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西峡县利用退耕还林项目和世行贷款造林项目,2001年春从郑州金柿基地引进金柿,新发展金柿150公顷。为解决山地金柿投产晚、效益差的问题,西峡县于2001年至2006年进行了山地金柿早期丰产栽培试验。
1 示范园基本情况
示范园设在西峡县桑坪镇桑坪村,面积5公顷,地貌为低山,海拔在600~800米,土壤系棕壤,pH值6.7,土层厚度65厘米,地下水位较深,年平均气温15.1℃,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5.2℃,年降雨量800毫米左右,≥10℃活动积温4841.1℃,年均无霜期235天。2001年春季,定植苗高1米以上的金柿、火晶、博爱八月黄嫁接苗,主栽品种为金柿,授粉比例为10:1,株行距为4米×4米。栽植第2年就开花结果,第3年667平方米产量达1200千克,第4年2100千克,第5年3400千克,经济效益显著。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建园
建园前按预定株行距4米×4米挖80厘米见方的定植穴,每穴施腐熟的有机农家肥25~30千克,用水浸泡苗木根系24小时。剪除伤根和病根,蘸混有ABT生根粉的泥浆。栽苗时扶正苗木,舒展根系,边添土边踏实。要浅栽,根颈部露出地表,适当镇压,做好水盘,灌足定根水,并设立支柱扶直生长。选择适宜授粉品种,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混植的比例为10:1。
2.2 检查成活及幼树定干
春季萌芽展叶后,及时检查栽植苗的成活情况,对未成活的植株及时补植。成活的定干高度为50~60厘米。
2.3 加强土肥水管理
2.3.1 上壤改良 每年柿果采收前对土壤深翻60厘米,施土杂肥、作物秸秆等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
2.3.2 介雕施肥 每年柿果采前10天,株施土杂肥10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1千克及适量微肥。此项工作可结合土壤改良进行。每年柿树开花前每株施尿素0.5千克;柿果膨大期,施磷酸二铵0.5千克,硫酸钾0.5千克。
2.3.3 叶血唢肥 盛花期喷0.3%尿素 0.3%硼砂混合液1次;花后喷0.3%尿素 0.3%磷酸二氢钾 5%草木灰浸出液,15天1次,喷3~5次。
2.3.4 灌水与排涝 金柿对水分敏感,在开花期、果实迅速膨大期以及施肥后均要及时灌水。结合追肥,采用穴贮肥水法,在树冠外缘垂直投影处打4~6个深40~50厘米、直径30~40厘米的穴,将肥置于穴中,填入适量秸秆,回填踏实后使穴四周稍高,每穴灌水4~5千克。然后覆盖大于穴直径的地膜,四周压实、防水分蒸发,以后灌水追肥都在穴孔上进行,以解决山地浇水困难。阴雨季节应及时排除积水,可明显减少病虫害发生。
2.4 整形修剪
树形多采用“小冠自然开心形”,其树冠结构为:主干高50厘米,在主干以上培养3个着生方位分布均匀的主枝,主枝间距为20~25厘米,主枝基角为50°,在每个主枝上培养侧枝1~2个,全树高2.5~3米。
通过修剪保证冠内通风透光,及时更新复壮结果枝组,防止结果部位外移,使结果枝组在树冠内均匀分布,一般同方向结果枝组间的距离不小于30厘米。应重视复剪,6月份以前要疏除过于密挤的枝叶,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对于生长旺盛的发育枝,留基部20厘米进行摘心,促发二次枝,这些二次枝当年即可形成花芽,成为明年的结果枝。
2.5 花果管理
金柿的花为虫媒花,为保证充分授粉,可在果园放蜂或进行人工授粉。由于雄花在开花后花粉很快散尽,所以要在雄花瓣呈黄白色而尚未开放时采花制粉,或采集刚刚开放的花。该品种为大果型品种,必须做好疏花疏果工作。一般每个结果枝上保留1~2个果实最好,小枝、弱枝和延长枝上不要留果,并尽量使保留的果实在树冠内分布均匀。
2.6 适时采收
采收过早或过晚均不好,须待柿果外皮转黄而内质尚未软化时采收品质佳,最适采收期为果皮正在变金黄色的初期。采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折枝法,二是摘果法。摘果法可不伤果枝。使有些连年结果的枝条得以保留,采收时应以此法为主。
2.7 病虫防治
金柿抗病虫能力强,一般病虫害很少,但如果管理不善或长期阴雨,则可能引发柿圆斑病、柿炭疽病、柿蒂虫、柿绵蚧、柿绒粉蚧等病虫害。防治病虫害应遵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和“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春季发芽前喷1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铲除越冬菌源及虫源:展叶至开花前树上喷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柿绒粉蚧、柿绵蚧;5月下旬至8月中旬注意防治柿蒂虫、舞毒蛾等,药剂可用30%桃小灵乳油1500倍液;6月上旬至9月,每月喷1次杀菌剂,如1:5:400倍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柿炭疽病、柿圆斑病等;入冬前翻耕树盘,消灭越冬幼虫;进入冬至时节,扫除落叶、杂草、病果,剪除病枝、刮除老树皮,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菌源及虫源。
