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聋生通常采用的是动作演示或手势(手语)交流,然而,这种直观形象的手势(手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严重影响了语言的发展。聋生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如何提高聋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也因此成为了聋校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该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聋生;书面表达;能力;提高
聋生由于在婴幼儿期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听力,未能在语言形成期正常地学习和发展语言,导致无法形成完整的语言信号系统,产生了严重的语言障碍。聋生通常采用的是动作演示或手势(手语)交流,然而,这种直观形象的手势(手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严重影响了语言的发展。聋生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写出来的语句常常出现语法混乱、文不达意的现象,有的甚至写不出一句通顺完整的话。为此,如何提高聋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成了聋校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聋生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及自身生理上的缺陷使他们学习、使用语言与正常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对写话缺乏兴趣,存在畏难情绪。聋生语言基础差,对于熟悉的事物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表达,对写话具有畏惧感。他们书面语的形成没有有声语言作为基础,而是通过文字认写来习得语言,如同健听人不在语境中学习外语一样,久而久之会觉得枯燥无味。
(2)所写词句颠倒,语法错误严重。手语作为一种语言存在很大局限性,首先表达意思不够准确,其次没有规范的手语语法。聋生因听力存在障碍,听不到有声语言,感受不到有声语言的语序、语法,在手语交流时不能按照汉语的表达规律进行正确的表达。同时也因为手语本身存在的特点或缺陷,也使聋生不能完全按照汉语语法来表达。但是,聋生在书面表达时又需要用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律进行书面表达,“手口不一”,导致了聋生写句子时词语颠倒,语法错误严重的现象的发生。
(3)所写内容空洞,缺乏感情色彩。由于聋生失去了通过听觉了解社会生活的途径,生活范围狭小,使得他们不善于主动观察与发现,加之他们生活体验和社会经历的缺少,直接导致了他们写话内容的单调与贫乏。
针对聋生书面语发展现状,笔者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谈谈笔者的实践经验与总结。
一、加强阅读指导,积累语言材料
聋生识字后的学习重点便是以词汇和书面语为中心的言语素材的积累,其最佳手段,是将典范的文本中的优美语句通过阅读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初步的写话能力。因此,生活学习中教师要认真进行阅读指导,真正让聋生打好扎实的写话基础。
1.教师做好表率,把聋生领进书的殿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阅读的爱好,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要做到这点,教师作用不容忽视。我在引导聋学生阅读时,常常自己带头从班级图书角借阅图书,仔细阅读后,及时主动地与他们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这样,在老师的带动下,聋生也能以积极的心态进入课外阅读。
2.教师做好引领,帮聋生清理阅读障碍
健听儿童在入学前就已经有了丰富的词汇量,可聋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他们的词汇量相当匮乏。他们从小在生活中不断地认识周围的事物,但没有形成相应的语言,这为他们的阅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我要求聋生在阅读中碰到不懂的字词句就立即查字典,还是不懂就及时询问老师。
3.学生做好积累,助自己丰富写作素材
词汇积累很重要,我班学生都备有一本“写话”本,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聋生多读多抄,对于课本及课外读物中一些优美的句子,要求聋生摘抄在专门的筆记本上,最好是分类摘抄,并鼓励他们多读多记,把摘抄的内容慢慢内化为自己写作的素材。学生的词汇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写作对他们来讲就不再是无米之炊了。
二、体味感悟生活,积累生活材料
生活中蕴藏的写作素材取之不尽,写话时应注意让聋生体验生活,摄取素材,以笔代口,抒发感情。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情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努力成为写话资源的开发者,培养聋生的观察能力,丰富他们的语言积淀。
1.撷取身边的素材进行写话训练
聋生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只要觉得有意义,就可以写下来。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内容形式不拘一格,这样才能适合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聋生。总而言之,不管什么形式,只要能使全体聋生的写话能力得到提高就可以了。
2.感悟生活的真谛进行写话训练
针对聋生生活范围狭窄,生活内容单调的弱点,我经常把他们带出教室,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让聋生走出教室去找春天。他们有的闭上眼睛感受暖暖的春风,有的指着树枝上的嫩芽兴奋地告诉同伴,有的盯着花苞,恨不得它马上就能打开……从他们的写话中,我知道他们找到了春天。我摘下了其中一句: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和了,春风吹在脸上暖暖的,树儿发芽了,花儿开了,鸟儿飞来了。这都是聋生亲近大自然,留心观察的结果,聋生产生了写话的灵感,笔尖才能流露出大自然真正的美。
三、进行笔谈对话,强化书面语交流
