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新高考制度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研究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liang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而高中语文作为高考中一个很大部分,需要我们不断地更新改革,确立正确的改革方向,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正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标准,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指标,教师要认真分析理解好语文学科的标准,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每次课程的教学任务,才能有序的进行教学,但是许多教师并不是按照课程标准来教学的,他们一方面是只考虑到学校的升学率,只为了考试标准而教学从而弱化语文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只是简单讲授考试知识而不探究深意。另一方面,有的教师搞一言堂,讲台就是他们的舞台,完全不考虑学生的感受,僅仅凭借自己的经验去教学,不能熟悉把握学生的能力和层次,从而无法准确完成语文课程标准,导致课程无效,不按照课程标准去进行的错误教学,是教育资源的浪费,我们应该对教学当时进行重新定位,正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从而让学生能体会到各种不同的经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当然语文课程标准只是教学的内容的示范,我们要熟悉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同时也要随机应变,不是完全的拿来标准就可以进行教学了。因此,处理好教材与课程的关系,才能够正确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才能保证教学有效性。
  二、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僵化的教学形式
  高中的语文教学一直以“满堂灌”的方式出现在课堂上,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背诵练习,导致学生认为“高中语文的学习只不过是简简单单的背诵”,让学生产生轻视语文学科的感受,教师也是忽略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以“考试内容”为主,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这只会加重学生学习的压力,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
  2.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学生在高中的学习一般都是有压力的,他们认为学习是负担,并没有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快乐,而且学校也是极尽渲染成绩的重要性,甚至抹杀学生一切课外活动的学习,让他们丧失了学习的天性。另外,教师家长的过分打压,并没有顺应学生的天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这样只能适得其反,让学生更加讨厌语文学习,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导致考试成绩不佳,然后在班级不受关注,陷入了恶性循环,这样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
  三、新高考制度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1.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传统高考制度不同,新高考制度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应该在新高考制度的引导下开展,从而符合新制度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要了解到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同,从而学生层次也会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这时应该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同时也要改变“答案只有一个”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能够让他们的课堂设计符合教学目标,也就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师把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将学习内容进行划分下发,让小组可以自由组织,用小组竞赛方式去展示,接着教师对他们的展示内容进行指导评价,这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的展示中,让他们的才华得以发挥,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够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方式完成从传统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的转化。
  2.实施多样化教学
  大多数的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不重视,一大部分原因就是教学方式的单调性,认为语文学习不过是读一读,想一想。其实语文阅读可以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让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也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比如高中语文阅读常见的散文小说,他们就像一个时代的剧本,学生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文章的情节内容,而且在人物扮演中学生也能揣摩人物的心理,从而对人物的理解更加透彻,这样在表演时对人物拿捏才能恰到好处,其他学生作为观众也可以点评,在这样的互动中可以使文学作品栩栩如生地在学生们心中树立起来,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还能够体悟文学作品的意境。另外我们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之间互相教授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增加班级的核心凝聚力,还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3.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课堂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语文思维是语文课程改革研究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语文思维是用语文学科的素养解决语文问题,它涵盖了阅读思维、理解思维、总结思维、分析思维等等。语文是一个开放性的学科,因此学习语文也需要有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针对问题现象才能各抒起见,不被思维所禁锢,对于问题的认识才不会过于肤浅。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同时可以利用新技术活跃课堂,新高考制度的语文教学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的发现自己,提升自己,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再被动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对语文课程改革提供了好的方向。
  [作者通联:湖北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湖北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理念的掌握,并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些有关教学技能的理论知识,要想真正出实效,还是需要走进语文教学的课堂,进行真实情境中的实际教学,使教学理念走向教学行为。  一、理解是起点  理解是教学理念走向教学行为的逻辑起点。所谓理解,就是认识主体借助概念,通过分析、比较、概括以及联想、直觉等逻辑或非逻辑的思维方式,领会和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及其规律的思维过程。教学理念要想走向教学行为,
纵观近几年的江苏高考附加考试题目,题目题型没有较大的变动,但对考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的考查是越来越细致,越来越广泛。  名著阅读宜早不宜迟,抓住平时的点滴时间,功夫在课外。  一、文学名著阅读题  1.回归名著,品尝原味  高三复习时间短、任务重,在这样一种逼仄的现实环境中,很多同学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根本没有时间精力也静不下心来走进原著,只想借助一些参考资料,走马观花式地浅尝辄止,简单地背诵记忆,
高考作文历来都是家长、老师、学生最关注的题目。纵观近年来的全国卷作文题,在题型上呈现出了更多的新特点。多材料作文、宏大叙事类作文、逻辑思辨性作文已然成为了当下高考作文中更受青睐的类型。在新考纲的时代背景下,情境化考题的加大分量成为了新高考的亮点。在作文类型越来越多,作文题型越来越灵活的背景下,单纯地跟着题型跑的作文備考策略,已经不能适应时下的考情。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高考作文题中的“情景”,让作
2019年高考语文《考試说明》新鲜出炉,分析综合与鉴赏评价依然是高考古代诗歌考查的热点。但在教学中,古诗鉴赏的难点基本滞留于理解层面,因而古诗鉴赏自然成了考生语文成绩的一道分水岭。面对灵活多变的古诗题,押题和记背模板的方式已难适应当下的高考形式,唯有教会学生看懂诗歌才能从根源上走出古诗答题的困境。  面对当下高考古诗复习最大的尴尬——读不懂古诗,笔者还原学生的理解困境,帮助学生抓住藏在诗歌复杂而含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作品中呈现出各种纠葛和复杂的人物矛盾,全面地塑造了特殊时期社会各个阶层平凡的人的具体形象,展现出了普通人的平凡生活。高中生阅读《平凡的世界》可以感知作品曲折的故事情节,学习作品刻画人物的语言精妙,同时还可以效仿作品中孙少安、孙少平们那样朴实的平凡者,不断提升自我的精神。而一线的教师在实际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
现代散文作为一种中学阅读教学中的主要文类,它承担着发展学生語文核心素养的重任。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它的处境却非常尴尬。很多教师对散文的教学也一直都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么在教学内容上将其与小说、诗歌等做无区别对待,教学方式基本上是千篇一律;要么面面俱到,什么都教,将散文课上成各种语文知识的大杂烩;要么凭个人经验个人喜好,选取自己擅长的某些方面来教,随性而为。这样一来,散文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育人价值
《普通高中語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整合相关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日常教学效率……”现行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教材选文有限,不能充分满足教与学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在教材选文基础上对阅读文本作必要的补充、延伸、拓展。教师应该通过群文阅读,让学生“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群文阅读教学,是不
以往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学生写作文——教师打评语这一模式,至于学生看不看评语,看后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作文训练有效性也得不到保证。清朝梁章钜在《退庵论文》中说:“百工治器,必几经转换,而后器成;我辈作文,亦几经删润,而后成文,其理一也。”好的文章都是反复改成的。所以,在日常作文教学中,作文升格训练是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目前初中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不足,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植
在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充分激发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最大限度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巧妙融入生活化内容,深化学生的语文认知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华特所提出的。语文课程与实际生活之间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巧妙地将生活化内容融入到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拓展
新课改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开始从小学习汉语,到初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基础,也就会开始接触语文写作。但是对当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进行分析,在写作中存在着内容空洞、词不达意、生搬硬套、逻辑混乱等问题,加上传统教育教学方法陈旧,很容易使得学生对语文写作失去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互联网 ”应用到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互联网 背景下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