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激励性评价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anz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本文就听的一节低年级段的数学课谈谈个人的想法,通过采用激励性评价使学生积极参与师生的双边活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激励性评价 微笑激励 互动激励 多样激励
  所谓激励性评价,指的是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是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课堂教学是小學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多采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在老师的肯定下探究和学习知识,效果会事半功倍。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认为,年龄在6~12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而这时的儿童恰恰正值小学在校学习阶段,他们正是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了个体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而要激发每一位学生产生这样的优秀品质,一味地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堂上合理运用激励性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下面笔者就听过的一节公开课——苏教版小学二下《认识分米和毫米》,谈一谈上课的宋老师是如何在她的课堂上运用激励性语言,使激励性评价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始末的。
  一、微笑激励,拉近师生之间距离
  在课堂上,一方面,学生对新授的知识是相对陌生的,另一方面,学生与老师之间总存在着一层隔阂,特别是在出去上公开课时,上课的老师上的不是自己班的课,学生对老师完全是陌生的。因此,在新授前,通过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一场朋友式的交流,就很有必要。上课伊始,宋老师笑着问道:“同学们,请你们猜一猜老师有多高?”全班起初还有点拘束,只有不多的几只小手举了起来。第一个学生说:“1米。”宋老师依旧笑着说:“你能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吗?”在学生比划之后,接着笑答道:“你比划得很准确,1米就是这么长!但是,老师有这么矮吗?你再想想,谁再来猜一猜?”通过几次这样的点名回答,学生发现老师也不是那么凶,渐渐地举起的小手就多了起来。宋老师通过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不仅复习了本节课要用到的旧知识,更重要的是使用含笑的激励性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开启了那扇学生对老师封闭的大门。虽然新授还未开始,却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学生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本堂课的学习活动中,可以预见到课堂教学效率肯定是极高的。
  二、互动激励,共同探索教学内容
  如果只有上课前几分钟的激励,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再浓的兴趣也会逐渐转淡,这就要求教师在新授环节同样能给学生以激励。而在本堂课上,宋老师就是这样,在与学生的一问一答之间运用激励性语言,润物细无声地达到了激励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当本堂课进行了近十分钟,学生开始复述1分米在直尺上的长度时,先是集体复述,然后宋老师问:“谁能来像这样说一说?”当第一位同学说完后,宋老师立即说道:“你能这么快就能说出来,真棒!大家给他掌声、鼓励一下!”然后提问第二个同学:“谁能也像这样流利地说一说?”通过对答对问题的同学进行语言及动作的激励,激发全班其他同学强烈希望被提问的愿望,一下子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在上课10分钟后,又一次活跃了课堂氛围。
  当有同学支支吾吾地复述不上来时,宋老师及时地问:“有同学来帮帮她么?”可能有些老师此时就会让该同学坐下,但宋老师没有这么做。在帮助的同学回答完后,宋老师看着该同学说道:“你会了么,来,试着再说一说!”“你看,很容易吧!”同时对帮助的同学说道:“你帮到他了!”“我们一起给他们一些掌声,好吗?”通过对后进生的激励,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以及通过全班表扬的方式,帮助后进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使其认真听课、积极发言,这样他们的学习成绩才会提高很快。
  三、多样激励,练习巩固新学知识
  每堂课的练习环节,往往被很多老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激励,学生只是置身在学生练习和教师讲解这样枯燥的循环中。而如果此时适当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学生就不是被动地死记硬背,而是处于兴致高昂的学习状态中。宋老师在处理这一环节的时候,分别设计了在纸上画、量实物、在纸上量等多样的练习题型。以在纸上量为例,在学生独立完成了相应的练习之后,宋老师接连说道:“谁能上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业,当下小老师,讲讲你是怎样量的?”、“说得真棒,也很详细!谁来说一说第二幅图,你又是怎样量的?”、“两位小老师讲得都很好!下面还有一些练习,你们也想来当一当小老师么?”……这样,宋老师让学生以做小老师的方式,对练习题向全班做讲解,并予以激励性评价。这种方式对成绩较好的学生,难度并不大。我们常常也这样让好学生回答问题,只是仅仅让其回答出答案,讲解还是由教师来说,但是学生既然能说明,为何教师不大胆放手呢?这样,一方面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即校对了答案,另一方面学生争先恐后地想说,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记忆更深刻。其实,大部分学生是想说,也是能说出来的。在一年级时,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全班都会把手举起来;到了二年级,举手的还有一大半;再到三年级时,举手的只有一半了;等到了高年级,能有几只小手举着就很好了。如果都能像宋老师这样,在二年级时,还能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保持如此高涨的热情,这样一直保持下去,通过形式多样的激励性评价手段,学生课堂练习的积极性和正确率都会明显得到提高。
  在一节课中如果能很好地运用激励性语言,使激励性评价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始末,那么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师生的双边活动,也能积极提高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增强。当然,使用激励性评价的方法有很多,低年级阶段可以采用奖励贴纸之类的,中高年级的可以多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或者一些糖果、小文具之类的手段激励学生参与活动。
其他文献
摘 要:通信工程关系到网络传输的质量,尤其是在施工和铺设的过程中所表现的质量更是影响重大。这是由于线路施工部分对于整个通信工程网络传输的稳定性起到决定性作用。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大了对于通信工程的需求,随之同步增长的还包括人们对于数据传输的需求。在此背景之下,关注通信线路施工质量,分析线路施工要点以及提升线路施工质量水平就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通信工程;线路施工;常见问题;施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我谈谈看法。  一、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能力,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才能产生对数学的兴趣,才能学好。兴趣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教师可根据数学兴趣的指向性,把兴趣
古人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学习离不开思考。尤其是数学,更是一门思考的学科。但数学思考,笔者认为不仅仅指学习过程中的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数学问题,还应包括数学学习过后的再思考。再思考就是进行数学学习反思。数学学习反思就是学生以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主动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调控,分析与检验、体悟与提升。学生可以通过数学反思,梳理
摘 要: 在解決实际问题中,采用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述、一题多变的方法,帮助学生拓展解题思路,将复杂的问题提炼为简单问题,多角度思考,在多问、多解、多述、多变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形式多样 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不断地探求、探索、探讨、探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断努力着。笔
摘 要: 本文立足于數学课程标准,剖析教师在数学课堂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亲历数学活动过程,有效建构数学知识模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创设情境 建构知识 能力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独特体验,把数学学习活动变成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是不容忽视的群体。研究这些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待学生,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数学发展,提高数学素养。  一、思维发展较慢,具体思维为主,比一般学生更依赖直观材料。  1.生活中直接经验的缺失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上小学之前的幼儿生活中,孩子们通过玩积木,做手工,随父母购物等活动,已经获得了有关数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