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错误”演绎精彩的数学课堂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05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学生的“错误”本身就是一种尝试和思维创新。对于这些“错误”教师必须准确辨别,及时筛选,选用相关策略,努力挖掘“错误”的潜在价值,因势利导地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纠错增值,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演绎我们精彩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教学;课堂教学;错误;教学新理念
  教育专家成尚荣说:“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也正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课堂里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学生产生的这些“错误”,可能是教师能预料到的,也可能是预料不到的,都暴露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思维,对于这些“错误”,教师必须准确辨别,及时筛选,选用相关策略,努力挖掘错误的潜在价值,因势利导地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纠错增值,演绎精彩的数学课堂。
  一、善待错误,生成精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错”是一种教育资源,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错,应尊重、理解,不斥责、不挖苦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善待学生的错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推动作用。
  例如,一年级下册《观察与测量》的复习课,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于是,笔者在课堂的尾声用很短的时间把学生在本节课中出现的错误,集中成一个“精彩”情境:“小红身高120米,用60米长的毛巾洗脸,12米长的牙刷刷牙,坐在8厘米长的教室里学习,在4厘米长的黑板上板演,拿着14米长的铅笔写字,下课后,望着教室外面8厘米高的大树,她高兴地笑了。”学生们边听边笑,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若只是一味地批评学生的错误,这样学生的印象不深,可能导致下次还继续错,长此以往,学习的兴趣也会下降。因此,在课堂中要努力给学生创设一個宽松、和谐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精神状态下纠正错误,这样才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生成扎实有效、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
  二、将错就错,收获精彩——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思维是艺术的体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本身就是一种尝试和思维创新,教师只有具备“主动应对”的新理念,才会看到“错误”背后隐藏着的数学思维及其中的价值,才会因地制宜地处理好学生的错误,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三年级上册学习“乘法”这一内容中有一道练习:光明小学三(1)班有单人桌12张,双人桌18张,这个班级可坐多少学生?应该说这是一道简单的两步计算的题目,大部分学生都会做,他们很快列出了算式:18×2 12=48,而有一位学生却列出了算式:(12 18)×2=60,全班同学一致否认,出错的那位学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他迟疑了一下:“老师,我知道错在哪了,我把这些桌子都看成了双人桌。”我在这个错误的算式和这位学生的回答中找到了闪光点,因为他把12张单人桌也看成了双人桌。我马上抓住了这个思维的火花,启发这位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便问:“你觉得应该怎样修改这道算式才对呢?”这时那位同学又站起来,说:“老师,我这道题可以继续做完,可以把算式改成:(12 18)×2-12=48。”这时,同学们不禁为他鼓起掌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他的创新思维的启发下,学生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明白了原来这道题还可以这样计算。笔者从那位同学激动的表情中,感受到了他获得成功的快乐。多好的思路呀!这样的“将错就错”,举一反三,既丰富了知识,又拓展了思路,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顺错而导,点亮精彩——引导学生学会辨别理解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与学生学习时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如学习数学的动机、成功的学习体验、成就感、自信心等。因此,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堂教学出发,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不能一味指责和批评,而要利用错误,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评价,从中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从错误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才能创造出精彩的瞬间,才能生成“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
  例如,在执教“直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画直角”的环节时,笔者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画出了一个直角,学生各施其招。巡视时,笔者发现:有的学生很顺利地画出一个直角,有的学生拿着直角三角板不知如何下手……待学生操作完后,笔者选择了几幅典型的作品(直角的两条边没有与顶点相连的,直角的角不尖)让学生观察。学生看了这些作品,都不由自主地笑了。笔者没有批评这些学生,而是微笑着让学生一起分析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开了:
  学生一:“出现直角的两条边没有与顶点相连的,是由于同学没有利用好三角板的直角去画,只是随便用尺子画了两条线。”
  学生二:“直角的角不尖,是因为同学随便围着三角板的直角画一圈就算了。”
  ……
  错误一个一个被学生找出来了,老师根本没必要细加分析。在此基础上,马上追问:“你们说,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漂亮的直角呢?”学生有了前面的操作和评价,很快地说出画直角的方法。然后再适时地进行示范,并再次让学生画直角,结果学生很快完成了任务,而且对于如何辨别怎样的角才是直角也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
  四、诱导错误,成就精彩——帮助学生的加深认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会专门设计一些诱导错误——“陷阱题”,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上当受骗”,而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在“上当受骗”后,能够自觉反思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好的“陷阱题”本身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神来之笔,让数学课堂更添精彩。
  例如,笔者在执教《认识三角形》一课中,在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和电脑的课件演示后,学生顺利地总结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这时出示问题: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其中两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和7厘米,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学生一:老师,这题有两个答案,如果腰是3厘米的话,周长就是3×2 7=13(厘米)。如果腰是7厘米的话,周长就应该是7×2 3=17(厘米)。
  很多学生对这个答案表示满意,笔者故意不表态!
