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它不像其它学科侧重于理性分析作为主导的思维方式,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而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没有风。”可见,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阅读体验”是指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调动直接经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的个性化阅读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是“自主体验”的过程。特级教师宁鸿彬强调:“文章要由学生自己读懂,疑问要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要由学生自己分析、解决,知识要由学生自己发现获取,规律要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掌握。”他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和我们提倡的“自主体验”阅读教学的主旨是相通的。要真正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这种理念,教师要做到几个方面:
要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要改变全面指导安排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要相信学生的阅读潜能,相信学生自幼就有阅读求知、表达交流和自我完善的潜能。学生阅读一篇课文完全可以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而不是从零起步,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更不要认为课本、教参或教师自己准备的答案就是唯一正确的答案。那种诱导学生猜测预设答案,“引君入瓮”的启发式提问应该废止,而代之以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求答案。
要改革教学方法
1、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空间
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赶进度,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常常把学生的阅读、讨论变成走过场。我们常发现老师在说了“给你们两分钟思考”后却不到一分钟就把学生叫起来回答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根本不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学生也就只能揣摩老师的意图去猜测答案,哪里还能够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呢?因此,笔者认为应当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空间,启发其自主能力。
2、要强调学生体验和教师引导相结合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比喻教师只能为幼苗除草、松土、浇水、施肥,而不能代替幼苗生长,代替桃李开花、结实。当然,等待并不是袖手旁观,耐心并不是不管不问。体验教学提倡学生个性体验,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体验,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学生体验体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精神,代表了关怀学生终身发展的方向,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教师应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同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抓住要点进行点拨。
3、要把自主体验与科学解读结合起来
在阅读过程中,既要倡导自主体验,又不忽视对文本的科学解读。体验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随意地颠覆作者或文本的地位。因为阅读虽然强调体验,但还是有客观性的,作品一产生就具有了客观的规定性,即作者创造的形象本身。
要培养良好的教学素养
1、要有等待学生成长的耐性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同时又是学习中、发展中、成长中的主体。有的老师恨铁不成钢而揠苗助长,有的老师嫌学生耽误时间而越俎代庖。其实,学生的成长有自己的规律,任何违反规律的教学行为都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对学生的要求要宽松点,不能操之过急希望一蹴而就,学生多年来习惯于被动接受老师的讲解和分析,现在要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体验当然不是一天就能做到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性引导学生成长。
2、要有容人的度量
阅读主体体验的个性化、主观化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体验不仅存在着深浅之分,宽窄之别,还会有对错之差,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甚至是出格的,对此,教师都应该抱着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对超出了预定范围的理解,正确的应该肯定并吸纳;即使不那么准确,也要有容人的度量,通过平等对话引导学生补充、修正,使之臻于完善。这样学生才会在阅读过程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已的设想;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和心灵上的对话。在学生独特体验被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学生会饱尝个性思想被肯定的快乐,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阅读体验”是指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调动直接经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的个性化阅读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是“自主体验”的过程。特级教师宁鸿彬强调:“文章要由学生自己读懂,疑问要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要由学生自己分析、解决,知识要由学生自己发现获取,规律要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掌握。”他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和我们提倡的“自主体验”阅读教学的主旨是相通的。要真正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这种理念,教师要做到几个方面:
要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要改变全面指导安排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要相信学生的阅读潜能,相信学生自幼就有阅读求知、表达交流和自我完善的潜能。学生阅读一篇课文完全可以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而不是从零起步,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更不要认为课本、教参或教师自己准备的答案就是唯一正确的答案。那种诱导学生猜测预设答案,“引君入瓮”的启发式提问应该废止,而代之以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寻求答案。
要改革教学方法
1、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空间
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赶进度,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常常把学生的阅读、讨论变成走过场。我们常发现老师在说了“给你们两分钟思考”后却不到一分钟就把学生叫起来回答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根本不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学生也就只能揣摩老师的意图去猜测答案,哪里还能够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呢?因此,笔者认为应当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空间,启发其自主能力。
2、要强调学生体验和教师引导相结合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比喻教师只能为幼苗除草、松土、浇水、施肥,而不能代替幼苗生长,代替桃李开花、结实。当然,等待并不是袖手旁观,耐心并不是不管不问。体验教学提倡学生个性体验,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体验,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学生体验体现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精神,代表了关怀学生终身发展的方向,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教师应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方法,同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抓住要点进行点拨。
3、要把自主体验与科学解读结合起来
在阅读过程中,既要倡导自主体验,又不忽视对文本的科学解读。体验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随意地颠覆作者或文本的地位。因为阅读虽然强调体验,但还是有客观性的,作品一产生就具有了客观的规定性,即作者创造的形象本身。
要培养良好的教学素养
1、要有等待学生成长的耐性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同时又是学习中、发展中、成长中的主体。有的老师恨铁不成钢而揠苗助长,有的老师嫌学生耽误时间而越俎代庖。其实,学生的成长有自己的规律,任何违反规律的教学行为都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对学生的要求要宽松点,不能操之过急希望一蹴而就,学生多年来习惯于被动接受老师的讲解和分析,现在要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体验当然不是一天就能做到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性引导学生成长。
2、要有容人的度量
阅读主体体验的个性化、主观化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体验不仅存在着深浅之分,宽窄之别,还会有对错之差,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甚至是出格的,对此,教师都应该抱着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对超出了预定范围的理解,正确的应该肯定并吸纳;即使不那么准确,也要有容人的度量,通过平等对话引导学生补充、修正,使之臻于完善。这样学生才会在阅读过程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已的设想;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情感上的交流和心灵上的对话。在学生独特体验被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学生会饱尝个性思想被肯定的快乐,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