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模式的与时俱进,大学音乐常识教学应新课改的要求,内容形式逐步向度多元化、灵活化转变,在学生感知欣赏、感情欣赏、理性欣赏的这个渐进体验过程中如果适时地加入一些通俗的视听兼容的影视音乐,发挥影视音乐独特的魅力,则有利于提高音乐常识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影视音乐 《音乐常识》 大学音乐 音乐欣赏
通过音乐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是高校开设《音乐常识》课程的基本目的所在。但是就目前音乐教学现状而言,大学的《音乐常识》课程仍普遍遵照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多以基本乐理知识为主,却忽视了对学生音乐鉴赏的循循善诱[1]。我们说,即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知识都提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然而却缺乏相应的音乐鉴赏能力,导致外在形式与内在涵养的不匹配,这绝非算得上是成功的教育。因此,大学开设《音乐常识》课程自然有其必要性,但是如何要真正使《音乐常识》课程充分发挥出其美育功能,我们还需从形式与内容上进行不断创新性的探究。《音乐常识》①教学应新课改的要求,内容形式逐步向度多元化、灵活化转变,在学生感知欣赏、感情欣赏、理性欣赏的这个渐进过程中如果适时地加入一些通俗的视听兼容的影视音乐,发挥影视音乐独特的魅力,则有利于提高音乐常识课的实效性。
一.影视音乐的特性
影视音乐除了指专门为影视作品创作的乐曲或者歌曲之外,还包括在影视作品的叙事过程中出现的人为设计的由某些音源播放的音乐[2]。影视音乐的存在是为了渲染影视作品中的气氛,与剧情内容紧密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影视音乐与影视作品中蕴含的特定文化具有一致性。优秀的影视音乐作品总会在大街小巷广泛传播,让人们耳熟能详。影视音乐自有其区别于其它类型音乐的独特的一面,不可置否的是,正是这一个性为音乐常识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丰满了音乐常识课的内容。音乐常识课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无疑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地位,而影视音乐又无疑对音乐常识课的实效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影视音乐对特定主题的表现性
非影视音乐与影视音乐的区别在于,前者缺少主题剧情,这大大减弱了受众对音乐的体 验,在理解上也缺乏深度,除了音乐本身的抽象性特征外,还带给了受众某种不确定性[3];相对的,后者有影视作品的剧情主线索作为支撑,是依据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中各不相同的风格来发展的,能够有机地结合影视作品的故事情节,在凸显出其中人物的形象性格的同时,还有力地传达出了某种情感,不管是在作品的主题思想方面,还是在内容情感上,都具有一定的特定性。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即可与主题剧情同步发展又可反向发展,而实现的功用当然也就不尽相同,同步发展重在渲染烘托剧情气氛,而反向发展则侧重描刻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助于受众对影视主题的进一步把握[4]。影视音乐的创作者只有在深刻理解把握影视作品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真实的体验感受,方能创作出优秀的影视音乐,也只有如此,影视音乐才能对影视作品中凝集的思想与情感予以真实、贴切地表现。
2.影视音乐传播的加速性与广泛性
影视音乐能够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众深刻记忆并广泛传播。主题音乐可谓是统筹整部影视作品的首领[5],往往以一种标志的形式为受众带来感官上的体验,而当受众被影视作品的剧情所深深吸引时,这种感官上的体验将极大可能上升为情感上的体验,进而音乐便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受众喜闻 乐传。
影视作品的重要标志物—主题音乐的核心地位是不可推翻的[6]。主题音乐无疑是受众记住某部影视作品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根据剧情的需要,主题音乐可能会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剧中,只是会相应地改变一下歌词,相信很多人都不乏有这样的体验,听到了某首主题音乐,便会连带勾起记忆深处对一部经典之作的喜爱与怀念。例如,再熟悉不过的《好汉歌》,旋律再现,谁不忆那部经典的影视剧《水浒传》呢?
