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七七的一天
上午10点,汉口集家嘴某小区,一个个子高挑的长发女孩准时从床上跳起来,直奔电脑,打开邮箱,登录QQ、MSN、博客,浏览、回复,辟里啪啦在键盘上敲击。约一个小时后,她奔向卫生间。洗漱完毕,她会跑到落地的大镜子前扮几个鬼脸。
镜子里的女孩青春可人,眉毛微微上扬,留过肩的直发,时而大大咧咧,时而温柔妩媚……镜子里的女孩,大名赵丽萍,27岁的她,更喜欢人们叫她武汉七七。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她生日是七月初七,身高也有一米七。
然后,她回到电脑桌前,桌上堆着她前几天买回的各种饼干,当作早餐或是午饭。往嘴里塞饼干的同时,她给自己冲上一杯速溶咖啡。肚子填饱了,灵感就来了。
武汉七七的一天,就这么开始了。
QQ、MSN的个人设置上,她都留下了这样的签名:最近工作超忙,有事请留言!恕不闲聊,请理解!然后,统统隐身。
七七是个自由写手、业余编剧,同时帮重庆、西安、南京三个城市的电视台写电视剧本。最近,她又应一家出版社之约,在写一部20万字的青春爱情小说,每天要完成一万多字,目前已完成十余万字。
所以,七七是个大忙人,虽然她没有固定的工作。
17岁的文学路
七七的家在湖北枝江,从小父母管教很严,规定她每晚九点前必须回家。童年的她性格孤僻,不爱讲话,每天放学后都会待在十多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啃书本。那时,她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写日记,小本子里记满了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
17岁,七七到武汉求学,爱好文学的她却被父亲要求读了电子声像。尽管如此,她对文学创作的向往并未搁下。她第一次自己做主参加了1996年的全国“延华杯”文学大赛。半年后,她收到邀请函,得知自己的组诗《党啊,我亲爱的妈妈》荣获大赛三等奖。
那一年深秋,七七去汉口饭店参加颁奖大会。她是年龄最小的获奖者,唯一的一个学生。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周百义走到七七身边笑着说:“小小年纪就能和这么多作家一起领奖,不错不错。以后可以多写一些身边的人和事,多观察多思考多记录,细节取材于真实的生活。”七七听进去了。
回到学校后,室友们拿着七七的获奖证书欣赏时,有个女孩却在一旁默默流泪。原来,她爱上了有妇之夫,无法自拔。那一夜,七七耐心地劝导同学5个小时。同学终于擦干眼泪,说:“所有人都在讽刺我,我父母都要和我断绝关系,但你没有……生活还有希望……”七七如释重负,同时,她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自己的宽容和尊重可以拯救一个人。七七突然觉得,自己有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征得同学的同意后,七七写下这个故事,投到一家杂志社,两个月之后,她得到通知,稿件被录用。那一刻,七七深刻理解了周百义老师的话:细节取材于生活。原来,这就是生活啊。而她的文学路,也从那时候开始了。
民众乐园的别样人生
攒了几年的稿费为七七积累了创业资本。2004年年初,她在武汉的时尚聚集地民众乐园开了一家小服装店。她想赚钱。之所以选择民众乐园,理由很简单,她爱买衣服,爱逛街,看到民众乐园里来来往往的人可真多,在这里开店肯定好赚钱嘛。
七七个子高,最爱穿运动休闲类的衣服,所以,她决定就卖这种类型,自己穿的不用愁了,还能赚钱,多好。
她南下广州,挑中一种叫“JOJO”的休闲品牌,小店也因此被她取名为“JOJO”。打包了几大件,满怀信心地发货回武汉。进的货几个货柜都塞不下,地上码了一大圈。隔壁店的小嫂子直咋舌,“心里有没谱啊?觉得这里生意很好做是吧?”
24岁的七七当上了小老板,天天兴奋得呼朋唤友,“来我店里玩呀,我请吃饭!”每天的营业额全拿来吃光喝光,但她心里挺爽。
两个月后,她爽不起来了,第一批货只卖了一小半。七七傻了,为什么别人都不爱穿休闲款啊?
