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教练121”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ycsn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节的教学设计,对“学教练121”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学教练121”教学模式;高中生物;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9-0085-02
  “学教练121”教学模式指的是将传统课堂劃分为三个时间段,第一个“1”指的是在课堂开始之后的十分钟,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个“2”指的是自主学习结束之后的二十分钟,用于师生互动交流,解决前面环节的问题,同时完成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最后的“1”指的是十分钟的巩固练习。整个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学教练”。
  笔者通过研究与实践,发现“学教练121”教学模式很适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下面以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一、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结合《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节课的课程标准和要求可以发现,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同时理解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这一知识点,并能够理解其内在联系。对此,课堂教学可分为三个部分开展:第一部分,教师先列出教学目标和探究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RNA的信使功能、DNA的遗传信息传给mRNA的过程和三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第二部分,开展师生互动,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完成探究任务;第三部分,进行总结,同时给出练习题进行巩固。
  二、 教学过程
  1.设计探究任务,开展自主学习
  第一个环节是自主学习,时间为10分钟。教师为了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精心设计探究任务。教师首先使用多媒体给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探究任务,然后让学生独立开展探究性学习。
  例如,在本节课中,教师首先给出教学目标“能够使用文字或者图标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能够掌握应用碱基与氨基酸的关系并理解密码的简并性”;然后带领学生深入解读教学目标;最后给出三个探究任务。
  (1)探究任务一:DNA与蛋白质之间的媒介功能由谁提供?(比较RNA和DNA,如表1)
  (2)探究任务二:DNA的遗传信息是如何传递给mRNA的?
  待学生自主探究后再回答问题:概述转录的过程是怎样的?转录的单位是什么?
  (3)探究任务三:mRNA上的碱基序列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2.开展师生互动,完成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环节”是“学教练121”教学模式中的关键环节,此环节开展时间为20分钟,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本节课中,当学生完成了自主学习之后,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行简单的抽查:请一名学生上台完成表1的填写(见表2),然后再开展如下的师生互动交动交流。
  师:刚刚大家已经完成了三个探究任务,通过表格填写,我发现大家探究任务一完成得不错,那么我想请问一位同学,RNA为什么可以充当媒介?
  生1: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RNA也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可以携带遗传信息;二是RNA是单链,能够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转移至细胞质当中。
  师:你回答得很全面!下面我们来看看探究任务二,了解一下DNA如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首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师(播放DNA转录形成mRNA的过程的视频):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讲述一下DNA的转录过程。
  生2:细胞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与供转录用的DNA的一条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依次连接,形成一个mRNA分子。
  师:有一个细节问题,看看大家是否注意到了,那就是DNA的两条链都可以转录吗?转录时,DNA完全解开吗?
  生3:只有一条链可以转录;编码蛋百质的一段双链解开。
  师:很棒!可以转录的这条链,我们称作反义链,并且只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解开,所以转录是以基因为单位。下面我们来看看最后一个探究问题:mRNA上相邻碱基是如何决定氨基酸的?
  生4:每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评点:到此为止,以上的问答是教师对学生10分钟自主学习成果的检查。通过检查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很认真,学习效果很好。问答的形式也保证了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集中。
  师:很棒!我们已经知道了有三种RNA,那么是谁把游离的氨基酸运到核糖体上的呢?
  (学生陷入思考中)
  生5:我认为是tRNA。
  师(展示tRNA的结构示意图,并结合图片进行讲述,讲解密码子和反密码子):密码子、tRNA和氨基酸之间种类和数量的对应关系是如何的呢?
  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完成箭头处数字旁的对应关系(选填“一对一”或“一对多”)。
  师(展示结果,如图1):下面我们来学习这节课的重点知识——翻译,我想大家已经通过探究对翻译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教师再次借助多媒体播放演示动画,并且配合动画解释翻译的过程。随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面的问题。
  (1)翻译的实质是什么?翻译的场所在哪里?
  (2)翻译的起始位点是哪里?
  (3)一个核糖体有几个tRNA的位点?
  (4)肽链是如何形成的?
  (5)如何在短时间内由一条mRNA合成多个相同的蛋白质?