3.影视音乐的多样化
在时代文明进程步入新阶程的当下,人们对精神文化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在影视音乐的需求上,已显然不能满足于单一的传统音乐.因此,为了促使影视内容更为丰满,影视音乐的形式已突破了地域、时空的束缚,实现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的融合。在影视音乐不断发展的态势下,我们可以发现,音乐多元文化的融合不但已不足为其,而且已成为斐然主流。如今,我国的影视音乐在统音乐的基础上,加入了世界各地的多元素的音乐表现形式,使得影视音乐更显生机饱满[7]。
二.影视音乐在大学音乐常识课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音乐常识课中,传统教学方式是指导学生以“听”为主,从听磁带过渡为听CD,虽然“听”的载体在发生变化,然而欣赏的方式仍未有实质性的突破,仍显单一,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佳。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如果不更新教学理念,不探究有效的教学新手段,是不可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收效的,我们主张音乐教师应积极将贴近生活的素材引入到课堂之上,为教学内容添加一些实际真实的“引子”[8]。在一定程度上讲,音乐与影视作品具有共通性,即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大学音乐常识课中引入影视音乐不失为一种最佳的教学手段,当由“听”转变为“视听”,那么将有效刺激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1.降低学生理解音乐的难度
视听共享的音乐常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去了解、感知音乐,当学生对某些音乐感兴趣时还会进一步促使其自觉性学习,加强了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由此音乐常识课在充满感兴趣的学习氛围中自然而然就容易多了,其带来的效果是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影视音乐因影视剧中生动形象的画面而变得更加立体,并且始终保持着与画面相一致的节奏来推动剧情的发展,使得主题更加明确,表达更加深刻。音乐与画面的有机融合,使音乐本身蕴含的情感具体化了、明晰化了,这不仅为学生带来了视觉美感,同时还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并不严肃的课堂氛围使其轻松地感悟音乐的内在美[9],提升了音乐常识课的内涵。 例如,在《辛德勒名单》中,所有充满激情的音乐的创作都是在下行五度的基础上发展、变奏而来的。就拿其主题音乐来说,一开始的主要音型时重复两个下行五度,而后再由一个上行六度与下行二度所组成,这真可谓是一组起伏不定、波澜重生的旋律线,渲染出人物躁动不安的心理活动。要很好地把握音乐要素离不开对一部完整影视作品的具体画面进行解释,从而学生才有可能充分理解到这种特殊语言的涵义,从此让音乐常识变得简单而又不浮于表面。
2.培养学生对音乐常识课的兴趣
在大学音乐常识课中引入对影视音乐的欣赏是一种眼观、耳听、心思的欣赏过程,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有助于学生真正享受音乐常识,并能够使学生理解并感受创作者的意图以及情感,抓住音乐作品中凝集的内层涵义。我们说,只有在真正理解一首音乐作品的前提下才能接受并喜爱之。
例如《海上钢琴师》,这部荣膺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奖的影片的主题音乐是影视作品音乐史上的一大经典。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其中的一个片段:在小号手麦克斯登上“弗吉尼亚号”的第一晚,海面狂风伴巨浪,“弗吉尼亚号”剧烈颠簸,麦克斯不堪忍受晕船呕吐,然而就在此刻,他遇到了主人公1990并被他带到了一架钢琴前。钢琴脚刹一经放开的那刻,音符在风浪中浪漫起舞,美妙的旋律不仅消除了麦克斯晕船所带来的痛苦,而且也消除了这个惊涛骇浪的晚上的惊心恐怖。徜徉于音乐之海中,麦克斯不仅深深为1900的音乐才能所折服,并且也与之形成了深厚的友谊。这样的音乐常识课,内容丰富,情感真切,最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加深对音乐艺术的感悟,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地完成相关课业任务。
3.强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人们的心情会随着音乐的旋律起伏而发生变化。影视音乐将影视作品的剧情与音乐韵律融合一体,直抒善与恶、聚与散的胸臆,深深地牵引着学生的感知神经,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自然而然,学生对作品的记忆将大大加深。
蒙古音乐包含的热情与粗犷就如一阵辽阔草原上的清风吹进人们的心田。例如《乌兰巴托的夜晚》这首歌曲,要是欣赏的仅仅是歌曲而没有视觉上的体验,那么就极易导致学生对歌曲细腻深邃的情感表达体会不深,但是若结合影片《世界》来欣赏时,便会对情感表达有更为深刻的体悟。在影片《世界》中,贾樟柯重新为这首歌填了词作为电影的插曲,并使赵小桃与两个俄罗斯妓女打破了国度与语言的“鸿沟”,实现了双方心灵上的沟通。影片展现了一副宁静美丽、空气沁人心脾的乌兰巴托之夜,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结合视觉欣赏音乐,也会油然而生对乌兰巴托的向往之心,在动听的旋律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从另一个角度来把握《乌兰巴托的夜晚》的内涵,甚或能引起学生关于人生的哲学思考,进而强化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1]郭强.影视音乐在大学音乐常识课中的作用[J].电影评介,2007,21(4):95-96.
