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笨”是学来的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q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笔者认为,孩子变“笨”是“学来”的,是由家长平时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造成的,如永远也赢不了游戏,过早的知识传授,大量的负面暗示等。那么如何使孩子不变“笨”呢,可以从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孩子对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交给孩子正确的看待失败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笨 赢 学
  
  一、孩子变笨的原因
  
  经常听到一些学生家长在谈论孩子时说,孩子学习不好,真是太笨了。而我却认为:家长眼里孩子的“笨”,有相当一部分是“学来”的。一位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把一条梭子鱼放进一个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任何时候梭子鱼饿了,只要张张嘴,把小鱼吞进去就行了。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梭子鱼。开始时,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梭子鱼就迎上去,但每次都撞在瓶壁上。一次、两次……慢慢地,梭子鱼的冲撞越来越少,最后,它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这时,科学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备受打击的梭子鱼沉到了水底,一动也不动了。无论有多少小鱼在它的身边甚至嘴边游来游去,它都不会再张张嘴。最后,这条可怜的梭子鱼就这么活活饿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每个人都会说,这条梭子鱼真是笨死了。而事实是,梭子鱼原来并不笨,是无能感最终害死了他。
  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在孩子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他称之为“习得性愚蠢”。他说,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并因此而丧失了自信心,放弃了努力。最终,他们成为了家长眼里的“笨”孩子。
  那么,孩子是怎么变“笨”的呢?我认为正是父母平时的一些做法,让孩子渐渐变成了学习的“菜鸟”。
  1.永远也赢不了游戏
  游戏永远是孩子最喜欢玩的活动。玩游戏,不但能锻炼孩子的身体,而且还能开发孩子的智力。但如果在游戏中一直让孩子处于失败的角色,则往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捉迷藏是一种孩子很喜欢的游戏,家长在和孩子玩时,如果一次也不让孩子找到,或者每次总是轻而易举的把孩子找出来,让孩子永远也赢不了。这样玩游戏,只会让孩子的感觉越来越糟糕,他会逐渐失去玩游戏的兴趣,然后产生一种沮丧感。不用别人说,他自己也会觉得很笨。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赢”的感觉,最终他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看起来笨头笨脑又畏手畏脚的孩子。
   2.过早的知识传授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对孩子早期的智力开发,积极地对幼小的孩子进行读、写、算的训练。可是,却不顾及孩子的年龄特点,不懂得选择适宜的材料。那些不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知识,孩子虽然也能靠鹦鹉学舌的方式死记硬背下来,但并不理解,所以往往并不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反而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降低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比如,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所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为了增加孩子的识字量,扩大知识面,教材中要求学生认识的字比较多。但是,这一部分字,《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只要求会认,不要求会写。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多掌握一点儿知识,就逼着孩子把这些字一遍遍地抄写,甚至给孩子听写。孩子如果不会,就批评孩子笨、不爱学习等。孰不知,这样做,不仅不能使孩子多学知识,相反,却增加了孩子的负担,打消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只能让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学习,变得越来越笨。
  3.大量的负面暗示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对话:“你们家孩子最近学习怎样?”“不行,这孩子不好好学习,真是太笨了!”说孩子“笨”现在成了一些父母的口头禅,有的说起时甚至带着爱意,觉得这好像是一种谦虚的表现。可是,对孩子来说,他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根本不会想很多。整日淹没在如此大量的负面暗示里,孩子怎么能不真心实意地相信自己真的很笨呢?
  当孩子因为上述种种原因,深信自己学习能力很差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怀疑,他的潜意识就会产生“保护作用”,拒绝新的资讯再进入记忆库,结果就真的成了“学什么都学不会”的笨孩子了。
  
