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辽阳市城市交通发展现状的整理分析,提出道路交通网络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其它城市的先进经验,提出了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交通;道路安全;分析;对策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nsport Liaoyang City, the problems of the road transport network, combined with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other cities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urban transport development. Key words: urban traffic; road safety;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12
引言
城市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人类从事生活和工作活动的载体。在历史中涌现的大小城市因其交通联系的需要而产生了道路,四通八达的道路承载着城市之间的信息、技术、经济、文化的联系。纵观城市发展史,城市的形成和演变取决于交通,城市的发展又促进交通的变革。交通发展与城市演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二十一世纪,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的人口构成、产业结构、功能布局也在迅速调整。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经济社会活动频繁,交通需求迅速增长,沉重的交通压力使原有的城市基础设施不负重荷,道路等级不明确、交通拥挤、居民出行困难等一系列交通问题日趋突出。为保证城市化进程的有序进行,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何有效的解决甚至根本治理城市交通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下面以辽阳市为例,通过对辽阳市城市发展的回顾,分析辽阳城市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运用有效的规划理念和实施对策,为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投下探路石。
一、辽阳城市发展历程
辽阳位于辽东半岛城市群的中部,是个有着二千四百年建置的古城。从公元前3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一直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
明时期的辽阳
辽阳是明朝统治辽东地区的军事重镇,又是辽东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从明洪武五年(1371年)到十六年,历时十年在旧城址上经修筑扩建成为砖石结构、周长22里的方城。《前明辽阳镇城全图》清楚的展现了当时辽阳的城市建设情况:城市的布局受周王城格局的影响,在唐朝得到改善后沿袭下来,城中的道路网采用棋盘式,道路等级划分比较明确。道路建设得到重视:有明文规定道路保持畅通,注重对道路的保养,不准侵占道路用地,不准乱伐行道树……明时期的辽阳城,道路的建设满足交通可达性的要求,经纬的分布适应当时城市的交通需要,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道路网络。
民国初期的辽阳
清末列强侵入中国,多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改变了中国很多沿海城市和要塞城市的政治局面,东西方先进国家的新技术也影响了原有城市的格局。日俄战争后,沙俄将东清铁路(长春至大连)转让给日本,日本趁机将辽阳老城自护城河以西到火车站一带,强行划为商埠地。铁路的建设使辽阳县城形成老城区和铁路附属地两个板块。道路从老城门延伸至铁路形成自由式网络结构。尽管交通工具有了较大的改变,但受限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辽阳城的人口和经济发展迟缓,交通设施并没有得到改善,而城市的建设也近乎停滞不前。
二、辽阳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1、道路网络
辽阳城市道路情况一览表
