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铁明挖车站深基坑监测分析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84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某地铁明挖车站深基坑工程为依托,选取标准段中一个较为典型的测试断面,分析了围护结构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受力与变形特点和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的沉降变形特征,并将实测值与理正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围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分布呈鼓肚状,在内支撑拆除的过程中仍有小幅增长,水平位移最大位置距坑底约0.2H(H为开挖深度);内支撑轴力总体呈现出第三道最大、第一道最小的分布特点,在拆除第三道支撑后,其余两道支撑轴力增幅均较为明显;距离基坑越近,越靠近土方先期开挖位置的地下管线沉降变形越大,无压力管线比压力管线变形大;基坑开挖对距离基坑一倍坑深外的建筑物沉降影响较小;围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实测值、内支撑轴力实测值均小于理正计算值。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铁深基坑围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深基坑  内支撑  现场监测
  地铁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重点方向,其中地铁车站大部分采用明挖法施工。我国幅员辽阔,地铁明挖车站深基坑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区域性强。城市市区内地上、地下构建筑物密集,对变形控制要求高,深基坑支护设计理念已由传统的强度控制转向变形控制。因此,开展城市地铁深基坑现场监测,对于理解和掌握深基坑变形趋势与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乔亚飞、丁智、郭利娜、武朝军、李淑等人对我国不同地区地铁深基坑变形与围护结构受力特性等做过相关的研究工作。本文以石家庄市地铁某明挖车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分析了该车站基坑标准段一个较典型断面的现场监测数据,并与理正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铁深基坑围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与地质条件
  1.1 工程概况
  该地铁车站为地下二层双柱三跨现浇钢筋混凝土箱型结构,车站覆土约3.5m,该车站标准段宽度21.1m,盾构段宽度25.3m,车站长度232.0m。车站主体基坑标准段深约17.4m,端头井深约19.0m。车站主体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支撑围护形式(第一道为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三道为钢支撑)。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车站两端均为盾构始发井。
  1.2 工程地质条件
  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及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3al+pl)。场区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含水层为砂土、卵砾石土。勘测期间地下水埋深38.6~39.2m(高程32.39~32.91m)。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入渗及地下径流补给,排泄方式以人工开采为主。
  2  围护结构设计参数
  主体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支撑,冠梁顶距地面约1.5m,采用300mm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钻孔灌注桩(C30)采用Φ800@1200mm,嵌固深度约6.3m,桩顶冠梁(C30)截面尺寸1200mm×900mm,钢围檁(Q235)采用2工45b的组合截面型式。
  3  变形观测结果分析
  监测数据分析选取标准段一个较典型测试断面进行分析,该主测分析断面监测点布置如图1所示,DB代表地表沉降观测,GXC代表管线沉降观测,JCJ代表建筑物沉降观测,ZQT代表深层水平位移观测,ZQS代表桩顶水平位移观测,ZQC代表桩顶竖向位移观测,ZL代表轴力监测。
  3.1 地表沉降分析
  基坑两侧地表沉降趋势并不一致,DB17观测点一侧地表沉降随着基坑开挖逐渐增大,越靠近基坑的位置,地表沉降量越大,地表沉降最大9.5mm,距离基坑边缘2.0m;而DB11观测点一侧地表变形则表现出明显的上抬趋势,最大上升数值为2.4mm,距离基坑边缘约5.0m。
  3.2 桩顶位移分析
  图1为主测分析断面桩顶位移观测结果,其中图(a)为水平位移,正值表示桩顶向基坑内偏移,负值表示桩顶向基坑外偏移;图(b)为竖向位移,正值表示桩顶上抬,负值表示桩顶下沉。从图1(a)可以看出,该测试断面桩顶水平位移向ZQS11测点所在侧偏移,由于钢筋混凝土支撑作用,对侧桩顶水平位移数值基本相等,偏移方向一致,最大水平位移为-18.8mm;从图1(b)可以看出,桩顶竖向位移表现出一侧上抬、一侧下沉的特点,ZQC11侧桩顶呈上抬趋势,上抬位移最大值3.6mm,ZQC17侧桩顶呈下沉趋势,下沉位移最大值约为2.6mm。
  3.3 基坑周边管线沉降分析
  污水管线距离基坑约4.0m,最大沉降为10.9mm,最大上抬位移为3.9mm;雨水管线距离基坑约10.0m,最大沉降为10.2mm,最大上抬位移为2.6mm;由此可见,基坑开挖对距离较近的管线影响更为明显。两条管线沉降发展趋势基本一致,均为靠近基坑两侧端头井位置处的沉降较大,靠近车站中部位置处均出现上抬现象,这与槐安桥站土方开挖的顺序密切相关,因为槐安桥站两侧端头井处均为盾构始发井,该站土方开挖是从南北两侧的端头井同时开始向车站中部进行的,所以才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管线沉降分布特点。
