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hhh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人类就不会进步,社会就不会发展。在新课标的实施中,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索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新的历史使命。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要以培养创新意识为核心。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摆在重要的位置,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结合数学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受教育者“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精神环境最适宜于创造力的发展和表现。在教学中,我们努力营造宽松、安全、和谐、富有创新精神的良好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探索、创新的具有开放性的选择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是课堂活动的操作者、观察者、讨论者、交流者和主体参与者。第一、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理解,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强调尽可能多的给予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第二,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是传道者、引路人,也可以是意见倾听者、参与者、学习者;可以是长辈、导师,也可以兄长、朋友。老师尊重学生,学生热爱老师。这样学生就能标新立异,从而发现新问题,大胆地提出新问题。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意渗透转化思想,借以暗示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接着用亲切、温和的语气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大家都来当老师,用我们过去学过的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看谁的方法最新颖、独特、有创造性。”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一边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有些方法展现了较高的创造性思维水平。
  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创新欲望
  创新欲望是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注意扶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深入剖析每一个教学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联系,挖掘教材的兴趣点和好奇处,使学生的直接兴趣转变为稳定的创新动机,启发学生用心灵感知去创新。
  1、抓住学生好奇心,巧妙引入新课
  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他们总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好奇心常常会导致创造意识的萌发,爱护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并鼓励他们参与新奇、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例如,教学“十几减7”时,利用课件生成情景,用美妙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一个动物王国中,让袋鼠拟上课情景。教师因势引入新课:我们也来学习“十几减7”——袋鼠肚里是什么(小袋鼠)——小袋鼠带着“13-7”的卡片蹦出来。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去努力学习。
  2、抓住学生求知欲,巧妙进行新课
  求知欲是使学生产生创新意识的先决条件。它能使小学生产生自我创造的激情,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有策略的提出问题,以启迪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个多位数,教师就能判断它能不能被3整除,不能整除的余数是几也能很快说出。连续判断几个数后,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渴求知识的欲望流露在脸上。这时我们引导学生探索特征,兴趣昂然。
  3、抓住学生的表现欲,巧妙巩固旧知、拓展思维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表现欲望,总希望自己的观点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所以我们应该给学生提供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后,教师出示()/()=6……8,让学生自己填,看谁最聪明,想得最全面。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答案。
  三、引导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索,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1、在教学中精选思维材料,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没有创新意识,就不可能有创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选择典型的例题,创设诱发创新的问题情景。例如,“修路队修一段路,原计划每天修60米,7天修完,实际只用了6天就全部修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多少米?”按照常规一般解法为:60*7/6-60=10(米),而有的同学提出用“60/6=10(米)”就可以了,他分析“7天的任务6天就完成了,提前1天完成,原来1天修的60米就必须分在6天中去完成,因此,60/6也就是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的了”。
  2、自主探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保证
  自主探索一般包括学生自学质疑与小组合作探索。在自主探索中学生带着问题通过阅读教材(小组合作)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用自己的认知方式去理解知识,获取知识,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们先让学生自学教材,然后借助学具操作进行合作学习,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把一个三角形割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把一个三角形割补成一个长方形……最后学生得出“三角形面积=底·高/2”。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应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设置有趣的教学情景,提供能诱发创新思维的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为全面提高当代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能力作出有益的探索和贡献。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转化“差生”,一直是学校教育特别关注的问题,作者试图用自己的教育实践证明,真切关爱与宽容善待“差生”,从而在师生之间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适时表扬以激励“差生”学习的内驱力是班主任做好转差工作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差生关爱 宽容 转化    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品德行为、心理倾向等非智力因素与所谓的“正常标准”之间有偏差或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叫“差生”。做这些“差生”的转化工作,关键
摘要:电影版《妈妈咪呀》不仅仅把音乐剧搬上了屏幕,还为观众提供了一场丰富的视觉大餐。蔚蓝的爱琴海、金黄的沙滩、美丽的海岛、蓝天白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极其完美的图画,让观众在欣赏音乐剧的同时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爱琴海中的小岛上。美丽的选景为整部电影奠定了唯美、阳光、向上的基调;其次,热情的音乐不但推动剧情发展,还调动了广大观众的激情;此外,独特简单的情节设计成了《妈妈咪呀》成功的核心因素。  关键
【摘要】生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在语文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教师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演活自己的角色,在创造语文课堂教学之美的同时,也享受语文课堂教学所创造的生活之美。做学生因为学习的得体的协调者和组织者,适时介入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开发语文学习的校本资源,班级资源,构成和优化生态环境系统,做学生有效学习的促进者,把给学生施加压力变为给学生增添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演究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建构新的教学
【摘要】科技作品是全日制义务教育7-9年级语文教材中很重要的一种文体,占整个教材内容的比例较大,从社会实际使用价值来看,这种文体的文章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自主阅读科技作品的指导,首先要让学生认识科技作品的基本特征,明确科技作品阅读的基本要求,掌握科技作品阅读的基本步骤,然后努力培养学生阅读科技作品的兴趣,教会学生阅读科技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一般规律中发现特殊性,激发学生的求知
【摘 要】我认为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对初学英语的初中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成绩的有效途径,也是必经之路。朗读和背诵也是克服当前中国学生的“哑巴英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 重视 朗诵 背诵    如果初一就养成了朗读和背诵的好习惯,能大声的朗读,积极的背诵,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会记住其中的一些句子、段落、
鸟儿在天空翱翔是快乐的,鱼儿在水中遨游是快乐的,可是,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吗?当我们都执著地在课堂上拼命灌输知识,课后用大量作业提高学生能力时,往往却得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遭到学生的埋怨,使他们厌倦了课堂。这种情况也会让我们教师觉得付出与收获不相符,从而产生负面情绪。但我认为一个智慧的老师应该面对现实,积极地去探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快乐走进课堂,尤其是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文化熏染、
【摘要】学为人师,应当关注教育动态,积极探索和实践教育教学规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好的学习条件。  【关键词】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 理论与方法    2010年7月13日,备受关注的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从学习的本质与重要性谈到中国教育的现状,从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谈到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让我们这些长期工作在教育工作一线上的教师们都感触颇多,深受启发。  一、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
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高中数学教师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
摘要:准备部分是体育与健康课结构的前沿部分,也是衔接教学内容的关键。因此,每一位教师组织教学都应该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使准备活动与教学基本部分衔接的恰到好处。  关键词:高中体育 准备活动 作用   准备活动是每一节室外体育课必不可少的部分,尤其是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比较强、活泼好动的他们更是要做足准备活动,同时准备活动也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关键所在,体育课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日记成为新添的活力,不仅可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总结,而且还能进行无声的心灵沟通。教师通过数学日记走进学生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