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快乐体会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bao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藏农村教师点滴幸福感,艰辛的劳作中凝聚着爱心、责任、苦楚、快乐……在这里,对于一个汉族老师来说,首先要克服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最快的速度、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新环境中。与孩子们友好相处,从最基础的一字一句开始教他们学汉语,与他们一起分享小小成就带来的快乐。
  关键字:农村 小学 教师 快乐
  每个教师就宛如辛勤耕耘的庄稼汉,春天的时候播种下希望的种子,继而是不懈地施肥、浇水、松土用心经营,守望、期盼秋天有一个不错的收成,每一个脚步都凝聚着汗水,每一滴汗水都播撒着爱和希望,每一颗种子上都流淌着心血,每一次付出都化为深埋心底的喜悦。
  新课程给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都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和体验,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新课程犹如我们头顶上的一片绚丽多姿的云彩,瑰丽并不神秘,高远而并不遥不可及。今天的语文教学该教给孩子们什么呢?是知识、能力,还是更多……我想: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心境,让所有藏族孩子都发自内心地说:“我喜欢学汉语。”
  我一直从事西藏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这些孩子淳朴、天真,黑黝黝的脸上时常挂着甜美的微笑,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是用藏语来交际,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多说多练。
  一、放手自主学汉语
  自主是指让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获取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
  在教学三年级一篇课文《狐假虎威》时,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是谁凭借谁的威力,把小动物们全吓跑了?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到了答案,是狐狸借用老虎的威武,吓跑了小动物。让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动脑想、动手划,梳理清故事发生的缘由、经过、结果,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小组表演课本剧,给小动物们戴上自制的头套,小兔子、小鹿、狐狸、老虎、小猴子等动物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大家面前,孩子们将每个角色的语言、神态、动作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演绎得生动精彩,虽然他们表演很稚拙、憨态可掬,但从他们的语言中,我知道他们理解了课文内涵,看着他们有时笑得前仰后俯,有时发出热烈的掌声,我也发自内心的高兴。
  教学是老师一生从事的工作,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败,也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老师要经常学习,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力争做到适应各阶段的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同时,教师的讲解既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讲课的艺术、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过去的语文教学是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只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不管学生在学习中是否了解,也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繁杂的内容。我试着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淡化课文间的严格界限,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每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因为有着某些方面的共同点才组织到一块的,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些共同点集中训练语言。教学时,把一个单元看成一篇课文,从整体入手,先由学生自由读通每篇课文,然后由学生初步读懂自己所喜爱的课文内容,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疑义,再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组织教学,进行词语的组块、句子的组块、段落的组块及写法的组块,让学生在各种组块中求同存异,得到内化与积累。这样,就提高了教学速度和效率。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读课文都费劲,更别说阅读课外书籍及美文鉴赏了。利用每天清晨,我带随孩子们一起大声诵读课文,一起用心感受文章的精辟、美妙,仿佛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展现在面前。渐渐地,他们喜欢上了阅读,有了一些语感,可以大胆地和我说汉语。
  二、加强汉语迁移能力
  不少同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
  1.字不离词
  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方向、途径。
  2.词不离句
  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
  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
  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如教学《蓝树叶》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培养学生树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风尚,当别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应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因为帮助别人能让自己更快乐,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人,他的内心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得到你帮助的人,会心存感恩,他也会像你一样去帮助别人。在学知识时要先学会做人,良好的思想品质比什么都重要。通过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让学生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行动等。让学生能换位思考,替别人着想,待人真诚、谦和。
  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恰逢下雪天,我带领孩子们户外,我们看到了小鸡画的竹叶,小马画的月牙,小麻雀也画了小竹叶,小猫、小狗的脚印是梅花。我们堆了雪人,我和孩子们一起玩打雪仗,滚雪球,拍照,将这美好的时刻永远定格,这节课孩子们体验到冬天带给人的情趣,红扑扑的小脸上露出甜甜的微笑,心里充满温暖。这一刻,我和孩子们的心交融在一起。
  岁月峥嵘,花开花落,感恩的庄稼教会我们的是一种幸福的加法,只要心中有爱的种子,即便在万木萧条的季节,这样宽广的庄稼地并不因留出的庄稼而荒芜;曾经肥沃的土地并不因给予而贫瘠。只要懂得留一些感恩的庄稼在心田,在每一个平淡如水的日子,我们身边流动的总是融融春意和香醇如美酒的芬芳。
其他文献
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此言很精辟,也很有深远的教育意义。那么怎么样培养好语感能力呢?这也是语文训练的重点。  一、打好“双基” 巩固语文的核心  语感,即“对于语言文字”“敏锐的感觉”。它是个综合概念,离不开对语音、文字、词汇、句子等语文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因此,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条件。但知
摘 要:语文课在职业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语文课不受重视,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学生语文素养欠佳。拓展语文教学活动,改进语文教学方法,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语文 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却面临比较尴尬的境地,学生不仅入学分数低,思想文化素质也或多或少有所欠缺,学生语文水平不高,教师语文教学
新入园幼儿的哭闹是幼儿园中最常见的现象。他们离开了自己的父母及熟悉的人和环境,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不适应,要宣泄自己内心各种不适应,唯一的方法就是哭闹。幼儿哭闹是一个必经的过程,也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我们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究其原因,对症下药,帮助幼儿尽快度过这个时期,以减少家长及幼儿的过度焦虑。  一、开学前夕, 做好新生入园的准备工作  首先,幼儿入园前,
凋亡而引起的神经元丢失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老年性痴呆症的主要病理特征。阐明对神经元凋亡起关键性作用的蛋白质及其信号转导机制,对揭示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的本质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个真实的教育故事。  开学初,我给四年一代班三周,收获不小。张某是经组织认定的弱智生。几年来,他从未交过作业;从未交过卷子。即使交了也是白卷。不但如此,平时还总是打骂别人,好在其他同学谁都不跟他一样。  上语文课了,别人读书他不认识字只能听着,坐不住了就回头。数学课上,他更是鸭子听雷。面对别人每天沉甸甸的收获,你从来看不到他因收获无几而感到懊丧或失意。望着眼前这个体格健壮、相貌俊
进入教育界已经是第16个年头了,耳闻目睹了许多教育学生失败的事,感慨良多!下面姑且来谈一谈怎么应对高中学生的叛逆心理。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高中生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  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是标新立异,希望引起别人注意的表现。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