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怎样想 教师就怎样讲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兔同笼”问题的根本模型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小学教学鸡兔同笼的目的不是为了完美解题,是为了“育人”——培养小学生猜测、有序思考及逻辑推理的能力,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而日常教学中老师们还是囿于教解题模式,满堂灌。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教得很费力,学生学得很没劲。
  怎样在“鸡兔同笼”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呢?关键是以生为本,学生怎样想,教师就怎样讲。
  学生会怎样想——直觉、猜测、估算
  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能熟练地口算较简单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并能熟练地估算,这更促使了学生乐于去猜、去试。所以,当出示“鸡兔同笼”的原题后,应让学生的热情燃烧起来,让学生靠自己的猜测能力解决这个古代趣题。
  快速地提问没有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情感没有释放出来。教师们常依照教材,将“鸡兔同笼”的原题撤下,并马上教列表法、假设法。这样教,没有尊重学生想猜、会猜的情感和能力,而是牵着学生的鼻子去套程序,为解题而解题。
  猜测法是最直观、最朴素、最开放的思维方法,是科学发明必备的品质。新课标(2011版)指出:“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片断一:猜数
  出示原题后,我请学生们猜:笼子里鸡多还是兔多?为什么?
  生1:鸡比兔多,因为如果35只全是鸡就有70只脚,如果全是兔就有140只脚,70离94近一些,140离94太远了。
  生2:如果鸡和兔对半分,假设都是17只,脚共有102只,也超过94了,说明兔应比鸡少。
  师:17 17=34,不符合“上有35头”,的确是鸡多兔少!笼中到底有多少只鸡? 多少只兔?
  生1:假设30只鸡、5只兔,共80只脚。脚太少了,说明鸡猜多了,兔少了。
  生2:那就假设25只鸡、10只兔,共90只脚。(5只、5只地算,是学生从小就常用的计算方式)
  生3:90已很接近94了,就一只只地举;24只鸡、11只兔共92只脚;23只鸡、12只兔共94只脚,成功了!
  学生在愉悦的猜测游戏中能准确地理解题意,提高估算能力,积累活动经验,感受到极端思想、逼近思想,得到积极的情感享受。并诱发学生深入地思考:猜来猜去,有规律吗?
  教师应怎样讲——思想、文化、过程、兴趣
  片断二:列表、假设
  师:为了找规律,我们可以把每种情况都按顺序列举出来,但此题鸡和兔共35只,全列出来,有30多种,太多了,你有办法简化吗?
  生:把只数改小一点。
  师:好!(教材中的例1是白话文,师将其以古文出示)
  例1.“今有雉兔同笼,上有八头,下有二十六足,问雉兔各几何?”
  师:你对表格有什么疑问吗?
  生:我对第一列和最后一列有疑问,因为是“鸡兔同笼”,鸡和兔都不能是0。
  师:请看第一排数(填完后的表),有什么规律?(每次减1)第二排数有什么规律?(每次加1)第三排数有什么规律(每次加2)。
  师:从整体上看,第一列和最后一列都符合规律,所以填上这两种极端的情况后才是完整的。你能利用表中的规律找到更简便的方法吗?(学生充分地思考、讨论后归纳假设法并列算式。假设全是鸡……)
  师:这种假设全是鸡的方法,运用了数学里的极端思想,我们常常称为假设法。这种方法有什么优点?
  生:不用一个一个地列举……
  杜威说:“教育的过程是一个持续不断生长的过程”。教学中,猜数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内需——化繁为简、列表、找规律;通过列表,学生又迸发出了“假设法”的灵感。这样,学生经历了“假设法”的生长过程。若教师将“假设法”硬灌给学生,学生体验不到“自然生长”的快乐,就不会有“素养”的积累和提升,就背离了数学广角的初衷。
  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困惑: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是教猜测法? 列表法?还是假设法?假设法是教一种情况、还是两种情况都教……
  新课标指出:“编入一些拓宽知识或者方法的选学内容,增加的内容应注重于介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而不应该片面追求内容的深度、问题的难度、解题的技巧”。我们要从学生身上找答案:学生需要什么?学生一节课能“富有个性地”学到多少?
