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网络研修 拓宽教师研修的内涵与外延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m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化,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已成为北京市西城区推进课程改革的基础性工作。西城区小学英语教研室借助西城教育研修网这个平台,努力拓宽教师研修活动的内涵与外延。
  在常规研修栏目逐步完善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一系列特色研修栏目开发,使研修的内容更加符合西城区小学英语教师的实际情况。我们结合教研活动、区级课题、教师教育生活中的点滴收获和体会,开设了“教学心情blog”和“教育叙事”等栏目,把教师教学生活中发人深省的事件一一记录下来;为丰富教师的内涵,提升其综合素质,我们还开设了“读书推荐卡”等栏目。
  
  “推荐卡”促进教师合作与交流
  
  西城区小学英语课题组的3位教研员虽然有过多年的上网经历,但只是各个网站的使用者,现在角色转变了,要成为网站的建设者,一时间不知从何处下手。起初,我们往往只是把自己认为好的资源上传,教师只是下载,对于参与网站的建设好像没有什么兴趣,更谈不上什么交流与互动了。和一位教师的一次谈话深深触动了我们,她说:“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和现在的社会脱节,除了课上的那点事儿,其他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了!”对于她的话,自己也感同身受。其实,对于这些“60”、“70”后的教师来说,做好这份工作不容易。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中师毕业,专科和本科都是通过成人教育完成的。他们和上过高中、完成过全日制高等教育的人比较,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对其他学科领域更是知之甚少。而英语作为一门综合类的工具性学科,专业知识的深度与相关学科的广度是缺一不可的。面对这些教师,我们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把研修网作为一个载体,通过一种方式,把教师们可能还在沉睡的精神世界唤醒。可是,通过何种途径对教师进行唤醒,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能不能尝试在研修网上进行读书推荐活动呢?于是,郭玮老师把自己读过的几本书编成“读书推荐卡”,放在了协作组里,受到了教师们的欢迎。
  自从“读书推荐卡”栏目开办以来,在每次青年备课组的活动中,我们都让老师们推荐一本自己读过的书。备课组教师们也把自己的读书体会做成了“读书推荐卡”,放到研修网上。
  起初,教师们还存在很多顾虑:该推荐什么样的书?必须是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吧?我推荐的这本书好像和我的职业没有直接关系吧?为了打消教师们的顾虑,我们举了一位学者对于读书的一段论述:“读书不要受学科的限制,学文科的人更应该多读些理科书,学理科的人应该多读些文科书。这样,所学的知识才不至于停滞不前,才能融会贯通。”进而,我们又提出了推荐书的类型:经典书、专业书、热点书。我们提倡摒弃一切功利性质的阅读,还原阅读本质,即陶治性情、滋养心灵。
  这学期,教师们在研修网上陆续推荐的书籍有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朱元璋卷),茅于轼先生的《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等。令人欣喜的是,不光是备课组的教师,还有其他教师也加入了我们的图书推荐大军。所有通过阅读得到的这些东西,是作为一个教研员不可能为教师们在备课时准备的,它是教师们通过自身努力储备的一笔财富。这样的储备可能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广博的兴趣爱好和不断地积累,毕竟会在某一天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绝不仅仅是在写字台前的“正襟危坐”,学习的过程可以发生在一次谈话中、一本书籍里、一次观影后。课堂教学的灵光一现是可以在生活中偶得的,课堂教学的功夫也常常来源于课堂教学之外。
  在2007年的寒假培训,我们还推出了“英语课堂游戏推荐卡”。根据全国小学英语的热点问题,我们又推出了“阅读教学活动推荐卡”。借助西城教育研修网这个平台,“推荐卡”活动将会继续进行下去,并且根据一线教师们的需求,还会更加丰富与多元。
  在和一线教师的接触中,我们经常发现教师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颇具价值的智慧火花。这些常规教学中的点滴感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但是,由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比较繁忙,他们把这些教育智慧先沉淀、后升华的时间并不多。根据这种情况,在专题讨论区,我们开设了“教学心情blog”,采用接龙的形式,先后让教研组里的20多位教师就自己日常教学的点滴感悟进行记录。
  以五年级为例。
  小学五年级英语学科主页的专题讨论区http://www.xciyyxw.cn:80/tresearch/s/1885798961cid00002
  教学心情Blog开博了!!!
