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与语文教学完美结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gy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而且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获得最大的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创设情境;教学内容;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4-0029-01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多媒体已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语文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而且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完美地结合呢?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声情并茂的情境,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并没有直接导入课题,而是神秘地告诉学生:“老师先带你们去参观一处历史遗迹,再上新课。大家想去吗?”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被毁灭后的圆明园的景象。看后,学生纷纷表示:圆明园不好看!这时,我郑重其事地告诉学生:“圆明园曾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这句话和多媒体展示的毁灭后的圆明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顿时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收藏哪些奇珍异宝呢?它是怎样被毁灭的?”带着种种疑问,学生走进课文一探究竟,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扩大知识容量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内容大多局限于课本,并多是抽象的讲解,学生常常难以理解接受。教师即使有意补充一些与课本相关的知识,由于时间的限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后,讲授同样的内容,课堂所花的时间比原来少了很多。这时,教师就有时间也有条件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知识的容量,让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如,教学《鲸》一课时,由于借助了多媒体展示课文介绍的内容,學生兴趣盎然,很快就理解了课文内容。此时,我趁机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鲸属于须鲸?哪些鲸属于齿鲸?你能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和特点吗?”接着,我为学生展示了各种鲸的图片和资料,学生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就这样,我运用多媒体创造性地把课本知识向课外延伸,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课堂知识的容量,使学生受益匪浅。
  三、利用多媒体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尤为重要。巧妙利用多媒体来作为联系师生互动的工具,让师生之间拥有更多讨论交流的机会,使师生的地位更加平等, 这是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教学完美结合的体现。
  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索溪峪的山和水,请学生赏析后展开充分想象,畅谈对索溪峪的山和水的感受。我选择这样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互动中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久,很多学生就指着一幅幅充满了“野性”的山水图,兴致勃勃地和教师、同伴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个别学生大胆创新,用了与众不同的方式来描述索溪峪的山和水,有诗歌,有绕口令,有歇后语……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感悟了文本的主题,学习的效率明显提高。
  四、利用多媒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深化感悟积累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在语文教学中巧用多媒体,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在学生初步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我组织他们观看了《狼牙山五壮士》这部电影。通过观看电影,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就不会困难。这时,我出示自学要求:把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一一对应起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学生把画面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课文里的文字进行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这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探究的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总之,追求多媒体和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是新课程理念下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精心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就能让语文教学和多媒体完美结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正】在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会发现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尤其是一些新生更为明显,他们在学习中只要稍微有一些困难就轻言放弃。针对这种现状,笔者所在学校心理咨询
网络经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热潮后似乎归于平静,然而它却现实地发展着,关于网络经济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有什么不同?网络经济的特征如何?网络经济将来的路在哪里?这些问题值得人们深入思考。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  网络经济就是基于网络尤其是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它是在信息网络化时代产生的一种崭新经济现象,经济主体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以及金融机构和政府职能部门等主体
当前,理论界对创新素质培养的研究比较深入,但是将高职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却少之又少。高职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高职院校的创新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创新素质运行机制与本科院校的本科生相比都有不同的特点,其中也存在着特殊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  第一,高职学生缺少创新素质培养的主动性,使创新素质形成机制成为空谈。创新是一个人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在现今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中
问题教学不应仅停留于教师提问这个层面,而要更加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提问。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自读文本后,在文本的重难点处,在全文
[摘 要]阅读创造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进行统整设计,将这一教学目标落实在每一个阶段、每一堂课中,并通过强化阅读训练、传授阅读技巧、拓宽阅读域度等手段,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阅读创造思维,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创造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创造力;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2-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必须重视操作技能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学生真正掌握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及特点,使中职校生走出传统教学的旧格局,把中职校生真正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