  学生二急切地说:不对!不对!如果等腰三角形的腰是3厘米的话,两腰加起来才是6厘米,比第三条边7厘米要短,根本围不了三角形,所以答案只有一个,就是:7×2 3=17(厘米)。
  笔者继续不表态!
  学生三:是的,怎么我们刚才没想起来呢?刚刚我们才研究过,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要大于第三边。
  这时候,全班同学都恍然大悟!
  在课堂上,有时有意识地让学生错一下,经历一下挫折,快快乐乐地“上一当”,这样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总之,数学课堂是容易出错的地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小孩子呢。其实“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并正确地、巧妙地利用错误,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情感和智力的进一步发展。作为新理念下的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用一颗“平等心”、“宽容心”去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且要处理好学生的错误,使学生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最终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让数学课堂展现别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儿童学习数学的奥秘[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2]郑毓信.小学数学概念与思维教学[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
  [3]易虹辉.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4]廖晓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效率[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专辑),2008(08).
  [5]李星云.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2007(03).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目前有的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教师应该做到有效提问,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提
在实际生活中,你认为最能侃的是什么人呢?律师?法官?政治家?……我认为是“班主任”,跟学生讲道理,可以讲个天昏地暗;跟学生训话,可以训个日月无光。不过,我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发现当班主任除了侃侃而谈外,更要懂得“聆听”,她会使我们的路走得更宽更远。  “卢老师,我有话想跟你说。”随着放学的铃声响过,同学们鱼贯而出地排队放学,但小滨却满脸忧郁地走到我跟前。“好。麻烦你先等等。”随后我安排值日班长带领同学
研学后教的课堂改革到现在为止已有相当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从最先对研学后教的一知半解,再到摸索、学习,最后可以说对这个教学模式有了个初步的认知了。  研学问题、研学案、小组合作这三方面是一堂研学后教课的必要条件,那是不是只要有了这些条件就是一节成功的课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但最终我以我自己粗浅的认识去上课了,研学案发下去学生完成课前练习,课堂的经过就是我给出了一些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思考、
【摘 要】结课艺术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结课的方法。阐明成功的结课,对教学内容起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因此,富有艺术的结课方式,能提升儿童的主体地位,激发儿童的创造性,点燃儿童智慧的火花,从而达到“课虽结而意无穷”的效果。  【关键词】结课;艺术;点燃智慧火花  结课是指课堂教学在结尾阶段的教学,也叫断课。它虽占课堂教学的比例不大,却是不容
【摘 要】目前的教育存在着一个误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误,不论是家长、老师都一味地采取说服教育、赏识教育,不能惩罚。其实,惩罚教育是小学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呼吁教师惩罚权受法律保护,明确界定教师能行使的具体惩罚方式,提高教师思想意识,科学合理地使用惩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颇有益处。教育孩子一定要恩威并重,让他们在明白道理的同时,一定要让他们从小就学会接受——做错了事就要承担责任,接受惩罚。  【
今天早上,一回到学校,听到孩子们说:“老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一句短短的问候,使我感慨万千,从教以来的一幕幕,在我脑海中不断闪过。  93年,我和两个同学一起分配到新造镇一所小学。我们的校长做事爽快、果断。她问我:“你喜欢哪一科?”我说:“我数学的成绩一向很好,我想教数学。”但校长说:“现在你们三个,只有你一个是女性,我相信你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不如你教一年级的语文吧!”我说:“可以。” 
李耀宗,小学高级教师,现任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华东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顺德区督学。曾获“佛山市先进德育工作者”、“佛山市优秀辅导员”、“顺德区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荣誉称号。  【摘 要】我国的教育管理面临着过严与过宽都影响教学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源是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本文分析了其中原因,认为现有教育管理制度有其必要性也有弊端,引入以职业成就感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可以增加学校教育管理效率。  【关键词
【摘 要】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聚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民俗文化,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激活课堂气氛有着促进的作用。深入发掘民俗文化资源,不但在内容上对语文教学资源做了有益的补充,而且在方式上,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师生的互动行为。如何把沙湾民俗文化校本课程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起来,可以从以下三方
三合一滑板车  骑、滑、推三合  ,无需工具,轻松转换。带孩子去操场、公园,这是不错的工具。路上由大人推行,到达目的地,卸下推行把手,孩子可以尽情玩耍,车多用,尽享亲子时光。  儿童平衡车  用于代步、运动、娱乐。孩子完全要靠自己滑行前进,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是骑自行车前很好的过渡产品。可选择铝合金车架,轻量坚固;较低的跨高设计,更适合儿童骑行;实心胎,安全不爆胎,骑感稳定,更好地帮助孩子学
【摘 要】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对学生真心关爱,守望成长,睿智连接,才能和学生在心灵上一次次地触碰,才能一起成长。教育并不是立竿见影,但要细水长流,在沟通、理解、关爱的土壤下,用真心对待真心,用心灵触碰心灵。拥有了心灵对心灵的尊重,用爱和智慧托起教育的情感,学生才会向着光明前进。  【关键词】沟通;理解;关爱;成长  一、善于沟通,换位理解  面对孩子所犯下的“大错”,老师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