她再下广州,又选了一个叫“巴登”的运动款型,顺便把店名也改成了“巴登”,可生意还是不好。
在店里坐不住,她就到处串门,看看身边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状态,生意没做好,生活阅历却在众生相中积累得越来越丰富。
半年以后,七七的生意终于维持不下去了,衣服全标上30元至50元全场清货,剩下的就全部送人。生意亏掉4万多元,但这半年里她耳闻目睹的生活,让她明白,原来每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就是生活多面镜中的一面呢。于是,七七决定,要让这一个群体的人们走进她的文字。
之后,她连续在新浪杂谈发帖,每天写一个故事,完成了一组,题目叫做“民众乐园里的女人”,点击率居高不下。
大夹街上每天有故事
休整了一段时间后,七七又到大夹街做起服装批发。吸取上次的教训,挑款型不能光挑自己喜欢的,她看布料、辅料、订货,忙得不亦乐乎。生意却仍然不好。原来,大夹街的生意面向周边的乡镇,对应的都是中老年顾客,太时髦的款式人家接受不了。这些,七七都是后来才知道的。
相比民众乐园,大夹街是另一种生活。
到大夹街来买衣服的大多是外地来汉的打工者或是学生,尽管一个个都很努力装作来进货的模样,但那种装出来的滑稽样子还是经常会让大夹街人捧腹大笑。买衣服的人以为是捡了便宜,其实呢,价格上一分都没少。这些,七七以前也不知道。
大夹街上午做批发,下午做零售,老板们一般都不在意散客。一到下午,他们就会坐到门口拉家常或是斗地主,七七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她喜欢交朋友,喜欢走进别人的生活,因此,她看到了这样一幕——正在打牌的老板娘突然死死盯住街对面的那个妖娆女子,然后,她拿着手边的一只女式高跟鞋冲到街对面,揪住那个女人的头发,操起高跟鞋就往她脸上打,嘴里骂着,小妖精,我找了你三年了……原来,老板娘发现丈夫出轨,看到了第三者的照片,可怎么也没找到那个人,但她的模样是死死记住了。而这一天,老板娘看到了照片中的那张脸。这人,她没有认错。这不是电视剧,不是小说,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那个下午,七七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女人含辛茹苦支持丈夫创业,钱赚到了,丈夫心也花了,她没办法恨那个同甘共苦的枕边人,所以她恨千千万万破坏别人家庭的第三者,所以,她说,我见一个打一个。
这动手打人呢,是真的不好,可这女人,唉,那也是真的可爱。
看到生意一日不如一日,七七急得焦头烂额。这时,左邻右舍的老板娘们就经常劝导七七“你呀,年纪轻轻怎么就经受不起打击呢?亏一次怕什么,我们都是一路亏过来的。女人哪,要情场得意就都如意了。”七七禁不住笑出声来,顺便也开了一句玩笑:“那看来你就是情场得意喽。”于是,一群女人围了过来……人人都有故事,人人都不简单。
这一次,她又写了一组故事,叫做“大夹街的女人”。
在网络里倾听生活
2005年元旦之后,七七转让了大夹街的服装批发店。
感受了丰富的人生和情感的她,认识的每一个人,经历的每一个片段都可以拿来写一个故事。她每天坚持贴一个故事进来,不论有没有人看。最初贴到新浪杂谈,后来也贴各大门户网站。终于有一天,七七收到了陕西电视台《都市碎戏》栏目附属影视公司发来的邮件:武汉七七,你好,我是陕西电视台的导演,在新浪杂谈看到了你贴的故事,如果能够将这些故事写成剧本,我们非常愿意与你合作……紧接着,重庆电视台的邀请也飘然而至,七七做梦都没有想到,这些不经意的记录有一天能够搬上荧屏。她再一次想起周百义老师的话:文学作品全部来源于生活……
2006年春节前夕,新浪管理员、新浪杂谈的斑竹一马青尘邀请七七到新浪开博。5月9日,七七一口气在自己的博客《武汉七七》里发了十多篇日记。第三天,她的博客点击率就超过了十万。如今,她的博客点击率已经超过77万。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华人朋友们纷纷给七七写信,对她讲述自己的故事。每天打开邮箱,都会有几十封信件跳入眼帘。那一刻,七七是幸福的,那么多人信任她。
七月初的一天,有位大学生朋友给七七写信:我姐姐因为生了个女儿,被姐夫和家人赶出家门。她现在独自带着孩子在武汉打工,生活异常艰难,你能去见见她,帮我去劝劝她安慰安慰她吗?