辽阳是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道路的走向和路网的形态都沿袭历史的道路骨架延伸,辽阳市主干道基本上贯穿整个中心城区,路网结构沿用方格网状,胡同、小巷、里弄较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道路网密度较大,比较集中。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辽阳市的道路建设也加快了步伐。近二十年,经多次投资建设,辽阳城市道路总面积由1999年的402万平方米增加到794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由7平方米增加到11.048平方米,辽阳地区城市干道的平均车速可达每小时35.5公里。目前,辽阳城市方格网式路网结构已经形成,道路等级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其他道路三类。主干道54541米,路网密度1.48 km/ km2;次干道36691米,路网密度0.93 km/ km2;其它道路139872米,路网密度3.54 km/ km2。与设计规范中道路网的规划指标相比,辽阳市主干道过长,而次干道过短。其结果是市区交通流量大部分集中在主干道上;支路承担较大的交通疏导责任,对其负担较大,交通阻塞情况时有发生。另外,长大铁路和辽溪铁路穿越辽阳市区,铁路平面交叉口较多,影响城市行车速度。同时,辽阳处于沈阳和鞍山两大城市之间,由于没有外环道路,穿城而过的过境车辆相对较多,为市区主干道带来不小的压力,由于外市车辆对市区道路状况不熟,很容易减缓车速或停顿问路,从而影响道路功能的正常发挥,导致城市道路平均车速下降。
2、交通管理设施
交通管理设施是交通管理评价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涵盖的标志设置、路口渠化率、路口灯控率等十个指标反映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水平。通过对它们的评价,进而发现基础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辽阳市实际情况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说明2001年版》中的具体评价方法得出的各指标值和得分。
表中的数据显示辽阳市的标志设置、路口灯控率、指路标志和中心城区道路管控范围已满足了优秀管理水平的标准,其他指标也相应有所提高,相信在市政府的重视下,辽阳市的交通管理水平都会达到优秀。
辽阳交通基础设施近几年也有较大的改进,先后对中华大街、新运大街、文圣路、民主路、新华路拓宽改造,鋪装修整,较大的促进了城市交通秩序的改善和道路通行能力的提高。在交通法规宣传上,管理部门通过组织宣传会议、活动、竞赛等方式,结合宣传广告牌、电子诱导屏等手段积极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了各年龄段市民的交通意识。
目前辽阳市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交通隔离设施不完善,机非混行影响交通安全。辽阳市除主要干道外,其它道路尚未采取机非隔离设施,混合交通严重影响了机动车通行的速度和交通安全,使本应畅通的道路出现拥挤现象。还有就是停车问题突出,缺乏专用停车场地。
三、对辽阳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建议
1、建立快速便捷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城市要具有适宜工作生活的交通空间就应该有快速便捷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这些干路、支路系统是城市交通运行顺畅。
加强新华路、中华大街、新运大街附近相关路网横向联系的建设,缓解三条主干道的交通负荷,可考虑对近期对新华路和新运大街附近道路进行局部改造并设置单向交通,并控制主干道两侧的城市建设,以便于远期对道路进行拓宽、渠化等改造工作,缓解主干道的交通压力,更充分的发挥交通主干道的功能。
2、制定合理的交通发展模式
应用发展的观念统领人的思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近期建设要为远期发展铺路。
首先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的公交线网,设置合理的公交站台、换乘枢纽、换乘停车设施,加快建设大容量的轨道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在主干道上设置导向公交和公交专用道,并保证公交车辆具有优先通行权;允许公交车辆在单行道路逆向行驶。
其次限制发展私人交通。针对运输效率低下、污染大、能耗高的交通工具应限制发展。对于人力机动三轮车,目前不易彻底取缔,应限制其行驶时间和空间,随经济形势的好转逐步取缔;对于出租车进行合理管理和诱导,控制其在主干道停车,增设出租车停靠点;对于私人小汽车,鼓励其非高峰时段使用,限制其高峰期驶入市中心,利用高额停车费用和控制免费停车位来限制私人小汽车的使用。
再次应合理引导自行车的使用。对开通自行车网络的道路进行必要的改造,为自行车使用者提供必要的交通条件;加强车道划线、指示牌的配置;加强宣传,提高自行车出行者的交通意识;严格执法,进一步规范自行车出行者的交通行为,加大对自行车违章的处理力度。
3、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管理技术。
利用计算机建立交通事故数据库及与之相联系的道路设施数据库和交通量数据库,形成事故时空多发点统计档案,对全市交通事故进行统计和分析。增加交通信号控制,争取在主干道的相连的几个路口实现干线协调控制,提高信号控制系统的科学化水平和控制效率。
加快停车场的建设。根据不同区域的停车供应政策和停车场建设规划,加快停车场建设,同时加强新建项目的配建停车场从审批、建设到实用阶段的管理。建立一套系统的地方停车法规,使对停车和停车设施的管理有法可依,提高市民依法停车的意识。依据停车法规和有效科学的处罚手段整顿停车秩序,规范停车行为。引入停车场智能管理,对专用停车场和路边临时停车场进行动态管理,实现交通管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陆化普《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王建勇《中国道路交通和交通管理》 北京 警官教育出版社1995
