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实行素质教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然而实行素质教育,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建立一种崭新的、适合素质教育的、符合教育规律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要建立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就必须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中去,在教学改革之路上,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推行的素质教育之目的。
一、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之我行
要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就必须彻底抛弃 “死记硬背” “题海战术” “满堂灌”等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全面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自主、自觉、自愿地学习,让探究性学习蔚然成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经过课堂实践及不断地尝试和总结,我把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分为四个教学环节,具体尝试如下:
第一环节:基础课
第一步:先对课文进行导入。第二步,板书预习课文的提示。提示中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难点知识。第三步,要求学生依据提示去预习课文,在课文中找到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点。不懂和未知的内容可通过同学交流及小组讨论来初步解决。第四步,学生用双色笔将自己的预习成果摘录到笔记本中,形成知识体系,教师查阅学生的预习笔记。第五步,布置学生课外查阅资料、读相关书的任务。
第二环节:交流巩固课
第一步,各小组分别在黑板上板书预习成果,与大家交流。第二步,各小组分派一人口头讲解个人预习成果,与同学交流。第三步,由点评小组成员对黑板上的预习内容进行点评。点评内容包括重点、难点,知识点是否全面、准确,整体布局是否合理,点缀画是否大方、美观等,以便小组在以后的板书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第四步,教师简评及小结。第五步,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然后将问题分到小组,由各小组准备在下一环节通过演示来解答。
第三环节:理解、提升课
第一步,由教师回顾总结前两个环节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提出上一课留下的难点问题;第二步,学生思考、讨论片刻后,由各小组通过多种形式演示、解答。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下册第二课“我与我们”中就有一个“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问题。问题由七(1)班二组同学主动承担。他们经过讨论后,采取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第三天下午的政治课上,第二组所有的同学都上台了。解说员说:“我们是一个小集体,共有十位同学,我们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组多次评为班级的先进小组并获得了二十多面小红旗,三个同学在学校的各种比赛中拿第一名,为班级争得了荣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组每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这个小集体就像一部小车,我们每个人都是这部小车的一部分。”一男生拿出一部小车给大家看,同学们开始自报家门:“我是这部车的小轮子”“我是这部车的摇控器” “我是这部车的电池” ……解说员接着说:“正因为我们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所以小车就能又准、又快地朝着我们大家共同的目标前进。”这时男生把小车放在地上,操纵摇控器,于是小车就在人们脚边钻来钻去。不一会儿,代表车轮的男孩走了,小车也很快停了,男孩拿起小车一看,掉了一个车轮子。男孩说:“如果要小车继续走,就必须找到车轮装上。”于是大家到处寻找。不一会儿,车轮找到了,代表车轮的男生也回到了小组里,小组成员齐了,小车又能走了。解说员说:“大家明白了吧,一个小小的车轮微不足道,如果少了它,小车就不能跑了,但如果车轮离开了小车,它也没用了。这个演示告诉了我们‘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如雷锋所说的,虽然是细小螺丝钉,然而如果缺了它,整个机器就无法运转了;但是再好的螺丝钉,再精密的齿轮,它若离开了机器就无法运转了;它若离开了机器这个整体,也不免要被当作废料,扔到仓库里去的。”他们的真情表演,感动了全体师生。
第四环节:效果自测课
第一步,教师布置学生完成规定的课堂作业,各组在黑板上抄完规定的题目并给出答案;第二步各组分别讲解作业;第三步学生对黑板上的作业进行点评并补充、完善答案;第四步,各自完成同步练习;第五步,同学之间对换练习进行批阅,并相互点评、打分,以视效果。
二、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1.摆正内因与外因的位置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教师这个外因,教师几乎是整堂课的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变化的学生这个内因却没有被调动起来。学生只能是盛装知识的容器而已。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没有更多的空间,没有自主权,缺乏主动及浓厚的学习兴趣,因而学习的综合效果差。
教学改革中采用了四环节教学则充分发挥了学生这个内因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在动,而教师只是引导、策划。这样一来,大量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四个环节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合作学习,真正成为时间的主人;通过交流、点评、对话、演示、讨论、辩论等支配课堂上大量的时间与空间,因而教学效果显著。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只有紧紧围绕内因这个变化的根据,整个教学才能出现较高的综合效益。
2.符合教材编写目的和指导思想
(1)以当代中国课堂改革的总体思想为依据,体现思想品德追求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的崭新教育观点,遵循初中新课程改革的共同要求,探索并凸显思想品德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独特性质与特征,符合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道德价值观教育的特有规律。
