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人们心理上看,情感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恐惧、爱慕、厌恶、悲伤、忧郁等行为的反映。行为科学认为:“人的一切认知活动均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缺少其中之一,都是不完全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情感的影响下进行的。在很大程度上他们以情感和情绪为转移,常常表现出不是用理智去支配情感,而是情感支配理智。”因而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认识活动大都是在一定的情感下诱发产生的。艺术活动常常是人们表现和交流思想感情的手段,具有一定的情感宣泄功能,但其目的却不是为了宣泄情感,而是为了表现情感。
舞蹈是最直接表示人的情感的一种艺术。古人在《毛诗序》中谈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即是强调舞蹈艺术律动的抒情功能,情感是舞蹈艺术表现最为主要的内容。它是人的内在情感冲动所引发出的人体动作的外化。这种人体的外化经过了人类文化历史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粗糙的自发模拟形态,逐渐地向着复杂、细致的自觉表现形态的发展过程,至今已形成了具有表现人的丰富深刻的情感的能力。
“以情带舞,以舞传情”,情感在舞蹈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重要不仅表现在舞蹈作品本身,同时,亦体现于舞蹈教学之中。情感对人的行为亦具有强大推动力,积极的情感对教学起着推动作用,消极的情感起着阻碍作用。舞蹈是一门行为艺术学科,因此,情感作用在其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群众舞蹈”是指以群众为主体,以群众自我娱乐为主要目的的群众舞蹈活动。群众舞蹈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自娱自乐,他们或许不像职业演员那般专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互动、沟通、交流等运用对于教学的促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且通过情感各种方式的运用使群众得到舞蹈情感的满足,这是群文舞蹈干部必须具有的意识和能力。
一、互动、交流情感对群众舞蹈教学具有积极引导作用
在群众舞蹈教学过程中,发生交流关系的主要是群文舞蹈工作者和群众舞蹈艺术爱好者,这种交流是建立在共同对舞蹈艺术追求的情感基础上的。能否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舞蹈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如果关系融洽,就可以把单调、枯燥的辅导培训变成一种美的享受,反之,辅导教学气氛会变得乏味,学习者因此也会感到困惑。因此,群文舞蹈干部若能在辅导过程中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启发他们,就能激发其积极参与的情绪,这是教学辅导工作成功的基础。此外,群文舞蹈教学决定着群文舞蹈工作者必须以传授舞蹈知识、技术、技能,交流思想、陶冶情操为一体的工作的特点。教学辅导中,经常要手把手地教授动作,与他们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和具体,从一个表情到一个手势,甚至一个暗示或一个眼神都传递着不同的情感,这些情感的传递都会对群众对舞蹈艺术产生莫大的影响。因此,群文舞蹈工作者应该努力以自己良好的情感去引导他们,以情动情,创设情感交融的氛围,舞在其中,达到优化辅导学习效果。在实际的辅导教学中,有少部分群文舞蹈干部并不注意这种“以情带情”的情感互动,无意识或潜意识中存在着“命令——服从”的关系,使得舞蹈艺术爱好者常常感到压抑、委屈。这样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舞蹈学习的自信心,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笔者认为,群文舞蹈工作者与群众舞蹈爱好者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应该是平等的,群文舞蹈工作者首先是他们的引导者,不能以权威者自居。他们之间的交往,除了舞蹈知识信息交流外,还应该有情感上的互动与交流,这种互动与交流的结果所形成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效果。注重互动就是最好的交流,交流必须在训练中努力创造一个亲密的环境,使习舞者意识到自己与老师间的串连,这种串连能创造更丰富的感官体验并得到情感的融洽,从而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在具体的做法上,应该多让学习者(指群众舞蹈爱好者与学习者)听听、想想、谈谈,同时也说说、跳跳。充分发挥其自主性,使他们在舞蹈的学习中,在舞蹈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激发其对舞蹈浓烈的兴趣。
这种互动、交流,对群文舞蹈教师也是一种再创造的教学实践。群众习舞者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元素,实际上是对作品进行了二度创造,可以更充分实现对舞蹈形象与审美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富于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爱”为主题的情感对群众舞蹈教学起到融洽、和谐作用
