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黑人小说主题发展概述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27291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黑人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一席。追求自由、反对种族歧视、构建身份是黑人小说探寻的主题。通过述评美国黑人小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阐释这一系列主题的发展。
  【关键词】美国文学;黑人小说;主题发展
  【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09-01
  美国的黑人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发展同美国的黑人文化、种族身份、政治地位等的发展密切关联。[1]美国黑人自被贩卖到新大陆伊始,历经了两百多年奴隶制的压迫和一百多年种族隔离制度的歧视。因此,追求自由、反对种族歧视、构建身份成为一代又一代黑人作家探寻的主题。这些主题在黑人小说中的表现尤为明显。本文结合美国黑人小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来阐释这一系列主题的发展。
  美国黑人文学的早期阶段从理论意义上来说始于1619年第一批黑人奴隶被贩运到詹姆斯敦之后的200年。[2]此阶段黑人文学的主要形式是黑奴自述和黑人自传,这些作品以叙述事实为主,讲述黑人历经磨难、饱受摧残的生活境遇,表达他们渴望自由的心声以及追求自由的历程。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道格拉斯自述》,通过身为黑奴的道格拉斯的自述,真实的反映了奴隶制度下黑奴的生命被视为草芥、任意蹂躏践踏,揭露了奴隶制的罪恶和残暴。
  美国黑人小说以成熟姿态出现始于“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些聚居在纽约哈莱姆的黑人青年知识分子和艺术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艺术创造,有意识的振兴黑人文化,并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独立自主、具有种族自豪感的“新黑人”形象。这一时期黑人文学领域的领袖人物首推兰斯顿·休斯。虽然他以诗歌闻名,只发表过一部长篇小说《并非没有笑声》,但足以奠定他在黑人小说作家中的地位。《并非没有笑声》描写一个黑人孩子桑迪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崎岖的道路,并借助桑迪的视角折射出美国社会的等级压迫和种族歧视以及处于社会下层的黑人的悲惨生存状况。桑迪从小生活在城市街区,真切地感受着黑人的遭遇。例如,他的母亲在白人家做厨子,为了微薄的报酬而每日辛苦的工作,还不得不忍受主人经常性的辱骂;儿童节的时候,桑迪和黑人小伙伴到游乐场却被白人门卫以“这是白人孩子们的聚会”为由拒之门外。由此,读者看到了白人在社会中的独权以及黑人在社会中的隐忍。小说的创作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美国黑人的生活,倾诉了他们的苦难与辛酸,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自由、民主的期许与追求。
  虽然“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成功推出了“新黑人”形象,但真正给美国文坛和美国社会带来震荡的当属理查德·赖特1940年发表的小说《土生子》。《土生子》一反以往黑人文学作品中逆来顺受的黑人形象,成功塑造了“土生子”即小说主人公黑人比格·托马斯这个反抗、暴力的经典艺术形象,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揭露了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歧视和阶级压迫的严酷现实。小说故事取材于当时发生的真实事件。1938年,芝加哥黑人罗伯特·尼克特因谋杀一位白人妇女被判以死刑。赖特以这个案件为蓝本,以犯罪行为的推进作为故事的主线,赖特把主人公痛苦无望的内心世界展露在世人面前,无情的控诉在以白人为主导的社会中黑人寻求尊严的无望。正是社会对他的歧视造成了他的恐惧和仇恨,使他以个人暴力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仇恨。在这部小说中,美国黑人与白人激烈的种族矛盾以前所未有的暴力和冲突的方式呈现,引起了美国社会对于黑人状况的广泛重视。一时间,《土生子》为代表的抗议式文学成为美国黑人文学的典范。
  詹姆斯·鲍德温是20世纪美国另一位极具影响力的黑人作家。他利用一切文学形式,特别是小说,反映导致美国黑人生存现状的政治和社会因素。他的小说多从宗教、性的角度探寻种族问题,他主张黑人应该用爱来宽容白人并以此消除种族仇恨。[1]因此,他的小说展现出含蓄、细腻的风格。鲍德温的小说大都取材于他的真实生活经历,尤其是他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感情。《向苍天呼吁》是他的第一部小说也被认为是他最成功的一部作品。小说描写在1935年的纽约这个大时空背景下哈莱姆教区信徒们生活的一天。小说主人公约翰是一个敏感的黑人少年,和母亲、做业余传教士的继父、弟弟妹妹们生活在哈莱姆黑人区。故事主线围绕这一家人的冲突展开,反映了黑人新旧两代人的精神痛苦,传达了黑人在白人占统治地位的美国社会中对于自身身份和文化的迷茫和困惑。
  拉尔夫·艾立森一生写下了大量的有关美国黑人政治社会生活的评论文章,却只写了一本小说《看不见的人》,而正是这部小说推动黑人文学从抗议走向自省。《看不见的人》讲述了一个无名无姓的黑人青年追寻自我身份的故事。主人公试图在白人的主流文化中确立自我身份,在按白人的价值观去塑造自己的希望破灭后,他又在更高层次上建立了自我认知。作品既真实反映了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种族冲突以及黑人所承受的压迫,同时也把黑人的压迫感上升为整个社会的压抑感。这部小说勾勒出黑人探索个人身份和种族权利的众生相,反映了黑人在此过程中困惑和焦虑,同时也反映了黑人文化自觉向人格独立的迈进。
