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清代是文学创作集大成的时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中一株历经約四百年凋零衰頹的花朵在这时苏醒,重放耀眼的光芒,并成为百花园里璀璨亮丽的一朵奇葩,它就是清词。在清代词学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皖籍词人,并形成群体。本文参阅了叶恭绰先生编辑的《全清词钞》,从中搜集出其所收录的160余位皖籍词人,并从生卒年代、地域分布等方面对他们进行一个初步的整理与考察,找出其分布规律和特征。
关键词:皖籍 词人群 地域分布
与兴起于唐五代,盛于两宋的词相比,清代可以号称为词的中兴时代。之所以号称中兴,不仅因为作者的众多,创作数量之多,据《清词史》记载,“一代清词总量将超出二十万首以上,词人也多至一万之数。”[1]而且清词流派层出不穷,蔚为宗风,其中云间、阳羡、浙西、常州等几大词学流派为清词的振兴与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在清词中兴的过程中,也涌现了一批在不同时期、不同词学流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词人,他们就是皖籍词人。虽然皖籍词人并没有像其他词派一样形成较为成熟的门户体系,但他们往往在很多流派的发展中发挥着核心力的作用。如顺治年间的合肥人士龚鼎孳是清初词坛的领军人物;康熙年间的休宁人士汪森乃“浙西词派”的开山宗主之一;又如乾隆年间的歙县人士凌廷堪所创作的《燕乐考原》成为词乐研究的一部巨著,等等。由此可见,皖籍词人在清词史的发展历程中地位显赫,成就不容小觑。
本文参阅了叶恭绰先生的《全清词钞》[2],并从中搜集出其所收录的160余位皖籍词人,分别从年代、地域方面对他们进行一个初步的整理与考察。
清代皖籍词人按照地理分布和活动范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即皖北词人群、皖中词人群和皖南词人群。
根据以上表格,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出皖北地区词人数量较少,共6人,主要在阜阳、定远、六安等地;皖中及皖南地区词人数量居多,皖中地区词人共75位,皖南地区词人共81位。
从词人生卒年代和活动时间上统计,皖中地区词人主要集中在康熙、乾隆、道光、光绪年间,其中康熙年间10人,乾隆年间10人,道光年间10人,光绪年间19人。皖南地区词人在康熙、乾隆和嘉庆年间人数居多,其中康熙年间14人,乾隆年间24人,嘉庆年间11人。
从地域分布和活动范围上来看,皖中地区词人主要来自于合肥、桐城和全椒,其中合肥籍17人,桐城籍24人,全椒籍7人,占皖中地区词人总数的64%,其余词人均分布在今安庆的怀宁、潜山、太湖、望江及今池州(贵池、青阳)、巢湖(和县、无为、庐江)周边区域。与皖中地区词人相比,皖南地区词人的分布显得颇具特色和更为集中,他们主要分布在今“徽州六县”,即休宁籍24人,歙县籍28人,黟县籍4人,婺源籍7人,绩溪4人、祁门2人,約占皖南地区词人总数的85%。
总的来说,清代皖籍词人的地域分布与政治环境、地域文化、经济基础、家学渊源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皖籍词人群的词学观念和创作对当时皖派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注释
① 严迪昌.清词史[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1.
② 叶恭绰.全清词钞[M].中华书局,1975.
参考文献
[1] 严迪昌.清词史[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 叶恭绰.全清词钞[M].中华书局,1975.
[3] 唐圭璋.词话丛编[M].中华书局,1986.
[4] 梅向东.桐城派学术文化[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5] 张晓纪.清代安徽人才的地理分布特征[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
关键词:皖籍 词人群 地域分布
与兴起于唐五代,盛于两宋的词相比,清代可以号称为词的中兴时代。之所以号称中兴,不仅因为作者的众多,创作数量之多,据《清词史》记载,“一代清词总量将超出二十万首以上,词人也多至一万之数。”[1]而且清词流派层出不穷,蔚为宗风,其中云间、阳羡、浙西、常州等几大词学流派为清词的振兴与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
然而,在清词中兴的过程中,也涌现了一批在不同时期、不同词学流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词人,他们就是皖籍词人。虽然皖籍词人并没有像其他词派一样形成较为成熟的门户体系,但他们往往在很多流派的发展中发挥着核心力的作用。如顺治年间的合肥人士龚鼎孳是清初词坛的领军人物;康熙年间的休宁人士汪森乃“浙西词派”的开山宗主之一;又如乾隆年间的歙县人士凌廷堪所创作的《燕乐考原》成为词乐研究的一部巨著,等等。由此可见,皖籍词人在清词史的发展历程中地位显赫,成就不容小觑。
本文参阅了叶恭绰先生的《全清词钞》[2],并从中搜集出其所收录的160余位皖籍词人,分别从年代、地域方面对他们进行一个初步的整理与考察。
清代皖籍词人按照地理分布和活动范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即皖北词人群、皖中词人群和皖南词人群。
根据以上表格,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出皖北地区词人数量较少,共6人,主要在阜阳、定远、六安等地;皖中及皖南地区词人数量居多,皖中地区词人共75位,皖南地区词人共81位。
从词人生卒年代和活动时间上统计,皖中地区词人主要集中在康熙、乾隆、道光、光绪年间,其中康熙年间10人,乾隆年间10人,道光年间10人,光绪年间19人。皖南地区词人在康熙、乾隆和嘉庆年间人数居多,其中康熙年间14人,乾隆年间24人,嘉庆年间11人。
从地域分布和活动范围上来看,皖中地区词人主要来自于合肥、桐城和全椒,其中合肥籍17人,桐城籍24人,全椒籍7人,占皖中地区词人总数的64%,其余词人均分布在今安庆的怀宁、潜山、太湖、望江及今池州(贵池、青阳)、巢湖(和县、无为、庐江)周边区域。与皖中地区词人相比,皖南地区词人的分布显得颇具特色和更为集中,他们主要分布在今“徽州六县”,即休宁籍24人,歙县籍28人,黟县籍4人,婺源籍7人,绩溪4人、祁门2人,約占皖南地区词人总数的85%。
总的来说,清代皖籍词人的地域分布与政治环境、地域文化、经济基础、家学渊源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皖籍词人群的词学观念和创作对当时皖派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经济发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注释
① 严迪昌.清词史[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1.
② 叶恭绰.全清词钞[M].中华书局,1975.
参考文献
[1] 严迪昌.清词史[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2] 叶恭绰.全清词钞[M].中华书局,1975.
[3] 唐圭璋.词话丛编[M].中华书局,1986.
[4] 梅向东.桐城派学术文化[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5] 张晓纪.清代安徽人才的地理分布特征[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