在群众辅导工作中,以“爱”为教学前提,是做好辅导工作的巨大动力。首先,群文舞蹈工作者对自己事业的热爱,最能激发起他们对工作的强烈愿望,促使群文舞蹈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辅导中去,就能充分挖掘自身强大潜能,不断改进辅导方法,完成辅导任务。其次,群文舞蹈工作者对舞蹈爱好者的关心热爱,使其对你产生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会对教学效果有巨大的感染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总是趋向于模仿他所爱的人,而不是嫌弃的人。”对自己的辅导对象情感真诚,他们也对你信赖,相互之间的情感自然融为一体,两者之间十分自然地形成一种相互吸引、教学相长的紧密关系。这种关系能够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学习热情。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的学习推动力,使其对学习训练内容表现出乐于接受,主动模仿你所教授的动作;还会把这种情感转移到群文舞蹈工作者所教授的知识上,渴望获得知识,提高学习效果。这种融洽的关系,对群众舞蹈良好的辅导效果反馈效率高,易于掌握教学程序与推进辅导进度。可见以“爱”为主题的舞蹈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双方教与学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辅导活动的灵魂,并且是建立融洽的辅导关系的根本保证。
三、期待、鼓励的情感实施对群众舞蹈教学产生重要心理作用
在辅导群众舞蹈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习舞者往往希望教师对自己有深切的期待,而这种期待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是习舞者上进的动力。一般来说,在刚进入辅导时,习舞者非常信赖为自己授课的教师,因为,习舞者学习情况、能力水平的高低往往依赖于教师的评价,从教师的评价中认识习舞者的能力和水平,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按照教师设定的模式来认识自己。正因如此,教师的期待情感对他们尤为重要,他们可从中看到学习的希望,获得自信、勇气和力量,从而达到了心灵上的支持。 辅导群众舞蹈节目时,动作的辅导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动作是构成舞蹈作品的最为本质的一部分,很多时候它的完成度决定一个作品表现得好坏,因此,它有一定的技术规范与要求。然而很多时候,这些规范与要求对于群众演员来说,难度较大,因此,在学习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特别是学习舞蹈条件较差的群众舞蹈爱好者,对难度大的动作理解和模仿不能到位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对原来能够完成的动作丧失信心,认为难以完成教师所规定的动作,而放弃努力。其结果往往表现出退缩心理,造成理解、模仿能力的下降,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此时,群文舞蹈工作者应该为他们制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我们可以用期待的目光、点头示意等鼓励话语:如“你能行的”、“你一定能成功!你有能力完成这个动作!”等,以此表达对其能力的欣赏和肯定。这样,习舞者就会在这种真挚的期待情感中,获得一种迈向成功的无形力量,就能在接纳自己的过程中,获得意想不到的舞蹈学习的效果。
群文舞蹈工作者是辅导活动的组织者,在辅导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自身的情感不但影响着教学辅导活动,而且直接影响着舞蹈爱好者。群众舞蹈教学辅导作为一种教学活动,与专业教学相比,既有共同点又有其群众文化的个性特点。就群众舞蹈辅导而言,引导和提高群众对舞蹈艺术的兴趣,是群众舞蹈工作者首先必须做到的。因而,群文舞蹈教师应特别注意培养自己稳定愉悦的情感品质,以愉悦之情唤起学习者的愉悦之感,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进行教学,将其带入一个和谐、轻松、友爱的学习环境。因此,情感的互动、交流及充满“爱”的情感、期待的目光、鼓励式的情感等因素,在群众舞蹈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们能使教学中那些单调、枯燥、乏味的基本功训练变得“有情有味”,从而增强群众对舞蹈艺术产生兴趣,扩大学习空间,在轻松、欢快、无忧无虑的情境中高高兴兴、饶有兴趣地学。
群众舞蹈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需要投入情感的艺术,在群众舞蹈教学中积极投入自己的情感,以情动情,以情带情,充分调动群众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乐学、勤学、善学,这是每个群文辅导干部必须努力做到与投入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冯百跃.舞蹈感觉再寻觅[J].南京: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01).
