的含义,给“教师”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如果我们大家都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教育,都能以天下教育为己任,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教育理论中汲取营养,从教育名家里学习智慧,那么我们也一定能在教育的浪潮中弄一叶扁舟,也一定能在教育的方舟里据一席之地,也一定能成为教育名家、名人。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
[2]李忠.物理学概念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焦作市山阳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