[2]常诗竞.影视音乐在音乐常识课中的作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10(21):227.
[3]乔鲁宾.影视音乐在大学音乐常识课中的作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7(9):99 113.
[4]马兰.音乐常识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3,05:(14)113-115.
[5]焦杰.影视音乐在音乐常识课中的作用[J].时代漫游,2014,03(32):70-71.
[6]黄海燕.浅谈中学音乐常识课中影视音乐的作用[J].群文天地,2011,12(18):192-193.
[7]李磊.解析大学音乐常识课中的影视音乐[J].音乐大观,2014,06(26):20-21.
[8]侯可心.影视音乐对作品的烘托作用及其教学策略[J].北方音乐,2014,15(9):180.
[9]邵菁.影视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案例[J].音乐大观,2012,11(13):80-81.
项目名称:四川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R119582120).
注 释
①随着高校新课改的深化,有些大学不再强调知识的专门性,而是开始强调音乐知识的综合性,正尝试将多门课重构为综合性较强的《音乐常识》课程,例如,四川某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音乐常识》课程就是由《音乐欣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曲式作品分析》三门课程整合而成。
(作者介绍:刘宇统,宜宾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副教授,高级计算机乐谱制作师,主要从事中国音乐史学和民间音乐理论研究)
关键词:影视音乐 《音乐常识》 大学音乐 音乐欣赏
通过音乐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是高校开设《音乐常识》课程的基本目的所在。但是就目前音乐教学现状而言,大学的《音乐常识》课程仍普遍遵照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多以基本乐理知识为主,却忽视了对学生音乐鉴赏的循循善诱[1]。我们说,即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知识都提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然而却缺乏相应的音乐鉴赏能力,导致外在形式与内在涵养的不匹配,这绝非算得上是成功的教育。因此,大学开设《音乐常识》课程自然有其必要性,但是如何要真正使《音乐常识》课程充分发挥出其美育功能,我们还需从形式与内容上进行不断创新性的探究。《音乐常识》①教学应新课改的要求,内容形式逐步向度多元化、灵活化转变,在学生感知欣赏、感情欣赏、理性欣赏的这个渐进过程中如果适时地加入一些通俗的视听兼容的影视音乐,发挥影视音乐独特的魅力,则有利于提高音乐常识课的实效性。
一.影视音乐的特性
影视音乐除了指专门为影视作品创作的乐曲或者歌曲之外,还包括在影视作品的叙事过程中出现的人为设计的由某些音源播放的音乐[2]。影视音乐的存在是为了渲染影视作品中的气氛,与剧情内容紧密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影视音乐与影视作品中蕴含的特定文化具有一致性。优秀的影视音乐作品总会在大街小巷广泛传播,让人们耳熟能详。影视音乐自有其区别于其它类型音乐的独特的一面,不可置否的是,正是这一个性为音乐常识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丰满了音乐常识课的内容。音乐常识课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无疑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地位,而影视音乐又无疑对音乐常识课的实效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影视音乐对特定主题的表现性
非影视音乐与影视音乐的区别在于,前者缺少主题剧情,这大大减弱了受众对音乐的体 验,在理解上也缺乏深度,除了音乐本身的抽象性特征外,还带给了受众某种不确定性[3];相对的,后者有影视作品的剧情主线索作为支撑,是依据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中各不相同的风格来发展的,能够有机地结合影视作品的故事情节,在凸显出其中人物的形象性格的同时,还有力地传达出了某种情感,不管是在作品的主题思想方面,还是在内容情感上,都具有一定的特定性。影视作品中的音乐即可与主题剧情同步发展又可反向发展,而实现的功用当然也就不尽相同,同步发展重在渲染烘托剧情气氛,而反向发展则侧重描刻人物的心理活动,有助于受众对影视主题的进一步把握[4]。影视音乐的创作者只有在深刻理解把握影视作品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真实的体验感受,方能创作出优秀的影视音乐,也只有如此,影视音乐才能对影视作品中凝集的思想与情感予以真实、贴切地表现。
