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笔者认为,孩子变“笨”是“学来”的,是由家长平时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造成的,如永远也赢不了游戏,过早的知识传授,大量的负面暗示等。那么如何使孩子不变“笨”呢,可以从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孩子对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交给孩子正确的看待失败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笨 赢 学
一、孩子变笨的原因
经常听到一些学生家长在谈论孩子时说,孩子学习不好,真是太笨了。而我却认为:家长眼里孩子的“笨”,有相当一部分是“学来”的。一位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把一条梭子鱼放进一个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任何时候梭子鱼饿了,只要张张嘴,把小鱼吞进去就行了。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梭子鱼。开始时,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梭子鱼就迎上去,但每次都撞在瓶壁上。一次、两次……慢慢地,梭子鱼的冲撞越来越少,最后,它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这时,科学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备受打击的梭子鱼沉到了水底,一动也不动了。无论有多少小鱼在它的身边甚至嘴边游来游去,它都不会再张张嘴。最后,这条可怜的梭子鱼就这么活活饿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每个人都会说,这条梭子鱼真是笨死了。而事实是,梭子鱼原来并不笨,是无能感最终害死了他。
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在孩子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他称之为“习得性愚蠢”。他说,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并因此而丧失了自信心,放弃了努力。最终,他们成为了家长眼里的“笨”孩子。
那么,孩子是怎么变“笨”的呢?我认为正是父母平时的一些做法,让孩子渐渐变成了学习的“菜鸟”。
1.永远也赢不了游戏
游戏永远是孩子最喜欢玩的活动。玩游戏,不但能锻炼孩子的身体,而且还能开发孩子的智力。但如果在游戏中一直让孩子处于失败的角色,则往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捉迷藏是一种孩子很喜欢的游戏,家长在和孩子玩时,如果一次也不让孩子找到,或者每次总是轻而易举的把孩子找出来,让孩子永远也赢不了。这样玩游戏,只会让孩子的感觉越来越糟糕,他会逐渐失去玩游戏的兴趣,然后产生一种沮丧感。不用别人说,他自己也会觉得很笨。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赢”的感觉,最终他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看起来笨头笨脑又畏手畏脚的孩子。
2.过早的知识传授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对孩子早期的智力开发,积极地对幼小的孩子进行读、写、算的训练。可是,却不顾及孩子的年龄特点,不懂得选择适宜的材料。那些不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知识,孩子虽然也能靠鹦鹉学舌的方式死记硬背下来,但并不理解,所以往往并不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反而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降低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比如,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所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为了增加孩子的识字量,扩大知识面,教材中要求学生认识的字比较多。但是,这一部分字,《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只要求会认,不要求会写。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多掌握一点儿知识,就逼着孩子把这些字一遍遍地抄写,甚至给孩子听写。孩子如果不会,就批评孩子笨、不爱学习等。孰不知,这样做,不仅不能使孩子多学知识,相反,却增加了孩子的负担,打消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只能让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学习,变得越来越笨。
3.大量的负面暗示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对话:“你们家孩子最近学习怎样?”“不行,这孩子不好好学习,真是太笨了!”说孩子“笨”现在成了一些父母的口头禅,有的说起时甚至带着爱意,觉得这好像是一种谦虚的表现。可是,对孩子来说,他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根本不会想很多。整日淹没在如此大量的负面暗示里,孩子怎么能不真心实意地相信自己真的很笨呢?
