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生活之间的张力:1956至1966年间人民物质生活状况述论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nameiscaohao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6到1966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结构性变迁,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逐步得到强化。10年间,户籍制、统购统销制、人民公社制、单位制等各层级的制度设计严密地规训了城乡居民的饮食、服饰等日常生活消费状况。从历时性角度来分析,10年间人民物质生活质量呈现出“两头稍高,中间较低”的波状发展态势,这与国家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从共时性角度来看,城乡之间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与国家对社会主要资源的全面控制相统一。这表明,制度在规训社会生活时有其自身难以避免的局限。而如何构建制度与生活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让制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是当下我们需要探讨与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一环。
其他文献
炎热的夏日,不少人对啤酒和软饮料的消费热情又高了起来。有些人甚至将软饮料当成水,每天都喝五六瓶。医学专家称,水是人体必需的,软饮料却不是。很多人靠软饮料补充水分,只会给身体带来伤害。软饮料、啤酒更容易让人得痛风,近年来痛风患者年龄下降和多发趋势,应该和这不无关系。  啤酒、软饮料更易让人得痛风  刚刚迎来第三个本命年的季先生遭遇了人生第一个慢性疾病——痛风。他除了按医嘱服药之外,还被叮嘱每日喝水3
摘 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同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  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是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