这是七七收到的第一封求助信件,她赶紧回信,表示愿意提供帮助。
一周后,七七跟随这位大学生来到汉口唐家墩,见到了她的姐姐。那是个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一半的面积堆满了蜂窝煤,旁边的煤炉子在烧开水,这位年轻的妈妈脸上直冒汗,因为唯一的一个小电扇正对着床上独自玩耍的女儿。这位妈妈用落满煤灰的衣服擦了擦眼泪,说:“我苦一点没关系,哪怕再苦,我的女儿至少有妈呀!”七七流泪了。她就近找了一家酒店请她们吃饭,整个下午,她一直陪着这位妈妈,直到她微笑着点头了,七七才放心离开。
从那以后,类似的信件接踵而至。而七七,则日日真诚地游荡在网络与现实之间,每一天,她都在倾听别人的故事,然后形成文字。七七就这样生活在别人的生活里,走进去,完成其中那个温暖的角色。认真地、用心地完成。她做到了。
编辑/海宁
上午10点,汉口集家嘴某小区,一个个子高挑的长发女孩准时从床上跳起来,直奔电脑,打开邮箱,登录QQ、MSN、博客,浏览、回复,辟里啪啦在键盘上敲击。约一个小时后,她奔向卫生间。洗漱完毕,她会跑到落地的大镜子前扮几个鬼脸。
镜子里的女孩青春可人,眉毛微微上扬,留过肩的直发,时而大大咧咧,时而温柔妩媚……镜子里的女孩,大名赵丽萍,27岁的她,更喜欢人们叫她武汉七七。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她生日是七月初七,身高也有一米七。
然后,她回到电脑桌前,桌上堆着她前几天买回的各种饼干,当作早餐或是午饭。往嘴里塞饼干的同时,她给自己冲上一杯速溶咖啡。肚子填饱了,灵感就来了。
武汉七七的一天,就这么开始了。
QQ、MSN的个人设置上,她都留下了这样的签名:最近工作超忙,有事请留言!恕不闲聊,请理解!然后,统统隐身。
七七是个自由写手、业余编剧,同时帮重庆、西安、南京三个城市的电视台写电视剧本。最近,她又应一家出版社之约,在写一部20万字的青春爱情小说,每天要完成一万多字,目前已完成十余万字。
所以,七七是个大忙人,虽然她没有固定的工作。
17岁的文学路
七七的家在湖北枝江,从小父母管教很严,规定她每晚九点前必须回家。童年的她性格孤僻,不爱讲话,每天放学后都会待在十多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啃书本。那时,她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写日记,小本子里记满了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
17岁,七七到武汉求学,爱好文学的她却被父亲要求读了电子声像。尽管如此,她对文学创作的向往并未搁下。她第一次自己做主参加了1996年的全国“延华杯”文学大赛。半年后,她收到邀请函,得知自己的组诗《党啊,我亲爱的妈妈》荣获大赛三等奖。
那一年深秋,七七去汉口饭店参加颁奖大会。她是年龄最小的获奖者,唯一的一个学生。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周百义走到七七身边笑着说:“小小年纪就能和这么多作家一起领奖,不错不错。以后可以多写一些身边的人和事,多观察多思考多记录,细节取材于真实的生活。”七七听进去了。
回到学校后,室友们拿着七七的获奖证书欣赏时,有个女孩却在一旁默默流泪。原来,她爱上了有妇之夫,无法自拔。那一夜,七七耐心地劝导同学5个小时。同学终于擦干眼泪,说:“所有人都在讽刺我,我父母都要和我断绝关系,但你没有……生活还有希望……”七七如释重负,同时,她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自己的宽容和尊重可以拯救一个人。七七突然觉得,自己有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就是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
征得同学的同意后,七七写下这个故事,投到一家杂志社,两个月之后,她得到通知,稿件被录用。那一刻,七七深刻理解了周百义老师的话:细节取材于生活。原来,这就是生活啊。而她的文学路,也从那时候开始了。
民众乐园的别样人生
攒了几年的稿费为七七积累了创业资本。2004年年初,她在武汉的时尚聚集地民众乐园开了一家小服装店。她想赚钱。之所以选择民众乐园,理由很简单,她爱买衣服,爱逛街,看到民众乐园里来来往往的人可真多,在这里开店肯定好赚钱嘛。
七七个子高,最爱穿运动休闲类的衣服,所以,她决定就卖这种类型,自己穿的不用愁了,还能赚钱,多好。
她南下广州,挑中一种叫“JOJO”的休闲品牌,小店也因此被她取名为“JOJO”。打包了几大件,满怀信心地发货回武汉。进的货几个货柜都塞不下,地上码了一大圈。隔壁店的小嫂子直咋舌,“心里有没谱啊?觉得这里生意很好做是吧?”
24岁的七七当上了小老板,天天兴奋得呼朋唤友,“来我店里玩呀,我请吃饭!”每天的营业额全拿来吃光喝光,但她心里挺爽。
两个月后,她爽不起来了,第一批货只卖了一小半。七七傻了,为什么别人都不爱穿休闲款啊?