关键词:城市交通;道路安全;分析;对策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status quo of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transport Liaoyang City, the problems of the road transport network, combined with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other cities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urban transport development. Key words: urban traffic; road safety;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12
引言
城市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是人类从事生活和工作活动的载体。在历史中涌现的大小城市因其交通联系的需要而产生了道路,四通八达的道路承载着城市之间的信息、技术、经济、文化的联系。纵观城市发展史,城市的形成和演变取决于交通,城市的发展又促进交通的变革。交通发展与城市演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二十一世纪,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的人口构成、产业结构、功能布局也在迅速调整。随着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市经济社会活动频繁,交通需求迅速增长,沉重的交通压力使原有的城市基础设施不负重荷,道路等级不明确、交通拥挤、居民出行困难等一系列交通问题日趋突出。为保证城市化进程的有序进行,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何有效的解决甚至根本治理城市交通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下面以辽阳市为例,通过对辽阳市城市发展的回顾,分析辽阳城市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运用有效的规划理念和实施对策,为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投下探路石。
一、辽阳城市发展历程
辽阳位于辽东半岛城市群的中部,是个有着二千四百年建置的古城。从公元前3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一直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
明时期的辽阳
辽阳是明朝统治辽东地区的军事重镇,又是辽东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从明洪武五年(1371年)到十六年,历时十年在旧城址上经修筑扩建成为砖石结构、周长22里的方城。《前明辽阳镇城全图》清楚的展现了当时辽阳的城市建设情况:城市的布局受周王城格局的影响,在唐朝得到改善后沿袭下来,城中的道路网采用棋盘式,道路等级划分比较明确。道路建设得到重视:有明文规定道路保持畅通,注重对道路的保养,不准侵占道路用地,不准乱伐行道树……明时期的辽阳城,道路的建设满足交通可达性的要求,经纬的分布适应当时城市的交通需要,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道路网络。
民国初期的辽阳
清末列强侵入中国,多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改变了中国很多沿海城市和要塞城市的政治局面,东西方先进国家的新技术也影响了原有城市的格局。日俄战争后,沙俄将东清铁路(长春至大连)转让给日本,日本趁机将辽阳老城自护城河以西到火车站一带,强行划为商埠地。铁路的建设使辽阳县城形成老城区和铁路附属地两个板块。道路从老城门延伸至铁路形成自由式网络结构。尽管交通工具有了较大的改变,但受限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安,辽阳城的人口和经济发展迟缓,交通设施并没有得到改善,而城市的建设也近乎停滞不前。
二、辽阳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1、道路网络
辽阳城市道路情况一览表
辽阳是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道路的走向和路网的形态都沿袭历史的道路骨架延伸,辽阳市主干道基本上贯穿整个中心城区,路网结构沿用方格网状,胡同、小巷、里弄较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道路网密度较大,比较集中。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辽阳市的道路建设也加快了步伐。近二十年,经多次投资建设,辽阳城市道路总面积由1999年的402万平方米增加到794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由7平方米增加到11.048平方米,辽阳地区城市干道的平均车速可达每小时35.5公里。目前,辽阳城市方格网式路网结构已经形成,道路等级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其他道路三类。主干道54541米,路网密度1.48 km/ km2;次干道36691米,路网密度0.93 km/ km2;其它道路139872米,路网密度3.54 km/ km2。与设计规范中道路网的规划指标相比,辽阳市主干道过长,而次干道过短。其结果是市区交通流量大部分集中在主干道上;支路承担较大的交通疏导责任,对其负担较大,交通阻塞情况时有发生。另外,长大铁路和辽溪铁路穿越辽阳市区,铁路平面交叉口较多,影响城市行车速度。同时,辽阳处于沈阳和鞍山两大城市之间,由于没有外环道路,穿城而过的过境车辆相对较多,为市区主干道带来不小的压力,由于外市车辆对市区道路状况不熟,很容易减缓车速或停顿问路,从而影响道路功能的正常发挥,导致城市道路平均车速下降。
