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对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单独使用化疗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化疗及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稳定及下降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使化疗引起的免疫抑制减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中药; 汤剂
消化道肿瘤是临床常见的肿瘤,该病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早期发病时无明显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生命安全[1-2]。由于大部分消化道肿瘤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治疗多以姑息性化疗为主[3]。虽然化疗可使肿瘤复发和转移受到显著抑制,但其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肾毒性等毒副作用会严重危害患者的机体,使痛苦增加,从而影响到治疗依从性及化疗的顺利进行[4]。为了使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毒副作用减轻,免疫功能增强,笔者对52例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用中药汤剂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104例,年龄26~71岁,平均(49.7±8.5)岁;胃癌43例,食道癌32例,大肠癌29例;临床分期:Ⅲ期79例,Ⅳ期25例;肿瘤细胞分型:腺癌58例,鳞癌34例,腺鳞癌12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类型、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单独使用化疗方法治疗:胃癌用FAM方案,丝裂霉素(MMC)10 mg/m2,静脉滴注,d 1,阿霉素(ADM)20 mg/m2,静脉注射,
d 1,氟尿嘧啶(5-FU)300 mg/m2静脉滴注,d 1、
d 8[5-6];食道癌用DF方案治疗,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d 1,5-FU 400 mg/m2静脉滴注,d 1~5;大肠癌用5-FU/LV方案,亚叶酸钙(LV)200 mg/m2
静脉滴注2 h,后5-FU 400 mg/m2静脉推注,后5-FU 600 mg/m2静脉滴注24 h,d 1、d 2。(2)观察组采用化疗及中药汤剂治疗,化疗方法同对照组,中药汤剂组成药物包括党参20 g,黄芪20 g,白术
15 g,白芍15 g,熟地12 g,黄精15 g,莪术15 g,石见穿15 g,山慈菇15 g,半枝莲30 g,生牡蛎30 g,鸡内金10 g。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随证加减治疗,
1剂/d,水煎服,合并煎液约4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将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4个等级,其中病灶完全消失且时间超过4周为CR;治疗后病灶最大长径及最大垂直径相乘后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减少程度超过50%,其他病灶无变化,无新病灶出现时间超过4周为PR;病灶最大长径及最大垂直径相乘后缩小程度不足50%,增大程度不足25%,无新病灶出现时间超过4周为SD;病灶最大长径及最大垂直径相乘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大且程度在25%以上或有新病灶出现为PD[7]。总有效=CR+PR。(2)免疫功能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后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抗凝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包括CD4+、CD8+、CD4+/CD8+)。(3)生活质量:根据治疗前后卡氏评分(KPS)变化情况将生活质量分为提高、下降、稳定3个级别,其中治疗后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增加程度不低于10分为提高;治疗后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减少程度不低于10分为下降,治疗后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在提高与降低之间为稳定[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与治疗前比较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4+、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CD8+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稳定及下降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消化道肿瘤主要包括胃癌、食管癌、肝癌、胰腺癌等,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西医在肿瘤防治上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化疗是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虽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且能够防止肿瘤的转移及复发,但是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伤及正常细胞[9],对机体器官、细胞、组织产生毒副反应,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明显降低,大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倦怠、呕吐、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因此,往往手术成功切除了肿瘤,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化疗,从而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10]。因此,如何提高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增加缓解率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医认为,正气的强弱是机体是否发病的关键因素,消化道肿瘤主要是由于长期的饮食不节,疲倦过度,忧思抑郁,或久病失养,脏腑失调,损伤脾胃,出现气滞、血瘀,痰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导致,正气不足,贯穿在恶性肿瘤的始终,尤其是中晚期肿瘤经放化疗后正气更虚[11],李忠梓《医宗必读》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有报道表明,肿瘤患者普遍存在外周血CD4+细胞比例下降,CD8+细胞比例上升,CD4+/CD8+降低,这种免疫紊乱随着病期及病情的加重而更加明显[12]。冯磊[13]研究认为中药可通过调节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机能达到抑制肿瘤、促进康复的目的。 本次研究中使用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中药汤剂治疗,由党参、黄芪、白术、白芍、熟地、黄精、莪术、石见穿、山慈菇、半枝莲、生牡蛎、鸡内金等药物组成。党参有益气生津养血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含有多糖、酚类、甾醇、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党参对单核-巨核细胞系统有促进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并能使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强[14-15];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有多种成分,包括黄芪甙类、多糖及微量元素,具有增强免疫作用、可抑制丙二醛的形成,使化疗药物对细胞膜的损伤减轻[10];白术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具有提高免疫力、利尿、抗肿瘤及抗衰老的作用;白芍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阳的功效;熟地、黄精滋阴补肾、补脾益气,能使患者的免疫力显著提高;莪术、石见穿、山慈菇、半枝莲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重在治标;生牡蛎敛阴、潜阳,化痰软坚;鸡内金可加强健脾的功效[16]。众药合用,标本兼治,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功效。
本次研究中应用中药汤剂治疗的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共52例,单纯化疗的患者共52例,治疗后两组均疗效显著,且在T淋巴细胞亚群、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观察组各方面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单独应用化疗方法治疗或者应用中药汤剂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均可收到一定的临床疗效,显著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但中药汤剂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更显著,提示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与西医化疗有效的结合即可取长补短,具有协同作用,还能使化疗的副作用减轻,从而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药汤剂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使化疗引起的免疫抑制减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海玲,姜春霞.卡培他滨为基础的化疗在消化道肿瘤中安全性的观察和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4):89-90.
