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行知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探索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问题意识;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標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问题意识
  2011年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原来“解决问题”这一目标改为“问题解决”,既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样更加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营造学习环境,学生敢于提问
  1、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不仅有知识的交流,而且也有情感的交融,二者协调,相互作用。积极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教师要通过自己富有童趣的幽默语言、动作和表情传递给学生尊重与信任、宽松与鼓励的情感信息,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自由发表意见,发现和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2、营造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让每个人在发现和提出问题时都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在一种平等、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激疑、促思。
  3、给足时间、空间获取成果体验。教师应注意创设开放的“问题”时空环境,给学生提供萌发问题的机会,产生问题的空间,努力营造一种宽松、融洽,人人都思进取的课堂教学氛围,去品尝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设置问题情境,学生乐于提问
  教学中,应有意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该情境中,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需求和迫切的“探究”心理,使他们乐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感兴趣的问题情境。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小学生的兴趣源于好奇。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问题情境中,寓抽象的数学问题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佳境中,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
  2、创设生活式问题情景。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并在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3、创设冲突式问题情境。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以旧引新,适时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冲突式问题情境,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4、创设操作式问题情景。皮亚杰指出“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操作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能使学生亲自感知事物,主动愉快地在活动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有一个难点是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想一想面积、周长有变化了吗?对于这种重难点知识,只有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度量、计算、比较、思考,才会发现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框架面积变小了,周长没变化,这种通过动手实践得来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不易忘记。
  5、创设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的问题情境。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非常紧密,常常是前一个知识是后一个知识的基础,后一个知识是前一个知识的发展,就象环环紧扣的链条。学生学习数学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的过程。教学中,利用学生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从原来的知识结构中提取相关的知识经验,经过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四、教给多种方法,学生善于提问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好奇心强的这份天性,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发现并寻求数学问题。但是,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问到要害处,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1、根据课题提问。让学生看到这个课题,想一想,今天要学习哪些内容?并提出问题。如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时,先让学生看到课题说出自己想学习的内容。即:什么是负数?负数和以前学习的数有什么不同?负数怎样表示?……等等,从而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2、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提问。就是让学生从一个数学问题联想到另一个数学问题。在类似迁移中提出问题,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3、在知识的易混处提问。就是对易混、易错、相近的数学知识提出问题,引出学生深层次的探究。如在学完“圆”后,质疑:“圆的体积和侧面积计算有不同?”从而从意义、计算方法,实际应用等方面加以比较,这样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在课本的结论处提问。对课本中已有的结论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反向思考中诱发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如学习“年、月、日”后,有一位学生提出:“课本上为什么说‘通常’四年一闰,这个‘通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通常’两字,不就是四年一闰吗?”
  5、在知识的应用上提问。如有一根长12.56分米的铁丝,围成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最大是多少?让学生寻找为什么围成圆形时面积最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总之,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人人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和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学生主动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提高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 严育洪.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教学数学[J].江苏教育,2002(3B).
  [3] 孙明金.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J].福建教育,2003(12A).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进行思 想交流的工具。高中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它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整个高中教学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探究性学习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就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体现。为了使高中生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高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意义;策略  教育部进
人的学习离不开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对于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积累和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本篇文章主要从基于学习迁移
摘要:探究性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学业繁重的今天,在初中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从立体固定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能够自己亲自动手,使学生在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手脑并用,能快速掌握知识,增强了初中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了主观能动性。我国如今初中实验性教学的现状,却与预期相差甚多,试验与学习相背离,实验单纯是在实验室进行走过场式研究,而学习也只是进行死板记忆,缺乏创新性。在进行探究性
【摘要】近些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发生,这不仅冲击着正常的校园教学秩序,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更给当事人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极为不利。校园暴力并不是一个地方、一个学校的个例,它的出现有一定的社会原因,也有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原因。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初中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中学 校园暴力 成因分析 对策  校园是学生健康成长、学习知
期刊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恰当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是很有益的.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
[摘 要] 通过对白云铁矿主采场不同矿岩性质和结构构造的分析研究进行孔网参数的优化,在确保爆破质量稳定的前提下使延米爆破量逐年提高,降低了穿孔费用,对降本增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爆破质量;设计参数;技术经济指标  1.前言  包钢白云鄂博铁矿主采场是白云鄂博铁矿的主体矿石生产车间,现已形成采剥总量3100万t(其中矿石770万t)年生产能力。对于露天采矿生产工艺来说爆破是至关重要的
近几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码时代.而嵌入式系统就是建立在这两种高新技术基础之上的.现如今,嵌入式系统广泛应该到科研行业、
唐代绘画大师戴嵩,画牛独步千古.说他画牛能“穷其野性筋骨之妙”,所画、、等作品,被视为绝世佳作.其中,被杜处士所收藏.有一天,杜处士将这幅画拿出来晾晒,有位牧童路过时仔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照亮学生前进的灯塔,具备赞美学生、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发挥潜能的能力,并充分运用赞赏与肯定的教育方式,是一种必备的教育素质。表扬与鼓励,是一把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