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对学生而言,未知的领域是无限广阔的。当学生对美术创作有了探索的欲望和探究的能力时,仅靠课内是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的。生活领域的宽广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为课外的拓展活动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有效发展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实践能力。“以活动促发展”也成为了课堂教学中新的流行语。课堂美术教学活动能否与课外美术活动相结合?有了“活动”,是否就等于有了高质量的课程?以下是在我校的一节活动课,通过教学实践,我试图对课堂美术教学与课外美术活动结合、对校园文化建设与地区文化资源结合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学生的反应,我在欣喜中思考:
一、 教学活动设计的背景
罗丹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育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感知中尝试实践生活的活动设计,就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形象、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艺术潜能、促使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去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江苏华朋集团是我市知名的龙头企业,通过联系协调,我们组织学生走进了这一企业,并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能用美术的眼睛去欣赏、感受诸如建筑设计、布局规划、员工服装设计、产品包装等一系列学生所能发现的企业文化。在参观时,企业还特别选派了领导干部和工程师为大家作介绍,学生还在自由活动的时间,就自己的疑问主动积极地和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即兴采访对话,整个活动过程学生兴味盎然。活动中和活动后,学生还能就自己的收获感受以自己喜欢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如果活动到此结束,我总感觉还停留在参观了解初步感知的表面层次上,没有深入。为此我又设计了《感受企业文化、弘扬企业精神》的美术活动课,并尝试进行了教学。
二、 课堂活动实录与分析
(1)活动一:标志导入。师:在以前学习标志设计时我们了解到:一个优秀的企业标志总是具有简明易记、含义丰富的特点,通常能告诉我们企业的目标、精神。那么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华朋企业的这个标志(如图),分析一下它的造型和色彩,想想看这一标志可能会有什么含义?生:我发现图形看上去像一双手,应该是说要靠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财富。生:上次去参观时,老师说同学们在采访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合作,我想这双手也象征着企业内部要团结合作。……师:(提示)大家思维非常活跃,请再注意一下标志的颜色。生:我现在发现手的图形也很像刚刚出土的幼苗。又是浅绿色的,这象征着华朋企业也就像刚出土的幼苗,冲劲十足,向往着辉煌灿烂的明天。这一活动环节以企业标志导入,新颖有趣,易打开学生的思维。因此,虽然在参观活动中,我们并没有涉及企业标志的内容,但学生观察细致,能自主探究,回答相当踊跃。而且标志本身也是一种企业文化。
(2)活动二:我当华朋小导游。师:(以课件展示华朋厂区全景图)今天我们要请同学来做小导游,带领同学再次参观,并且要求解说的过程中侧重于对华朋企业文化的介绍。你会怎么解说呢?并邀请3名代表上台进行导游。这一活动设计并不是说要针对学生的导游水平来分个高下,而是让孩子们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感受企业文化,领会企业精神。
(3)活动三:创意个性展示台。师:课前我们建议同学分组以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在这次活动中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或者表达对华朋人、华朋企业文化的敬意。那么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些什么?学生按课前自由组合的小组上台展示:①集体朗诵同学自己写的发扬企业精神的诗歌,并配上了他们摄影的作品作背景。②有几组同学在同学的器乐演奏中以软笔书写华朋企业的“三气”精神:工厂有名气、干部有勇气、职工有志气。③有几个小组用手工制作了贺卡、彩色纸花等想赠送给企业表达谢意。④有几组同学分别用写生或想象的形式创作了作品。
兴趣是连接学生认知过程最好的纽带,它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成功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在活动过程中,我为他们精彩的创意暗暗喝彩的同时,心底一丝不安也开始浮起:个性的张扬、创意的展现是否会演变成学生特长才艺的“大比拼”?如何巧妙地将活动形式和内容、主题相结合是教师组织引导过程中的关键。同时还可通过与学生协调,在活动中有目的地调整小组成员,利用一些个性特长鲜明的同学,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突破自身局限,促进相互的交融学习。这样“实现综合素质全面的发展”才能不成为一句空话。通过活动,教师的教育理念,尤其学校文化特色的要素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协作、追求创新的风气就会在校内悄然形成。这样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为重塑新型的校园文化提供了契机。
三、 教学反思与感悟
美术源于生活,艺术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艺术新课程标准提出:“作为艺术教学,应持动态的艺术教育观,有目的地开展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主动地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技能的锻炼,学校教育都离不开回归生活的最终目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艺术课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只有植根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课堂。艺术的灵感往往产生于生活中一些细微的环节,作为艺术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些灵感的火花,和学生一起开动脑筋,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各种素材运用于艺术创作,丰富艺术课堂教学。