  2007-03-28 16:48:04郭玮
  老师们,在你们平日繁忙而琐碎的教学过程中,是不是经常有智慧火花进发?是不是经常有一些不诉不快的感触?这个学期,在我们协作组的“我的话题”中,要开展一个名为“教学心情blog”的接龙活动。灵感来源于我的偶像——北大中文系的教授孔庆东。他在自己的“东博书院”就发起了一次高三(9)班写武侠小说的接龙活动,颇有意思。
  这次我们的blog接龙也效仿一下,前一位老师写完自己的随笔,要点下一位作者的名字(当然是协作组的老师了),让他接着写。谁被点到了,谁就要完成任务啊!每一篇随笔的内容可以相对独立,四五百字即可,主要是记录自己可能转瞬即逝的教学心情。
  不知道老师们是否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其实,我觉得书中的内容就是“教育教学心情小札”的集锦,写得生动、鲜活、发人深省,令人不忍释卷。时光荏苒,当韶华逝去的时候,我们的“教学心情随笔”是否也同样能感动你、感动我呢?
  欢迎老师们主动请缨,踊跃报名!
  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是英语教学中教师常碰到的难题之一,特别是到五六年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英语教学陷入被动,教师授课显得异常困难。针对这个棘手的问题,在小学英语学科教师的建议下,我们开辟了一个“如何缩小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的研讨区。我们抛出了这个话题,短短20几天时间,教师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很高,有30多位教师参与讨论,并且毫不保留地将自己成功的教学方法拿出来与全区教师共享。
  通过这样的交流,教师们相互启发,将别人有效的教学经验与自己的教学有机结合,共同作用于我们的学生,做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
  “教学心情Blog”,也是各学校互相学习的平台。最近,我们接到很多老师的电话,说他们喜欢这里,没事儿的时候就想上来看看,看看有什么好方法能让学生提高得更快,看看兄弟学校都在做些什么。
  西城区小学英语教研室利用研修网这个平台,为全区的教研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专业支持,提供了宽广的交流平台与合作空间。我们认为,网上教研应与常规教研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为研修资源开发和栏目的建设,为繁荣全区教科研,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创造更为宽广的平台。
  小学英语学科通过一系列特色研修栏目的开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研活动,研修的内容更加符合西城区小学英语教师的实际情况。研修网通过“读书推荐卡”、“教师教学心情随笔”等特色栏目,努力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其他文献
新课标强调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行为,最终实现的是,学生知识与技能提高了,情感态度变得真挚了,价值观明确了。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过程与方法。尽管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是三位一体的,但是过程与方法是达成另两个目标的基础。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这些知识是怎样来的,既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从教师角度来说,就是“授之以渔”。  没有思维就
孙超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 Sun Chaohong, Associate Professor, member of C
摘要:当今社会每个家庭对于幼儿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很多家庭把幼儿的教育当作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责任,其实不然。幼儿的教育需要家长与幼儿园共同去承担,没有家庭教育的孩子和没有幼儿园教育的儿童都不能使其身心共同发展。想要家长积极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讲述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智慧。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家庭;沟通  一、 前言  单纯的幼儿园教育与单纯的家庭
陈设和配饰在家居空间设计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家居空间具有一定的延展,还可以让室内空间有丰富的使用效果.因此,我们将从家居的陈设与配饰进行
把体育考古上升到文化史学研究层次 ,以考古文化实物资料为实例研讨根基文化与体育文化起源的关系 ;从古文化序列和文化类型中发现体育文化的特征 ;考辨体育文化的衍发与文化
期刊
档案的分级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所保存的档案,根据其不同价值划分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保管措施、存放于不同的保管地点、施以不同管理办法的一种档案管理方法。 The hierar
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作为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学校,秉承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优秀传统,形成了“以人为本,快乐和谐”的课堂教学。    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如果缺少了学生主动的探索、积极的活动,就不会有生动、鲜活的交流,不会有学生知识的自主构建,不会有智慧生成的可能。  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提出不懂的问题、不同的看法:可以收集各种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
摘要: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教学效率。本文通过一节历史公开课,包括课前导入、课堂有序推进、课堂拓展、课堂点评以及课堂评价等步骤展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些创新及改革的方法措施。通过学习及反思,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与学生共同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历史;观摩课;体验  在2018年3月全市组织备课活动中,我有幸学习了一位年纪相仿的老师开设的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