  显然,在小学教学“鸡兔同笼”,不是为了完美解题!教材只出现了假设全是鸡的情况,这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思考,这样安排,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我认为这一环节是学生的思维从感性的猜测发展到理性的推理的一个过程。能力强的学生,思路可以走得远一些,可研究不同的解法,能力稍弱的学生不必勉强。只要学生尽兴了、投入了、思索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就在积极提升。
  古代的“鸡兔同笼”充满童趣,今天的孩子也需要童年、童趣,还需要思想、文化。教學中,我用猜答案营造游戏的课堂氛围;用古文呈现例题,因为古文有韵律感,学生觉得好玩儿;用问题激励学生猜一猜,鸡多还是兔多?再猜一猜,鸡有几只?兔有几只?猜来猜去,有规律吗;用古人的研究开课,亦用古人的研究结束,学生呼吸着文化的气息,课上课下都充满好奇。
  我们不受课堂的时空局限,也不要求统一的效果,更不需要“满堂灌”。因为我们不只是在求解 “鸡兔同笼”这道题,更是在研究和赏析“鸡兔同笼”的历史文化,希望人人都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选编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中。这首诗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诗人以狭窄阴沉的雨巷比喻当时黑暗的社会,以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比喻在革命中失败的人,以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比喻朦胧而时有时无的希望。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所期待的情怀,给人一种朦胧而幽深的美感。  为什么会有这
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准确定位一首诗歌的课堂教学目标,需要关注诗歌的育人价值。从哲学范畴看,价值主要有三大要素:客体属性、主体需要以及人的创价活动。以此类推,诗歌的育人价值也有三大要素:诗歌的属性、各学段学生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围绕诗歌所进行的教学互动(也可称之为诗歌的主体化过程)。  一、诗歌的属性·共通价值·诗歌教学的总目标  诗歌的属性决定诗歌的共通价值,对应的是诗歌教学的总目标。  诗歌作
教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以下同版本教材只注明年级和册数)第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时,一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回扣“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句话。说课时,她介绍说,“因为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句”。无独有偶,笔者的学生模拟教学时,无一例外地认为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句。  上网查一查相关资料,发现大家都是这个观点。找来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课程教
用思维导图指导习作教学,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丰富想象。笔者以鄂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指导课——《玩具宝贝》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确定主体  孩子的童年总是与玩具相伴相随,因此《玩具宝贝》这个题目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教师不用担心学生无话可说。教师真正需要思考与面对的问题是:每个学生都有很多玩具,究竟选哪一个进行习作呢?这个问题关系着习作指导的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系原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示范性培训项目首席专家,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学术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小学语文(实验本)教材主编。主要著作有《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研究》《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建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概述》《语文教学研究大系·小学教学卷》等四十
“《带上她的眼睛》是一篇科幻小说,我想从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上这堂课,从而带领学生理解作品主题。”  “《带上她的眼睛》是一篇自读课文,你这样设计不是与教读课文没有区别了吗?”  “那仍然运用批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行吗?让学生自己划分段落层次,找到精彩语句、人物描写等进行批注思考。”  “自读课文的批注都这样处理那就没有意思了。这篇科幻小说有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可不可以通过批注让学生学会一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的重要载体。伴随“童书大时代”的到来,少儿出版已成为中国图书市场最大的出版板块,而儿童文学一直是少儿出版市场的最大贡献者。在当代中国儿童文学领域,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  2016年,由于获得全球儿童文学最高奖项——国际安徒生奖,曹文轩填补了中国作家在国际安徒生奖领域的空白。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帕奇·亚
数学体现在个体上的影响表现为人的数学素养。有学者认为,数学核心素养是指能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由此可见,数学的严密有序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提高数学素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数学素养其实时时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商场打折信息、家庭投资理财等问题。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
复习课该如何为知识建立关联,让旧知识“再增长”?笔者结合《分数的意义》一课的整理和复习,谈一谈复习课的探索与思考。  一、故事中的新认知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而这又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笔者设计了“分数墙”这一直观模型。“分数墙”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掌握分数单位的有效工具。教学片段如下:  师:光头强有一张桌子,他想测量桌子的长,却没有
当下,许多学校的课题研究非常“高大上”,开题、结题热热闹闹,研究过程冷冷清清。许多课题平时就犹如一座废弃的工厂,等到结题的那一天,就用石灰水、涂料、油漆粉刷一下,等待专家的视察点评。这样的课题研究走入了形式主义的误区,难有成效。  而小课题研究,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所谓小课题研究,就是教师以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小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小问题为研究目标,以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