[2]魏国圣,李必君,李明权.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替加氟联合方案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6):49-50.
[3]刘天明.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81-82.
[4]燕飞,窦晨辉.回生口服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8):82-84.
[5]吕真.卡培他滨联合中药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54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6):468-470.
[6]林铁汉,林凯鸿,王烈泉.扶正抗癌1号方在消化道肿瘤化疗中的减毒副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4):32-33.
[7]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7.
[8]成慧君,朱霞,葛红.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5):40-41.
[9]高芳,王大庆,王红梅.六味地黄丸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210-211.
[10]张小风,蔡元训.黄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5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1):82-83.
[11]邹玺,王瑞平,胡玥.健脾化瘀药物对消化道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1):33-35.
[12]成涛,潘斌,姚淑莲,等.扶正抑瘤饮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10(5):290-292.
[13]冯磊.中药扶正配方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作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5):272-274.
[14]冯浩丽,高建平.党参多糖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及急性毒性实验[J].山西中医,2012,28(8):49-50.
[15]张华荣,姜春辉,刘春圃.党参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1996,13(5):17.
[16]彭敏,顾施健,姜淋洁,等.白术提取物降血脂作用的有效部位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0):2363-2365.
(收稿日期:2015-07-18) (本文编辑:蔡元元)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中药; 汤剂
消化道肿瘤是临床常见的肿瘤,该病有较高的发病率,且早期发病时无明显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生命安全[1-2]。由于大部分消化道肿瘤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治疗多以姑息性化疗为主[3]。虽然化疗可使肿瘤复发和转移受到显著抑制,但其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肾毒性等毒副作用会严重危害患者的机体,使痛苦增加,从而影响到治疗依从性及化疗的顺利进行[4]。为了使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毒副作用减轻,免疫功能增强,笔者对52例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用中药汤剂治疗,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104例,年龄26~71岁,平均(49.7±8.5)岁;胃癌43例,食道癌32例,大肠癌29例;临床分期:Ⅲ期79例,Ⅳ期25例;肿瘤细胞分型:腺癌58例,鳞癌34例,腺鳞癌12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类型、临床分期、肿瘤细胞分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单独使用化疗方法治疗:胃癌用FAM方案,丝裂霉素(MMC)10 mg/m2,静脉滴注,d 1,阿霉素(ADM)20 mg/m2,静脉注射,
d 1,氟尿嘧啶(5-FU)300 mg/m2静脉滴注,d 1、
d 8[5-6];食道癌用DF方案治疗,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d 1,5-FU 400 mg/m2静脉滴注,d 1~5;大肠癌用5-FU/LV方案,亚叶酸钙(LV)200 mg/m2
静脉滴注2 h,后5-FU 400 mg/m2静脉推注,后5-FU 600 mg/m2静脉滴注24 h,d 1、d 2。(2)观察组采用化疗及中药汤剂治疗,化疗方法同对照组,中药汤剂组成药物包括党参20 g,黄芪20 g,白术
15 g,白芍15 g,熟地12 g,黄精15 g,莪术15 g,石见穿15 g,山慈菇15 g,半枝莲30 g,生牡蛎30 g,鸡内金10 g。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随证加减治疗,
1剂/d,水煎服,合并煎液约4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将临床疗效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4个等级,其中病灶完全消失且时间超过4周为CR;治疗后病灶最大长径及最大垂直径相乘后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减少程度超过50%,其他病灶无变化,无新病灶出现时间超过4周为PR;病灶最大长径及最大垂直径相乘后缩小程度不足50%,增大程度不足25%,无新病灶出现时间超过4周为SD;病灶最大长径及最大垂直径相乘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大且程度在25%以上或有新病灶出现为PD[7]。总有效=CR+PR。(2)免疫功能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后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3 mL,抗凝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包括CD4+、CD8+、CD4+/CD8+)。(3)生活质量:根据治疗前后卡氏评分(KPS)变化情况将生活质量分为提高、下降、稳定3个级别,其中治疗后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增加程度不低于10分为提高;治疗后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减少程度不低于10分为下降,治疗后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在提高与降低之间为稳定[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8+与治疗前比较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4+、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CD8+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稳定及下降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消化道肿瘤主要包括胃癌、食管癌、肝癌、胰腺癌等,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西医在肿瘤防治上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化疗是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虽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且能够防止肿瘤的转移及复发,但是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伤及正常细胞[9],对机体器官、细胞、组织产生毒副反应,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明显降低,大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倦怠、呕吐、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因此,往往手术成功切除了肿瘤,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化疗,从而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10]。