2.影视音乐传播的加速性与广泛性
影视音乐能够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众深刻记忆并广泛传播。主题音乐可谓是统筹整部影视作品的首领[5],往往以一种标志的形式为受众带来感官上的体验,而当受众被影视作品的剧情所深深吸引时,这种感官上的体验将极大可能上升为情感上的体验,进而音乐便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受众喜闻 乐传。
影视作品的重要标志物—主题音乐的核心地位是不可推翻的[6]。主题音乐无疑是受众记住某部影视作品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根据剧情的需要,主题音乐可能会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剧中,只是会相应地改变一下歌词,相信很多人都不乏有这样的体验,听到了某首主题音乐,便会连带勾起记忆深处对一部经典之作的喜爱与怀念。例如,再熟悉不过的《好汉歌》,旋律再现,谁不忆那部经典的影视剧《水浒传》呢?
3.影视音乐的多样化
在时代文明进程步入新阶程的当下,人们对精神文化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在影视音乐的需求上,已显然不能满足于单一的传统音乐.因此,为了促使影视内容更为丰满,影视音乐的形式已突破了地域、时空的束缚,实现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的融合。在影视音乐不断发展的态势下,我们可以发现,音乐多元文化的融合不但已不足为其,而且已成为斐然主流。如今,我国的影视音乐在统音乐的基础上,加入了世界各地的多元素的音乐表现形式,使得影视音乐更显生机饱满[7]。
二.影视音乐在大学音乐常识课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音乐常识课中,传统教学方式是指导学生以“听”为主,从听磁带过渡为听CD,虽然“听”的载体在发生变化,然而欣赏的方式仍未有实质性的突破,仍显单一,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佳。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如果不更新教学理念,不探究有效的教学新手段,是不可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收效的,我们主张音乐教师应积极将贴近生活的素材引入到课堂之上,为教学内容添加一些实际真实的“引子”[8]。在一定程度上讲,音乐与影视作品具有共通性,即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大学音乐常识课中引入影视音乐不失为一种最佳的教学手段,当由“听”转变为“视听”,那么将有效刺激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1.降低学生理解音乐的难度
视听共享的音乐常识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去了解、感知音乐,当学生对某些音乐感兴趣时还会进一步促使其自觉性学习,加强了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由此音乐常识课在充满感兴趣的学习氛围中自然而然就容易多了,其带来的效果是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影视音乐因影视剧中生动形象的画面而变得更加立体,并且始终保持着与画面相一致的节奏来推动剧情的发展,使得主题更加明确,表达更加深刻。音乐与画面的有机融合,使音乐本身蕴含的情感具体化了、明晰化了,这不仅为学生带来了视觉美感,同时还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并不严肃的课堂氛围使其轻松地感悟音乐的内在美[9],提升了音乐常识课的内涵。 例如,在《辛德勒名单》中,所有充满激情的音乐的创作都是在下行五度的基础上发展、变奏而来的。就拿其主题音乐来说,一开始的主要音型时重复两个下行五度,而后再由一个上行六度与下行二度所组成,这真可谓是一组起伏不定、波澜重生的旋律线,渲染出人物躁动不安的心理活动。要很好地把握音乐要素离不开对一部完整影视作品的具体画面进行解释,从而学生才有可能充分理解到这种特殊语言的涵义,从此让音乐常识变得简单而又不浮于表面。
2.培养学生对音乐常识课的兴趣