  二、孩子不变笨的做法
  
  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不变笨呢?针对上述所谈,我建议家长们有意尝试以下做法。
  1.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获得成功,体验到快乐时,大脑里会释放出“脑内吗啡”,这种化学物质会驱使人想继续重复这一经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些教育专家认为“成功是成功之母”。这种体验对小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进行各种探索,让孩子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家长可以为孩子找一棵矮点的苹果树,让孩子踮起脚尖儿,伸手就可以摘到苹果;可以故意不会写某个字,让孩子帮忙,告诉他“你真聪明”……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会让孩子信心百倍、动力十足地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迈进。
  2.让孩子对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某一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会主动地对其进行探索,从而获得一定的体验。因此,要想使自己的孩子越来越聪明、越来越爱学习,家长们一定要在平时多激发孩子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并注意呵护、培养,努力提高其兴趣,从而引导孩子主动地去探究学习。
  3.教给孩子正确地看待失败
  孩子做错了事,怎么给予孩子评价是一门艺术。因为孩子年龄较小,本身不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大多数是靠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进行自我认识的。家长在孩子失败时,应告诉孩子:失败了没关系,学习、活动等总有胜败、输赢,人人都可能碰到。勇敢、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允许孩子失败,也是对孩子能够成功的一种信任。
  
  (作者单位:山东济宁市任城区安居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书的价值在于满足人类求知和进步的需要。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因此书的价值会随之发生变化。中国封建社会的书反映的是农耕经济的价值观,是为宗法社会和专制政治服务的。近代中国的书反映的是救亡图强的价值观,是为革命服务的。新中国建立之后,关于书的价值观几经变迁,从中我们可以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  【关键词】书的价值 社会价值观念 圣贤之书 泰西之书 马列之书 人文与功利    一、
[摘要] 商业包装设计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高年级的主干课程,其在专业中的重要地位及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特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地参与市场调研,在品牌策略定位的指导下,进行包装设计构思。笔者以商业包装设计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如何设计教学细节,活化设计课堂,反思课堂教学组织问题。  [关键词] 包装设计 课堂教学 教学组织 活化课堂 商业设计    商业包装设计作为视觉传达
[摘要]机智是一种教育学上的机灵和天赋,它使教育者有可能将一个没有成效的、没有希望的,甚至有危害的情境转换成一个从教育意义上说积极的事件,机智在学生们的心灵上会留下痕迹。本文针对初中科学教学中常见问题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做了较详尽的阐述,旨在引起我们科学教师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科学教学 常见问题 学生心理发展 “我不知道”    根据一般的常识,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但并不是知识越渊博学生
[摘要] 为了达到“在班集体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成长!在班集体中,融炼出一支支合作、竞争、团结、活泼的团队!在班集体中,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都是小管家”的目的,采用“主观引领,客观开放”的教育管理法,是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方法,它适用于小学四至六年级各阶段的学生,它以班级中各项活动为载体,包括“明理”,“选贤”,“立规”,“争岗”,竞选“我是劳动小能手”“我是时间小主人”“我是老師好帮手
[摘要] 福克纳是一个非常重视写作手法的试验和探索的现代主义作家。它的探索与创新是为了更准确地表现其作品的内容以及他对生活、對人、对世界的看法。他大量使用了并列对照、内心独白、意识流等表现手法,同时,他的语言还具有连续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关键词] 并列对照 内心独白 意识流 连续性 包容性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曾获1949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瑞典科学院院士葛斯达夫赫
【摘 要】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应讲究艺术性的。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 艺术    一、以景激趣——导入妙趣横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任何一个优秀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使学生对自己的课感兴趣,使自己课有吸引力的教师。精彩、有趣、活泼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且能启发学生学习
Abstract:The article has analyzed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Ode to the West Wind by Wang Zuoliang and Jiang Feng in aspect of retaining style, artistic conception, content, form and musicality, which of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教育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高校基层辅导员只有与时俱进,积极学习网络教育的新方法,在网络教育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做好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关键词】网络教育 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校内网 QQ群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对文化的传播方式产生了很大改变
摘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先锋文学作家开始不约而同地将父子关系叙述得紧张而对立,作家往往站在子辈的立场上观照文本故事,父辈的形象却显得丑陋、无能、甚至是卑鄙、龌龊。然而莫言却是个例外,从他著名的《红高粱家族》开始,莫言就努力在他的文本世界中重新建构起高大正面的父辈形象,到了新作《生死疲劳》中,作家有了更加深层次的思考,用深刻的笔力,从日常生活角度伸入,对处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中,阶级伦理一度压倒血缘
[摘要]人的个性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长期以来,在作文训练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甚至为了应付考试,在考前背诵作文,这样的训练辅导方式禁锢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文章阐述了如何打破传统的作文指导模式,以及如何培养学生个性化作文。  [关键词]作文教学 教学培养 兴趣培养    长期以来,在作文训练中,大多数教师都是按固有的模式去要求学生,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