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英语课堂“哑巴”现象探析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l5667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上进行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是学好英语至关重要的途径。但由于社会文化、课堂环境以及师生自身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氛围并不活跃,普遍存在课堂沉默现象。经过分析发现,听说课互动相对较多,阅读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互动就较少。本文对农村高中英语课堂“哑巴”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英语课堂;“哑巴”现象;解析
  英语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基本的形式,是学生获得知识、激发对英语学习兴趣的主要渠道,课堂提问则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但是在英语课堂上,许多教师都会发现只有少数学习好的学生举手发言,即使教师鼓励或者要求学生来回答,另一部分学生还是一直保持沉默,一旦被教师叫到便不知所措,使课堂更加沉默。为什么学生在英语课上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怎样做才能提高英语课堂的质量呢?
  一、农村英语课堂“哑巴”现象形成的原因
  通过对调查问卷中所得出数据的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几名学生的访谈和实地的课堂观察记录,结果显示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学生自身因素
  (1)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由self-ideas,self-emotio和self-attitudes构成。一些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沉默的原因是出于内心强烈的自尊并且缺乏自信心。由于缺乏自信心,他们害怕犯错误,并且认为一旦出错必会招致他人的嘲笑。出于对自己自尊心的保护,这些学生更倾向于在课堂上保持沉默来躲避课堂教学中与教师和同学的言语交流。
  (2)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多数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属于被动被迫的,即外语是高考必考科目。一旦他们发现課堂表现不会直接影响考试成绩或是发现可以自学课本中的知识来应付考试,他们就会在课堂中保持沉默。而对于那些不具备学习动机的学生,由于缺乏学习英语兴趣和主动性,使得他们在课堂上的沉默现象更加严重。
  (二)社会文化因素
  (1)集体心理。中国的社会大环境秉持的是一种集体主义价值观,在人们更倾向于将集体的利益摆在个人利益的前面。刘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但在课堂上只有当没人回答问题,她会站起来回答。因为她认为这样不仅能把机会留给其他学生,也显得较谦虚。但是集体主义也会存在负面影响,比如当某个学生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一些学生会认为他爱出风头。这种负面影响如果长期存在会压抑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2)高语境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文化属于典型的高语境文化,在这种语境文化中,言语在交际中的作用并不是十分突出,人们更注重“意会”、“领会”。有些学生认为回不回答问题无关紧要,重在理解领会。在采访中,李同学告诉我,多数情况下他知道答案,但觉得没有必要说出来。
  (三)教师的课堂教法。教师的不合理的教学方法也会成为英语课堂学生沉默行为的原因之一
  (1)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应该是一门艺术,不仅要对教授的知识进行选择和加工,更要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认真钻研,积极创新。但是就农村的情况而言,教师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仍显不足,大多数课堂一直采用的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而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特征来设计能激发学生积极和主动性的教学方法。
  (2)课堂提问有效性差。首先是提问环节比例失调。一些学生在采访中说:“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很少有互动”;其次是提问时间不足,“在我说之前,讨论结束了。”“还没有轮到我,老师开始总结。”再者是提问内容的实效性不强,教师往往照搬书本上的问题,而没有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进行提问,使得语言缺乏应用性。
  二、解决农村英语课堂“哑巴”现象的对策
  (1)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当中。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该尽量确保外向学习者和内向的学习者均获得平等的演讲机会。外向的学生比内向的学生更活跃,更愿意积极主动发言。因此,教师有必要鼓励内向的学习者在课堂上说话,甚至可以有一些针对性的提问,把他们引进课堂活动中来。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群体的个体参与,确保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话语”。
  (2)注意提问的技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英语教学重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提问在课堂上也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该有层次性,问题根据难易程度应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教师提问时给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一起讨论课堂上的问题。
  (3)创造平等、和谐的英语学习气氛。创造一个舒适、平等、和谐的英语学习气氛可以让学生有一种安全感,缩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距离。教师的微笑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最直接、最形象、最真挚的感情。清晰明了的手势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4)加强语用能力培养及学生的融合型动机。外语学习动机是指外语学习者的欲望和动力。它构成了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中的影响驱动、态度与焦虑等。研究表明,外语学习者的动机有两种基本倾向,即协同动机和工具性动机。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正确指导,刺激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他们应该让学生致力于学习,知道该做什么,不怕失败。
  总之,导致农村高中英语课堂“哑巴”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三个方面:学生的自我问题、教师问题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学生活动参与现象会影响学习的氛围,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好奇心和兴趣。老师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课堂“哑巴”现象原因和对策,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参考文献:
  [1]胡超.高语境与低语境交际的文化渊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2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提倡学生要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因此,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在课堂教学中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致力于做到,课堂教学之初是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以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利用实验培养初中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将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关爱学生,以情感激励学生,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生;学习兴趣  
摘 要:初中体育教学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日益被学校重视,但是从课堂教学效率来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部分学生无法真正参与进来,这与新课改的发挥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要求是相违背的,课堂是实现教师教学目的的主阵地,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针对体育课堂上的问题教师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体育课堂。  关键词:高效;初中体育课堂;策略  随
摘 要: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作文教学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如果能够把握好作文教学这一关键环节,也就等于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干”。但是在许多学校,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较低,甚至于大多数学生谈到作文就“谈虎色变”, 逃避写作文,害怕写作文,提笔忘词,抓耳挠腮,搜肠刮肚,半天也写不出几个字来。这些现状就是现在作文教学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
摘 要: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是新课改是否能够取得成效的直接体现。课堂教育的改变就要从体现出的问题入手,努力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让教学变得更有趣味,不再一味的枯燥乏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不是讲完一个课时就会万事大吉了,也不再是讲得越细致越好,要以学生接受与否为前提,要有质量保证,要让学生明白教学重点,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切实提高
期刊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毅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