  评点: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的印象,同时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3.指导课堂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这个环节是在课堂最后的十分钟进行的,教师在进行简单的小结之后,安排学生当堂完成练习,及时巩固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
  例如,上述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补充完成表3的填写,从而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小结,同时与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比较,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随后,教师给出巩固练习题,要求每个学生当堂独立完成。
  【巩固练习1】请分析转录的简式,判断其中核苷酸的种类个数。
  DNA:G-C-A-C RNA:C-G-U-G
  【巩固练习2】一个转运RNA一端的三个碱基是CGA,这个RNA转运的氨基酸是________。
  【巩固练习3】据图2分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甲是DNA,乙为RNA,则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RNA聚合酶等
  B. 若甲是DNA,乙为DNA,则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DNA聚合酶等
  C. 若甲是RNA,乙为DNA,则此过程为转录,原料为脱氧核苷酸
  D. 若甲是RNA,乙为蛋白质,则此过程为翻译,原料为氨基酸
  评点:对课堂知识进行小结之后,给出练习题及时进行反馈,由此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学生也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学教练121”教学模式,是对高中生物教学的一次改革,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能力,发展创造力,更好地走向未来。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习惯了传统教师讲授的方式,学生自主学习时积极性不高,这是后期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加减消元法》的教学为例,从开拓数学视野、经历数学研究、渗透数学思想、培养理性思维等方面实施立意高远的数学课堂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关键词]立意高远;数学课堂教学;加减消元[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4-0011-04正如一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主要看文章的立意一样,数学课堂教学能否真正促进学生
[摘 要]普通班级,中差生仍占相当大的比例.研究让中差生都能过关的教学策略具有现实意义.[关键词]中差生;教学策略;過关[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4-0024-02当前的高效课堂教学,尤其是一些观摩课、示范课更是走入了一个怪圈:教学设计很完美、教师讲授很精彩、小组合作讨论很热烈、学生回答全正确、课堂气氛很活跃,看上去是一堂精彩纷
[摘 要]通过具体问题对初中数学中常见的立体图形的表面最短距离进行了分析,能让学生辨析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关键词]最短距离;初中数学;立体图形[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4-0034-02立体图形表面最短路径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能多方面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这类问题的掌握过于机械,有时甚至公式般的套用,
[摘 要]化学计算是中考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虽然对化学计算的要求有所降低,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化学计算题不应该是单纯的凭空设计的化学计算,其情境应该与化学分析、生产实际和学生生活体验相联系,尽可能从环境保护、生产生活、资源利用三个方面展示化学计算的独特魅力。[关键词]化学计算;中考化学;计算题[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
[摘 要]在多知识点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忽视知识点间的有效关联,使学生只是消极被动地得到一个个孤立、单列的知识,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知识网络的建构。结合实际课例进行研究,探索多知识点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使学生在发现问题中求知,从解答问题中发现知识关联,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关键词]知识关联;课例研究;学习欲望[中图分类号] G633.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
[摘 要]高考复习想要“巧”就要弄清楚“考什么”和“怎样备考”这两个问题.对概率统计的试题进行分类整理,对探寻高考数学备考策略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高考备考; 概率统计;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9-0001-03  以上是对高考数学中概率统计内容的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分析总结,接下来是高考数学的解答题部分.高考数
[摘 要]要让学生掌握用轴对称变换的方法,解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路径问题,教师要题目分析到位,将问题转化明确,从而让学生把握住重点,明确好方向.教师还要做好引导,引领学生总结结论.  [关键词]有效教学;最短路径;轴对称;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9-0019-0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课标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初一上册
[摘 要]作為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环节。一题多解,即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物理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文章以中考“王冠题”为例,进行对比分析,并优化不同解题方法,让学生感受科学思维的力量。[关键词]初中物理;一题多解;解题方法[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9-0054-01
[摘 要]物理实验离不开填表、作图,利用Excel图表功能可以快速处理实验数据和作图。文章通过用Excel中图表功能,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功率与电阻的线性关系:R=kP R0,进而联系到电阻与温度的关系:R=R0 R0βt=R0(1 βt)。[关键词]Excel图表;电阻;功率;温度[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9-0056-02物理
[摘 要]教学设计的重心由教案设计转向学案设计,是“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迫切要求;优化学习环境,促进知识建构,是学案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苏教版化学2《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为例,阐述课堂学习环境设计需要关注的四个方面:学情、适切性课题、平等对话和异常现象。[关键词]学习环境;教学设计;化学反应速率[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