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理论”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m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有效的课堂教学愈发受到重视,“破窗理论”能够在小学课堂教学和管理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为模型,探讨应用“破窗理论”对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以更好的进行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效率。
  【关键词】破窗理论 小学课堂 信息技术 课堂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51-02
  前言:信息技术课是以提高小学生手脑结合能力并初步掌握信息技术为目的的一门课程,在教学大纲中处于一个不是十分重要的位置,故信息技术课中对于课堂管理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上课期间纪律涣散。“破窗理论”是指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观察总结的“破窗理论”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1]。故在教学管理中应避免出现不合规矩的“破窗理论”中的第一块“烂玻璃”,而应该积极创造带动学习氛围的那第一块“烂玻璃”。
  一、“破窗效应”的成因
  “破窗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看似无伤大雅的细微漏洞对接触它的人会给出一种心理暗示——存在即是合理。人们(不论一个人的阅历如何)都会根据自己接触到的事物进行联想,认为见到的事物是合理的,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将这一合理的事物进行放大,从而形成连锁反应,这就好比草坪上出现的小路,原本没有路的地方,在有第一个人走过之后就会导致无数的跟随者,从而将草坪破会,最终形成一条小路。
  针对为何班级管理中会出现“破窗效应”,笔者通过管理角度和心理角度分析“破窗效应”出现的原因。
  从管理角度分析,“破窗效应”的出现可从两个角度分析,破窗的个体行为和群体破窗行为。由于本文中所涉及到的是小学生的课堂情况,故一般不存在有意识的群体破窗行为。个体破窗行为一般都是由于学生下意识行为导致的,如上课聊天。
  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破窗行为是人的一种从众心理,仍然举上课聊天这个例子,由于个别人聊天,导致其他学生的跟随,最后造成全班学生共同聊天的局面。
  二、在课堂上如何应对“破窗效应”
  (一)防止出现“烂玻璃”
  “破窗理论”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由于他人的不良干扰,会引起自身朝着坏的方向变化[2]。比如:两个孩子上课时聊天,如果放任不管的话,便会带动整个班级变得异常吵闹,所以说防止出现第一块烂玻璃非常重要。防范于未然远比“水来土掩”来得更有效。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篱牢犬不入”,制定有效的课堂纪律是顺利教学的保证,对与违反纪律的同学给予一定的“惩罚”也是有必要的,当然这里的惩罚不是说真正意义上的惩罚,而是唱歌、讲笑话或者值日等有意义的行为。如果孩子在上课时都能保证不迟到,不早退,那么这个班级的其他违纪行为也会明显减少。
  (二)及时发现“烂玻璃”
  在信息技术课上,会有孩子偷偷在下面玩游戏,聊天之类的,此刻,要求老师心系学生,不要因为讲课太过认真、投入,而忽视了孩子的表现。否则,不仅这个孩子没能好好听课,反而因为老师的失误,课堂变成了菜市场。千万不要因为没有发现第一块烂玻璃,而出现更多烂玻璃。所以说,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时刻关注孩子的听课状态,根据孩子的表现及时进行课堂矫正。
  (三)有效修补“烂玻璃”
  一旦发现了第一块烂玻璃,我们老师要及时修补,发现问题时,我们不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使他暂时没有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我们要及时制止,并严肃向其说明这一行为的错误性与严重性。同时也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心智未开,只要我们耐心的与他们沟通,多数问题都能迎刃而解。针对如何修补,这关系到老师的教学技巧,针对上课开小差的孩子,我们可以问他一个问题,让他下课前给出答案,或者是给大家讲个笑话等。
  三、课堂上如何运用“破窗理论”
  (一)合理利用“烂玻璃”
  这里的烂玻璃,和第一部分的概念不同,指的是那些求知欲比较强的孩子,是领头羊的意思。当课堂氛围不是那么浓厚的时候,可以采取游戏或比赛的方式,以激起孩子的好胜心。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上,一般会学习画图、艺术字、海报制作和幻灯片制作等,这时候可以选出几个孩子成为“烂玻璃”,通过竞争的方式,比比看谁的作品最优秀,这样有助于提高整个课堂的积极性,也能让孩子们更扎实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对于表现优秀的孩子,要及时给予表扬,以作示范作用。
  (二)创造出“烂玻璃”
  针对一些经常犯错误的孩子,或者课堂表现不好的孩子,可以给他一定的职务,如队长,负责本队同学的纪律管理工作。这样由于受到同学的监督,他会不自觉的约束自己,以达到完全改正的目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一直都是很有道理,孩子需要鼓励,对于孩子来说,老师的笑脸永远比怒脸美。艺术家罗丹说过,生活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3]。
  结论:总之,“破窗理论”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与指导作用。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放过一个小错,补好每一扇将破或已破损的窗户,这样我们才可能会拥有一扇扇明亮的窗户,才能优化育人环境,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氛围;同时反向利用“破窗理论”,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每一个表扬学生的机会,使其他学生产生效仿心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杨爱华,李小红.破窗理论与反腐败“零度容忍”预惩机制[J].中国行政管理,2009,04(03):1102-1106.
  [2]乔联蓉,王利明.破窗理论与大学班级管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02):1004-1006.
  [3]杨海强.艺术类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美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课改的浪潮推动下,对当代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升教师的语文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迅速提升自己的素养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  【关键词】语文素养 提升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85-01  一、語文素养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
【摘要】小学数学中解决问题部分的教学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有加强实际操作,才能体现智力活动源泉这一基本思想。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操作 思考 探究 交流 能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绿色环保进行了探讨,认为实验教学中,应整合实验内容、多渠道发展学生实验技能,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实验基础。  【关键词】大学化学 实验教学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78-01  大学化学作为高等理工类院校化工、制药、资环等专业必修基础课,而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是
【摘要】教师美好形象塑造是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美好形象的塑造需要一个引导、监督、培养的过程。教师自我努力是塑造教师美好形象的关键。  【关键词】教师美好形象 专业发展 意义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86-01  教师美好形象的品质特征包括心灵美、仪表美、语言美、教态美、板书美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