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预测指数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在婴幼儿喘息中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m19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哮喘预测指数(API)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嗜酸性粒细胞(Eos)在预测婴幼儿反复喘息风险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因毛细支气管炎首次喘息发作住院治疗的婴幼儿96例,收集病史及临床资料,同时采集外周血检测Eot、IL-4、IFN-γ、Eos计数及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喘息反复发作情况至2岁,并计算API,根据随访期间喘息发作次数分为观察组(喘息≥2次,33例)及对照组(随访期间无反复喘息,60例)。观察组根据API结果分为API阳性组(18例)及API阴性组(14例)。计量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各组间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指标的差异。

结果

35.48%(33/93例)的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后至2岁出现反复喘息发作,再次喘息发病年龄为(13.59±5.89)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首次喘息时血清Eot水平[(135.45±44.45) ng/L比(110.91±22.50) ng/L,t=3.44,P<0.05]、IL-4水平[(58.56±43.55) ng/L比(34.91±12.18) ng/L,t=3.78,P<0.05]及外周血Eos比例(0.034 0±0.025 6比0.003 3±0.006 4,t=4.56,P<0.05)增高,食物过敏史[18.18%(6/33例)比5.00%(3/60例),χ2=4.23,P<0.05]及sIgE变应原阳性比例[38.46%(10/26例)比9.09%(2/22例),χ2=5.48,P<0.05]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I阳性组婴幼儿首次喘息时仅血清Eot水平[(146.59±59.35) ng/L比(114.14±13.60) ng/L,t=3.71,P<0.05]、气传性sIgE[45.00%(9/20例)比0(0/6例),χ2=4.13,P<0.05]及食物性sIgE[50.00%(10/20例)比0(0/6例),χ2=4.88,P<0.05]阳性率较API阴性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首次喘息发作时血清Eot水平升高及食物性sIgE阳性提示反复喘息发作风险增高,血清Eot水平升高及sIgE阳性与API阳性相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的季节、年龄、性别分布情况,从而进一步分析MP的感染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呼吸道标本4 271例,采用快速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并利用针对MP 16S rRNA及串联重复位点Mpn16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
健康人呼气中即含有一氧化氮。生理状态下,鼻呼气一氧化氮主要由鼻窦产生,少量产生于鼻腔黏膜,口呼气一氧化氮主要来自于肺泡和支气管,当气道发生疾病时,则可影响呼出气一氧化氮的浓度。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鼻呼气一氧化氮的测定在儿童上气道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具有定量、无创、简单、安全等特点。现就鼻呼气一氧化氮的测定方法及其在儿童鼻炎、鼻窦炎、鼻息肉、腺样体肥大等上气道疾病的临床应用方面进行阐述。
肺间质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ILD)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以静息状态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运动诱发低氧血症为特征。多数ILD的肺功能异常具有共同特征,但无特异性。肺功能检查对诊断疑似ILD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确诊ILD病例,肺功能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并监测疾病的演变。
肺表面活性物质(PS)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特效药物,但气管插管、正压和/或机械通气易造成不成熟肺的损伤,一种侵入性较小的PS使用(LISA)技术经细管注入PS无需气管插管和正压通气。研究显示,LISA可减少早产儿有创机械通气的需求并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但目前对于LISA技术的适应证、操作前用药及对早产儿严重并发症的影响仍存争议,现就LISA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存在的争议作一综述。
目的评估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性瘫痪(CP)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12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痉挛型双瘫CP患儿60例,采用双盲法将符合标准的患儿纳入到本研究。按年龄、性别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将研究对象按照0~2岁、>2~4岁2个年龄段分级)水平分层,采用抽签法进行层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康复治
目的对头孢泊肟酯颗粒剂在儿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年龄1~12岁患儿120例,按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治疗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4.0±1.8)岁。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4.5±1.6)岁。2组患儿同时给予5 g/L小儿盐酸麻黄碱滴鼻(连续使用时间<7 d),1~
目的了解西藏林芝地区小学生尿异常情况,探索尿液筛查对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CKD)的意义。方法于2017年9月选取西藏林芝市3所小学学生,通过尿试纸法进行晨尿/随机尿检测,初次尿筛查阳性者于7~14 d后留晨尿中段尿复检,对2次检出尿异常者进一步行相关检查并随访。结果共纳入3 684例儿童,初次尿筛查阳性335例,阳性率为9.09%。复筛阳性45例,阳性率为1.22%;其中蛋白尿9例,血尿25例,血
目的总结小儿肥厚型心肌病临床特点,分析其病因,为早期识别、明确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5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儿,从性别、家族史、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病因学、药物疗效、病情转归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本组病例共52例,其中男36例,女16例。随访34例(随访率65.4%),随访1~78个月(平均30.6个月)。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壁增厚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在新生儿出生缺陷中的应用,明确出生缺陷新生儿染色体不平衡的发生率。方法对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临床表现有特殊面容、先天性心脏病、先天发育畸形、反应低下、肌张力减低、惊厥等出生缺陷的121例新生儿进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CMA共发现23例(19.0%)存在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s),3例(2.5%)存在临床意义不明C
目的探讨尽早应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性研究,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nCPAP组,每组75例。对照组应用面罩吸氧(流量2~4 L/min)。nCPAP组患儿雾化、吸痰后直接第一时间尽早应用nCPAP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