充分利用笔谈对话来培养聋生的书面语写作能力,是一项行之十分有效的方法。人要沟通,就离不开相互之间的对话,如果注意观察,我们就能发现聋生平时也有很多话要说,只不过他们主要是利用手语来完成的,很少用口语和书面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引导他们在日常对话中,不仅用口说,而且要把话写下来。在进行对话教学中,更要要求学生按照所学内容,用笔谈进行对话,注意把笔谈对话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1.学生需求表达时用笔谈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需求,有些可以用手语进行表达,而有些却无法用手语进行表达的。再往远看,聋生终要进入社会,终要与健听人去交流,那时,他们更多地需要用到笔谈。所以,当聋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后,引导他们进行笔谈是非常有必要的。 2.教师布置工作时用笔谈
我们教室的大黑板上留有一块我的专用角。上面部分是我用来每天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我会写清楚日期、作业内容、要求等;下面部分是“老师的话”,比如:天气冷了,提醒学生要注意穿暖;要比赛了,请学生做好准备;某某学生做了好事,提出表扬等等。即时写出来,让学生及时了解。
3.师生思想交流时用笔谈
孩子慢慢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了。有时,他们只想跟某个人分享。他们就会用自己的小本子和笔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与老师交流,虽然,有许多句子不通顺,但只要多练多写,坚持下去,一定会越写越好的。
四、强化语言指导,提高写作的能力
1.写话的形式
(1)每日写一两句话,写想说的话。写话是一个循序渐进地过程,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应根据聋生的水平提出适当的写话要求。可以从一两句话开始,引导聋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长短皆宜。在形式上还可以引导聋生看图写话或随堂进行日常用语的练习,培养聋生看见什么说什么、写什么的习惯。
(2)凭借教材,做好仿写练习。聋校教材中有许多文笔优美的课文,根据教材的要求和聋生的实际,模拟例文练习写话,是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于是,我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借助有特色的段落,让聋生进行仿写练习,提高他们的写话能力。
2.写话的方法
聋生的写话,存在很多语句颠倒,前后不连贯等等的弊病,因此,教师每天的讲评、批改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对本次写话练习的总结,又是对下次写话训练的指导,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写话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有助于聋生书面语言提高。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坚持对聋生的写话进行面批、面改,使聋生认识自己写话中的不足,错在哪里,怎样改才正确,进而使他们从中学到语言表达的技巧,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
在聋生初涉写话时,常常是一两句话完事,并且用词不当,语序杂乱,表意不清,辞不达意的现象频频出现。这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他们,全盘否认他们的日记,去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应该从中悟出教学中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弥补。教师要尽可能地发现聋生的优点,及时进行鼓励,同时要想方设法对他们加以引导。
另一方面,我还想办法让聋生自己用口语读一读自己的写话,经过聋生反复读,教师耐心评讲和引导,聋生在读中慢慢地认识并改正自己在写话中的不足。这种方法坚持至今,使我深感每天进行写话的重要性。聋生的写话能力、书面语言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造就,而是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天天写,天天评,天天改,循序渐进。
在写话教学中,我不断地调整、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聋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在不断地提高,从写一句话到写段落篇章。实践证明,只要从聋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出发,坚持多读、多写、多练与丰富视野相结合,不断加强指导和训练,必然能够激发他们的写话兴趣,提高他們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加强社会交流,激发沟通欲望
人是社会的人,聋人亦是如此,作为特殊教育的工作者,决不能把聋生束缚在学校、家庭这个狭窄的范围内,要让聋生参与社会交往,在适应社会生活的同时,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组织聋生与健听学生交流,培养语言交往能力
聋校应创设多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与普通学校的学生多多交流,发展他们的口语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聋生在社会交往中也会深深感受到学好语言对自身需要的重要性,并形成自我促进的效果。许多大学生会利用双休日等时间来聋校与学生进行联谊,大学生向聋生学习手语,聋生会用笔谈这种形式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种交流,聋生会用“OK”了,知道了许多流行语言、网络语言,认识范围进一步扩大。
2.组织聋生参加各类竞赛,增强聋生的自信心
教师可以带领聋生参加社会有益的活动,如参加征文比赛、书法比赛、美术作品比赛等。活动前的精心准备,活动时的积极努力,活动后的深省反思,都是推动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提高的能源。
实践证明,只要从聋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出发,坚持多读、多写、多练与丰富视野相结合,不断加强指导和练习,聋生的写话兴趣必然能够被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一定会不断增强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冯永梅,冯永生.低年级写话教学探究[J].小学青年教师,2004.