当孩子因为上述种种原因,深信自己学习能力很差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怀疑,他的潜意识就会产生“保护作用”,拒绝新的资讯再进入记忆库,结果就真的成了“学什么都学不会”的笨孩子了。
二、孩子不变笨的做法
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不变笨呢?针对上述所谈,我建议家长们有意尝试以下做法。
1.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获得成功,体验到快乐时,大脑里会释放出“脑内吗啡”,这种化学物质会驱使人想继续重复这一经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些教育专家认为“成功是成功之母”。这种体验对小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进行各种探索,让孩子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家长可以为孩子找一棵矮点的苹果树,让孩子踮起脚尖儿,伸手就可以摘到苹果;可以故意不会写某个字,让孩子帮忙,告诉他“你真聪明”……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会让孩子信心百倍、动力十足地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迈进。
2.让孩子对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某一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会主动地对其进行探索,从而获得一定的体验。因此,要想使自己的孩子越来越聪明、越来越爱学习,家长们一定要在平时多激发孩子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并注意呵护、培养,努力提高其兴趣,从而引导孩子主动地去探究学习。
3.教给孩子正确地看待失败
孩子做错了事,怎么给予孩子评价是一门艺术。因为孩子年龄较小,本身不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大多数是靠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进行自我认识的。家长在孩子失败时,应告诉孩子:失败了没关系,学习、活动等总有胜败、输赢,人人都可能碰到。勇敢、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允许孩子失败,也是对孩子能够成功的一种信任。
(作者单位:山东济宁市任城区安居镇中心小学)
[关键词]笨 赢 学
一、孩子变笨的原因
经常听到一些学生家长在谈论孩子时说,孩子学习不好,真是太笨了。而我却认为:家长眼里孩子的“笨”,有相当一部分是“学来”的。一位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把一条梭子鱼放进一个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任何时候梭子鱼饿了,只要张张嘴,把小鱼吞进去就行了。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梭子鱼。开始时,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梭子鱼就迎上去,但每次都撞在瓶壁上。一次、两次……慢慢地,梭子鱼的冲撞越来越少,最后,它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这时,科学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备受打击的梭子鱼沉到了水底,一动也不动了。无论有多少小鱼在它的身边甚至嘴边游来游去,它都不会再张张嘴。最后,这条可怜的梭子鱼就这么活活饿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每个人都会说,这条梭子鱼真是笨死了。而事实是,梭子鱼原来并不笨,是无能感最终害死了他。
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在孩子身上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他称之为“习得性愚蠢”。他说,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并因此而丧失了自信心,放弃了努力。最终,他们成为了家长眼里的“笨”孩子。
那么,孩子是怎么变“笨”的呢?我认为正是父母平时的一些做法,让孩子渐渐变成了学习的“菜鸟”。
1.永远也赢不了游戏
游戏永远是孩子最喜欢玩的活动。玩游戏,不但能锻炼孩子的身体,而且还能开发孩子的智力。但如果在游戏中一直让孩子处于失败的角色,则往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捉迷藏是一种孩子很喜欢的游戏,家长在和孩子玩时,如果一次也不让孩子找到,或者每次总是轻而易举的把孩子找出来,让孩子永远也赢不了。这样玩游戏,只会让孩子的感觉越来越糟糕,他会逐渐失去玩游戏的兴趣,然后产生一种沮丧感。不用别人说,他自己也会觉得很笨。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赢”的感觉,最终他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看起来笨头笨脑又畏手畏脚的孩子。
2.过早的知识传授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注重对孩子早期的智力开发,积极地对幼小的孩子进行读、写、算的训练。可是,却不顾及孩子的年龄特点,不懂得选择适宜的材料。那些不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知识,孩子虽然也能靠鹦鹉学舌的方式死记硬背下来,但并不理解,所以往往并不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反而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降低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比如,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所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为了增加孩子的识字量,扩大知识面,教材中要求学生认识的字比较多。但是,这一部分字,《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只要求会认,不要求会写。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多掌握一点儿知识,就逼着孩子把这些字一遍遍地抄写,甚至给孩子听写。孩子如果不会,就批评孩子笨、不爱学习等。孰不知,这样做,不仅不能使孩子多学知识,相反,却增加了孩子的负担,打消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只能让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学习,变得越来越笨。
3.大量的负面暗示
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这样对话:“你们家孩子最近学习怎样?”“不行,这孩子不好好学习,真是太笨了!”说孩子“笨”现在成了一些父母的口头禅,有的说起时甚至带着爱意,觉得这好像是一种谦虚的表现。可是,对孩子来说,他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根本不会想很多。整日淹没在如此大量的负面暗示里,孩子怎么能不真心实意地相信自己真的很笨呢?
当孩子因为上述种种原因,深信自己学习能力很差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怀疑,他的潜意识就会产生“保护作用”,拒绝新的资讯再进入记忆库,结果就真的成了“学什么都学不会”的笨孩子了。
二、孩子不变笨的做法
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不变笨呢?针对上述所谈,我建议家长们有意尝试以下做法。
1.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获得成功,体验到快乐时,大脑里会释放出“脑内吗啡”,这种化学物质会驱使人想继续重复这一经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些教育专家认为“成功是成功之母”。这种体验对小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进行各种探索,让孩子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家长可以为孩子找一棵矮点的苹果树,让孩子踮起脚尖儿,伸手就可以摘到苹果;可以故意不会写某个字,让孩子帮忙,告诉他“你真聪明”……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会让孩子信心百倍、动力十足地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迈进。
2.让孩子对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某一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会主动地对其进行探索,从而获得一定的体验。因此,要想使自己的孩子越来越聪明、越来越爱学习,家长们一定要在平时多激发孩子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并注意呵护、培养,努力提高其兴趣,从而引导孩子主动地去探究学习。
3.教给孩子正确地看待失败
孩子做错了事,怎么给予孩子评价是一门艺术。因为孩子年龄较小,本身不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大多数是靠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进行自我认识的。家长在孩子失败时,应告诉孩子:失败了没关系,学习、活动等总有胜败、输赢,人人都可能碰到。勇敢、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允许孩子失败,也是对孩子能够成功的一种信任。
(作者单位:山东济宁市任城区安居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