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索英语教学中常用的学习策略,从而教会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联想策略 设疑策略 提取句型策略 类比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141-01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而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深感到,学习策略对培养学生敏捷、灵活、开阔、独特的思维和创造力有着深刻的影响。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也是使用个人才智的方法。学生在运用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中,使作为创新思维主体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得到训练。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词句联想策略对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的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词句联想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词句联想法是由一个词或句,通过联想与其相关的词句的学习策略。如学习动词(名词)care联想它的形容词careful,副词carefully,名词carefulness及反义词careless等。此外,同义句转换,一句多译都可以用联想法。如翻译“他死了二十年了。”引导学生用四种不同的表达形式来表示:
1.He died 20 years ago.
2.He has been dead for 20 years.
3.It is 20 years since he died.
4.20 years(it)has passed since he died.
通过这样的联想策略,能培养学生一词多想、一句多译的发散思维能力,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必定会对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深刻性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设疑策略对求异思维的培养
求异思维是以冲破常规性的习惯思维、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为主要特点,它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提出各种设想,探索多种答案的途径,它是一种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广开思路,充分发挥其独特见解与才能,力求创新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利用设疑策略对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步骤多设置信息沟,层层递进,设计适量的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从一个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寻找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思维的能力。如:在对If you are going on a trip to the country, how will you go there?
提问时,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
S1:I’ll go there by bus. It’s very cheap, I can enjoy the sights on the way.
S2:I’ll go there by train, It’s not expensyve, It’s faster than a bus.
S3:I’ll go there on foot. It’s not only cheap but also very safe, I can take more exercise and it has no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学生们纷纷给出不同的答案并发表各自的见解,甚至与保护环境联系起来,很有见解。这时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又如:在教学“分词的构成”时,重读闭音节结尾,且只有一个辅音字母,这个辅音字母要双写再加-ing。这时有的学生创造性地提出只要记住四个“一”就行,即“一元、一短、一重、一辅”。这就是创新见解。
三、归类及提取句型策略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逆向思维即从最后的结论或现象对某些概念或规律作反向思考。进行逆向思维不仅有利于加强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利于学生养成从相反的视角来分析问题的习惯。英语教学中归类策略和提取句型策略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有着积极的影响。如:在学习音标时,不急于将音标先写出,可先举出含有同一个音标的单词,如教元音|e|时,可先给出yes、desk、bed 等词,让学生去仔细朗读推敲得出以上各词都含有一个相同的读音那就是|e|。又如向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性的句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句子的特点,分析归纳总结出句子的结构,如由I have finished washing my clothes,归纳出句型:finish doing sth.;由she didn’t feel like eating anything一句,学生归纳出句型,得出feel like doing sth 等,同时引导学生把自己总结出来的句型作笔记。这种提取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抽象的语法说教,有利于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四、类比策略对学生类比思维的培养
类比思维即对两个或两个不同的对象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相似点或相同点,然后推测出二者在其他方面可能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是把一种现象的有关知识和理论迁移到另一种现象中的思维方法。课堂教学的时空是有限的,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问题,使学生用已学知识去解决另一问题,逐渐建立类比模式。如讲授过去进行时态时,可先引导学生复习现在进行时的用法,从而用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正在发生或进行的动作得出过去进行时是过去某一时刻或某一时间内正在发生或进行的动作。同样在讲其他进态时,也可用类比策略来培养学生类比思维的能力。
精加工策略的掌握促进了学生更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分别说出自己运用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思路,并相互评价,相互提问;在争论的过程中,往往产生“瞬间的灵感”、“创新的火花”,使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总之,前面提到的各种学习策略(词句联想法、设疑法、归类法、提取句型法、类比法)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的各种思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逐渐使其思维更具深刻性、灵活性,为最终创新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
【关键词】联想策略 设疑策略 提取句型策略 类比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141-01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而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创新思维。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深感到,学习策略对培养学生敏捷、灵活、开阔、独特的思维和创造力有着深刻的影响。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也是使用个人才智的方法。学生在运用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中,使作为创新思维主体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得到训练。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词句联想策略对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的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词句联想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词句联想法是由一个词或句,通过联想与其相关的词句的学习策略。如学习动词(名词)care联想它的形容词careful,副词carefully,名词carefulness及反义词careless等。此外,同义句转换,一句多译都可以用联想法。如翻译“他死了二十年了。”引导学生用四种不同的表达形式来表示:
1.He died 20 years ago.
2.He has been dead for 20 years.
3.It is 20 years since he died.
4.20 years(it)has passed since he died.
通过这样的联想策略,能培养学生一词多想、一句多译的发散思维能力,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必定会对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深刻性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设疑策略对求异思维的培养
求异思维是以冲破常规性的习惯思维、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为主要特点,它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提出各种设想,探索多种答案的途径,它是一种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广开思路,充分发挥其独特见解与才能,力求创新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利用设疑策略对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步骤多设置信息沟,层层递进,设计适量的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从一个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寻找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思维的能力。如:在对If you are going on a trip to the country, how will you go there?
提问时,学生的回答多种多样:
S1:I’ll go there by bus. It’s very cheap, I can enjoy the sights on the way.
S2:I’ll go there by train, It’s not expensyve, It’s faster than a bus.
S3:I’ll go there on foot. It’s not only cheap but also very safe, I can take more exercise and it has no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学生们纷纷给出不同的答案并发表各自的见解,甚至与保护环境联系起来,很有见解。这时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又如:在教学“分词的构成”时,重读闭音节结尾,且只有一个辅音字母,这个辅音字母要双写再加-ing。这时有的学生创造性地提出只要记住四个“一”就行,即“一元、一短、一重、一辅”。这就是创新见解。
三、归类及提取句型策略对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
逆向思维即从最后的结论或现象对某些概念或规律作反向思考。进行逆向思维不仅有利于加强对其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利于学生养成从相反的视角来分析问题的习惯。英语教学中归类策略和提取句型策略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有着积极的影响。如:在学习音标时,不急于将音标先写出,可先举出含有同一个音标的单词,如教元音|e|时,可先给出yes、desk、bed 等词,让学生去仔细朗读推敲得出以上各词都含有一个相同的读音那就是|e|。又如向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性的句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句子的特点,分析归纳总结出句子的结构,如由I have finished washing my clothes,归纳出句型:finish doing sth.;由she didn’t feel like eating anything一句,学生归纳出句型,得出feel like doing sth 等,同时引导学生把自己总结出来的句型作笔记。这种提取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抽象的语法说教,有利于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四、类比策略对学生类比思维的培养
类比思维即对两个或两个不同的对象进行比较,找出他们的相似点或相同点,然后推测出二者在其他方面可能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是把一种现象的有关知识和理论迁移到另一种现象中的思维方法。课堂教学的时空是有限的,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问题,使学生用已学知识去解决另一问题,逐渐建立类比模式。如讲授过去进行时态时,可先引导学生复习现在进行时的用法,从而用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正在发生或进行的动作得出过去进行时是过去某一时刻或某一时间内正在发生或进行的动作。同样在讲其他进态时,也可用类比策略来培养学生类比思维的能力。
精加工策略的掌握促进了学生更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分别说出自己运用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思路,并相互评价,相互提问;在争论的过程中,往往产生“瞬间的灵感”、“创新的火花”,使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
总之,前面提到的各种学习策略(词句联想法、设疑法、归类法、提取句型法、类比法)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的各种思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逐渐使其思维更具深刻性、灵活性,为最终创新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