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点拨时机探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lz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点拨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学习理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学习。在预习阶段进行点拨,能启动学生思维;在课中进行点拨,能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后点拨,能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习效果。
  [关键词]课堂点拨;优化过程;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1-0033-01
  语文课堂教学点拨,能为学生提供更深刻的阅读学习机会,并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文本核心,探索文本的内涵要义。点拨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一种学习的理念。课堂点拨在拓宽学生认知时空的同时,能够全面发展学生语文学力,极大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一、课前点拨启动学生思维
  在课前预习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点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少学生没有自觉预习的习惯,需要教师布置预习任务,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预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有计划地进行预习,其目的就是要给学生规划清晰的学习路线,知道每一个学习环节应该做些什么。为提升学生的预习品质,教师可展开思维梳理训练,使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的《负荆请罪》一文时,教师在预习阶段给学生进行点拨引导:“这是多幕剧,涉及的人物不多,只有蔺相如、韩勃和廉颇三个。请大家自主阅读课文,利用自己最擅长的方法,快速准确记住一个人物的台词。等课堂教学开始后,我们随机抽取三个人进行课堂演绎活动,看谁台词记得准确,不出现卡壳现象。”学生听说要进行课堂演绎,都显得很紧张,这使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这个任务具有比较清晰的思路——先让学生理清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再集中识记其中一个人物的臺词,最后独立揣摩人物性格。在预习阶段,学生对文本内容还不是很熟悉,要展开这一系列操作,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没有教师的点拨,学生就不知道如何操作。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这个点拨是成功的。
  二、课中点拨优化学习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利用点拨引导学生学习,其效果会更显著。面对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停滞状态,找不到出口。如果教师能够及时点拨,自然能够让学生拨开云雾见太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或者黑板演示等形式,对阅读思维进行点拨引领,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突破口。把握好点拨时机,这是阅读教学顺利展开的关键。在学生思维出现瓶颈时,这应该是点拨的最佳时机。
  学习《姥姥的剪纸》时,教师为学生设计思考问题:“姥姥剪纸技术为什么这样高超?姥姥是个怎样的人?”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展开阅读,并经过思考弄清了问题的答案。姥姥之所以有这样高超的剪纸技艺,是因为姥姥剪得多了,这就是熟能生巧;姥姥是一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庄稼人。学生能很快给出问题答案,说明教师的点拨引导具有较高的契合度。教师用问题串展开教学引导,快速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学生依照教师的问题展开探索,使学习顺利展开。
  三、课后点拨强化学习效果
  课后训练阶段进行点拨,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回顾与梳理,使阅读认知系统化。学生大多没有系统归纳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要通过点拨示范引导,让学生在具体操作实践中形成认知体系。
  《安塞腰鼓》是一篇抒情散文,其描写场面极为壮观,其抒发的情感更是具有感染力。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亲身感受安塞腰鼓的雄风。观看结束后,教师进行点拨:“课文描写具有经典性,视频观看也让我们心情激荡。通过观看,你是如何理解安塞腰鼓的呢?虽然,我们这里没有现成的鼓,但我们可以模拟展示击鼓表演。能用形体展示表达你对安塞腰鼓的理解吗。”学生听说要现场模拟表演,都感觉很新奇,不知该如何操作。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现场给学生展示一段击鼓表演。学生深受鼓舞,很快就进入了角色。课堂展示阶段,学生积极展示。可以看出,教师为学生设定了清晰的学习线路——先看视频,再看文本,随后是教师示范,最后是学生的自我展示。从学生展示的效果来看,教师的点拨是有成效的,学生理解到位,展示效果显著,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总之,教师的课堂教学点拨在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点拨。教师的点拨具有启发性,学生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阅读学习活动,方向明确,路线清晰,重点突出。课前预习阶段点拨,能启动学生思维,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展开阅读;课中针对难点重点进行点拨,能够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课后训练点拨,能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总结反思,增强学习的效果。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情感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层面,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的地位。情感教育是现代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和核心内容,它在促进学生个性主动和谐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深化学校素质教育、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以及提高教师教育素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一、情感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情感,就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肯定的情感体验能驱使人去积极地行动,否定
在高职教育领域推行学分制,需要根据多元化的生源建立分级式课程体系,因材施教;实行弹性学制和主辅修制,为学生提供柔性学习环境;因地制宜地解决好职业教育的岗位针对性、就业适应性及持续发展的问题;合理利用和不断开发教育资源;实施教考分离,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自由性和灵活性,克服职业教育与传统  学分制之间的许多先天不适应。    一、高职教育实施学分制的紧迫性及目标    1.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知识的基础是什么?西方哲学一直从理论的和理性的立场来说明,曼海姆则独辟蹊径,试图从生存和社会的角度来理解知识。他主张“思想的社会和存在的决定”,认为“超理论的因素”,对知识特别是社会历史知识具有决定意义,它不仅影响了认识过程,而且还渗透于规范整个认识的观点之中。这样,通过把“社会存在决定意识”的原则由历史观导入认识论,传统的意识形态理论变成了知识社会学,并为现代认识论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实习的重要性毋庸多言。无论是在学校进行实习教学,还是到企业去进行现场实习操作指导,对职校生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期我们
中职学校培养的是直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等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其教学组织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实习实训教学是教学工作中最丰富、最活跃也是最容易失控的环节。长期以来,学生实习实训质量的评价都只侧重对教学结果的检查,如考试、考查等,而对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缺乏有效控制,致使整个实习实训教学过程及学生的成绩评定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严重影响了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