在大学音乐常识课中引入对影视音乐的欣赏是一种眼观、耳听、心思的欣赏过程,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有助于学生真正享受音乐常识,并能够使学生理解并感受创作者的意图以及情感,抓住音乐作品中凝集的内层涵义。我们说,只有在真正理解一首音乐作品的前提下才能接受并喜爱之。
例如《海上钢琴师》,这部荣膺金球奖最佳电影配乐奖的影片的主题音乐是影视作品音乐史上的一大经典。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其中的一个片段:在小号手麦克斯登上“弗吉尼亚号”的第一晚,海面狂风伴巨浪,“弗吉尼亚号”剧烈颠簸,麦克斯不堪忍受晕船呕吐,然而就在此刻,他遇到了主人公1990并被他带到了一架钢琴前。钢琴脚刹一经放开的那刻,音符在风浪中浪漫起舞,美妙的旋律不仅消除了麦克斯晕船所带来的痛苦,而且也消除了这个惊涛骇浪的晚上的惊心恐怖。徜徉于音乐之海中,麦克斯不仅深深为1900的音乐才能所折服,并且也与之形成了深厚的友谊。这样的音乐常识课,内容丰富,情感真切,最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加深对音乐艺术的感悟,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地完成相关课业任务。
3.强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人们的心情会随着音乐的旋律起伏而发生变化。影视音乐将影视作品的剧情与音乐韵律融合一体,直抒善与恶、聚与散的胸臆,深深地牵引着学生的感知神经,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自然而然,学生对作品的记忆将大大加深。
蒙古音乐包含的热情与粗犷就如一阵辽阔草原上的清风吹进人们的心田。例如《乌兰巴托的夜晚》这首歌曲,要是欣赏的仅仅是歌曲而没有视觉上的体验,那么就极易导致学生对歌曲细腻深邃的情感表达体会不深,但是若结合影片《世界》来欣赏时,便会对情感表达有更为深刻的体悟。在影片《世界》中,贾樟柯重新为这首歌填了词作为电影的插曲,并使赵小桃与两个俄罗斯妓女打破了国度与语言的“鸿沟”,实现了双方心灵上的沟通。影片展现了一副宁静美丽、空气沁人心脾的乌兰巴托之夜,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结合视觉欣赏音乐,也会油然而生对乌兰巴托的向往之心,在动听的旋律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从另一个角度来把握《乌兰巴托的夜晚》的内涵,甚或能引起学生关于人生的哲学思考,进而强化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1]郭强.影视音乐在大学音乐常识课中的作用[J].电影评介,2007,21(4):95-96.
[2]常诗竞.影视音乐在音乐常识课中的作用[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10(21):227.
[3]乔鲁宾.影视音乐在大学音乐常识课中的作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7(9):99 113.
[4]马兰.音乐常识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3,05:(14)113-115.
[5]焦杰.影视音乐在音乐常识课中的作用[J].时代漫游,2014,03(32):70-71.
[6]黄海燕.浅谈中学音乐常识课中影视音乐的作用[J].群文天地,2011,12(18):192-193.
[7]李磊.解析大学音乐常识课中的影视音乐[J].音乐大观,2014,06(26):20-21.
[8]侯可心.影视音乐对作品的烘托作用及其教学策略[J].北方音乐,2014,15(9):180.
[9]邵菁.影视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案例[J].音乐大观,2012,11(13):80-81.
项目名称:四川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R119582120).
注 释
①随着高校新课改的深化,有些大学不再强调知识的专门性,而是开始强调音乐知识的综合性,正尝试将多门课重构为综合性较强的《音乐常识》课程,例如,四川某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音乐常识》课程就是由《音乐欣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曲式作品分析》三门课程整合而成。
(作者介绍:刘宇统,宜宾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副教授,高级计算机乐谱制作师,主要从事中国音乐史学和民间音乐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