[3]沈玉林,吴安安.双语聋教育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4]季佩玉,黄昭鸣.聋校语文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周小兵,吴门吉,王鹏.怎样教阅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聋生;书面表达;能力;提高
聋生由于在婴幼儿期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听力,未能在语言形成期正常地学习和发展语言,导致无法形成完整的语言信号系统,产生了严重的语言障碍。聋生通常采用的是动作演示或手势(手语)交流,然而,这种直观形象的手势(手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严重影响了语言的发展。聋生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写出来的语句常常出现语法混乱、文不达意的现象,有的甚至写不出一句通顺完整的话。为此,如何提高聋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成了聋校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聋生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及自身生理上的缺陷使他们学习、使用语言与正常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对写话缺乏兴趣,存在畏难情绪。聋生语言基础差,对于熟悉的事物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表达,对写话具有畏惧感。他们书面语的形成没有有声语言作为基础,而是通过文字认写来习得语言,如同健听人不在语境中学习外语一样,久而久之会觉得枯燥无味。
(2)所写词句颠倒,语法错误严重。手语作为一种语言存在很大局限性,首先表达意思不够准确,其次没有规范的手语语法。聋生因听力存在障碍,听不到有声语言,感受不到有声语言的语序、语法,在手语交流时不能按照汉语的表达规律进行正确的表达。同时也因为手语本身存在的特点或缺陷,也使聋生不能完全按照汉语语法来表达。但是,聋生在书面表达时又需要用按照汉语的语法规律进行书面表达,“手口不一”,导致了聋生写句子时词语颠倒,语法错误严重的现象的发生。
(3)所写内容空洞,缺乏感情色彩。由于聋生失去了通过听觉了解社会生活的途径,生活范围狭小,使得他们不善于主动观察与发现,加之他们生活体验和社会经历的缺少,直接导致了他们写话内容的单调与贫乏。
针对聋生书面语发展现状,笔者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谈谈笔者的实践经验与总结。
一、加强阅读指导,积累语言材料
聋生识字后的学习重点便是以词汇和书面语为中心的言语素材的积累,其最佳手段,是将典范的文本中的优美语句通过阅读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初步的写话能力。因此,生活学习中教师要认真进行阅读指导,真正让聋生打好扎实的写话基础。
1.教师做好表率,把聋生领进书的殿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阅读的爱好,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要做到这点,教师作用不容忽视。我在引导聋学生阅读时,常常自己带头从班级图书角借阅图书,仔细阅读后,及时主动地与他们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这样,在老师的带动下,聋生也能以积极的心态进入课外阅读。
2.教师做好引领,帮聋生清理阅读障碍
健听儿童在入学前就已经有了丰富的词汇量,可聋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他们的词汇量相当匮乏。他们从小在生活中不断地认识周围的事物,但没有形成相应的语言,这为他们的阅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我要求聋生在阅读中碰到不懂的字词句就立即查字典,还是不懂就及时询问老师。
3.学生做好积累,助自己丰富写作素材
词汇积累很重要,我班学生都备有一本“写话”本,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聋生多读多抄,对于课本及课外读物中一些优美的句子,要求聋生摘抄在专门的筆记本上,最好是分类摘抄,并鼓励他们多读多记,把摘抄的内容慢慢内化为自己写作的素材。学生的词汇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写作对他们来讲就不再是无米之炊了。
二、体味感悟生活,积累生活材料
生活中蕴藏的写作素材取之不尽,写话时应注意让聋生体验生活,摄取素材,以笔代口,抒发感情。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情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努力成为写话资源的开发者,培养聋生的观察能力,丰富他们的语言积淀。
1.撷取身边的素材进行写话训练
聋生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只要觉得有意义,就可以写下来。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内容形式不拘一格,这样才能适合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聋生。总而言之,不管什么形式,只要能使全体聋生的写话能力得到提高就可以了。
2.感悟生活的真谛进行写话训练
针对聋生生活范围狭窄,生活内容单调的弱点,我经常把他们带出教室,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让聋生走出教室去找春天。他们有的闭上眼睛感受暖暖的春风,有的指着树枝上的嫩芽兴奋地告诉同伴,有的盯着花苞,恨不得它马上就能打开……从他们的写话中,我知道他们找到了春天。我摘下了其中一句: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和了,春风吹在脸上暖暖的,树儿发芽了,花儿开了,鸟儿飞来了。这都是聋生亲近大自然,留心观察的结果,聋生产生了写话的灵感,笔尖才能流露出大自然真正的美。
三、进行笔谈对话,强化书面语交流
充分利用笔谈对话来培养聋生的书面语写作能力,是一项行之十分有效的方法。人要沟通,就离不开相互之间的对话,如果注意观察,我们就能发现聋生平时也有很多话要说,只不过他们主要是利用手语来完成的,很少用口语和书面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引导他们在日常对话中,不仅用口说,而且要把话写下来。在进行对话教学中,更要要求学生按照所学内容,用笔谈进行对话,注意把笔谈对话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1.学生需求表达时用笔谈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需求,有些可以用手语进行表达,而有些却无法用手语进行表达的。再往远看,聋生终要进入社会,终要与健听人去交流,那时,他们更多地需要用到笔谈。所以,当聋生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后,引导他们进行笔谈是非常有必要的。 2.教师布置工作时用笔谈
