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灰岩油藏储层特点是生物礁体本身具有良好的储集空间,其介壳、骨骼碎片酸化改造后可形成渗流通道,开发过程中对储层进行酸化改造可以提高单井产能。生物灰岩油藏依靠天然能量开发油井供液不足,产量递减幅度较大;注水开发油井则面临着含水上升速度较快甚至水窜现象的危险,开发上处于两难的境地。针对官三沙一生物灰岩储层特点结合开发实践认识,逐步形成了注水+调剖+周期注水+酸化改造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有效改善了区块开发水平。
【关键词】生物灰岩 周期注水 酸化改造
调剖后初期在一定程度上见到了效果,但有效期比较短,油井迅速发生水窜,且经过两轮调剖后油井基本见不到效果。调剖工作的开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官三沙一严峻的开发形式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注水问题仍是制约生物灰岩开发的首要问题。3.1.2?周期注水
针对生物灰岩双重孔隙介质特征引入周期注水的理念,通过周期注水充分发挥裂缝系统作为供水和油流通道的有利因素,利用驱替压差、基质岩块压缩、流体膨胀和毛管渗吸作用,促使原油从基质岩块流向裂缝系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因继续注水产生的裂缝水窜和基质原油水封问题,扩大了基质岩块的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
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优先选取官962-7井组调剖后实施周期注水,受益油井产量上升且含水得到有效控制。调剖+周期注水先导实验的成功,证明了双重介质油藏注水开发的可行性。3.1.3?酸化
数值模拟研究成果表明:目前剩余油仍有连片分布区域,在官962-8井区、官142井区及官H2井区及官965井区是剩余油饱和度高值区。结合酸化改造可以改善生物灰岩储层的特点通过对酸化效果与酸化次数、地层能量等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表明在地层能量得到补充的井区,油井酸化增油幅度较大,且有效期较长,措施效果较好。在注水开发可行的基础上,优选剩余油富集且地层能量得到补充的官965井开展先导试验,日产油由措施前的1.8t上升到8.1t,且有效期较长,增油幅度较大,注采井网完善后油井酸化效果明显提高。
在官962-7先导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对生物灰岩油藏规模开展注水+调剖+周期注水工作。2008年以来开展转注+调剖+周期注水工作。在地层能量得到补充的基础上,依据酸化研究成果在剩余油高值区优选了8口井实施大剂量酸化改造,初期平均单井增加能力4吨。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区块开发指标趋于好转,区块产量保持稳定,注采连通程度、注采比均有提高,含水上升率和自然递减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油田稳产基础加强。
4 取得认识
生物灰岩油藏开发过程中应采取以能量补充为基础、以整体调剖做保证、以油层改造为手段、以周期注水做补充的综合治理模式,形成注水+调剖+周期注水+酸化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手段,改善区块开发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士议著.裂缝性油藏开发技术.石油大学出版社.2004
[2] 赵树栋.任丘碳酸盐岩油藏.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3] 马东,蓝瑞忠.新肇油田整体周期注水技术理论探讨.中外能源.第6期
【关键词】生物灰岩 周期注水 酸化改造
调剖后初期在一定程度上见到了效果,但有效期比较短,油井迅速发生水窜,且经过两轮调剖后油井基本见不到效果。调剖工作的开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官三沙一严峻的开发形式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注水问题仍是制约生物灰岩开发的首要问题。3.1.2?周期注水
针对生物灰岩双重孔隙介质特征引入周期注水的理念,通过周期注水充分发挥裂缝系统作为供水和油流通道的有利因素,利用驱替压差、基质岩块压缩、流体膨胀和毛管渗吸作用,促使原油从基质岩块流向裂缝系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因继续注水产生的裂缝水窜和基质原油水封问题,扩大了基质岩块的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率。
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优先选取官962-7井组调剖后实施周期注水,受益油井产量上升且含水得到有效控制。调剖+周期注水先导实验的成功,证明了双重介质油藏注水开发的可行性。3.1.3?酸化
数值模拟研究成果表明:目前剩余油仍有连片分布区域,在官962-8井区、官142井区及官H2井区及官965井区是剩余油饱和度高值区。结合酸化改造可以改善生物灰岩储层的特点通过对酸化效果与酸化次数、地层能量等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表明在地层能量得到补充的井区,油井酸化增油幅度较大,且有效期较长,措施效果较好。在注水开发可行的基础上,优选剩余油富集且地层能量得到补充的官965井开展先导试验,日产油由措施前的1.8t上升到8.1t,且有效期较长,增油幅度较大,注采井网完善后油井酸化效果明显提高。
在官962-7先导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对生物灰岩油藏规模开展注水+调剖+周期注水工作。2008年以来开展转注+调剖+周期注水工作。在地层能量得到补充的基础上,依据酸化研究成果在剩余油高值区优选了8口井实施大剂量酸化改造,初期平均单井增加能力4吨。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区块开发指标趋于好转,区块产量保持稳定,注采连通程度、注采比均有提高,含水上升率和自然递减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油田稳产基础加强。
4 取得认识
生物灰岩油藏开发过程中应采取以能量补充为基础、以整体调剖做保证、以油层改造为手段、以周期注水做补充的综合治理模式,形成注水+调剖+周期注水+酸化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手段,改善区块开发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士议著.裂缝性油藏开发技术.石油大学出版社.2004
[2] 赵树栋.任丘碳酸盐岩油藏.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3] 马东,蓝瑞忠.新肇油田整体周期注水技术理论探讨.中外能源.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