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逾越的障碍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3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以爱情悲剧为主线,生动地展现了美国一战后的社会面貌,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批判和揭露。细读故事,除盖茨比的爱情悲剧外,一个更深层的悲剧逐渐浮现,即盖茨比、威尔逊和威尔逊太太共同的悲剧——社会阶层是他们无法逾越的障碍。文章从空间占有、情感精神掠夺和生死较量三个方面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悲剧成因之一——无法逾越的社会地位进行论证,以期获得对作品更深的理解,同时又从中得到关于人与梦想关系的启发。“在物质梦想实现后,究竟应该如何对待人的精神梦想,它应该包含什么样的原则?”[1]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社会地位;梦想;悲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公认为“最能反映美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爵士乐时代的社会流弊、美国梦的欺骗性和世人对它的变态追逐”[2],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的伟大之一在于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无论从哪个视角、哪个维度进行剖析,读者都可以从这个融合了阴谋、爱情、阶层矛盾等各种因素的故事中得到想要的答案。从社会阶层视角来看,作品揭露了当时美国残酷的社会现实,正如E.L.多克特罗形容的那样,阶级森严,即使是暴发户,想挤入上流社会也不能被接受。盖茨比、威尔逊及威尔逊太太茉特尔的悲剧很大程度上都归因于此。文章从空间占有、情感精神掠夺和生死较量三个方面说明社会阶层是他们无法逾越的障碍,最终引发这场悲剧,使他们成为当时社会的牺牲品。
  一、空间赋予的权力与地位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所占有的不同空间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他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先赋性地位及与之相随的财产、权力、权威等是深深融入到人血液里的东西,是另一个社会阶层的人无能为力的东西。正如E.L.多克特罗评论的那样:虽然盖茨比乔装打扮,仿照上层人生活,外表、举止俨然一副上流人物模樣,但他根深蒂固的下层人出身蒙骗不了上流人雪亮的眼睛。作品中提到的空间主要有三处:东卵汤姆的豪华住宅、西卵盖茨比的别墅以及坐落在荒原边缘的威尔逊的汽车修理铺。东卵是名符其实的上流社会聚集区,其代表享有高贵的地位和权力。虽然盖茨比的宅邸奢华无比,但他毕竟住在西卵。用尼克的话说,“西卵是比较不那么时髦的一个。”[3]贝克提到西卵时,语气里也带着鄙夷和不屑。东卵是盖茨比一直遥望、膜拜但又无法企及的地方。盖茨比与汤姆所处的空间位置差异代表他们社会地位的差异,一种与生俱来的差异,不是盖茨比有钱就可以实现的。东卵与威尔逊的汽车修理铺相比差距不证自明。空间赋予人权力,因此,东卵的代表人物汤姆可以肆意地掠夺其下层社会的财产、情感、精神乃至生命。正如故事中发生的那样,威尔逊生意惨淡难以维持,汤姆却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盖茨比做梦都想迎娶黛西但又无法实现,汤姆轻而易举就获得其芳心;当威尔逊和盖茨比因为他命丧黄泉时,他正在享受他的欧洲之旅,这一切无疑揭露了上层社会对下层社会残酷的掠夺。
  二、情感与精神的掠夺