[2]李晶晶.浅析舞蹈中情感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8):140.
[3]胡大德,张华,于平.舞蹈学研究[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4]贾作光.论舞蹈意境[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胡志强,男,学历:大学。广东省文化馆副馆长,舞蹈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群众文化及舞蹈。)
舞蹈是最直接表示人的情感的一种艺术。古人在《毛诗序》中谈到:“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即是强调舞蹈艺术律动的抒情功能,情感是舞蹈艺术表现最为主要的内容。它是人的内在情感冲动所引发出的人体动作的外化。这种人体的外化经过了人类文化历史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粗糙的自发模拟形态,逐渐地向着复杂、细致的自觉表现形态的发展过程,至今已形成了具有表现人的丰富深刻的情感的能力。
“以情带舞,以舞传情”,情感在舞蹈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重要不仅表现在舞蹈作品本身,同时,亦体现于舞蹈教学之中。情感对人的行为亦具有强大推动力,积极的情感对教学起着推动作用,消极的情感起着阻碍作用。舞蹈是一门行为艺术学科,因此,情感作用在其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群众舞蹈”是指以群众为主体,以群众自我娱乐为主要目的的群众舞蹈活动。群众舞蹈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自娱自乐,他们或许不像职业演员那般专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情感的互动、沟通、交流等运用对于教学的促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且通过情感各种方式的运用使群众得到舞蹈情感的满足,这是群文舞蹈干部必须具有的意识和能力。
一、互动、交流情感对群众舞蹈教学具有积极引导作用
在群众舞蹈教学过程中,发生交流关系的主要是群文舞蹈工作者和群众舞蹈艺术爱好者,这种交流是建立在共同对舞蹈艺术追求的情感基础上的。能否建立良好的情感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舞蹈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如果关系融洽,就可以把单调、枯燥的辅导培训变成一种美的享受,反之,辅导教学气氛会变得乏味,学习者因此也会感到困惑。因此,群文舞蹈干部若能在辅导过程中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启发他们,就能激发其积极参与的情绪,这是教学辅导工作成功的基础。此外,群文舞蹈教学决定着群文舞蹈工作者必须以传授舞蹈知识、技术、技能,交流思想、陶冶情操为一体的工作的特点。教学辅导中,经常要手把手地教授动作,与他们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和具体,从一个表情到一个手势,甚至一个暗示或一个眼神都传递着不同的情感,这些情感的传递都会对群众对舞蹈艺术产生莫大的影响。因此,群文舞蹈工作者应该努力以自己良好的情感去引导他们,以情动情,创设情感交融的氛围,舞在其中,达到优化辅导学习效果。在实际的辅导教学中,有少部分群文舞蹈干部并不注意这种“以情带情”的情感互动,无意识或潜意识中存在着“命令——服从”的关系,使得舞蹈艺术爱好者常常感到压抑、委屈。这样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他们对舞蹈学习的自信心,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笔者认为,群文舞蹈工作者与群众舞蹈爱好者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应该是平等的,群文舞蹈工作者首先是他们的引导者,不能以权威者自居。他们之间的交往,除了舞蹈知识信息交流外,还应该有情感上的互动与交流,这种互动与交流的结果所形成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效果。注重互动就是最好的交流,交流必须在训练中努力创造一个亲密的环境,使习舞者意识到自己与老师间的串连,这种串连能创造更丰富的感官体验并得到情感的融洽,从而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在具体的做法上,应该多让学习者(指群众舞蹈爱好者与学习者)听听、想想、谈谈,同时也说说、跳跳。充分发挥其自主性,使他们在舞蹈的学习中,在舞蹈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激发其对舞蹈浓烈的兴趣。
这种互动、交流,对群文舞蹈教师也是一种再创造的教学实践。群众习舞者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元素,实际上是对作品进行了二度创造,可以更充分实现对舞蹈形象与审美的追求。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富于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爱”为主题的情感对群众舞蹈教学起到融洽、和谐作用