我们教室的大黑板上留有一块我的专用角。上面部分是我用来每天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我会写清楚日期、作业内容、要求等;下面部分是“老师的话”,比如:天气冷了,提醒学生要注意穿暖;要比赛了,请学生做好准备;某某学生做了好事,提出表扬等等。即时写出来,让学生及时了解。
3.师生思想交流时用笔谈
孩子慢慢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了。有时,他们只想跟某个人分享。他们就会用自己的小本子和笔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与老师交流,虽然,有许多句子不通顺,但只要多练多写,坚持下去,一定会越写越好的。
四、强化语言指导,提高写作的能力
1.写话的形式
(1)每日写一两句话,写想说的话。写话是一个循序渐进地过程,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应根据聋生的水平提出适当的写话要求。可以从一两句话开始,引导聋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长短皆宜。在形式上还可以引导聋生看图写话或随堂进行日常用语的练习,培养聋生看见什么说什么、写什么的习惯。
(2)凭借教材,做好仿写练习。聋校教材中有许多文笔优美的课文,根据教材的要求和聋生的实际,模拟例文练习写话,是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于是,我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借助有特色的段落,让聋生进行仿写练习,提高他们的写话能力。
2.写话的方法
聋生的写话,存在很多语句颠倒,前后不连贯等等的弊病,因此,教师每天的讲评、批改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对本次写话练习的总结,又是对下次写话训练的指导,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写话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有助于聋生书面语言提高。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坚持对聋生的写话进行面批、面改,使聋生认识自己写话中的不足,错在哪里,怎样改才正确,进而使他们从中学到语言表达的技巧,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
在聋生初涉写话时,常常是一两句话完事,并且用词不当,语序杂乱,表意不清,辞不达意的现象频频出现。这时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他们,全盘否认他们的日记,去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应该从中悟出教学中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弥补。教师要尽可能地发现聋生的优点,及时进行鼓励,同时要想方设法对他们加以引导。
另一方面,我还想办法让聋生自己用口语读一读自己的写话,经过聋生反复读,教师耐心评讲和引导,聋生在读中慢慢地认识并改正自己在写话中的不足。这种方法坚持至今,使我深感每天进行写话的重要性。聋生的写话能力、书面语言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可以造就,而是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天天写,天天评,天天改,循序渐进。
在写话教学中,我不断地调整、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聋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在不断地提高,从写一句话到写段落篇章。实践证明,只要从聋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出发,坚持多读、多写、多练与丰富视野相结合,不断加强指导和训练,必然能够激发他们的写话兴趣,提高他們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加强社会交流,激发沟通欲望
人是社会的人,聋人亦是如此,作为特殊教育的工作者,决不能把聋生束缚在学校、家庭这个狭窄的范围内,要让聋生参与社会交往,在适应社会生活的同时,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组织聋生与健听学生交流,培养语言交往能力
聋校应创设多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与普通学校的学生多多交流,发展他们的口语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聋生在社会交往中也会深深感受到学好语言对自身需要的重要性,并形成自我促进的效果。许多大学生会利用双休日等时间来聋校与学生进行联谊,大学生向聋生学习手语,聋生会用笔谈这种形式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种交流,聋生会用“OK”了,知道了许多流行语言、网络语言,认识范围进一步扩大。
2.组织聋生参加各类竞赛,增强聋生的自信心
教师可以带领聋生参加社会有益的活动,如参加征文比赛、书法比赛、美术作品比赛等。活动前的精心准备,活动时的积极努力,活动后的深省反思,都是推动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提高的能源。
实践证明,只要从聋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出发,坚持多读、多写、多练与丰富视野相结合,不断加强指导和练习,聋生的写话兴趣必然能够被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一定会不断增强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冯永梅,冯永生.低年级写话教学探究[J].小学青年教师,2004.
[3]沈玉林,吴安安.双语聋教育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4]季佩玉,黄昭鸣.聋校语文教学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周小兵,吴门吉,王鹏.怎样教阅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