  黛西原本是盖茨比的爱人,只因他在欧洲战场上迟迟未归,汤姆这个富家子弟才有机可乘。如果盖茨比不是出身卑微的穷小子,他跟汤姆一样出身于上流社会的富有家庭,那上战场可能根本就轮不到他,他也不用在战场上身先士卒、英勇作战,换来一堆毫无用处的勋章,这些于他渴望的财富、社会地位而言毫无用处。汤姆迎娶黛西代表着汤姆对盖茨比感情的掠夺,而这种掠夺是基于汤姆的阶层及其所带来的地位、权力和财富的优势。故事中的汤姆并不是一个忠诚于爱情的人,他经常在外面找点乐子。作者重点刻画的汤姆找乐子的对象茉特尔颇具意味。“她年纪三十五六、身材微胖、如同有些女人一样胖的很美。她穿了一件油渍的深蓝双绉连衣裙,她的脸庞没有一丝一毫的美。”[3]与象征美貌、权力、财富、地位的大家闺秀黛西相比,茉特尔相形见绌。作者为何没有将茉特尔刻画成一个极美的女性(至少比黛西漂亮),或者在其他方面有可以与黛西匹敌的优势,这样不是更有益于读者接受?但她什么都没有,不难想象,这是作者故意为之。因为茉特尔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别人的老婆,作者这样安排就是要体现出汤姆代表的富人阶层对底层穷人的掠夺,不仅从物质方面对他们进行剥夺,拿走他们对生活的希望,甚至连对方的妻子也要夺走,从而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当时社会百态的批判。
  汤姆代表的富人阶层对底层穷人的掠夺还体现在精神层面。盖茨比一直试图在上层社会中寻找精神上的归属感,但一直未被接受。正如盖茨比酒会上那些络绎不绝的上流社会人士,尽情享受着盖茨比提供的美酒,但却对他的身份有诸多的猜疑。当盖茨比出事后,所有人都声称自己与这件事没有关系,拒绝参加他的葬礼,以免卷入其中。他们的反应有力地说明上流社会的人从未接纳过盖茨比,他不可能从这里找到精神的归属。精神层面的掠夺还体现在盖茨比隐瞒身份,将自己伪装成上流社会的人上。在故事中,虽然盖茨比半真半假地告诉尼克一些关于他出身的事,但对于其他人,尤其是黛西,他一直在伪装自己。盖茨比不用自己的本名“杰姆斯·盖兹”,因为贫困潦倒、务农为生的父母带给他的是一个低贱的姓氏。他为自己取了一个高贵的名字“Jay Gatsby”,[4]在他的柏拉图式的概念里,他是上帝之子。盖茨比一直在努力获得身份和地位,试图冲破自己与上流社会之间这一层无形的铁丝网,但最终以失败告终。盖茨比敢于执着追求但从不愿面对真实的自己,这源于不同阶层的不平等性,这种不平等性让他看不到希望。因此,他要抛弃真实的自己,伪装成上层社会的人。这体现了上流社会对社会底层精神层面的掠夺,让他们在追逐财富、地位和阶层跨越的途中迷失自我。
  三、生与死的较量
  《了不起的盖茨比》故事的结局并没有让盖茨比得偿所愿,从汤姆手中抢回黛西并在实现阶层跨越后长久地维持自己的地位。盖茨比、威尔逊和威尔逊太太的死都极具戏剧效果和讽刺意味。首先就盖茨比来说,他一直在努力使自己出人头地,成为大人物,变得高贵,不断向上流社会发起挑战,他幻想着可以与黛西私奔,重温旧梦。盖茨比对黛西的执着追求除了爱情还有世俗的成分,黛西对他来说不只是妻子,还意味着一种身份,一种地位。或许,从菲茨杰拉德起笔那一刻起,这个故事对出生贫寒的下层人来说就是一场悲剧,因此,盖茨比最终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其次是威尔逊太太,她出身卑微但不满足于现状,做了汤姆的情妇,卷入了上层社会的生活。当丈夫威尔逊意识到她的不当行径时,将她锁在楼上,打算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不知是宿命还是巧合,威尔逊太太冲出了修理铺却正好撞上了黛西迎面开来的“死亡之车”丧了命。死亡的降临标志着威尔逊太太所有的幻想都化为泡影,和现任丈夫离婚并再遂自己的愿结婚更无从谈起。勾引威尔逊太太的并非是盖茨比,撞死威尔逊太太的也不是他,但他却为他们闯下的祸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此时,真正的肇事人汤姆和黛西却在欧洲旅行的途中,他们“高居于社会底层人士的挣扎之上,既安全又骄傲。”[5]在故事中,盖茨比诱导黛西与汤姆决裂,威尔逊限制妻子的自由,这无疑是对汤姆发起的挑战,但他们的力量都太弱小,与汤姆相比简直微不足道。因此,在这场生与死的较量中,盖茨比和威尔逊在汤姆的操纵下双双毙命,他们的死表明上流社会对社会底层人生存权利的剥夺。
  盖茨比、威尔逊和威尔逊太太是《了不起的盖茨比》批判的这个社会的牺牲品,同时也是它的批判者。社会阶层是他们无法逾越的障碍,他们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故事的悲惨结局虽然令人唏嘘,但抛开盖茨比那些不法勾当,他所追求、向往和信仰的是诸多普通人共同渴望的东西:机会均等、阶层流动——一个出身普通的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获得财富、地位,以及和上流社会平起平坐的机会。《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阶层的限制,但这种悲剧背后也暗含着伟大的成分,那就是在一个迷茫、浮夸的时代,一个普通人锲而不舍地追求梦想的精神。它进一步引发我们的思考:当我们的物质梦想基本实现后,应该如何对待精神梦想,从而保持对生活经久不衰的热情并实现自身发展的无限延展性?