四环节教学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追求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的崭新教育观点。通过四环节教学,学生学会了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会了点评、讨论、辩论、演示,增强了读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以思想品德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四环节教学不仅让学生懂得了科学文化知识,而且,通过演示也培养了学生爱家、爱亲人、爱国家的高尚情感,学会了做人,与人相处,获得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在自主学习中,变得乐于助人,善于助人,充满爱心,拥有恒心,坚定信心,敢于创新,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力求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整体生命投入的过程,成为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
四环节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是学生整体投入的过程,从教学第一个环节开始,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寻找学习重点、难点,再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获得基础知识。第二环节,小组书面交流,学生口头交流,实现了互助学习、合作学习,巩固、夯实了基础。第三环节,学生通过辩论、对话、故事、诗歌、小品等来演示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用演示来突出课文重点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来化解难点知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思想教育,提升学生的情感。第四环节中,通过学生完成练习,学生讲解练习,其他学生补充、点评,相互批阅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取长补短,查漏补缺。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非常高,因而学生也自愿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合作学习、快乐学习则成为主流。从此,学生不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了,老师则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是学生的导演,学生是这舞台的演员,书本是演员的剧本。学生正在用整个生命演绎自己的人生。
(4)以引导学生自觉、自愿、自主的学习为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保障教材为学习者服务,实现以教材为媒介,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家长、社区、成人社会与学生之间互动对话及思想、精神成长的平台与场所。
四环节教学的整个过程基本上实现了绝大多数学生自觉、自愿、自主的学习。从第一环节教学开始,学生就积极主动地在书上寻找学习重点,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学习难点。板书自己的预习成果与大家交流,几乎人人参与,争先恐后,每个人都不希望丢失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对难点问题的演示,学生就更积极了,任务分到小组后,学生踊跃报名,积极筹备。他们自己找资料,翻故事书,上网查找,语文书、历史书,他们都会搜索一遍,只要能用上,都会拿到小组讨论,从中选出最恰当的材料,因而绝大多数材料都非常切合问题,而且也能解决问题。在第四环节的教学中,学生们自己把作业抄在黑板上,然后联系课文、资料讲解给大家听,其他的学生补充、点评。同步练习完成任务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批阅、打分。通过效果自测的环节,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努力学会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与此同时,建立一整套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第一到第四环节,只要学生表现得好或有进步,就给予奖励。◆(作者单位:江西省东乡县红星中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一、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之我行
要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去,就必须彻底抛弃 “死记硬背” “题海战术” “满堂灌”等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全面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自主、自觉、自愿地学习,让探究性学习蔚然成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经过课堂实践及不断地尝试和总结,我把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分为四个教学环节,具体尝试如下:
第一环节:基础课
第一步:先对课文进行导入。第二步,板书预习课文的提示。提示中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难点知识。第三步,要求学生依据提示去预习课文,在课文中找到重点知识、难点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点。不懂和未知的内容可通过同学交流及小组讨论来初步解决。第四步,学生用双色笔将自己的预习成果摘录到笔记本中,形成知识体系,教师查阅学生的预习笔记。第五步,布置学生课外查阅资料、读相关书的任务。
第二环节:交流巩固课
第一步,各小组分别在黑板上板书预习成果,与大家交流。第二步,各小组分派一人口头讲解个人预习成果,与同学交流。第三步,由点评小组成员对黑板上的预习内容进行点评。点评内容包括重点、难点,知识点是否全面、准确,整体布局是否合理,点缀画是否大方、美观等,以便小组在以后的板书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第四步,教师简评及小结。第五步,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然后将问题分到小组,由各小组准备在下一环节通过演示来解答。
第三环节:理解、提升课
第一步,由教师回顾总结前两个环节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提出上一课留下的难点问题;第二步,学生思考、讨论片刻后,由各小组通过多种形式演示、解答。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下册第二课“我与我们”中就有一个“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问题。问题由七(1)班二组同学主动承担。他们经过讨论后,采取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第三天下午的政治课上,第二组所有的同学都上台了。解说员说:“我们是一个小集体,共有十位同学,我们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帮助。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组多次评为班级的先进小组并获得了二十多面小红旗,三个同学在学校的各种比赛中拿第一名,为班级争得了荣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组每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这个小集体就像一部小车,我们每个人都是这部小车的一部分。”一男生拿出一部小车给大家看,同学们开始自报家门:“我是这部车的小轮子”“我是这部车的摇控器” “我是这部车的电池” ……解说员接着说:“正因为我们大家紧紧团结在一起,所以小车就能又准、又快地朝着我们大家共同的目标前进。”这时男生把小车放在地上,操纵摇控器,于是小车就在人们脚边钻来钻去。不一会儿,代表车轮的男孩走了,小车也很快停了,男孩拿起小车一看,掉了一个车轮子。男孩说:“如果要小车继续走,就必须找到车轮装上。”于是大家到处寻找。不一会儿,车轮找到了,代表车轮的男生也回到了小组里,小组成员齐了,小车又能走了。解说员说:“大家明白了吧,一个小小的车轮微不足道,如果少了它,小车就不能跑了,但如果车轮离开了小车,它也没用了。这个演示告诉了我们‘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如雷锋所说的,虽然是细小螺丝钉,然而如果缺了它,整个机器就无法运转了;但是再好的螺丝钉,再精密的齿轮,它若离开了机器就无法运转了;它若离开了机器这个整体,也不免要被当作废料,扔到仓库里去的。”他们的真情表演,感动了全体师生。