因此,如何提高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增加缓解率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医认为,正气的强弱是机体是否发病的关键因素,消化道肿瘤主要是由于长期的饮食不节,疲倦过度,忧思抑郁,或久病失养,脏腑失调,损伤脾胃,出现气滞、血瘀,痰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导致,正气不足,贯穿在恶性肿瘤的始终,尤其是中晚期肿瘤经放化疗后正气更虚[11],李忠梓《医宗必读》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有报道表明,肿瘤患者普遍存在外周血CD4+细胞比例下降,CD8+细胞比例上升,CD4+/CD8+降低,这种免疫紊乱随着病期及病情的加重而更加明显[12]。冯磊[13]研究认为中药可通过调节肿瘤患者的机体免疫机能达到抑制肿瘤、促进康复的目的。 本次研究中使用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中药汤剂治疗,由党参、黄芪、白术、白芍、熟地、黄精、莪术、石见穿、山慈菇、半枝莲、生牡蛎、鸡内金等药物组成。党参有益气生津养血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党参含有多糖、酚类、甾醇、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党参对单核-巨核细胞系统有促进非特异性免疫作用,并能使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强[14-15];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含有多种成分,包括黄芪甙类、多糖及微量元素,具有增强免疫作用、可抑制丙二醛的形成,使化疗药物对细胞膜的损伤减轻[10];白术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具有提高免疫力、利尿、抗肿瘤及抗衰老的作用;白芍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阳的功效;熟地、黄精滋阴补肾、补脾益气,能使患者的免疫力显著提高;莪术、石见穿、山慈菇、半枝莲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重在治标;生牡蛎敛阴、潜阳,化痰软坚;鸡内金可加强健脾的功效[16]。众药合用,标本兼治,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功效。
本次研究中应用中药汤剂治疗的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共52例,单纯化疗的患者共52例,治疗后两组均疗效显著,且在T淋巴细胞亚群、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观察组各方面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单独应用化疗方法治疗或者应用中药汤剂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均可收到一定的临床疗效,显著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但中药汤剂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更显著,提示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与西医化疗有效的结合即可取长补短,具有协同作用,还能使化疗的副作用减轻,从而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药汤剂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使化疗引起的免疫抑制减轻,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海玲,姜春霞.卡培他滨为基础的化疗在消化道肿瘤中安全性的观察和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4):89-90.
[2]魏国圣,李必君,李明权.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替加氟联合方案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0,7(6):49-50.
[3]刘天明.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81-82.
[4]燕飞,窦晨辉.回生口服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8):82-84.
[5]吕真.卡培他滨联合中药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54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6):468-470.
[6]林铁汉,林凯鸿,王烈泉.扶正抗癌1号方在消化道肿瘤化疗中的减毒副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4):32-33.
[7]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7.
[8]成慧君,朱霞,葛红.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消化道肿瘤[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5):40-41.
[9]高芳,王大庆,王红梅.六味地黄丸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2):210-211.
[10]张小风,蔡元训.黄芪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5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1,17(1):82-83.
[11]邹玺,王瑞平,胡玥.健脾化瘀药物对消化道肿瘤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1):33-35.
[12]成涛,潘斌,姚淑莲,等.扶正抑瘤饮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10(5):290-292.
[13]冯磊.中药扶正配方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作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5):272-274.
[14]冯浩丽,高建平.党参多糖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及急性毒性实验[J].山西中医,2012,28(8):49-50.
[15]张华荣,姜春辉,刘春圃.党参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1996,13(5):17.
[16]彭敏,顾施健,姜淋洁,等.白术提取物降血脂作用的有效部位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0):2363-2365.
(收稿日期:2015-07-18) (本文编辑: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