(溧阳市第二中学)
一、 教学活动设计的背景
罗丹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育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感知中尝试实践生活的活动设计,就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形象、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艺术潜能、促使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去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江苏华朋集团是我市知名的龙头企业,通过联系协调,我们组织学生走进了这一企业,并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能用美术的眼睛去欣赏、感受诸如建筑设计、布局规划、员工服装设计、产品包装等一系列学生所能发现的企业文化。在参观时,企业还特别选派了领导干部和工程师为大家作介绍,学生还在自由活动的时间,就自己的疑问主动积极地和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即兴采访对话,整个活动过程学生兴味盎然。活动中和活动后,学生还能就自己的收获感受以自己喜欢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如果活动到此结束,我总感觉还停留在参观了解初步感知的表面层次上,没有深入。为此我又设计了《感受企业文化、弘扬企业精神》的美术活动课,并尝试进行了教学。
二、 课堂活动实录与分析
(1)活动一:标志导入。师:在以前学习标志设计时我们了解到:一个优秀的企业标志总是具有简明易记、含义丰富的特点,通常能告诉我们企业的目标、精神。那么请大家认真观察一下华朋企业的这个标志(如图),分析一下它的造型和色彩,想想看这一标志可能会有什么含义?生:我发现图形看上去像一双手,应该是说要靠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财富。生:上次去参观时,老师说同学们在采访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合作,我想这双手也象征着企业内部要团结合作。……师:(提示)大家思维非常活跃,请再注意一下标志的颜色。生:我现在发现手的图形也很像刚刚出土的幼苗。又是浅绿色的,这象征着华朋企业也就像刚出土的幼苗,冲劲十足,向往着辉煌灿烂的明天。这一活动环节以企业标志导入,新颖有趣,易打开学生的思维。因此,虽然在参观活动中,我们并没有涉及企业标志的内容,但学生观察细致,能自主探究,回答相当踊跃。而且标志本身也是一种企业文化。
(2)活动二:我当华朋小导游。师:(以课件展示华朋厂区全景图)今天我们要请同学来做小导游,带领同学再次参观,并且要求解说的过程中侧重于对华朋企业文化的介绍。你会怎么解说呢?并邀请3名代表上台进行导游。这一活动设计并不是说要针对学生的导游水平来分个高下,而是让孩子们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感受企业文化,领会企业精神。
(3)活动三:创意个性展示台。师:课前我们建议同学分组以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在这次活动中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或者表达对华朋人、华朋企业文化的敬意。那么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些什么?学生按课前自由组合的小组上台展示:①集体朗诵同学自己写的发扬企业精神的诗歌,并配上了他们摄影的作品作背景。②有几组同学在同学的器乐演奏中以软笔书写华朋企业的“三气”精神:工厂有名气、干部有勇气、职工有志气。③有几个小组用手工制作了贺卡、彩色纸花等想赠送给企业表达谢意。④有几组同学分别用写生或想象的形式创作了作品。
兴趣是连接学生认知过程最好的纽带,它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成功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在活动过程中,我为他们精彩的创意暗暗喝彩的同时,心底一丝不安也开始浮起:个性的张扬、创意的展现是否会演变成学生特长才艺的“大比拼”?如何巧妙地将活动形式和内容、主题相结合是教师组织引导过程中的关键。同时还可通过与学生协调,在活动中有目的地调整小组成员,利用一些个性特长鲜明的同学,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突破自身局限,促进相互的交融学习。这样“实现综合素质全面的发展”才能不成为一句空话。通过活动,教师的教育理念,尤其学校文化特色的要素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协作、追求创新的风气就会在校内悄然形成。这样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为重塑新型的校园文化提供了契机。
三、 教学反思与感悟
美术源于生活,艺术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艺术新课程标准提出:“作为艺术教学,应持动态的艺术教育观,有目的地开展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主动地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技能的锻炼,学校教育都离不开回归生活的最终目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艺术课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只有植根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课堂。艺术的灵感往往产生于生活中一些细微的环节,作为艺术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些灵感的火花,和学生一起开动脑筋,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各种素材运用于艺术创作,丰富艺术课堂教学。
(溧阳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