第四环节:效果自测课
第一步,教师布置学生完成规定的课堂作业,各组在黑板上抄完规定的题目并给出答案;第二步各组分别讲解作业;第三步学生对黑板上的作业进行点评并补充、完善答案;第四步,各自完成同步练习;第五步,同学之间对换练习进行批阅,并相互点评、打分,以视效果。
二、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1.摆正内因与外因的位置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教师这个外因,教师几乎是整堂课的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变化的学生这个内因却没有被调动起来。学生只能是盛装知识的容器而已。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没有更多的空间,没有自主权,缺乏主动及浓厚的学习兴趣,因而学习的综合效果差。
教学改革中采用了四环节教学则充分发挥了学生这个内因的作用。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在动,而教师只是引导、策划。这样一来,大量时间还给了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四个环节的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合作学习,真正成为时间的主人;通过交流、点评、对话、演示、讨论、辩论等支配课堂上大量的时间与空间,因而教学效果显著。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只有紧紧围绕内因这个变化的根据,整个教学才能出现较高的综合效益。
2.符合教材编写目的和指导思想
(1)以当代中国课堂改革的总体思想为依据,体现思想品德追求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的崭新教育观点,遵循初中新课程改革的共同要求,探索并凸显思想品德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独特性质与特征,符合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道德价值观教育的特有规律。
四环节教学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追求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的崭新教育观点。通过四环节教学,学生学会了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学会了点评、讨论、辩论、演示,增强了读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以思想品德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四环节教学不仅让学生懂得了科学文化知识,而且,通过演示也培养了学生爱家、爱亲人、爱国家的高尚情感,学会了做人,与人相处,获得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人生观。在自主学习中,变得乐于助人,善于助人,充满爱心,拥有恒心,坚定信心,敢于创新,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力求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整体生命投入的过程,成为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过程。
四环节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是学生整体投入的过程,从教学第一个环节开始,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寻找学习重点、难点,再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获得基础知识。第二环节,小组书面交流,学生口头交流,实现了互助学习、合作学习,巩固、夯实了基础。第三环节,学生通过辩论、对话、故事、诗歌、小品等来演示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用演示来突出课文重点知识,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来化解难点知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思想教育,提升学生的情感。第四环节中,通过学生完成练习,学生讲解练习,其他学生补充、点评,相互批阅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取长补短,查漏补缺。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非常高,因而学生也自愿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合作学习、快乐学习则成为主流。从此,学生不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了,老师则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是学生的导演,学生是这舞台的演员,书本是演员的剧本。学生正在用整个生命演绎自己的人生。
(4)以引导学生自觉、自愿、自主的学习为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保障教材为学习者服务,实现以教材为媒介,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家长、社区、成人社会与学生之间互动对话及思想、精神成长的平台与场所。
四环节教学的整个过程基本上实现了绝大多数学生自觉、自愿、自主的学习。从第一环节教学开始,学生就积极主动地在书上寻找学习重点,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学习难点。板书自己的预习成果与大家交流,几乎人人参与,争先恐后,每个人都不希望丢失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对难点问题的演示,学生就更积极了,任务分到小组后,学生踊跃报名,积极筹备。他们自己找资料,翻故事书,上网查找,语文书、历史书,他们都会搜索一遍,只要能用上,都会拿到小组讨论,从中选出最恰当的材料,因而绝大多数材料都非常切合问题,而且也能解决问题。在第四环节的教学中,学生们自己把作业抄在黑板上,然后联系课文、资料讲解给大家听,其他的学生补充、点评。同步练习完成任务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批阅、打分。通过效果自测的环节,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努力学会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与此同时,建立一整套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从第一到第四环节,只要学生表现得好或有进步,就给予奖励。◆(作者单位:江西省东乡县红星中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