她再下广州,又选了一个叫“巴登”的运动款型,顺便把店名也改成了“巴登”,可生意还是不好。
在店里坐不住,她就到处串门,看看身边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状态,生意没做好,生活阅历却在众生相中积累得越来越丰富。
半年以后,七七的生意终于维持不下去了,衣服全标上30元至50元全场清货,剩下的就全部送人。生意亏掉4万多元,但这半年里她耳闻目睹的生活,让她明白,原来每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就是生活多面镜中的一面呢。于是,七七决定,要让这一个群体的人们走进她的文字。
之后,她连续在新浪杂谈发帖,每天写一个故事,完成了一组,题目叫做“民众乐园里的女人”,点击率居高不下。
大夹街上每天有故事
休整了一段时间后,七七又到大夹街做起服装批发。吸取上次的教训,挑款型不能光挑自己喜欢的,她看布料、辅料、订货,忙得不亦乐乎。生意却仍然不好。原来,大夹街的生意面向周边的乡镇,对应的都是中老年顾客,太时髦的款式人家接受不了。这些,七七都是后来才知道的。
相比民众乐园,大夹街是另一种生活。
到大夹街来买衣服的大多是外地来汉的打工者或是学生,尽管一个个都很努力装作来进货的模样,但那种装出来的滑稽样子还是经常会让大夹街人捧腹大笑。买衣服的人以为是捡了便宜,其实呢,价格上一分都没少。这些,七七以前也不知道。
大夹街上午做批发,下午做零售,老板们一般都不在意散客。一到下午,他们就会坐到门口拉家常或是斗地主,七七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她喜欢交朋友,喜欢走进别人的生活,因此,她看到了这样一幕——正在打牌的老板娘突然死死盯住街对面的那个妖娆女子,然后,她拿着手边的一只女式高跟鞋冲到街对面,揪住那个女人的头发,操起高跟鞋就往她脸上打,嘴里骂着,小妖精,我找了你三年了……原来,老板娘发现丈夫出轨,看到了第三者的照片,可怎么也没找到那个人,但她的模样是死死记住了。而这一天,老板娘看到了照片中的那张脸。这人,她没有认错。这不是电视剧,不是小说,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那个下午,七七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女人含辛茹苦支持丈夫创业,钱赚到了,丈夫心也花了,她没办法恨那个同甘共苦的枕边人,所以她恨千千万万破坏别人家庭的第三者,所以,她说,我见一个打一个。
这动手打人呢,是真的不好,可这女人,唉,那也是真的可爱。
看到生意一日不如一日,七七急得焦头烂额。这时,左邻右舍的老板娘们就经常劝导七七“你呀,年纪轻轻怎么就经受不起打击呢?亏一次怕什么,我们都是一路亏过来的。女人哪,要情场得意就都如意了。”七七禁不住笑出声来,顺便也开了一句玩笑:“那看来你就是情场得意喽。”于是,一群女人围了过来……人人都有故事,人人都不简单。
这一次,她又写了一组故事,叫做“大夹街的女人”。
在网络里倾听生活
2005年元旦之后,七七转让了大夹街的服装批发店。
感受了丰富的人生和情感的她,认识的每一个人,经历的每一个片段都可以拿来写一个故事。她每天坚持贴一个故事进来,不论有没有人看。最初贴到新浪杂谈,后来也贴各大门户网站。终于有一天,七七收到了陕西电视台《都市碎戏》栏目附属影视公司发来的邮件:武汉七七,你好,我是陕西电视台的导演,在新浪杂谈看到了你贴的故事,如果能够将这些故事写成剧本,我们非常愿意与你合作……紧接着,重庆电视台的邀请也飘然而至,七七做梦都没有想到,这些不经意的记录有一天能够搬上荧屏。她再一次想起周百义老师的话:文学作品全部来源于生活……
2006年春节前夕,新浪管理员、新浪杂谈的斑竹一马青尘邀请七七到新浪开博。5月9日,七七一口气在自己的博客《武汉七七》里发了十多篇日记。第三天,她的博客点击率就超过了十万。如今,她的博客点击率已经超过77万。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华人朋友们纷纷给七七写信,对她讲述自己的故事。每天打开邮箱,都会有几十封信件跳入眼帘。那一刻,七七是幸福的,那么多人信任她。
七月初的一天,有位大学生朋友给七七写信:我姐姐因为生了个女儿,被姐夫和家人赶出家门。她现在独自带着孩子在武汉打工,生活异常艰难,你能去见见她,帮我去劝劝她安慰安慰她吗?
这是七七收到的第一封求助信件,她赶紧回信,表示愿意提供帮助。
一周后,七七跟随这位大学生来到汉口唐家墩,见到了她的姐姐。那是个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一半的面积堆满了蜂窝煤,旁边的煤炉子在烧开水,这位年轻的妈妈脸上直冒汗,因为唯一的一个小电扇正对着床上独自玩耍的女儿。这位妈妈用落满煤灰的衣服擦了擦眼泪,说:“我苦一点没关系,哪怕再苦,我的女儿至少有妈呀!”七七流泪了。她就近找了一家酒店请她们吃饭,整个下午,她一直陪着这位妈妈,直到她微笑着点头了,七七才放心离开。
从那以后,类似的信件接踵而至。而七七,则日日真诚地游荡在网络与现实之间,每一天,她都在倾听别人的故事,然后形成文字。七七就这样生活在别人的生活里,走进去,完成其中那个温暖的角色。认真地、用心地完成。她做到了。
编辑/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