1 示范园基本情况
示范园设在西峡县桑坪镇桑坪村,面积5公顷,地貌为低山,海拔在600~800米,土壤系棕壤,pH值6.7,土层厚度65厘米,地下水位较深,年平均气温15.1℃,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5.2℃,年降雨量800毫米左右,≥10℃活动积温4841.1℃,年均无霜期235天。2001年春季,定植苗高1米以上的金柿、火晶、博爱八月黄嫁接苗,主栽品种为金柿,授粉比例为10:1,株行距为4米×4米。栽植第2年就开花结果,第3年667平方米产量达1200千克,第4年2100千克,第5年3400千克,经济效益显著。
2 主要栽培技术
2.1 建园
建园前按预定株行距4米×4米挖80厘米见方的定植穴,每穴施腐熟的有机农家肥25~30千克,用水浸泡苗木根系24小时。剪除伤根和病根,蘸混有ABT生根粉的泥浆。栽苗时扶正苗木,舒展根系,边添土边踏实。要浅栽,根颈部露出地表,适当镇压,做好水盘,灌足定根水,并设立支柱扶直生长。选择适宜授粉品种,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混植的比例为10:1。
2.2 检查成活及幼树定干
春季萌芽展叶后,及时检查栽植苗的成活情况,对未成活的植株及时补植。成活的定干高度为50~60厘米。
2.3 加强土肥水管理
2.3.1 上壤改良 每年柿果采收前对土壤深翻60厘米,施土杂肥、作物秸秆等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
2.3.2 介雕施肥 每年柿果采前10天,株施土杂肥10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1千克及适量微肥。此项工作可结合土壤改良进行。每年柿树开花前每株施尿素0.5千克;柿果膨大期,施磷酸二铵0.5千克,硫酸钾0.5千克。
2.3.3 叶血唢肥 盛花期喷0.3%尿素 0.3%硼砂混合液1次;花后喷0.3%尿素 0.3%磷酸二氢钾 5%草木灰浸出液,15天1次,喷3~5次。
2.3.4 灌水与排涝 金柿对水分敏感,在开花期、果实迅速膨大期以及施肥后均要及时灌水。结合追肥,采用穴贮肥水法,在树冠外缘垂直投影处打4~6个深40~50厘米、直径30~40厘米的穴,将肥置于穴中,填入适量秸秆,回填踏实后使穴四周稍高,每穴灌水4~5千克。然后覆盖大于穴直径的地膜,四周压实、防水分蒸发,以后灌水追肥都在穴孔上进行,以解决山地浇水困难。阴雨季节应及时排除积水,可明显减少病虫害发生。
2.4 整形修剪
树形多采用“小冠自然开心形”,其树冠结构为:主干高50厘米,在主干以上培养3个着生方位分布均匀的主枝,主枝间距为20~25厘米,主枝基角为50°,在每个主枝上培养侧枝1~2个,全树高2.5~3米。
通过修剪保证冠内通风透光,及时更新复壮结果枝组,防止结果部位外移,使结果枝组在树冠内均匀分布,一般同方向结果枝组间的距离不小于30厘米。应重视复剪,6月份以前要疏除过于密挤的枝叶,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对于生长旺盛的发育枝,留基部20厘米进行摘心,促发二次枝,这些二次枝当年即可形成花芽,成为明年的结果枝。
2.5 花果管理
金柿的花为虫媒花,为保证充分授粉,可在果园放蜂或进行人工授粉。由于雄花在开花后花粉很快散尽,所以要在雄花瓣呈黄白色而尚未开放时采花制粉,或采集刚刚开放的花。该品种为大果型品种,必须做好疏花疏果工作。一般每个结果枝上保留1~2个果实最好,小枝、弱枝和延长枝上不要留果,并尽量使保留的果实在树冠内分布均匀。
2.6 适时采收
采收过早或过晚均不好,须待柿果外皮转黄而内质尚未软化时采收品质佳,最适采收期为果皮正在变金黄色的初期。采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折枝法,二是摘果法。摘果法可不伤果枝。使有些连年结果的枝条得以保留,采收时应以此法为主。
2.7 病虫防治
金柿抗病虫能力强,一般病虫害很少,但如果管理不善或长期阴雨,则可能引发柿圆斑病、柿炭疽病、柿蒂虫、柿绵蚧、柿绒粉蚧等病虫害。防治病虫害应遵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和“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春季发芽前喷1次5波美度石硫合剂,铲除越冬菌源及虫源:展叶至开花前树上喷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柿绒粉蚧、柿绵蚧;5月下旬至8月中旬注意防治柿蒂虫、舞毒蛾等,药剂可用30%桃小灵乳油1500倍液;6月上旬至9月,每月喷1次杀菌剂,如1:5:400倍波尔多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柿炭疽病、柿圆斑病等;入冬前翻耕树盘,消灭越冬幼虫;进入冬至时节,扫除落叶、杂草、病果,剪除病枝、刮除老树皮,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菌源及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