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关注儿童的生活:以儿童 为中心的反思性课程设计》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fe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儿童的生活:以儿童为中心的反思性课程设计》由德布·柯蒂斯和玛吉·卡特共同编写,郑福明和张博翻译后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主要探讨了幼儿园的课程建设问题,还涉及0~3岁的保教课程建构,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时代性。首先本书从引导教师关注儿童生活入手,反思目前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从幼儿园环境创设、游戏指导、适宜性发展等方面梳理课程构建的过程,书中每一部分的内容都按照自我反思、问题策略、案例分享与实践运用的思路,帮助教师反思,带着问题阅读。
  其次本书列举了丰富的问题案例,呈现出教师专业成长的心路历程,对我国幼儿园教育工作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最后本书承载了美国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中美两国幼儿教育在实践发展中存在很多共同的问题,包括如何平衡学业与幼儿的发展,如何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教师可将对本书的学习过程当作自我思考和实践的过程。
  坚定幼儿教育的信念是本书写作的出发点,它不仅能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设计课程,而且能增進教师维护幼儿权益、促进幼儿发展的能力。让我们把握每一个机会守护幼儿的童年。
其他文献
摘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小学生心理辅导工程,是解决当前独生子女身心失调,使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然选择.该工程的操作、实施有六个方面的途径。  关键词:心理健康 辅导工程 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3-073-02     一、小学生心理辅导工程提出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
上个世纪后半叶,广播受到电视的冲击,由强势媒介边缘化为弱势媒介。电视出现之后,声音已经不是广播所独有的传播载体,广播只好在节目的制作模式上寻找出路,走一条与电视不同
1关于通识教育rn众所周知,通识教育由台湾学者从英文General Education翻译而来.它最早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这一思想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心智,以
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的发展而存在的,这就要求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必须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其实施必须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与学习兴趣。基于我园特有的园区文化背景和多年的经验传承,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形成了“生活、适宜、融通、开放”的课程,生活是基础,适宜是愿景,融通是通道,开放是状态。基于儿童的发展需要,通过生活化的活动涵养童心,将适宜儿童的课程通过多种通道,以开放的姿态提升儿童生命的潜能,让儿童享受生
期刊
1高校职称评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rn高校是专业技术人员最集中的单位之一.自1986年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以来,解决了长时期内高校教师贡献得不到承认,工
在生长课程的实施中,宁波市闻裕顺幼儿园的老师们开始关注幼儿生活中显露出的生长机会,将其变成课程的生长点,写下了生动有趣的生长故事。  故事一:  “弟弟妹妹来了”年级组课程审议实录  浙江省宁波市闻裕顺幼儿园江曾艳  我园自实施“生长教育”以来,课程审议不仅在园级层面进行,更下放到年级和班级层面。以年级组为单位对主题实施进行审议,审议的内容包括对主题开展前中后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归纳和总结。在主题
期刊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就入世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
2016年10月28~30日,“童年与教师研究与实践岭南论坛”在广州市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童年与教师”。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学前教育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探讨童年的价值、儿童观以及教师的使命等话题。  一、童年概念的解析  童年看似是众人皆知,但是如何来界定童年呢?杨宁教授认为我们对于儿童的了解是极为有限的,儿童是一个谜,童年也因此被隐藏在重重的帷幕之后。但菲教授从宏观的视角出发,呈现了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