  参考文献:
  [1]庄严.从消费社会学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
  [2]田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多维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3]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著,巫宁坤,译.了不起的盖茨比[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4]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The Great Gatsby[M].Bejing:China Translation
其他文献
【摘要】在藏传佛教影响日益扩大的今天,五明佛学院依托于藏汉民族的深入交往,不断发展繁荣,是藏汉文化进行广泛交流的活跃前线,其典型文化交流贡献可概括为传汉入藏、传藏入汉以及提供文化交流平台三个方面。由于寺院发展的新需要和汉族信徒的新需求,五明佛学院日益超脱于单纯的宗教组织,进而成为藏族文化对外宣传、藏汉文化有益交融的典型场所,这一趋势具备深刻的历史和思想基础,也必将在今后长期持续下去。  【关键词】
【摘要】由于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各行业的科学技术也飞速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进入黄金时代,尤其是最近几年,中职学校教育得到蓬勃的发展。当今社会,中职教育逐渐成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现如今的中职学生教育现状,对实践能力都不够重视,大部分都是纸上谈兵,所以中职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是传授理论知识。目前,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的困难也有很多,首先中职学校以职业技术教育
【摘要】《尘埃落定》是阿来以藏族独特的文化为背景,书写的是一部具有宗教情怀的文学作品。其借藏族的文化服饰,宗教庆典,以及土司制度下人们为贪欲而挣扎,去映射人生在世陷入苦海中的三大缘由,即贪,瞋,痴,以此体现作者深切的宗教情怀。对当下生活中人类精神信仰走向边缘化的道路给予一定的纠正与指引。  【关键词】《尘埃落定》;贪欲;瞋恚;宗教情怀  【中图分类号】I207. 425 【文献标识码】A  绪论 
【摘要】王志信,著名作曲家,其作品善于借鉴原生态民歌的曲调,中国戏曲的板式声腔,并将西洋音乐创作的元素,现代化的配器方式、与中国传统方言式旋律相结合,增加了演唱难度,充分发挥了演唱者的声乐技巧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对我国当代声乐演唱和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将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及当代流行文化角度来分析王志信的声乐作品特点。  【关键词】王志信作品;声乐演唱;民族声乐  【中图分类号】
【摘要】线上入户陪伴活动是家庭陪伴师通过持续的线上陪伴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协助家长重新认识自己、缓解焦虑情绪、和谐亲子关系。这种新颖的心理服务形式,能帮助家长从容镇定地安排生活,培养身心健康、性格完善的孩子,促进家庭和谐。  【关键词】线上入户陪伴;家长;家庭教育指导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0—0012—03  【作者简介】1.黄萍
【摘要】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更多的年轻人喜欢流行音乐,而对家乡的地方戏曲音乐比较冷漠。戏曲现在处于人才较缺乏、市场范围小、观众老年化、传承步履难的现状。自2008年教育部在全国十省市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以来,“戏曲进课堂”的讨论一直持续至今。建议戏曲以活泼轻松的形式进入校园,建立以戏曲为主题的课外活动,使其成为学生缓解课堂压力的选择,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关键词】
【摘要】进入宋元后中国画绘画艺术逐渐达到高峰,同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艺术形式,题款艺术正是在这种环境下逐渐走向成熟。宋人的题款意识经历了至上而下的过程,文人理论和政治倾向在当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文章以宋代绘画中的题款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以苏轼、宋徽宗、米芾三者的个人思想、主张以及三者之间的人物关联为线索,探究三人对题款艺术的推动。  【关键词】宋代;题款;诗画一律  【中图分类号】J905 【
20世纪60年代,在大连海洋岛上有一个民兵“三八”女炮班,而且是全国第一个,赫赫有名,被称为“海上集体花木兰”“黄海前哨一颗明珠”。  给叶帅表演打炮弹无虚发  1965年8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叶剑英元帅乘船来到辽宁省长海县海洋岛,视察驻岛的陆海空三军。他听说名扬全国的第一个民兵女炮班就在海洋岛上,马上来了兴致,他要亲眼看看这个由孩子妈妈组成的女炮班到底有多么厉害。时值盛夏8月,海上微风习习,
编者按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只是在孩子出现了状况,如成绩下降、迷恋电子产品、逃学等,才会去找老师沟通孩子的心理问题;也有一些家长知道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却苦于缺乏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和亲子沟通的方法;还有些家长处于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谐、情绪焦虑的状态,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提出: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同心抗敌:战士们拿起枪赴前线杀敌卫国,学生们走上街头演讲宣传,妇女们在后方生产、救助,海外爱国华侨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文化界人士则以笔杆子和印刷机为武器,掀起一股创办抗战画报的热潮。他们不畏生死奔赴前线,用镜头将战场上一个个硝烟弥漫的瞬间定格,用文字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犯下的滔天罪行。  素有全国出版中心之称的上海,最先开始行动,密集创办了近20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