  美国黑人作为美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经历了从反抗奴隶制的压迫到反对种族歧视的抗争到寻求确立自我身份的自省的漫长过程,美国黑人小说的主题恰好反映了美国黑人自身发展的这一历程。时至今日,美国黑人小说创作仍处于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黑人小说家和黑人小说作品。随着时代的变迁,未来美国黑人小说涉及的题材必将更加广泛,反映的主题也必然更加多元,但这一类小说仍将继续以关注美国黑人不公正的社会待遇和自身发展方向的思考为主线。
  参考文献
  [1]李公昭.20世紀美国文学导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2]赵颖.从追求自我解放到探寻自我精神—美国黑人小说主题发展研究[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3]张军.美国黑人文学的三次高潮和对美国黑人出路的反思与构建[J].当代外国文学,2008.
其他文献
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研究对象,课程体系作为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一所学校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摘要】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发音是语言学习至关重要的一步。德语是一门拼读语言,所以准确的掌握发音规则对于德语学习者来说尤为重要。德语的发音具有硬朗、饱满、吐气有力等特点,而中国的德语初学者由于受到方言发音习惯及英语发音习惯的影响,在初学德语语音阶段普遍具有口型不够饱满、发音不够硬朗等问题。本文将总结中国德语初学者学习德语语音的七大难点。  【关键词】德语语音;德语初学者;发音难点  【中图分类号】
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创立了有机哲学,他在数学和哲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对教育领域的贡献也是巨大的,被日本怀特海研究专家田中裕教授誉为“七张面孔的思想家”。他的有机哲学为我们思考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自2001年的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就一直强调要加强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而如今我们的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同时似乎存在着忽视知识体
【摘要】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阶梯,教育能够促进一个城市、一个民族的兴旺,可以说,没有教育就没有人类今天的文明,因此,教育对于人们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伴随我国教育不断发展进步和改革变化,教育局对于高等教育的要求一再改变,在现阶段,高等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国家的要求和需求,那么怎样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呢?本篇文章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提出
本研究以元研究的视角,以教育体制改革研究作为专题,以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政策研究成果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从数量变化、研究领域、基本问题和主流观点、研
【摘要】我国研究生的英语能力是衡量新时期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着教材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评估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提高军队院校研究生英语教学地位迫在眉睫。  【关键词】研究生英语;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H319;E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07-02  近年来,军队院校在研究生招生上受到各种限制,学员的来源
【摘要】工程估价以往采用传统的“满贯式”教学方法,学生在学完课程不能实现课程目标。工程估价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采用基于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将课程内容结合工程实际案例划分为若干子项目,结果表明:采用工程实际案例进行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实现课程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工程实际项目  【基金项目】青海大学课堂教学和考试综合改革项目(KG-15-06);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