  3.4 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分析
  该建筑物位于基坑东侧,砖混结构,地上五层,基础埋深约2.0m,距离基坑约18.0m;建筑物沉降前期增幅较大,后期趋于稳定,最大沉降4.2mm;由于建筑物距基坑边缘约一倍坑深的距离,所以基坑施工对建筑物沉降影响较小。
  3.5 支撑轴力分析
  从内支撑轴力监测结果可以得出,基坑开挖至基底后,内支撑轴力分布特点为第一道支撑受力最小,约100kN,第三道支撑轴力最大,最大值约400kN,第二道支撑轴力仅次于第三道支撑轴力,轴力值在300kN左右;在第三道支撑拆除后,第一道支撑与第二道支撑轴力都有显著提高,第二道支撑轴力达到约500kN,第一道支撑轴力值达到约400kN。
  3.6 与理正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实测内支撑轴力变化趋势与设计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当基坑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后,三道内支撑轴力分布特点为第三道支撑轴力最大,第一道支撑轴力最小;拆除第三道支撑时,第二道支撑轴力增幅最大。除第一道支撑外,第二、三道支撑实测轴力最大值均小于设计计算轴力值,实测轴力最大值约为计算轴力值的30%。
  桩身深层水平位移最大值约9.3 mm,理正计算值为17.8mm,均发生在距坑底约1/5坑深位置,实测位移最大值约为计算最大值的52%。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该地铁明挖车站深基坑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围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在后续主体结构楼板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钢支撑的过程中仍有缓慢增长,实测位移最大值约为计算最大值的52%,均发生在距坑底约1/5坑深位置。(2)围护结构体系中的内支撑轴力在基坑挖至设计基底时,总体呈现出第三道支撑轴力最大、第一道支撑轴力最小的分布特征,当拆除第三道支撑时,第一、二道支撑轴力增幅较大;除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外,其余钢支撑实测轴力最大值约为计算轴力值的30%。(3)基坑施工对距离基坑一倍坑深外的建筑物沉降影响较小;基坑施工对距离基坑越近的地下管线变形影响越大,无压力管线较压力管线变形大。
  参考文献
  [1] 刘国彬,王卫东.基坑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喬亚飞,丁文其,王军,等.无锡地区地铁车站深基坑变形特性[J].岩土工程学报,2012,34(增): 761-766.
  [3] 宋杨,武文娟,姜云亭,等.石家庄市某深基坑的变形观测分析与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 11(增2): 826-831.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肛周脓肿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对其术后疼痛影响.方法 选择80例实施肛周脓肿术患者,将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加大和生产强度的提高,综采面瓦斯涌出量逐年增加,尤其是采空区瓦斯涌出量更为突出。采空区瓦斯的大量涌出导致了工作面瓦斯频繁超限,甚至造成重大事故,造
本文阐述了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发展趋势和大连对社会化检测机构管理的现状,简述了大连市环保局在社会环境检测机构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就环保部门以后如何对其进行监管、规范环境检测市场提出了对策建议。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传统能源已经无法满足工业需求,因此新能源及分布式电源得到了广泛使用。在将分布式电源投入到电力系统的过程中发现
本文主要基于项目现场辐射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RS-485总线通讯的运用,针对辐射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RS-485总线通讯使用星型连接导致的干扰问题进行分析验证处理优化。采用替代,对比脱机单独运行等方式查找原因,基于分析的原因使用RS-485集线器来验证解决设备星型连接导致的干扰问题。优化提高辐射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稳定性,保障辐射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内饰件是直升机中重要的配置,必须使用恰当的技术管理方式进行生产制造,使产品开发过程规范、受控,且将其作为今后的标准化开发管理和项目过程管理.本文以某型民用直升机内饰
本研究以圆弧尖尾牙板模制造为例提出CAD/CAM协同整合制造系统。本架构应用目前中小型制造业导入较多的电脑辅助设计与电脑辅助制造软件来完成,将SolidWorks与Master CAM两种软件结合、采用四轴半切削中心机对牙板模进行几何实体模型设计与制造的方法;利用SolidWorks进行实体模型设计,依完整的实体模型配合Master CAM定义刀具参数、切削模拟、转NC后处理程序,再经由Excel
在音乐的课堂中,除了固定的音乐教学,还要根据当时的环境,结合当时的场景,注意音乐课堂的“生成”。这就要求从心灵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理念来看待音乐课堂的教学。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根基”。儒家修身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人留予后世的宝贵财富。儒家修身思想以“仁”作为其理想人格的核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