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学会合作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8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阿德勒;家庭教育;启示;合作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过幸福的、有意义的生活,可是并非每一个孩子都如父母所愿。总有一些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入错误之途,以至自己过着不幸的生活,也给他人带来不幸。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这样的后果呢?从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我们也许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自卑与超越》是他的代表作。在书中,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要面对人生的三个问题:社会、职业和爱情。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做出反应时,都表现了他对生活意义的深层感受。固然每个人对生活意义都有自己的看法,但良好的生活意义应符合一些共性:“奉献、对别人发生兴趣和互助合作。”从合作中发展出社会兴趣,为他人、为社会奉献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也是贯穿《自卑与超越》全书的主要思想。阿德勒还从反面指出:“所有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缺乏从属感和社会兴趣。他们在处理职业、友谊和性等问题时,都不相信这些问题可以用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
  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由于整个社会都提倡个人成功,许多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也有意无意地受到影响,一味要求孩子学业上的成功,追求个人优越感的达成,使孩子处于过度竞争的氛围中,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从而导致了许多不良后果。比如孩子拒绝上学、青少年自杀、同学之间相互伤害,甚至出现弑父杀母之类骇人听闻的极端事件。
  既然合作是人生幸福的必要条件,缺乏合作会导致种种不良后果,那么父母在养育子女的时候,如果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给孩子合作之道,对于孩子的人生是大有裨益的。正如阿德勒所说:“我们不能期待一个没有上过地理课的孩子在这门课的考卷上会答出好成绩;我们也不能期待一个未被训练以合作之道的孩子在面临一个需要合作训练的工作之前会有良好的表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父母、同伴和教师,因此父母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展孩子的合作能力。
  第一,父母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关于母亲对孩子的作用,阿德勒说:“在最初几个月中,母亲在他的生活里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他合作的能力就是在这种情境下最先发展出来的。”因此,首要的是母亲与孩子的合作,母亲应使孩子喜欢她、亲近她,愿意与她合作。为此母亲要做到两点:一是生活上关心照顾孩子,使孩子感到舒适、温暖、安全;二是心理上的关怀。她应该了解并尊重孩子的天赋和个性,懂得孩子身心成长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帮助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地发展。阿德勒说:“她的技巧是否优良,影响了孩子的所有潜能。所谓母亲的技巧,我们指的是她和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使孩子和她合作的能力……她只有真正对孩子有兴趣,而且一心一意要赢取他的情感,并保护他的利益时,才会有这种技巧。”
  第二,父母要为孩子树立合作的榜样。
  在母亲与孩子成功地建立联系之后,她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阿德勒说:“和母亲发生关联的,有她的孩子,她的丈夫,以及围绕着她的整个社会生活……在她使孩子和她自己成功地联系上后,她的第二个工作是把他的兴趣扩展到他父亲身上……以后,她还要使孩子的兴趣转向环绕他的社会生活,转向家里其他的孩子,转向朋友,亲戚,和平常的人类。”为了成功地完成这项工作,父母必须为孩子树立良好合作的典范。为此父母之间要做到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协商处理家庭事务。另外,父母要与双方的家人、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只有在和谐友善的氛围中,孩子才能发展出对他人的兴趣和合作的能力。为此,父母要处理好与双方老人、兄弟姐妹的关系,做到家庭和睦,善待邻居、同事及周围的人,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友善的氛围。
  第三,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同伴合作
  同伴是孩子除父母之外的重要他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增加孩子对同伴的兴趣,发展孩子的合作能力,孩子也易于被同伴群体所接纳和认同,从而获得归属感。
  首先,父母要为孩子的同伴交往创设有利的条件。比如,父母要欢迎孩子的同伴到家里来做客,也要允许自己的孩子到同学家去玩,并教给孩子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貌和规则。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与同学结伴外出游玩。如果孩子与同伴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父母要给予物质上的、心理上的支持等等。
  其次,父母要接纳和尊重孩子的同伴。父母不应随意干涉孩子的同伴交往,不要为孩子的交友划定界限,也不要以自己的好恶评判孩子的同伴,而是要接纳和尊重孩子的同伴。
  最后,父母要为孩子的同伴交往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父母不应对孩子的同伴交往放任不管,而是要多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在与哪些同伴交往,了解他们的品行、兴趣、爱好等等,必要时给予孩子一些指导和建议。
  第四,父母要促进孩子与教师的合作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孩子的发展。“亲其师,信其道”,孩子只有喜欢老师,信赖老师,愿意与老师合作,才会心悦诚服地听从老师的教诲。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孩子与教师的合作。
  首先,父母要树立与教师合作的意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其次,父母要帮助孩子完成教师的要求。父母可以通过家长会或与教师单独交流等方式,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综合表现、学业成绩等情况,了解学校对孩子日常规范的要求、教学考试进度的安排等,尽力帮助孩子完成学校和教师的要求。
