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寓德育于理念的生成中——思想体验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今后努力的方向应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有特长的学生。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对人才培养综合性、多样化的要求。从家长的角度看,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子女不仅成才,更要成“人”,希望子女在学校接受全面、良好的教育,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不再把升学作为唯一目标。从社会用人的角度看,用人单位越来越强调德才兼备和实际工作能力,强调人才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及创新能力。学生个体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信息的广泛传播,青少年身心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前移”趋势,他们入学前,各种思想已经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初步的痕迹,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着求知的渴望,自我实现的理想,社会交往的需求,异想天开的奇想……因此,今天教育成功的前提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和帮助他们合理地构建自己的理想,并为他们搭建实现理想的平台。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思考,我们确立了“以兴趣引领学生成长,以目标引领学生成才”的德育实施途径:一是用名人成长的经历激励学生,如学校聘请了原广东文学院院长、著名作家程贤章给学生作讲座等;二是指导学生观看励志影片与视频,比如电影《春风化雨》、《中国达人秀》等;三是学生自己讲故事,给一个平台学生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全校师生听。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已有了显著成效。
二、寓德育于校园文化中——环境体验
学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只有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才可能更多地培育出为国家做贡献的人才。 “ 孟母三迁 ” 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校校园环境中,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为营造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而其在学校发展中也显示其独特的一席之地。我们首先在学校显著的位置放置了刻有“自强”、“笃诚”和“德”的三块大石头;在学校池塘栏杆的四周镶嵌刻有名言警句的大理石;建起了院士玫瑰园、谦和桂花园、励志梅花园等;课余时间在每个教室里播放能放松心情的轻音乐,调节学生紧张的心情状态。其次,学校还把环境教育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学校领导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习惯,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果壳纸屑,节约用水用电。校学生会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少扔一片纸屑,净化一次心灵”的倡议书。并开展“你扔我捡”活动,加强了学生的保洁意识。使“净化、美化、绿化”校园的意识深入人心,也使整个校园环境变得更加美丽。在洁净校园、社区的同时洁净了学生心灵,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些做法不是单纯的校园环境的建设,更关键在于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熏陶、感发(中国古代所说的“兴”、“兴发”、“感兴”),在感发、兴发中对人的精神起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胸襟等,引发人的创造潜能。对于人的精神的这种更深的层面,传统德育是无能为力的。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而不提“以德育代宗教”,就是因为美育和宗教在影响人的精神层面方面很相似(当然还有在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方面也有相似之处)。同时这样也让学生懂得学校对他们教育权利是如此的尊重。
三、寓德育于学生个性展示中——个性体验
学校选择了一个好的位置建了一个露天舞台,每个星期五下午由一个班的同学去展现他们的才艺——唱歌,跳舞,演小品、话剧、相声,表演魔术都可以。学校还成立了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比如足球俱乐部、兵乓球协会、棋类协会、动漫俱乐部、志愿者协会等。学校不断开展的各种活动:学生中文话剧大赛、扶困助学爱心捐款活动,运动会、广播操队列比赛,英语风采大赛,青年志愿者参加各种献爱心活动,感恩小报比赛,建设班级家庭文化等。在这里,学生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以此来吸引同学的赞美声与羡慕的眼光。这也就是着眼于保持人(个体)本身的精神的平衡、和谐与健康。使人的情感得到解放和升华,使人的感性具有文明的内容,使人的理性与人的生命沟通,从而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塑造一种健全的人格。通过这样的努力,学生会在学习中通过努力来获得令人赞美与羡慕的成绩。
四、寓德育于拓展活动中——活动体验
为了使学校德育活动更加生动和贴近学生,学校自2011年开始在全校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成立学校心灵工作坊,将本校的3名老师送往社会家庭教育机构进行培训。在2011-2012学年中,在学校的各个年级开展了各个主题的体验式德育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悟中感,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来进行主题德育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的鲜花不曾少一朵,师生见面是那样的彬彬有礼,地上的纸屑垃圾逐渐不见了踪影,自行车的排放是如此的有秩序,学生的脸上时刻充满了阳光般的笑容。经过将近一年的实践,学校心灵工作坊慢慢总结和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体系,目前学校更是成立了学校的青年教师德育工作研讨会,根据每学年学校的工作的各项要求,以班会为主阵地,配合各种节日,安排各种体验式德育活动,同时培养更多的青年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德育中来。
五、寓德育于学校管理中——管理体验
让学生多提建议,参与学校的各项建设;让学生多了解学校的发展情况,让他们感受来自学校与老师的真诚。以前的家长会是只有家长来参加的,很多学生都认为家长会就是告状会,同时也以老师和学校的“一言堂”为主,介绍班级的成绩和学校的情况就结束了。我们学校改变这种陈旧的做法,同时邀请家长和学生同时参加,以家长和学生发言为主,老师只是作为组织者的身份来参加。让家长与学生更加真实地体验那感人的场面,体会来自心灵的震撼,达到老师与家长、学生沟通的目的。