在群众辅导工作中,以“爱”为教学前提,是做好辅导工作的巨大动力。首先,群文舞蹈工作者对自己事业的热爱,最能激发起他们对工作的强烈愿望,促使群文舞蹈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辅导中去,就能充分挖掘自身强大潜能,不断改进辅导方法,完成辅导任务。其次,群文舞蹈工作者对舞蹈爱好者的关心热爱,使其对你产生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会对教学效果有巨大的感染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总是趋向于模仿他所爱的人,而不是嫌弃的人。”对自己的辅导对象情感真诚,他们也对你信赖,相互之间的情感自然融为一体,两者之间十分自然地形成一种相互吸引、教学相长的紧密关系。这种关系能够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学习热情。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的学习推动力,使其对学习训练内容表现出乐于接受,主动模仿你所教授的动作;还会把这种情感转移到群文舞蹈工作者所教授的知识上,渴望获得知识,提高学习效果。这种融洽的关系,对群众舞蹈良好的辅导效果反馈效率高,易于掌握教学程序与推进辅导进度。可见以“爱”为主题的舞蹈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双方教与学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辅导活动的灵魂,并且是建立融洽的辅导关系的根本保证。
三、期待、鼓励的情感实施对群众舞蹈教学产生重要心理作用
在辅导群众舞蹈的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习舞者往往希望教师对自己有深切的期待,而这种期待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是习舞者上进的动力。一般来说,在刚进入辅导时,习舞者非常信赖为自己授课的教师,因为,习舞者学习情况、能力水平的高低往往依赖于教师的评价,从教师的评价中认识习舞者的能力和水平,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按照教师设定的模式来认识自己。正因如此,教师的期待情感对他们尤为重要,他们可从中看到学习的希望,获得自信、勇气和力量,从而达到了心灵上的支持。 辅导群众舞蹈节目时,动作的辅导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动作是构成舞蹈作品的最为本质的一部分,很多时候它的完成度决定一个作品表现得好坏,因此,它有一定的技术规范与要求。然而很多时候,这些规范与要求对于群众演员来说,难度较大,因此,在学习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特别是学习舞蹈条件较差的群众舞蹈爱好者,对难度大的动作理解和模仿不能到位时,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对原来能够完成的动作丧失信心,认为难以完成教师所规定的动作,而放弃努力。其结果往往表现出退缩心理,造成理解、模仿能力的下降,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此时,群文舞蹈工作者应该为他们制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我们可以用期待的目光、点头示意等鼓励话语:如“你能行的”、“你一定能成功!你有能力完成这个动作!”等,以此表达对其能力的欣赏和肯定。这样,习舞者就会在这种真挚的期待情感中,获得一种迈向成功的无形力量,就能在接纳自己的过程中,获得意想不到的舞蹈学习的效果。
群文舞蹈工作者是辅导活动的组织者,在辅导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自身的情感不但影响着教学辅导活动,而且直接影响着舞蹈爱好者。群众舞蹈教学辅导作为一种教学活动,与专业教学相比,既有共同点又有其群众文化的个性特点。就群众舞蹈辅导而言,引导和提高群众对舞蹈艺术的兴趣,是群众舞蹈工作者首先必须做到的。因而,群文舞蹈教师应特别注意培养自己稳定愉悦的情感品质,以愉悦之情唤起学习者的愉悦之感,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进行教学,将其带入一个和谐、轻松、友爱的学习环境。因此,情感的互动、交流及充满“爱”的情感、期待的目光、鼓励式的情感等因素,在群众舞蹈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他们能使教学中那些单调、枯燥、乏味的基本功训练变得“有情有味”,从而增强群众对舞蹈艺术产生兴趣,扩大学习空间,在轻松、欢快、无忧无虑的情境中高高兴兴、饶有兴趣地学。
群众舞蹈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需要投入情感的艺术,在群众舞蹈教学中积极投入自己的情感,以情动情,以情带情,充分调动群众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乐学、勤学、善学,这是每个群文辅导干部必须努力做到与投入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冯百跃.舞蹈感觉再寻觅[J].南京: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01).
[2]李晶晶.浅析舞蹈中情感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8):140.
[3]胡大德,张华,于平.舞蹈学研究[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4]贾作光.论舞蹈意境[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胡志强,男,学历:大学。广东省文化馆副馆长,舞蹈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群众文化及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