2、交通管理设施
交通管理设施是交通管理评价体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涵盖的标志设置、路口渠化率、路口灯控率等十个指标反映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水平。通过对它们的评价,进而发现基础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辽阳市实际情况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说明2001年版》中的具体评价方法得出的各指标值和得分。
表中的数据显示辽阳市的标志设置、路口灯控率、指路标志和中心城区道路管控范围已满足了优秀管理水平的标准,其他指标也相应有所提高,相信在市政府的重视下,辽阳市的交通管理水平都会达到优秀。
辽阳交通基础设施近几年也有较大的改进,先后对中华大街、新运大街、文圣路、民主路、新华路拓宽改造,鋪装修整,较大的促进了城市交通秩序的改善和道路通行能力的提高。在交通法规宣传上,管理部门通过组织宣传会议、活动、竞赛等方式,结合宣传广告牌、电子诱导屏等手段积极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了各年龄段市民的交通意识。
目前辽阳市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交通隔离设施不完善,机非混行影响交通安全。辽阳市除主要干道外,其它道路尚未采取机非隔离设施,混合交通严重影响了机动车通行的速度和交通安全,使本应畅通的道路出现拥挤现象。还有就是停车问题突出,缺乏专用停车场地。
三、对辽阳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建议
1、建立快速便捷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
城市要具有适宜工作生活的交通空间就应该有快速便捷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这些干路、支路系统是城市交通运行顺畅。
加强新华路、中华大街、新运大街附近相关路网横向联系的建设,缓解三条主干道的交通负荷,可考虑对近期对新华路和新运大街附近道路进行局部改造并设置单向交通,并控制主干道两侧的城市建设,以便于远期对道路进行拓宽、渠化等改造工作,缓解主干道的交通压力,更充分的发挥交通主干道的功能。
2、制定合理的交通发展模式
应用发展的观念统领人的思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近期建设要为远期发展铺路。
首先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的公交线网,设置合理的公交站台、换乘枢纽、换乘停车设施,加快建设大容量的轨道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在主干道上设置导向公交和公交专用道,并保证公交车辆具有优先通行权;允许公交车辆在单行道路逆向行驶。
其次限制发展私人交通。针对运输效率低下、污染大、能耗高的交通工具应限制发展。对于人力机动三轮车,目前不易彻底取缔,应限制其行驶时间和空间,随经济形势的好转逐步取缔;对于出租车进行合理管理和诱导,控制其在主干道停车,增设出租车停靠点;对于私人小汽车,鼓励其非高峰时段使用,限制其高峰期驶入市中心,利用高额停车费用和控制免费停车位来限制私人小汽车的使用。
再次应合理引导自行车的使用。对开通自行车网络的道路进行必要的改造,为自行车使用者提供必要的交通条件;加强车道划线、指示牌的配置;加强宣传,提高自行车出行者的交通意识;严格执法,进一步规范自行车出行者的交通行为,加大对自行车违章的处理力度。
3、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管理技术。
利用计算机建立交通事故数据库及与之相联系的道路设施数据库和交通量数据库,形成事故时空多发点统计档案,对全市交通事故进行统计和分析。增加交通信号控制,争取在主干道的相连的几个路口实现干线协调控制,提高信号控制系统的科学化水平和控制效率。
加快停车场的建设。根据不同区域的停车供应政策和停车场建设规划,加快停车场建设,同时加强新建项目的配建停车场从审批、建设到实用阶段的管理。建立一套系统的地方停车法规,使对停车和停车设施的管理有法可依,提高市民依法停车的意识。依据停车法规和有效科学的处罚手段整顿停车秩序,规范停车行为。引入停车场智能管理,对专用停车场和路边临时停车场进行动态管理,实现交通管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陆化普《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王建勇《中国道路交通和交通管理》 北京 警官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