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快乐审题,带着兴趣解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标》明确指出,解决问题是四大目标之一,而审题是解题的基础,正确审题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题的兴趣,但前提是帮助学生养成快乐审题的能力。
  关键词 审题;解题;快乐;兴趣
  中图分类号:G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255-01
  《课标》明确指出,解决问题是四大目标之一,而审题是解题的基础,正确审题是正确解题的第一步,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题的兴趣,但前提是帮助学生养成快乐审题的能力。
  一、给足时间,塑造自信
  现实教学中,有时出于对课堂教学任务无法及时完成的担心,或者怕学生说不好,教师们往往有意无意带着着急的情绪快速并取而代之了学生的审题。久而久之,便造成了学生不会审题或不善审题的习惯。也就出现学生一拿到试卷烦燥不安、神情紧张的现象。
  【案例】我创设情境出示问题:家园超市有48箱苹果和12箱梨,每箱水果重30千克,每箱水果可以卖40元,这些水果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在实验班1班: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2分钟内完成。做好的请举手,不一会儿工夫全班的小手都举齐了。
  生1:48×40
  生2:48×30 12×40
  生3:(48 12)×30
  生4:48×30×40
  ……
  在实验班2班:
  师:全班先把题目读一遍。(全班学生齐读一遍题目)
  师:现在请大家独自轻声地再读一遍题目,并用“——”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用“==”找出题目中的问题,用“……”找出题目中的重点句,有“△”标记关键字词。
  生1:题目告诉我们:家园超市有48箱苹果和12箱梨,每箱水果重30千克,每箱水果可以卖40元,要求“这些水果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生2: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超市里共有两种水果,一种苹果,一种梨。每箱水果重30千克,每箱水果可以卖40元,要求“这两种水果合起来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生3:题目中的关键词是“水果,水果指的是苹果和梨。
  生4:题目中的重点句是:“每箱水果重30千克,每箱水果可以卖40元”。
  师:你是怎样理解“每箱水果重30千克,每箱水果可以卖40元”这句话的意思?
  生5:就是每箱蘋果和每箱梨一样重,每箱苹果和每箱梨的价格是一样的。
  师:要知道“这些水果一共可以卖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生6:就是“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箱,每箱水果可以卖40元”。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动脑筋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分析】在实验班2班:(1)我保证了学生读题的时间,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2)给学生说题的机会,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通过对问题的陈述产生关于问题的内部表征,学生对题意掌握了多少,可以从学生的发言中了解。(3)我引导学生找一找重要的词或句,使学生对题意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二、放大错误,趣味反思
  学生在答题时往往会出现从哪里摔倒又在那里跌倒的现象,明明很简单的题目,不是不懂而是没注意,结果一错再错。为了加深对错误的反思,我时常会采用放大错误的措施来进行教学。
  【案例】有次我在上练习课,讲解到最后一题,我故意说“这道题老师没有解出来”。话刚讲完,同学们惊讶看着我,就连平时不爱听讲的同学也好奇地看着我。我便问“哪个同学做出这道题了?”七八个同学自豪地举起小手。会做题的同学争先恐后,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了全班同学学习的激情,我注意到了平时觉得像这样的难题与自己无关的同学也认真地听着课。等讲解完,我便问“你们认为老师为什么不会解这道题”。生1:老师您肯定没有认真思考。生2:您是不是觉得好麻烦就没做。生3:老师您有动手画画图吗?生4:老师您没找一找重点句吗?我连连点头说道“老师今后要克服这些不好的审题习惯了!”同学们笑了,我也笑了。
  【分析】我结合学生中普遍的错误现象,利用课堂时间有意地放大错误,在有趣的环节及对话中让学生共同反思。故意制造出老师的“不良审题习惯”,不用我归纳解题时的毛病,学生自己都明白了。或许,下一次还是会有同学做错,但我相信,更多的同学已经认识到了仔细审题的重要性。在后来的练习中,遇到类似的题目,常常有同学读完题之后就自己嘀咕着说“要注意了,不能再错了!”
  三、总结方法,主动审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及时总结审题的方法——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对于审题的方法,人们已经有很多研究。在教学中,还要帮助把学生的经验上升为方法。这些方法是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总结和感悟出来的,更符合每个学生自己的实际。学生在掌握并总结审题方法的作用下,不管是考试还是平时的作业练习,自然而然就会条件反射地采用符合自己的审题方法来进行审题。
其他文献
摘 要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怎样让学生“主动”起来,这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一直在探討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所在云南省天保口岸学校教学初中数学多年的实践经验,从激发兴趣、动手实践、讨论交流、创设情境、联系实际、注重生成、教学反思七个方面进行简单阐述。目的是为今后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怎样让学生“主动”起来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动;兴趣;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R542.5
摘 要 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是数学教学的特点,因此想要做好数学教学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要注意在教学实践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加强师生互动,充分与学生交流心得。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030-01  一、切实提高师生互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
摘 要 假设的策略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替换策略之后的教学内容,对于替换,学生很容易掌握,但对于假设,初次接触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如何根据假设进行调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关键词 假设法;问题  中图分类号:B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9-0179-01  案例描述:  同学们,熟悉这个小故事吗?讲了一个什么事情?(孟浩然与故友探讨鸡兔同笼问题)。今天我们就一
摘 要在教育教学中,课堂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开展的好坏与否,将直接的关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质量、学习动力,是不容忽视的一环。因此,初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也应意识到这一点,对导入对策、技巧加以分析、探究等,以此来增强教学效果,保障教学活动得以稳定、持续的开展下去。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课堂导入;初中英语;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生活化教学逐渐的被教师广泛应用,并且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和喜爱。数学在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仅能够促进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还能够促进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
摘 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不仅是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启蒙学科,更是培养学生语言基础能力和全面综合能力的基础学科。在近年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就大力倡导课本剧进课堂,提倡以课本剧为载体,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本剧;文化修养;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
摘 要 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数学教学也应适应时代的需要,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不断探索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 数学;教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209-01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
摘 要 体育场地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场地将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效果的成败。目前,许多农村学校面临体育场地不足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场地器材等因素,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现有的有限的场地和资源,创造性地进行体育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 巧妙安排;小场地;大课堂  中圖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8-0242-01  我校
摘 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作业是学生巩固新知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布置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共
摘 要 社会地飞速发展,作为一名班主任,他深感责任重大。社会需要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守纪律,爱学习,懂礼貌,有爱心,具有高素质综合型的人才,我们既要抓学生的学习,也要重视班队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不断提高队员的各种能力,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6-0109-01  在我们当班主任的过程中,