责任编辑 邱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今后努力的方向应是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有特长的学生。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对人才培养综合性、多样化的要求。从家长的角度看,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子女不仅成才,更要成“人”,希望子女在学校接受全面、良好的教育,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不再把升学作为唯一目标。从社会用人的角度看,用人单位越来越强调德才兼备和实际工作能力,强调人才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及创新能力。学生个体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信息的广泛传播,青少年身心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前移”趋势,他们入学前,各种思想已经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初步的痕迹,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着求知的渴望,自我实现的理想,社会交往的需求,异想天开的奇想……因此,今天教育成功的前提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和帮助他们合理地构建自己的理想,并为他们搭建实现理想的平台。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思考,我们确立了“以兴趣引领学生成长,以目标引领学生成才”的德育实施途径:一是用名人成长的经历激励学生,如学校聘请了原广东文学院院长、著名作家程贤章给学生作讲座等;二是指导学生观看励志影片与视频,比如电影《春风化雨》、《中国达人秀》等;三是学生自己讲故事,给一个平台学生把自己的经历讲给全校师生听。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已有了显著成效。
二、寓德育于校园文化中——环境体验
学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只有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才可能更多地培育出为国家做贡献的人才。 “ 孟母三迁 ” 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校校园环境中,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为营造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而其在学校发展中也显示其独特的一席之地。我们首先在学校显著的位置放置了刻有“自强”、“笃诚”和“德”的三块大石头;在学校池塘栏杆的四周镶嵌刻有名言警句的大理石;建起了院士玫瑰园、谦和桂花园、励志梅花园等;课余时间在每个教室里播放能放松心情的轻音乐,调节学生紧张的心情状态。其次,学校还把环境教育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学校领导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习惯,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果壳纸屑,节约用水用电。校学生会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少扔一片纸屑,净化一次心灵”的倡议书。并开展“你扔我捡”活动,加强了学生的保洁意识。使“净化、美化、绿化”校园的意识深入人心,也使整个校园环境变得更加美丽。在洁净校园、社区的同时洁净了学生心灵,促进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些做法不是单纯的校园环境的建设,更关键在于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熏陶、感发(中国古代所说的“兴”、“兴发”、“感兴”),在感发、兴发中对人的精神起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胸襟等,引发人的创造潜能。对于人的精神的这种更深的层面,传统德育是无能为力的。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而不提“以德育代宗教”,就是因为美育和宗教在影响人的精神层面方面很相似(当然还有在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方面也有相似之处)。同时这样也让学生懂得学校对他们教育权利是如此的尊重。
三、寓德育于学生个性展示中——个性体验
学校选择了一个好的位置建了一个露天舞台,每个星期五下午由一个班的同学去展现他们的才艺——唱歌,跳舞,演小品、话剧、相声,表演魔术都可以。学校还成立了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比如足球俱乐部、兵乓球协会、棋类协会、动漫俱乐部、志愿者协会等。学校不断开展的各种活动:学生中文话剧大赛、扶困助学爱心捐款活动,运动会、广播操队列比赛,英语风采大赛,青年志愿者参加各种献爱心活动,感恩小报比赛,建设班级家庭文化等。在这里,学生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以此来吸引同学的赞美声与羡慕的眼光。这也就是着眼于保持人(个体)本身的精神的平衡、和谐与健康。使人的情感得到解放和升华,使人的感性具有文明的内容,使人的理性与人的生命沟通,从而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塑造一种健全的人格。通过这样的努力,学生会在学习中通过努力来获得令人赞美与羡慕的成绩。
四、寓德育于拓展活动中——活动体验
为了使学校德育活动更加生动和贴近学生,学校自2011年开始在全校开展体验式德育活动,成立学校心灵工作坊,将本校的3名老师送往社会家庭教育机构进行培训。在2011-2012学年中,在学校的各个年级开展了各个主题的体验式德育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悟中感,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来进行主题德育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的鲜花不曾少一朵,师生见面是那样的彬彬有礼,地上的纸屑垃圾逐渐不见了踪影,自行车的排放是如此的有秩序,学生的脸上时刻充满了阳光般的笑容。经过将近一年的实践,学校心灵工作坊慢慢总结和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体系,目前学校更是成立了学校的青年教师德育工作研讨会,根据每学年学校的工作的各项要求,以班会为主阵地,配合各种节日,安排各种体验式德育活动,同时培养更多的青年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德育中来。
五、寓德育于学校管理中——管理体验
让学生多提建议,参与学校的各项建设;让学生多了解学校的发展情况,让他们感受来自学校与老师的真诚。以前的家长会是只有家长来参加的,很多学生都认为家长会就是告状会,同时也以老师和学校的“一言堂”为主,介绍班级的成绩和学校的情况就结束了。我们学校改变这种陈旧的做法,同时邀请家长和学生同时参加,以家长和学生发言为主,老师只是作为组织者的身份来参加。让家长与学生更加真实地体验那感人的场面,体会来自心灵的震撼,达到老师与家长、学生沟通的目的。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