  最后,父母要做师生关系的协调者。由于教师的个人素养、性格禀赋、业务能力存在差异,对待孩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这就有可能导致孩子不喜欢某些教师。这时父母要引导孩子客观地看待教师,多看教师的优点和长处,促进孩子与教师关系的融洽。
  另外,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偏差,教师的要求与孩子的行为之间出现错位,师生之间就可能出现不和谐的音符。这时父母要做师生关系的协调者,既能使孩子的行为符合规范,又不至于使孩子与教师产生对立,而是让孩子口服心服地接受教育。比如,孩子在学校违反纪律,教师要求父母帮助教育,这时,父母一方面要了解学校和教师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倾听孩子对事件的看法,在此基础上,让孩子理解学校制定纪律的目的,同时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引导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中经过了合作之道的训练,那么他就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勇气面对人生的三个问题,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胜利庄路12号1单元503室,济南,250031)
  编辑/李益倩 终校/马茜元
其他文献
〔关键词〕时间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6-0038-04  【活动理念】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学习时间管理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有的学生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比较拖拉,上课铃响了半天才磨磨蹭蹭走进教室;有的小学六年级学生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他们即
【编者按】 河南省安阳幼儿师范学校位于七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东北隅的洹水之滨。殷商古韵、洹水悠然,赋予了这所花园般的幼儿师范学校以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浓郁的人文精神。近年来,安阳幼师在王保林校长的带领下,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新形势下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人格、帮助教师营造职业幸福、建设幸福和谐平安校园的新境界、新途径、新方法。在弘扬“幼师精神”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研究,坚持以“人”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提 要:朝鲜时代与明清两朝都是在16世纪即明朝嘉靖、朝鲜明宗年间大规模普及乡约的,随后明朝出现族规,朝鲜产生族契。乡约的普及与族契的产生,造成宗族乡约化。族会思想与实践即族会普及化,也促使族契的出现与宗族凝聚力的加强。族契与族规有很多共同点,族契实为族规。朝鲜祠祭似乎不发达,祭祖主要是在祖墓,因此墓祭兴盛,族契多是通过墓祭祖先进行族会。朝鲜族契也有大量关于婚丧方面的要求,一般属于互助,不同于明朝族
贺霓,小学高级教师,四川省交响乐团附属小學(原成都市华林小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全国文明标兵、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成都市优秀德育工作者、成华区优秀共产党员、成华区优秀教师。  她从教28年,从一名音乐教师到四川省交响乐团附属小学校长,始终站在教育教学一线,带领全校教师改革课堂教学,参与课题研究。其中心育课题“基于小学生社会适应性的陪伴课程建构与实践研究”“教育戏剧在德育课程中的整合研究”成果突
〔摘要〕韩国首尔市于2015年起每年推出《保健教育及学生健康增进计划》,该计划包括致力于终身健康的保健教育系统和保健教育支援体系两大部分。本文以2017年新推出的《保健教育及学生健康增进计划》为例,介绍了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推进方向,并从重视青少年正確的性价值观的树立,加强学生精神健康管理与预防、重视应急患者的急救及关注保健教师专业发展四个方面分析了该计划的特点,以期为我国保健教育与学生健康促进工作
〔关键词〕家庭教育;情感;积极心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1-0076-03  最近我接待了一些来访者,他们的问题各不相同,但是,在咨询过程中,在回答一系列的问题上,却出现了一致的答案:“你从小在谁身边长大?”“父母呀。”“你跟父母的关系怎么样?”“还好吧。”“你小的时候,关于母亲(父亲),最温暖的记忆是什么?”“没有。”  
〔关键词〕过度倾诉;元认知干预技术;新潜意识观  一、问题提出  如何排解心中的苦闷或伤痛?在元认知干预技术普遍应用以前,无论是从生活经验的角度,还是从心理调适方法的角度,都会提倡找个合适的人来倾诉一下。在适当条件下的适当倾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调适消极情绪的作用。当接受倾诉者本身的特征导致倾诉者在倾诉时的消极情绪变成积极情绪的情况下,这种倾诉有治疗消极情绪的作用。例如,一名男大学生在苦闷时,一见到热
〔摘要〕在国家教育改革的推动下,生涯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而各学校也在试行校本生涯教育。本文是基于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以本地(广东省佛山市)经济、文化特色为基础,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以培养怀有浓厚的爱国情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科技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提出了校本生涯教育的整体思路与内容框架。内容框架是将佛山本地岭南文化、制造业发展、科技运用作为生涯教育的案例资源,
〔摘要〕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学校、教师、父母以及学生本人十分关注的,成绩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家庭教育的效果、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对个体学业成绩产生影响的因素有环境因素、智力因素、个体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等诸多因素。本研究从心理卫生和健全人格培养的角度,以普通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自我概念、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业成绩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相互之间的关系,验证三个变量
〔摘要〕一个12岁的女孩因持续失眠并多次出现幻听,且有服药经历,被带到心理辅导室。经过多次会谈,咨询师采用放松训练和认知行为疗法,并调动班主任、家庭资源等,最终帮助其消除幻听,改善睡眠,摆脱药物,融入正常的学习生活。  〔关键词〕留守儿童;初中生;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7-0049-03  一、个案背景  怡怡(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